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壳”中人局内自省 ST慧球闹剧待解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壳”中人局内自省 ST慧球闹剧待解)

ST慧球个股资料 操作策略 盘中直播 我要咨询

浦东新区浦东南路528号,位于金融核心区的上海证券大厦依旧人来人往,这里是上海交易所的办公地,2楼正举行两家上市公司的敲钟仪式,而同一幢大楼的南塔2401室, ST慧球(600556.SH)已经悄然入驻。

1月12日上午,21世纪经济报道造访,上海证券大厦南塔24楼,呈现“回”字形走廊, ST慧球办公室没有任何标注,虽然红色木门紧闭,但是透过落地玻璃窗,隐约看到内部装修基本完毕,一张浅色的办公桌周围散放着6张椅子。

只不过,办公室空无一人,也没有任何装修工现身。

从周围的一家外贸公司员工和化学用品公司前台的描述中,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得知,ST慧球已经装修了近2个月,但是,他们均表示,“并不知道边上的公司是慧球科技”,一位透露“有时候下午会来一男一女,但是不知道身份”。

该大厦所在的保利物业透露,“2401室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租金是10元/天/平方米,出租合同一签就是签两年”。

“为便于回答监管层问询”而设立的新办公室,对ST慧球来说,或许是一个新的开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联系到4位ST慧球内部人士,试图还原与他们的对话,了解这场“闹剧”该如何收场。

员工自辩

1月1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拨通广西慧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地电话,在停顿了半分钟后,电话终于通了。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男声:“我们这儿只是一个办公注册地,没有实际功能的。”

不过对方透露,“公司已经没有正常业务,包括顾国平之前在做的智慧城市也不做了,现在就是一个壳公司,但是并不像外界传的那样是妖股。”

而对于1月5日各大网站热传的一则署名为“ST慧球董事会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并提出1001条议案的蹊跷事件,该员工回应,“网站不是我们自己弄的,我们有指定的信息披露网站,就是北生医药的那个网址。”

这位员工还表示,“从来没见过公司证券事务代表鲜言。”

而对于更多的公司细节,公司实际控制人是谁?为何公司董秘等人无法联系上?其均表示 “不清楚”等语焉不详的回应。

鲜言的短信

作为ST慧球存疑的实际控制人,原匹凸匹(600696.SH)董事长鲜言是一位“关键先生”,很少对外发声的他,在1月13日以短信形式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疑问。只不过,对于ST慧球的零零总总,他只留下了简短的几句话:“近期不方便,一切以股东大会公告为准”,或者是“太敏感了,谢谢!”

在原董事长顾国平离职后不久的2016年8月,鲜言出任ST慧球证券事务代表,而董秘陆俊安曾表示,请鲜言是为了“严防”瑞莱嘉誉这位“野蛮人”, 但是无论是独立董事,还是员工,均表示“从来没有见过这位人物”。

1月13日下午,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就此表态,ST慧球奇葩议案事件“是一场闹剧,是在挑战监管权威,证监会将展开全面调查”。其同时称,“证监会已对相关当事人采取自律监管措施和立案调查,相关个人调查已经开始,针对个别当事人调查已取得一定进展”。

对于外界的种种猜疑和监管层的严厉措辞,这位神秘人物一直回应,“太敏感了,谢谢!”

梳理这位关键先生在资本市场的亮相,从2011-2012年律师生涯结束后,他便开始了资本运作之路。2012年8月至2016年1月,他担任上海多伦股份(后更名为匹凸匹)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长,根据相关公告,鲜言已遭遇过证监会2次立案调查;3次公开谴责;2次罚款;2次行政监管;2次警告;多次收到上交所的问询函。

而他接下去将面对的,仍然未知。

独董独白

独立董事A :“最早进慧球的时候,公司还是正常运转的,想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并购等发展业务,而且当时要并购的上海斐讯(注: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据说是业务水平仅次于华为的信息科技公司。”

关于之前ST慧球高层和举牌方瑞莱嘉誉[注:深圳市瑞莱嘉誉投资企业(有限合伙)]之间的矛盾,他的态度颇为无奈,“我之前的董事会都有参与,只要在相对的法律限度内,关于控制权的争夺,我无法也无力介入,争来争去也没什么意义。”

一场“闹剧”的始末 六份监管通报背后“慧球争议”

1月13日,中国证监会例行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将ST慧球(600556.SH)此前的“1001项议案”事件,定义为一场闹剧。

这原本是A股资本市场的一出典型戏码:举牌、扯皮、诉讼、问询,但随着其中不断涌现的违规举动,所有行为都被重新审视。

隐藏在这些事件背后的,是三个原本毫无关系的自然人:原实际控制人顾国平、举牌方代表人张琲,以及颇受争议的“隐形人”鲜言。他们三人先后在ST慧球中登场,互有交集却又鲜有接触。

