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步整理”夯实基础 估值与成长仍是主线
节后以来,从交易情况来看,两市浮躁情绪仍未消散。由于盘面震荡以及热点方面散漫,两市格局已从前期持续性较强的估值修复阶段逐渐过渡到近期热点“昙花一现”式的结构性行情。从指数方面来看,与当前“碎步整理”态势相配合的是较为平稳的投资者交投情绪。分析人士指出,当前盘面纠结的局面确是由震荡所致,但不应简单地倒果为因。当前市场主线并未发生变化,估值与成长仍是投资者目光的主要焦点。
盘面突破3300点后,蓝筹板块与成长板块间一直缺乏良好的轮动关系,盘面格局也几经反复。但随着行情逐渐深化,蓝筹板块与成长板块间良性互动的格局有望逐步成型。此外,随着三季报披露渐入高潮,相对估值低、业绩确定性较高的价值型品种再度获得资金青睐,料仍将成为后市演绎的主要逻辑。从近期主力资金以及场外杠杆资金的动向来看,随着资金进场信号的进一步明确,后市整体将进一步趋向乐观。
两市缩量震荡
上周,大盘总体延续震荡整理格局,成交量出现收缩之势。沪指周跌0.35%,报收3378.65点;深证成指周跌1.41%,报收11238.88点;创业板指跌2.38%,报收1880.21点。上周沪市成交9218亿元,较前一周萎缩14%;深市成交12521亿元,较前一周萎缩17.5%。
从实际交易情况来看,由于当前盘面仍然缺少明确方向,区间震荡态势依然明显,此前市场节奏也仍未彻底打破。上周盘面上呈现出明显的“跌多涨少”格局。根据数据,截至周五收盘,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实现上涨的行业仅交通运输一个行业板块,全周涨幅为0.98%,其余27个行业板块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调。但从周五情况来看,盘面再度出现活跃迹象,全天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实现上涨的有23个,而反观下跌行业中,周度表现较好的医药生物、非银金融、银行、食品饮料、家用电器五个板块则悉数在列。这一现象说明市场领涨主线仍未清晰,热点切换依旧频仍。资金也在权重蓝筹和主题概念间快速调仓换股,个股分化特征突出,导致市场并未能形成有效的板块效应和赚钱效应。因此,一时盘面对场外资金的吸引力仍然较弱。
从资金方面的情况来看,一方面是迟迟未能扭转的沪深两市主力资金净流出,另一方面则是节后实现回升的两融余额的再度回落。自8月29日以来,沪深两市主力资金净流出状态持续时间已近两个月。上周两市主力资金一直维持净流出的态势,但从周五全天主力资金净流出额显著缩窄以及尾盘出现的净流入情况来看,市场情绪相较周初已有明显回暖迹象。与此同时,节后一度回升至9950亿元上方的两融余额却再度出现回落,截至10月19日,两融余额报9882.93亿元。从上周两市成交方面的情况来看,成交量维持低位徘徊的态势,较前期虽出现明显萎缩,但也显示出投资者持股心态稳定,筹码锁定性良好的实情。
分析人士表示,当前市场中存量资金博弈的特征明显,导致了热点间的强弱切换。即前期涨幅较大的板块很难持续上涨,而前期涨幅较小的板块往往有补涨机会。与此相应的是,尽管近期指数“拉锯”态势明显,但受前期获利盘等因素影响,成交量出现持续萎缩。因此,归根结底,资金仍是当前左右市场的一大决定性变量。由于缺少资金发力,沪指3400点关键点位近期仍较难突破,因此,对本周量能变化的观察依然是关键。
投资主线依然清晰
当前市场持续震荡以及频繁的热点切换速度其实都一致指向对后市的投资主线缺乏清晰把握。自大盘突破3300点后,由于前期领涨的蓝筹板块逐渐“沉寂”,缺乏龙头板块的盘面数度冲击3400点未果,观望气氛较浓。同时由于在3300点-3400点区间震荡时间较长,对资金的耐心也同样提出了考验。
年初以来,沪深两大指数8.86%和10.43%的涨幅似乎并不能对年初至今“跌宕起伏”的行情进行诠释。但从蓝筹集中的上证50和中小板指二者同时期的涨(跌)幅中却清晰揭示出了年初至今市场的投资主线。截至10月20日,中小板指以19.78%的涨幅和“后来居上”态势,超越上证50在主要指数中涨幅居首,而前期发力明显的上证50指数则以19.71%的涨幅仅屈居次席。9月以来的两市整体震荡,但上证50指数以及中小板指在此期间却也有所表现,从中小板指“后来居上”的姿态来看,一方面说明了近期缩量整理的结构行情中仍不乏机会,另一方面再度印证了行情的演绎仍未脱离对蓝筹估值的修复以及成长板块追逐这一条主线。
