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百年老店”光明乳业丢了先发优势?

来源:中访网 作者:华博观察 2024-05-24 10:07: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百年老店”光明乳业丢了先发优势?)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20多年前的上海光明乳业怎么也想不到,蒙牛和伊利这两个内蒙古“小弟”有一天会“吊打”自己。公开资料显示,2002年,光明乳业的产销量、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市场占有率等均排名中国第一,50亿的营收相当于同期伊利与蒙牛乳业的总和。然而,不到两年时间,光明乳业就被两家竞争对手先后超过。

时至今日,伊利早已是千亿乳企,蒙牛离千亿也只一步之遥,可光明乳业营收却仍未超过300亿元。2023年,光明乳业几大业绩指标中,除了归母净利润,其余均未达成年初设立的预算目标。其中全年营业收入完成 264.85 亿元,同比减少 6.13%,预算完成率 82.64%。营业毛利完成 52.06 亿元,同比减少 1.08%,预算完成率 69.89%。利润总额 8.16 亿元,同比增长63.96%,预算完成率77.37%。2023 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 9.67 亿元,同比增长 168.19%,预算完成率142.25%。而唯一达标的归母净利润还得归功于报告期上海市浦东新区成山路777号地块实施收储,为光明乳业贡献了土地补偿款收入4.3亿元。

需要关注的是,光明2022年的业绩目标也未完成,其曾定下2022年争取实现总营收317.77亿元的目标,但实际营收完成率仅为88.79%。也许是被连续两年的业绩失利刺痛,光明乳业2024年的预期值异常“保守”,计划2024年营业总收入 290.31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67亿元。但这一目标的完成对于光明来说仍有难度,一般情况下,一季度是为乳制品销售旺季,可今年一季度,光明乳业公司实现营收64.17亿元,同比下滑9.25%。

好在光明乳业手里还有一张鲜奶王牌。凯度数据显示,中国奶业市场正从常温奶向低温奶过渡,低温奶成为乳制品行业新的增长曲线,全国低温鲜奶渗透率从2018年的18%上升至2023年的39%,高端奶渗透率与上年相比提升5.9%。而早在2016年,光明优倍鲜牛奶就成为中国首个全国上市的鲜奶品牌。据尼尔森数据,2023年光明连续8年保持中国鲜奶市场占有率第一地位。

在5月10日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光明乳业表示,“在新鲜牛奶方面,将巩固鲜奶领导地位,做优头部,持续提升致优品牌最高端鲜奶定位,深化高端鲜奶形象;做强腰部,持续巩固优倍第一鲜奶品牌地位,深耕华东、华中重点城市,利用15天鲜牛奶分销更广区域,提升各区域市场占有率;做大底部,持续加快基础鲜奶下线市场渗透。新鲜牧场以25天产品,实现渠道快速下沉。”然而,走在“优化全国”的路上,光明乳业在大本营上海市场的业绩却连续两年出现下降。2022年,光明上海区域的收入达74.19亿,同比下降6.86%;2023年,光明在上海销售额71.1亿元,同比下滑4.1%;到了2024年一季度,腹地受敌的情况仍未改善,报告期内光明乳业在上海销售额继续下滑10.95%。

对光明实施“偷家”行为的正是蒙牛和新乳业。行业两巨头之一的蒙牛自不必说,每日鲜语已经蝉联多年高端鲜奶市场份额第一宝座,但来自西南的新乳业却让光明措手不及。2023年,新乳业“24小时”高端系列产品同比增速近40%,新乳业整体在华东区域的销售额同比增长4.80%。新乳业曾透露,早在2022年,其旗下品牌朝日唯品在上海就实现逆势大幅增长。

面对强敌,光明采取的措施是密集上新。2023 年,光明乳业开发上市全新产品 63 个。2024年5月20日,光明乳业又推出“光明优倍臻鲜高品质鲜牛奶”等三款新品,光明乳业党委书记、董事长黄黎明表示,未来仍将深耕“领鲜”战略,持续深耕产品创新和科技研发。

但是其他乳企也没闲着,新乳业2023年新品收入占比达到12%,并且连续三年占比保持两位数,其2023—2027年战略规划也以“鲜”为核心。新乳业计划推动以“24小时”系列产品为代表的高品质鲜奶产品未来五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不低于20%,推动鲜奶品类高速成长和份额提升。

出品|华博经纬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长和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