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核心竞争力方能行稳致远
在制造业发展初期,政府的产业政策指导往往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政府可以通过行政指导、资源倾斜等手段,设计行业不同阶段发展路径,实现行业规模在短期内快速累积。但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政策只能起到“扶君上马”作用,企业能否跑得远、跑得稳,关键还是要增强核心竞争力。
先进制造业近年来陆续获得政府到社会的多方支持。巨大的补贴诱惑让一些企业走上了不重质量、只重数量的歧途。某些企业驻足于劳动密集型的代工模式,对先进产品生产大多处于模仿阶段,延续性创新能力仍然欠缺。同时在补贴阶段容易出现产能虚化问题,大量投资围绕固化的技术、低端领域积聚,制造出繁荣的假象。缺乏实际竞争力,相关产能成为产业创新障碍。一旦“断奶”,火热的产业立刻风光不再,这就是典型的政策依赖症。
因此,更多企业意识到,政策并不能赋予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先进制造产业乃至其他新兴产业要警惕政策依赖症。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从来都不是靠政策扶持产生的。中国的先进制造业需积极推动产能更新换代,提高研发创新能力和市场接受度,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同时,去产能、淘汰“僵尸企业”等措施在制造产业大力推进势在必行。
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6月12日起,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正式实施。新政取消了续航里程150公里以下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对续航里程以综合指标提出更高要求。在政策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处在从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的“阵痛期”,行业呈现两极分化特点。其中动力电池产业两极分化最为显著,高端优质产能供应不足,低端产能订货不足,生产经营困难,呈现结构性产能过剩。小型低水平动力电池企业在竞争中被淘汰,行业呈现加速洗牌特征。电池配套企业已从2015年大约150家降至2017年的100家左右,三分之一企业淘汰出局。
新能源补贴政策的调整,是适应高质量发展阶段出清低端产能的需要。同时,补贴退坡加剧行业优胜劣汰,企业短期内估值会有所影响,对企业的技术实力、盈利能力都是一个巨大考验。但从长期来看,补贴政策变化调整最终将加快行业市场化速度,倒逼行业和企业摆脱补贴依赖。
在新旧增长动能转换期,为更好地摆脱政策依赖,一方面,先进制造业应加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集中行业优势资源协同攻关,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企业重点攻克下一代关键核心技术;另一方面,企业要提升正向设计开发能力,不断提高智能化水平,以实现整体制造业转型升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