细化来看,蓝筹是本轮行情背后的最大推手,价值投资今年以来大放光彩。分析人士表示,蓝筹股估值一直在底部徘徊的现象在任何一个成熟的市场都很少见。今年以来对价值蓝筹股过去不合理的估值确有一定修复。当前蓝筹板块内部已开始分化,从博弈的角度来看当前蓝筹板块估值有所高企,并不容易吸引增量资金的介入,但就此判断行情结束也仍为时尚早。而针对近期出现走强迹象的中小市值板块,分析人士也表示,不应简单套用“跷跷板”效应来解读当前中小板块的走强。随着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消费逐渐成为拉动经济成长的主要驱动力。代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方向的电子制造、通信设备、新能源汽车消费板块近期出现的走强迹象恰恰也说明了供给侧改革已初见成效。往未来看,随着行情的逐渐深化,蓝筹板块与成长板块间良性互动的格局有望逐步成型并进一步清晰。
基本面上,从19日公布的前三季度GDP数据来看,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9%,其中,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8%,经济已连续9个季度运行在6.7%-6.9%的区间,保持中高速增长。而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信心指数在8月创出2016年以来新高后,9月份小幅回落至58.1,环比微降0.9%,同比大幅上升15.5%,仍处于近两年来较高水平。分析人士表示,当前全球市场的共识在于盯紧基本面,A股也不例外。虽然蓝筹与成长这一投资主线未变,但短期来看,国泰君安证券指出,基本面结构性变化正向秋季转向。由于宏观经济以及系统性风险趋向平稳,结构性力量更重要。映射到股市上的特征就是“结构重于大势”。而在基本面结构性变化的背后既是大、小企业的分化,又是国企、民企的分化。而在这一大分化、重结构背景下,伴随短期基本面重心边际上由供给向需求过渡,股市映射自然也反映为由周期向消费的转向。
估值+成长仍是后市演绎逻辑
站在当下时点,由于投资主线未变,震荡向上的市场客观上为投资者创造出了较为理想的结构性做多机会。同时随着三季披露高峰的临近,估值和成长如何取舍也再度成为市场中的热门话题。分析人士指出,当前成长股确具一定优势,即使后市指数形成阶段调整,也不会轻易改变短期市场对绩优股的“偏爱”。从机构增减持的情况来看,机构增持的个股基本上都是三季度业绩表现优异的公司。但展望2018年,估值料也仍将是市场的主要关注点。针对后市,从博弈角度看,重视业绩固然重要,但也仍需从估值维度进行均衡考虑。
从此前三季报业绩预告披露的信息来看,以钢铁、煤炭、有色、化工为代表的周期行业三季度单季利润增速领跑,传媒、电力及公用事业、农林牧渔利润增速为负。非银金融、银行与石油石化披露率较低,业绩增速参考性较弱。从细分行业的估值角度来看,强周期行业的市净率已高于历史均值,券商板块的市净率估值低于历史水平。而消费行业市盈率估值水平出现分化。结合近期市场看,估值水平修复明显且三季报业绩兑现的周期板块近期接连回调,出现了资金流出。而包括银行和非银金融在内的金融板块则因估值水平相对较低,不仅获得了资金的持续青睐,在盘面上也出现了较好表现。而成长板块中以家用电器为代表的估值相对较低且业绩确定性较高的行业近期出现持续走强。上述情况也从侧面说明了估值与成长仍是当前行情演绎的重要逻辑。
从估值与成长两个维度出发,中金公司表示,估值与成长配置应更为均衡。进入四季度,综合来看,盈利稳健、估值不高、具备催化剂的成长股将可能成为四季度的突破口。该机构表示今明两年有20%以上的盈利增长、2018年预期估值在30倍以下、行业属性相对比较稳健、成长空间相对大,具备这样属性的个股仍可以进一步挖掘。
针对后市,中金公司指出,一方面,当前宏观增长依然稳健。通过上市公司资本开支数据来看,新老经济在过去几年中先后筑底回升,中国在2016年已跨过本轮增长降速的底部。而9月进出口增速加快、新增贷款、社融数据超市场预期也表明内外需复苏仍在延续。另一方面,从八月以来,5G、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环保、快递、军工等偏成长类板块在稳健的宏观背景下均呈现出较为活跃的表现。此外,近期资金面也显现出了积极迹象。融资余额持续维持高位,再度接近万亿元。北向资金周度净流入也达到139亿元的较高水平,成为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来单周第6高。向前看,中金公司认为四季度A股扩大战果仍在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