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豪森股份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豪森股份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豪森股份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及市场地位情况

  根据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分类,公司主营业务所处行业属于“C35专用设备制造业”;根据《国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主营业务所处行业属于“C35专用设备制造业”;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分类,公司主营业务所处行业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中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1、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1)智能装备制造业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以及劳动力成本逐年提高,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传统工业、制造业领域企业的智能化、自动化转型升级以及以5G产业、智能制造、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为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作为实现产品制造智能化、绿色化的关键载体,其产业链涵盖智能装备,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3D打印以及将上述环节有机结合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及生产线集成等。智能制造装备的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传感器、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等。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政策支持,智能制造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因此我国智能制造装备的市场需求也在快速增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预测,预计2021年至2026年中国智能制造业产值将以1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6年中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将达5.79万亿元。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2)汽车智能装备制造业

  汽车智能装备制造业是近现代工业中生产装配线应用最早、生产装配技术最为成熟的产业。在汽车智能装备制造业中,新能源汽车有望成为未来五年新的增量。通过多年来对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链的培育,各个环节逐步成熟,丰富和多元化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不断满足市场需求,使用环境也在逐步优化和改进,在这些措施之下,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

  自今年3月以来,受局部地区疫情等因素影响,国内汽车市场在3-5月持续大幅下滑趋势。随着吉林、上海等汽车生产重镇疫情缓解,以及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的出台,6月车市明显回暖。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2年6月汽车行业产销量分别完成249.9万辆和250.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2%和23.8%;2022年上半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1.7万辆和1205.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7%和6.6%。其中新能源汽车2022年上半年产销量分别完成266.1万辆和260.0万辆,同比均增长120%,市场占有率达21.6%。

  (3)生产制造软件产品与服务

  在整个工业软硬件领域,全球范围内制造业“智能制造”的产业升级下,提高企业数据处理效率的边缘计算、促使企业多业务交互的智能制造集成技术应运而生、帮助企业智能化决策的数字孪生,催生新的产业体系来助力制造业产业升级。

  随着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生产制造企业想通过导入MES系统来提高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一方面是来自客户的要求,另一方面制造企业自身也越来越意识到生产信息化的重要性。

  从市场规模看,该行业的发展仍处于较初期的阶段。这主要是因为MES是智能制造核心系统之一,而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距离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随着国内制造业升级转型,生产制造软件产品与服务行业有望迎来持续快速发展,在家电、3C电子、机械设备、汽车等行业领域增长态势或更明显。

  根据国家八大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发展智能制造立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特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未来15年通过“两步走”,加快推动生产方式变革:一是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二是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情况

  装备制造业是为工业生产提供生产工具的行业,是一国制造业的基础和核心,是一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其他行业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随着先进制造技术、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生产装备出现柔性化、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特点,传统的生产装备升级换代为智能装备,制造业呈现出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网络互联为支撑的新形态,具备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和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智能制造成为现今制造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经过国家科技人才的历代培养、制造工艺的沉淀积累、工业基础的日益深厚,国内的智能装备制造业开始崭露头角,以公司为典型的国内智能装备制造企业逐渐获得市场的认可,不但在国内抢占外资企业的市场份额,形成进口替代趋势,并将国产品牌走出国门,获得发达国家客户的认可。

  智能装备制造业的下游主要是汽车整车企业和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智能化建设方面,目前国内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与国外企业差距不大,尤其是整车制造业,自主品牌与合资企业的生产自动化水平不相上下,其选择智能装备供应商时自由度较大,不仅仅局限在本国供应商,而且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筛选、比较,选择适合自身当前制造体系和未来发展规划的技术和产品,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国内智能装备厂商面对的是国际竞争环境。

  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深耕于汽车智能生产线领域,为全球客户提供领先、可靠的智能化装备、装配技术及成套定制化产品的综合解决方案,满足全球制造业精益、高效和柔性作业需求,公司不断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产品及服务。凭借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公司获得了世界一流的客户认可,公司的主要客户包括上汽通用、采埃孚、北京奔驰、长安福特、特斯拉、华晨宝马、标致雪铁龙、康明斯、格特拉克、卡特彼勒、上汽集团(600104)、一汽大众和盛瑞传动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

