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ST同达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ST同达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ST同达(600647)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围绕确立可持续发展主业等方面开展工作。报告期内公司以接受资产赠与的方式取得了上海朗绿51.0198%的股权,并将其纳入公司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朗绿是一家提供绿色建筑技术服务、提升室内环境品质的技术服务型公司,公司将依托上海朗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在稳固原有客户、项目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客户及项目资源,提升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报告期内,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999.11万元,利润总额为2,716.61万元,净利润为2,341.16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706.56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628.33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05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36%。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上海朗绿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后,公司所属行业变更为专业技术服务业。

  公司所处行业情况,请见本报告“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之“(一)行业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主要业务

  上海朗绿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后,公司主要经营绿色建筑全流程解决方案、智慧能源运维服务、专项技术服务以及智能设备销售等业务。

  (二)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面向住宅、公共建筑等多种业态通过提供绿建全流程解决方案、智慧能源运维服务、专项技术服务和智能设备销售四项业务,实现相应收入,并支付材料采购费、劳务分包费等,进而获取利润。

  2、销售模式

  公司获取订单的方式包括招投标方式和商业谈判方式。公司通过现有的各种业务渠道、招投标网络信息平台等广泛收集相关招标信息。此外,部分招标单位采用邀请竞标方式。

  3、业务实施模式

  公司设立项目经营与交付平台,根据项目实施要求配置人员并组建项目管理团队,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公司运营办公室、财务风控中心、研发与技术支持中心、供应链合作中心等对项目提供全程服务支持。公司服务流程包括方案、设计及实施阶段、调试验收阶段和能源运维等阶段。

  4、采购模式

  公司采用按需采购的采购模式,采购内容包括设备、材料和劳务。设备和材料采购中,公司建立了供应商准入、供应商过程评估、战略供应商管理等流程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在劳务采购中,对于金额较大的劳务分包合同,公司采用招标方式,对于金额较小的劳务分包合同,则采用商务洽谈方式。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长期专注绿色建筑领域形成的技术研发优势

  上海朗绿坚持以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长期专注于绿色建筑的技术研发,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上海朗绿共有授权维护34项发明专利、165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外观专利。另有66项软著授权。

  围绕建筑低碳节能、健康舒适以及智能管控三项特色,上海朗绿形成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高效节能健康舒适人居系统技术、智慧建筑监控和运维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健康装修管控技术五大核心技术体系,为上海朗绿全流程绿建技术解决方案等各项业务提供技术支持,全面提升建筑能效水平,并实现业主健康舒适的生活品质。

  (二)绿色建筑全流程服务落地优势

  上海朗绿立足于绿色建筑技术应用,能够提供集绿色建筑方案规划、深化设计、实施及管理、系统调试、智慧能源运维为一体的全流程技术服务,进而有效保障上海朗绿绿色建筑项目方案的落地。而传统的绿建技术服务企业通常只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缺乏工程实施管理及项目运营的能力。

  (三)项目经验优势

  上海朗绿深耕绿色建筑领域多年,积累了大量的绿建技术项目经验。上海朗绿在北京、上海、南京、西安等多个城市为住宅、办公楼、酒店、公寓、医院、学校等项目提供绿建技术服务方案,近年来完成了一系列高质量、高标准、落地效果突出的项目。如“上海新西郊绿建项目”获得了国际Construction21健康建筑解决方案全球金奖及健康建筑三星认证;“上海朗诗绿色中心项目”荣获LEED铂金、WELL铂金、中国新绿建三星及英国BREEAM认证;“长兴布鲁克被动房项目”获得了中国绿建三星认证、德国被动房研究所PHI认证、德国DGNB铂金认证及世界银行EDGE认证等。经过多年创新与发展,目前上海朗绿已在位于全国各类气候区域的57个城市,提供1,932万m2的绿建全流程解决方案服务。

