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股 - 正文

IPO通过率骤降是好事吗? 扩散效应不容忽视

来源:投资快报 2017-11-12 07:48:0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IPO通过率骤降是好事吗? 扩散效应不容忽视)

在新一任发审委换届上任的这一个多月里,IPO发审通过率直来越低。而本周二上会的6家拟IPO公司中,5家被否,仅一家成功过会。至此,本届发审委的通过率降至56%。IPO通过率骤降是好事吗?

过于迷信发审委,不如期待注册制

黄湘源

近期发审委通过率越来越低,不仅让IPO申请企业惶惶不安,市场也不免陷于迷惘之中。

一般说来,发审委忠于职守,严格把关,相比于过松过假和过于徇私舞弊,应该说是好事。问题是,发审委现在这种低至极端的通过率,与此前动不动就百分之七八十的通过率相比,毕竟落差一下子来得太大。不难设想,假如年内的通过率继续像现在这样维持越来越低的低比率,则市场即将迎来的势必将是一片严寒的肃杀冬季。

假如现在发审委把关的低通过率是对的,至少说明此前的通过率不仅太高,而且,问题也必然不会太少。那么,这里面究竟是发审委委员的问题呢?还是发审机制的问题呢?监管层也许更倾向将问题归咎于于发审委委员个人,试看,证监会在严肃处理了胡世辉、邓瑞祥、温京辉及冯小树等之后,即以非同寻常的手段重组了发审委。这次的发审委不仅严格实施了委员资格的公开透明,而且还大比例增加了来自监管部门和其他国家机关的成员,也就是说,增强了监管者的发言权。监管权力大增的新发审委因此也就被称之为“大发审委”。不过,无巧不巧的是,就在新的大发审委刚刚开始运作的时候,就传出了有关乐视网IPO涉嫌造假,牵累已超过10人之多的前发审委委员被抓被查的消息。大发审委一边还没顾得上澄清或证实相关消息,一边却拿出一份比一份更低的通过率成绩单。这究竟说明发审委委员是为了明哲保身而急于撇清与此前发审委工作过程中有可能存在的舞弊情形的关系呢,还是为了表明现在的过会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呢?这里,显然对市场缺了一个合理的交代。

发审委的审核重心,与其说是在于代替市场判断IPO的财务真实性,不如说在于确保信息披露合规的严肃性。发审委通过率过低并不能保证IPO质量的至净至好,审核标准的过严和被卡下来的对象过多也不是IPO审核的真正目的之所在。就此而言,发审委不应该是决定IPO生死存亡的铁面判官,没有必要且事实上也承担不起净化市场的职能。市场环境和内在质量的净化归根到底靠法律靠制度靠上市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真实性的善,靠投资者维权意识的觉醒。有鉴于以往由于发审委权力过大而在发审过程中给市场所带来的太多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等弊端,市场虽然对虚假信息披露恨之入骨,却从来就不能相信也不敢相信单靠发审委把关就能给市场带来每一个诚信可靠的IPO以及在此基础上清明健康稳定运行的资本市场。

过于迷信发审委,不如期待注册制。只有在加强市场法制建设的基础上,明确IPO发行人和市场中介对信息披露真实性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引导上市公司更好地改善公司治理提高经济效益承担起发展实体经济回报市场回报投资者的责任和义务,并且真正做到有进有退,让好的上市公司更多的留下来,假的坏的差的不合格的统统退出去,这个市场才有可能是真正值得投资者所信任的和期待的。在笔者看来,这也正是十九大在赋予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历史重任之前,首先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道理之所在。也就是说,什么时候注册制有可能可以代替审核制了,什么时候现在这种无法让市场放得下心和信得过的发审委审核过关忽松忽紧忽宽忽严的现象方才有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审核从严是好事但要防止两招

皮海洲

第十七届发审委自10月17日履职以来,无疑给市场留下了一个从严发审的印象。最明显的标志就是IPO通过率的大幅下降,单日审核IPO的通过率一再创出历史新低。如10月31日有6家企业上会,结果3家企业被否决,1家暂缓表决,2家获得通过,通过率仅为33%;而到了11月7日,6家公司上会,仅一家公司通过,再度创下16.67%的过会率新低。

IPO通过率骤降,虽然不排除上会公司本身存在问题较多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发审委的从严把关。事实也正是如此。本届发审委履职以来,对工作认真负责,在审核的过程中十分注重细节,提出的问题也都非常犀利,堪称是“史上最严的发审委”。

发审委的认真负责这当然是一件好事。因为此举不仅可以将一些问题公司挡在股市的大门之外,而且在客观上也可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提高IPO公司的质量。因此,发审委对IPO的从严审核这是一件好事,因此导致IPO通过率的下降,这同样也是一件好事,它有利于净化新股发行的环境,同时也有利于减轻IPO的压力。

从新一届发审委履职以来的表现来看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不过,对新一届发审委的工作,也需要提防两点,以便对IPO的审核工作能够一如既往地保持从严审核的作风。