  (二)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公司是一家提供智能生产线和智能设备集成供应商,主要从事智能生产线的规划、研发、设计、装配、调试集成、销售、服务和交钥匙工程等。目前公司主营业务聚焦于汽车行业,覆盖新能源车和传统燃油车。

  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公司形成了以为汽车行业客户提供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柔性化成套大型智能产线为主体,配套提供包括产品设计管理、生产数据采集、物料管理、生产工艺/计划管理等在内的生产制造软件产品与服务的商业模式。目前,公司已成为智能制造软硬件一体化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公司在汽车发动机智能装配线和变速箱智能装配线等动力总成领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在混合动力总成智能装配线、动力锂电池智能生产线、氢燃料电池智能生产线以及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智能生产线等细分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部分客户logo列示)

  公司的产品主要用于汽车领域,包含智能化产线与智能装备(物料流硬件装备)和生产制造软件产品与服务(数据流软件系统)。

  智能化产线与智能装备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和传统燃油车领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产品主要包括混合动力总成智能装配线、动力锂电池智能生产线、氢燃料电池智能生产线和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智能生产线等;在传统燃油车领域,产品主要包括发动机智能装配线、变速箱智能装配线和白车身焊装智能生产线。

  二、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经过近20年的发展,在工艺装备技术水平和研发成果方面不断积累,形成了智能柔性装配单元技术、MES信息系统、在线测量测试技术、多机型机器人柔性拧紧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公司的核心技术均来自于自主研发,一方面通过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对工艺技术的深入理解不断自主立项投入研发,形成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在为客户执行项目的过程中,在攻克工艺技术难题的同时形成核心技术,具体如下:

  国家科学技术奖项获奖情况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情况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公司始终秉持技术是保证公司核心竞争力重要的支点,围绕客户价值需求、内部价值需求、未来发展需求作为公司的研发方向。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28件,授权软件著作权147件。其中,2022年上半年新增获得授权专利18件,授权软件著作权15件。

  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

  3.研发投入情况表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4.在研项目情况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秉承“用卓越的产品与服务造福人类社会”的企业使命,立足于“为满足全球制造业精益、高效、柔性作业需求,通过不断提供高品质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使公司成为客户最信赖的服务商”,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总体经营情况如下:

  (一)主要经营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937.90万元,同比增加43.0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766.50万元,同比增加176.12%,主要系公司报告期内项目确认金额大幅增加,并通过降本增效有效提高产品毛利率和降低管理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为349,709.86万元,同比增加17.0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15,017.81万元,同比增加4.86%。

  (二)研发投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核心技术能力的积累与研发,持续加强研发资源的投入,研发费用达4,696.65万元,同比增长10.04%,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95%。大量的研发投入形成的核心技术成果通过申请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等方式进行保护。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28件,授权软件著作权147件。其中,2022年上半年新增获得授权专利18件,授权软件著作权15件。

  (三)在手订单情况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项目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在手订单合计金额(含税)为363,423.85万元,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项目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在手订单合计金额(含税)为200,552.05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项目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新签订单合计金额(含税)为126,493.68万元,同比增长101.69%;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项目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新签订单合计金额(含税)为100,434.39万元,同比增长216.21%。

  在传统燃油车装备制造领域,公司系统掌握发动机智能装配线、变速箱智能装配线等汽车产业智能生产线核心技术,技术水平受到国内外一流客户的认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在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领域,公司持续加大新能源领域的研发投入并不断开拓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市场,以产品线为单位进行组织架构调整,以适应市场经营与产品技术研发的需求。通过采取开拓行业头部客户为主,聚焦附加值高、市场空间大、技术门槛高的产品策略,形成行业影响力,进而提升公司在该领域的竞争优势与获利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一)核心竞争力风险

  1、技术更新迭代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为科技创新型行业,技术优势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获专利授权共计128项。由于下游行业产品迭代较快,客户需求不断变化。未来,如果公司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不能及时匹配客户的需求,公司将面临客户流失的风险。