  (四)数字化运维优势

  上海朗绿依托自主研发的算法逻辑和控制设备,结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搭建了能源与环境管理平台,在运维过程中综合分析设施设备和环境的实时状态,因地制宜地为各个项目提供服务。多年来,上海朗绿积累了丰富的数字化运维经验,并持续优化运维策略和技术能力。目前,上海朗绿已经为超过6万户用户持续提供稳定可靠、节能低碳的智慧能源运维服务,项目覆盖面积约836万平方米。

  (五)专业化人才团队优势

  上海朗绿汇聚了大批具有交叉学科背景、丰富行业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专业领域涵盖建筑节能、环境工程、暖通空调、智能化、自动化控制等12大专业。上海朗绿的管理团队、技术团队和业务团队深耕绿建行业多年,对绿色建筑行业有深刻的理解及洞察力,管理人员能够基于行业发展趋势和公司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上海朗绿长期发展的战略,技术团队形成了绿建技术服务全板块的研发创新和技术整合能力,能源运维、业务发展等各业务部门员工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项目经验。

  (六)口碑及客户资源优势

  上海朗绿凭借绿建行业技术优势及大量项目经验积累,形成了良好的市场美誉度,具备口碑及客户资源优势。上海朗绿与中国建筑、中国铁建(601186)、保利发展(600048)、招商地产(000024)、上海建工(600170)、仁恒置地等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以及明源云、华东电力研究院等地方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上海朗绿的绿建技术服务能力在行业内获得客户及用户的好评,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服务的客户数量迅速增长。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999.11万元,利润总额为2,716.61万元,净利润为2,341.16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706.56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628.33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05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36%。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行业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

  1.1绿色建筑技术服务行业前景广阔

  根据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及友绿智库联合发布的《2021中国绿色建筑技术服务行业市场发展研究报告》,2016年中国的绿色建筑技术服务业务(含生态规划)产值已达到100亿元左右。2020年绿色建筑技术服务行业规模约为250亿元,2016-2020年均增长率为15%-20%。随着我国碳中和时代的到来,未来五年绿色建筑技术服务行业产值规模年均增长率可达到40%-50%,到2025年行业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左右。

  1.2绿色建筑技术服务市场空间巨大

  根据《2022中国绿色低碳地产指数TOP30报告》,2021年全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达20亿平方米,占当年新建建筑面积比例的84%,全国共有1,512个项目获得高星级绿色建筑认证,认证面积约为1.79亿平方米,其中1,297个项目获得二星级绿色建筑认证,认证面积约为1.51亿平方米;215个项目获得三星级绿色建筑认证,认证面积约为0.28亿平方米。截止2021年末,全国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达到85亿平方米。根据住建部《“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建设完成超低、近零能耗建筑面积近0.1亿平方米,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5.14亿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1.85亿平方米。

  2022年3月,住建部发布《“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提出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此外,“十四五”期间还将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示范项目0.5亿平方米以上。

  2022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全面提高绿色低碳建筑水平。持续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30%以上,新建政府投资公益性公共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全部达到一星级以上。2030年前严寒、寒冷地区新建居住建筑本体达到83%节能要求,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温和地区新建居住建筑本体达到75%节能要求,新建公共建筑本体达到78%节能要求。推动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鼓励建设零碳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

  这些政策将给高品质绿色建筑技术服务企业带来大量市场机会。

  2.我国绿色建筑未来发展趋势

  在国家“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引领下,绿色建筑将加速发展;在行业政策支持以及人们绿色意识上升的驱动下,绿色建筑应用领域逐步扩大;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融合下,绿色建筑将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2.1助力国家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绿色建筑技术服务行业发展将加速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在城乡建设领域要提升绿色低碳发展质量,推进城乡建设和管理模式低碳转型,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

  随着“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在建筑中少使用甚至不使用化石燃料成为一种可预见的未来发展趋势,在此趋势下,建筑电气化、光伏建筑一体化在我国蓄势待发。绿色建筑应用被动式维护结构、高能效设备以及太阳能、风能、地热、生物能等天然能源和再生能源,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减少建筑碳排放,已成为建筑行业解决碳排放问题的关键。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碳中和的深入推进,绿色建筑技术将得到快速发展,助力国家实现碳中和目标。

