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储氏夫妇事业的分水岭,他们开始谋划资产证券化。首先物色的目标是新兴铸管。储小晗将旗下控制的三洲特管所属四川三洲精密钢管有限公司(简称“三洲精密”)资产与新兴铸管所属在建复合钢管项目之相关特管资产进行重组。
但三洲精密项目未能实现预期目标,项目一直未建成投产。经协商,由三洲特管收购新兴铸管所持三洲精密60%的股权,当时的评估底价为1.36亿元。不过,因三洲特管逾期支付股权转让价款及延期付款利息,新兴铸管将其诉至法庭,至今该案仍在执行当中。
与新兴铸管的不愉快合作相比,储氏夫妇2013年6月与东方网络(即原“广陆数测”)的重组则相对干脆利落(该重组于2014年7月完成)。通过此次重组,储氏夫妇旗下的数字电视资产平台——中辉乾坤100%股权作价2.5亿元出售给了东方网络。尽管这笔交易现金对价仅3752万余元,但储氏夫妇获得的股份对价部分——间接持有的东方网络2254.89万股——在一年后即以司法划转的方式到了三位自然人名下。根据当时披露的信息测算,这部分股权合计价值4.44亿元,但均因借款合同纠纷案而被司法划转。储氏夫妇通过划转的形式完成套现,其做法耐人寻味。而凭借这一重组,东方网络股价从停牌前的11.28元/股最高涨至2015年6月4日的148.8元/股,累计涨幅超过12倍。
如果说东方网络一役,储氏夫妇能全身而退,那么随后的资产证券化则颇为坎坷。
2015年6月,群兴玩具停牌重组,重组标的为储氏夫妇旗下核电设备资产核心平台——四川三洲川化机核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100%股权。但此次重组于2016年8月以失败告终。
但储氏夫妇并未就此打住。2016年6月1日,西藏发展控股股东易主,西藏光大金联将其持有的西藏发展10.65%股权(2809.96万股)作价7亿元转让给西藏天易隆兴。
西藏天易隆兴当时有两位股东:北京中合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中合联资产”)持股80%、天易隆达(深圳)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0%。中合联资产的控股股东为中国供销集团有限公司,后者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持股100%(以下将供销集团体系统称为“供销系”)。
西藏发展当时认定,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但前述储氏夫妇旗下两家公司高管向中国证券报记者指证,西藏发展一直由储氏夫妇实际决策。
“7亿元的股权转让款做了结构性安排。”徐征称,其中的4.5亿元即为此次借款纠纷中的“国投泰康信托·鸿雁1969号单一资金信托”;另外的2.5亿元构成为:自然人蒋钧出资1.14亿元,“供销系”出资1600万元,储氏夫妇出资6000万元,西藏信托出资6000万元。中国证券报记者无法联系到上述出资方对此置评。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调查,储氏夫妇原计划利用西藏发展的上市平台,将旗下实业资产进行证券化,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实施。如今,储氏夫妇控制的公司相继被诉诸法庭,储氏夫妇似乎有离场之意。
8月6日,西藏发展发布一则关于公司第二大股东间接股权变动的提示性公告,内容看似简单,背后大有玄机。剖析这则公告,一个在资本市场浸淫已久的资本玩家——西藏发展最初的实际控制人——王健的身影随之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