  2、技术人才流失与技术泄密的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为技术密集型企业,技术人才对公司的产品创新、持续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随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各厂商对于技术人才的争夺也将不断加剧,公司将面临技术人才流失与技术泄密的风险。

  (二)经营风险

  1、经营业绩季节性波动的风险

  公司生产的智能生产线和智能装备均为非标设备,采用订单生产模式,根据销售合同订单安排生产,一般分为规划、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和采购、厂内装配调试集成、预验收、客户现场恢复及装配调试集成、终验收、售后服务等阶段。公司产品在厂内装配集成调试并通过预验收后发货至客户现场,一般通过终验收意味着风险报酬的实质转移,公司在项目通过终验收后确认销售收入。

  公司智能生产线和智能装备收入确认的具体方法为在项目通过终验收后一次性确认收入,收入确认时点为项目通过终验收时,具体依据是终验收报告等表明项目通过终验收的外部凭证资料。

  在上述收入确认具体方法和项目执行周期下,公司各年新签合同订单及其季节分布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无明显规律特征;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为两年左右,但项目与项目之间差异较大,既有项目执行周期较长的项目,也有项目执行周期较短的项目,具有一定的随机分布特征;项目推进进度与公司员工人数、工作饱和度、在手未确认收入订单总金额及其变动趋势密切相关。

  上述特征决定了公司营业收入季度分布之间具有一定的随机性,2021年度公司来源于各季度营业收入合计占全年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5.56%、30.67%、23.03%、30.74%。因此,公司存在一定收入季节性波动的风险。

  2、管理风险

  公司自成立以来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了符合公司自身业务特点的经营模式以及较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培养了具有先进理念、开阔视野和丰富管理经验的管理团队,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管理制度。随着公司资产、业务、机构和人员的规模扩张,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资源配置和内控管理的复杂度不断上升,对公司的组织架构和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排除公司内控体系和管理水平不能适应公司规模快速扩张的可能性。因此,公司存在规模扩张导致的管理和内部控制风险。

  3、下游行业和客户较为集中的风险

  公司是一家智能生产线和智能自动化装备集成供应商,深耕于汽车智能生产线领域,所服务的客户主要为汽车整车厂商和动力总成厂商及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核心部件厂商,所服务的客户大部分为其所处行业的一线企业,由于下游行业的产业发展特点及竞争态势导致行业集中度较高,因此公司的下游客户较为集中。因此,公司的生产经营受到汽车行业景气程度影响较大,如果汽车行业整体下滑,则公司的业绩可能受到较大负面影响。

  4、公司募投项目未能达到原定进度的风险

  受新冠疫情及募投用地征地程序延误影响,新能源汽车用智能装备生产线建设项目、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专项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投入进度未达原定进度。

  由于按公司目前的生产模式对厂房的空间要求较高,如果公司同时存在多条大型产线同时装配时,公司厂房空间可能导致产能不足,如果未来公司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业务进一步高速发展,且新能源汽车用智能装备生产线建设项目所新建厂房未能投入使用,则可能影响新签订单的开展。

  虽然公司在必要时仍可通过租赁等方式解决项目场地不足的问题,但若公司上述募投项目未能达到原定进度,长期来看可能不利于公司进一步提高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优势,同时可能对公司进一步快速扩大承接新能源领域订单的能力可能存在一定限制。

  (三)行业风险

  1、下游行业波动的风险

  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应用于汽车行业的智能生产线,公司的主要客户包括上汽通用、采埃孚、北京奔驰、长安福特、特斯拉、华晨宝马、标致雪铁龙、康明斯、格特拉克、卡特彼勒、上汽集团、一汽大众和盛瑞传动等国内外汽车企业。公司作为汽车装备制造企业,其生产经营直接受到汽车行业的景气度的影响,如汽车行业市场持续下滑,则公司的生产经营会受到较大影响,新签订单和公司业绩会因此下滑且下滑幅度较大。