  2.2绿色建筑将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主学习、自主诊断、辅助决策和执行能力,加速推动了绿色建筑的功能和智能化应用,可通过提供性能监控、数据分析、可视化、故障检测和诊断、能源管理以及控制加热、冷却、通风、照明、安全和其他系统等方式管理建筑,优化建筑性能结构。新技术的应用使建筑能根据外界环境自动调节室内环境,给居住者带来更加节能、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在绿色建筑技术服务领域,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生成设计正日益改变着传统的建筑规划设计流程。目前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建筑设计和性能分析领域,计算机和软件消除了繁琐的重复活动,优化了技术材料的生产,为建筑声、光、热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更多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更加直观的可视化结论。

  2.3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市场需求庞大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我国已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鼓励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加固等同步实施。2021年6月,发改委、国管局发布的《“十四五”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规划》提出,大力推动公共机构既有建筑通过节能改造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星级绿色建筑持续增加。根据住建部《“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将完成建筑节能改造面积3.5亿平方米以上,其中居住建筑1亿平方米、公共建筑2.5亿平方米。

  2.4全流程技术服务是发展方向

  全过程工程咨询不仅能够提高产业集约度,还能提高行业集中度,是建筑业新兴业态。《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2017年工作要点》明确指出,要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试点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积极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鼓励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总结和推广试点经验,推进企业在民用建筑项目提供项目策划、技术顾问咨询、建筑设计、施工指导监督和后期跟踪等全过程服务。2019年3月,发改委、住建部发布《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以全过程咨询推动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促进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发展,优化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市场环境,政府投资项目要优先开展综合性咨询。2022年1月,住建部发布《“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发展涵盖投资决策、工程建设、运营等环节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鼓励政府投资项目和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带头推行。随着国家和各省市地区相关指导政策和制度的陆续出台,全过程工程咨询将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2022年4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绿色建筑全流程技术服务业务模式可以真正做到绿色建筑从设计到施工、运行全生命周期内真正的“绿色”,从而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是未来绿色建筑技术服务市场新的发展方向。绿色建筑全流程技术服务模式可以更好、更快、更省的实现建筑的高品质,实现社会、建设单位、业主的共赢。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以“绿色科技赋能碳中和”为使命,致力于成为建筑领域绿色科技的领导者。公司始终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理念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路线,紧跟时代发展趋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耕于推动建筑行业“双碳”目标实现的路径。

  公司以建筑领域绿色低碳技术为核心能力,围绕建筑领域碳中和落地实施路径构建立体化综合解决方案体系,在绿色住宅领域市场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公寓、办公、酒店、医院、学校等多元化公建市场,加大公司核心技术及产品服务在公共建筑领域的业务应用。通过更专业、更高效、更经济的绿色低碳科技综合解决方案,研究适合中国不同区域特性的低碳建筑技术体系,有效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实现“健康、舒适、低碳、智慧”的高品质建筑环境,提升建筑价值,助力碳中和,践行社会责任。

  (三)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将依托上海朗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在稳固原有客户、项目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客户及项目资源,提升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紧抓住绿色建筑技术服务的发展契机,以分享中国绿色建筑技术及市场需求发展的成果,促使公司成为领先的绿色建筑技术服务商,以优异的经营业绩回报股东。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及产业调控政策变动风险