一是要防止“三把火”、“三板斧”的做法。虽然新一届发审委履职这近一个月以来的表现令市场称道,但投资者还是担心,这只不过是新官上任的“三把火”,或者只是程咬金的“三板斧”,而当“三把火”烧过之后,IPO的审核工作又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了。这一点是投资者非常不愿意看到的。

二是要防止利益集团对发审委的“施压”。发审委从严审核,将许多的上会公司给否决了,而这些上会公司的背后站着许许多多的利益中人。而这些利益中人大多都是在一方甚至在更高层次上能够呼风唤雨的人物。因此,这些利益中人难免会通过各种方式向发审委甚至是向证监会施压,让发审委的审核放宽松一下。这种施压当然也不排队通过舆论的方式来影响发审委的从严发审。比如,就在IPO通过率创下16.67%这一历史新低的情况下,就有舆论开始对发审委的工作指手划脚了。认为发审会不应成上市失败的唯一宣判地,表示在最后的发审会环节出现大量被否情况,“既不符合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理念,对企业也很不公平”。

而且舆论还表示,监管层近年来一直在推动新股发行向注册制改革。理想中的注册制,应取消发审委,由交易所进行实质审核,证监会仅负责审核申报材料的真实性、一致性、完备性。目前虽然实施注册制的时机还不成熟,但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新股发行审核理念应该持续推进。甚至声称新股发行改革不能开“倒车”。很显然,对于一些上会企业的被否决,有人已经坐不住了。所以,从发审委从证监会来说,必须要顶住这些利益集团的“施压”,将从严把审进行下去。

也正因如此,要搞好发审工作,为A股市场把好“入口关”,上述两招是需要切实做好防范的。特别利益集团的施压,更加不能屈服。毕竟在没有严刑峻法的背景下,注册制是不可行的,一些人鼓吹注册制,实际上就是希望IPO公司都可以低门槛上市。如此一来,企业是笑呵呵了,可这种做法对投资者公平吗?中国股市真的是该考虑一下投资者利益的时候了。

扩散效应不容忽视

曹中铭

自今年10月份新发审委组建以来,市场就对其投以来关注的目光。新发审委是延续上一届审核从严的作风,还是另辟蹊径,或者是更加严格,在其正式履职以前,一切都还是未知数。而随着新发审委10月17日的首秀,以及其后审核结果的披露,总体而言,审核更加严格是市场给新发审委贴上的标签。

数据往往最能说明问题。新发审委10月17日首秀,5家企业上会审核,4家通过一家被否决,IPO审核通过率80%;而到了10月31日,6家上会,2家通过4家被否,IPO审核通过率33%;11月7日,6家上会,1家通过5家被否,IPO审核通过率16.67%。整个10月份,新发审委审核25家公司的IPO申请,其中,6家被否,3家暂缓表决,16家获得通过,通过率仅为64%。截至11月7日,共有37家企业首发申请上会,21家成功过会,通过率仅为56.76%,达到去年新股重启以来的最低点。这与去年前三季度93.21%的通过率,以及今年前三季度80.99%的通过率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

数据给人的感觉是新发审委审核更加严格,如果拿11月7日6否5来说事,则发审委的审核近乎“严苛”。事实上,投资者对于IPO的低通过率是持欢迎态度的,毕竟,以往发审委因把关不严产生了诸如万福生科、欣泰电气这样的“杰作”。这些造假的企业上市,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损害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整体利益。而在低通过率的背景下,某些造假企业就有可能被挡在资本市场的大门之外。

从新发审委审核的内容上看,其在重点关注发行人的持续盈利能力、财务数据真实性、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内控制度等方面的同时,以往常常被忽视的募投项目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前景,以及新增产能的消化能力等又成为关注的重点。如果发行人持续盈利能力存在问题,或者募集资金的合理性成疑,那么就存在被否决的可能。如果一家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存在问题,这样的企业上市除了圈钱、今后可能高位套现外,对于资本市场、对于投资者没有任何的意义。而如果企业不差钱,或者募集资金所投入的项目没有多大的必要,这样的企业将其挡在资本市场的大门之外,亦是应有之义。

当然,新发审委审核从严,并不意味着过会公司都是好企业;被发审委否决,也并不意味着企业质量较差。比如发审委否决的发行人中,既有年净利润低于3000万元的,也有年净利润高达1.7亿元甚至超过4亿元的。被否决的固然都是“问题”企业,但过会的,个中存在包装粉饰现象的也有可能。事实上,无论是原来较高的审核通过率也好,还是新发审委较低的通过率也好,不把问题企业放进市场才是最重要的。

笔者以为,新发审委的低通过率所产生的扩散效应更不容忽视。一方面,对于发行人来讲,如果不履行必要的信息披露义务,IPO申请文件中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那么就容易遭到发审委委员的问询,一旦回答让其不满意,那么被否的可能性将大增。另一方面,对于保荐机构而言,选择较好的优质企业,以及符合政策导向的好企业保荐,胜算才更大,否则,就可能白忙活,这对保荐机构多方面的能力亦是一种考验。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ST佳沃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