  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为智能生产线和智能自动化装备,均属于汽车制造关键智能装备。在燃油车领域,目前公司主要产品及主营业务市场相对稳定,公司与上汽通用、采埃孚、北京奔驰、华晨宝马、长安福特等优质客户保持长期稳定合作。随着公司快速切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增大了公司市场竞争的范围和强度,同时新能源市场的高景气度一方面将吸引具有品牌优势、研发技术优势及资本优势国际知名企业直接或者以合资公司形式进入我国市场,部分掌握关键核心部件的上游企业也不断延伸产业链至下游集成领域,另一方面部分国内同行业企业在技术、经营模式上全面跟进和模仿,以期获得突破。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五)宏观环境风险

  1、新冠肺炎疫情的风险

  目前,全球新冠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总体上疫情发展呈现出不确定性,国内疫情也出现阶段性反复的情况。长期来看,由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蔓延,汽车产业链和汽车消费市场可能受到一定程度冲击,可能会对公司产品的销售、发出商品的验收、应收账款的回款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

  2、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风险

  公司所处的智能装备制造业的需求,主要取决于下游汽车制造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其增长速度,目前公司下游行业客户集中在汽车行业,公司的经营业务与下游行业及宏观经济周期密切相关。未来,如果宏观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影响到下游行业的发展环境,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3、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风险

  公司在报告期内海外业务较少,为了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公司在香港、美国、德国和印度设立子公司。公司的产品主要为汽车领域提供高端智能装备,随着国际贸易市场环境的变化,如中美贸易摩擦等,有可能影响到公司拓展海外市场的进程,对公司持续扩大国际影响力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导致的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会提高公司自美国进口商品的成本,从而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客户资源优质,项目经验丰富

  公司具备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公司拥有良好的客户群体,并能与客户保持长久稳固的合作关系,公司客户涵盖汽车行业大多数的主流汽车主机厂及知名汽车动力部件供应商。以欧系客户为代表的包含北京奔驰、华晨宝马、一汽大众、上汽大众、采埃孚系,以美系客户为代表的包含上汽通用、长安福特、康明斯、卡特彼勒,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包含特斯拉、加拿大巴拉德、蜂巢传动、新源动力、孚能科技等,以国内自主品牌为代表的包含长城汽车(601633)、吉利汽车、长安汽车、一汽集团、潍柴动力(000338)等。多年在行业的深耕,铸就公司行业的品牌价值,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竞争优势。

  2、高效的项目管理和交付能力

  公司拥有15万余平米的生产作业面积,自研MES/MOS/PLS/BIM多套科学管理体系,实现从厂房建设至供应调配管控及产线生产管理的全方位全流程数据追踪。公司拥有强大的项目管理团队,并且配备了龙门式加工中心、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立式躺铣加工中心、以及德国和蔡司美国法柔三坐标检测设备合计超过百余台套,可同时满足多条大型成套产线项目的同步实施,能够确保项目顺利交付。下游客户除关注供应商在技术方案、投标报价外,针对供应商项目管理能力、产品质量保证能力、生产交付周期保障能力等方面也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公司通过多年的积累,无论在生产资源还是在管理体系方面得到了下游中高端客户的肯定,建立了公司的重要优势。

  3、卓越的标准转换与理解能力

  公司在为下游高端客户(欧系、美系)提供产品与服务的同时,也全面掌握了欧、美等国际技术标准及产品工艺要求,结合公司的管理体系与产品技术,公司建立了14大项内部标准,包含产品技术标准、设计技术标准、制造技术标准、检验技术标准、能源技术标准、安全技术标准、信息技术标准、技术基础标准等。公司目前建立的内部标准可满足大多数欧美合资、独资汽车主机厂的要求,这也为公司在获取下游高端客户订单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4、优越的研发技术能力

  公司设立以来一贯重视研发与技术创新,通过模块化、平台化的研发模式,打造了全面成熟的研发体系,形成了较为领先的研发技术能力。报告期内公司拥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软件著作合计275项,满足客户在产线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需求。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潍柴动力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