  公司从事的绿建全流程解决方案主要服务于建筑及相关领域,建筑领域的投资建设与国家宏观经济、相关政策及相应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密切相关,如果未来宏观经济形势及国家产业政策发生不利变化,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力度,政府采用金融、税收、行政等一系列手段对房地产行业进行调控,陆续出台“三道红线”政策、限购限贷等相关房地产调控政策,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房地产投资需求,使得房地产开发商资金紧张,支付能力下降,影响到开发商的开发规模和开发进度,也可能会导致开发商回款较慢甚至出现坏账。报告期内行业内部分房地产企业出现了境内或境外债券违约的情况。未来下游房地产企业仍可能会出现债务违约等风险事件。上述情况如果传导至公司,可能导致公司短期内面临业务需求减少、营业收入下降及回款滞后、应收账款坏账增多、净利润下滑风险。房地产行业目前景气度下降,直接影响当年的财务状况,短期内还会持续影响公司的业绩。

  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随着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提出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绿色低碳建筑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传统建筑设计企业等开始逐渐涉入绿色建筑技术服务相关业务,同时吸引着新兴企业不断进入,随着绿色建筑技术服务企业的增加以及现有企业加大投入,行业内市场竞争加剧。公司未来若不能采取有效措施保持技术领先地位、提升竞争能力、维护客户资源、拓展市场领域,在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中,公司将面临市场占有率及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

  3.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风险

  上海朗绿主要向地产开发商提供绿建全流程解决方案,地产开发商一般会在各地或当地开展多个项目,下游市场以及产业链特点决定了客户的集中度相对较高。2023年,上海朗绿对前五大客户的营业收入合计数占收入的比例为46.03%。上海朗绿的经营业绩与较大规模房地产开发商的经营情况相关性较高,如未来该等开发商的市场份额下降或竞争地位发生重大变动,或上海朗绿与开发商的合作关系发生变化,或该等开发商经营不善出现流动性等问题导致业务萎缩,或该等开发商经营策略发生重大调整,上海朗绿将面临订单减少或流失等风险,进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4.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上海朗绿2023年末应收账款与合同资产账面价值合计为38,561.16万元,占当期资产总额的比例为53.42%。上海朗绿绿色建筑技术服务业务的下游客户主要为房地产开发商、工程建筑商,在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背景下,部分房地产客户出现资金紧张的情形。随着公司业务规模持续扩大,部分客户结算周期延长,上海朗绿应收账款余额呈增长趋势,且存在一定程度的逾期款项。

  上海朗绿客户主要以经营财务状况良好的央企和上市公司为主,目前主要客户均保持持续回款的趋势。但若未来受房地产业行业景气程度及调控政策的影响,客户出现经营不善或资金紧张的情形,导致上海朗绿不能及时回收账款,公司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受到不利影响。

  5.业务扩张放缓的风险

  目前上海朗绿凭借其技术研发优势、项目经验、市场先发优势、口碑和知名度等优势积累了大量客户,实现业务规模扩张及收入增长。但随着上海朗绿业务布局趋于稳定,房地产政策调控使得下游行业市场预期下降,海朗绿未来房地产领域业务渗透率不能保持上升,低碳公建类业务规模增长不达预期,以及上海朗绿无法通过技术创新及业务创新实现进一步业务增长,则可能面临业务扩张放缓的风险。

  6.保持技术创新能力风险

  上海朗绿是全国领先的绿色建筑技术服务公司,绿色建筑的发展,涉及到大量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同时智能技术、大数据等在绿色建筑技术服务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技术创新能力是绿色建筑技术服务的核心竞争力。上海朗绿持续发力技术研发和创新,聚焦绿建技术服务领域,形成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高效节能健康舒适人居系统技术、智慧建筑监控和运维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健康装修管控技术等核心技术体系。如果上海朗绿技术研发及科技创新方面不能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保持领先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可能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失去优势地位,公司的经营和业绩增长将会受到不利影响。

  7.专业人才流失风险

  绿色建筑技术服务行业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打造一支具备丰富项目经验、高端技术水平及项目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团队是企业保持自身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源。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拥有高端技术水平和丰富项目经验的专业人才的供需缺口越来越大,行业内企业对高端专业人才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如果公司不能保持良好的人才稳定机制和发展平台,导致核心技术人员和优秀管理人员流失,将给公司经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能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