作为最早跟踪ST慧球事件的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回顾半年以来的监管通报,希望梳理出其中主线,让投资者了解到ST慧球乱局的始末,并以此得到启示。

三位关键人

当我们谈起ST慧球时,我们会谈些什么?我们会谈起ST慧球的乱局,而在乱局之中,我们绕不开背后的三个关键人。

第一个关键人是ST慧球原实际控制人、大股东及董事长顾国平。2014年11月,当时意气风发的顾国平首次入主ST慧球(当时名为“北生药业”)董事会,与他一道进入董事会的,还有多位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斐讯”)高管。上海斐讯,也是顾国平现在仍实际控制的公司。

在入主ST慧球后,顾国平曾对上海斐讯注入上市公司,进行了不少于五次的尝试,但最终均告失败。而这直接在去年1月与7月中,导致顾国平持股公司的资管计划多次出现爆仓。

去年1月中旬,顾国平所持资管计划德邦慧金1号首次爆仓,其持有ST慧球的股份比例由此下降2.13%至6.66%。半年后,ST慧球三次重组失败复牌后,股价又复下跌,使得顾国平再度连续爆仓,持股比例跌至1.80%。

在他辞任ST慧球董事长一职,并否认自己为公司实控人后,唯一一次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自己目前的心思全在上海斐讯上,从此与上市公司无关。

就在顾国平因股价下跌爆仓期间,出现了第二位关键人——深圳市瑞莱嘉誉投资企业(有限合伙)(下称“瑞莱嘉誉”)合伙人张琲。

去年7月底至8月初,瑞莱嘉誉在ST慧球股价持续下跌之际,不断增持其股票1973.96万股,持股比达4.999978%。此后,瑞莱嘉誉持续增持ST慧球股份至4334.56万股,持股比例达10.98%,稳坐第一大股东位置。

但于张琲而言,改组公司董事会的目的却一直未能成行。即使在多次提议自行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后,他想改变ST慧球目前管理层团队的意图却仍未能成功。但随着1月9日,ST慧球现有董监宣布辞职,张琲亦同步提出召开今年第一次股东大会,其改组董事会的目的将有望实现。

当顾国平持股比例不断下降,张琲所代表的举牌方持股比例不断上升时,第三位关键人鲜言的出现,使得ST慧球成为真正的乱局。

尽管迄今为止,鲜言并未在ST慧球乱局中有过任何露面,且明面上的出现也是其担任公司证券事务代表,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ST慧球5家子公司的设立,还是此后披露的诉讼中,有关鲜言“魅影”均有闪现。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5家子公司中,虽分别位于我国多个省市,但三家名称里均有“科赛威”字样,与鲜言控制的深圳科塞威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颇有相似之处。且此后一封诉讼公告中,显示上海躬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躬盛”)曾与顾国平、上海斐讯及ST慧球签订了有关股权转让的“暗箱协议”,而上海躬盛实控人直接指向了鲜言。

对于聘请鲜言为证代,ST慧球董秘陆俊安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是看中其丰富的证券市场能力,“严防”瑞莱嘉誉这位“野蛮人”。

六份监管通报

上交所的第一次监管通报出现在去年8月15日。彼时,还未被“ST”的慧球科技,因为瑞莱嘉誉连续增持至4.999978%,被后者要求按规定进行披露,但被前者拒绝,理由则是未达到5%的举牌线规定。

尽管对此上交所给出了详细的法理解释,但时任慧球科技的管理层拒不服从,并坚持自己的观点。与此同时,当时的上市公司由于长期未聘请董秘(陆俊安为之后才聘请,且未取得相应资质),公司董事长又无法联系上,导致公司信披颇为不畅。加之当时顾国平持股比例一直下降,实控人确定的问题同样困扰市场。

然而,尽管接到了上交所的上述监管通报和问询函,但慧球科技依然“我行我素”,并在此两日后的8月17日,出现第一次信披违规行为——未公告的文件率先在股吧出现,由此上交所再下发了监管通报,并对公司实施了强制停牌。

8月26日,仍无法获得慧球科技有效反馈的上交所,发出了第三封监管通报,称将对其实施“ST”处理,并对其发出了四点整改要求的通知。同一日,中国证监会决定对慧球科技的信披违规行为进行立案调查。

“控制权之争”热点实录 谁在追高“壳”价格

回顾过去的2016年,资本市场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就是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之争。

在控制权转让事项的不断涌现的背景下,不少相关公司发布公告后,股价大幅上涨。控制权之争也成为了市场上最活跃的主体性机会。

伴随着上市公司的股权争夺,险资、举牌、一致行动人这些概念在过去的一年中无一不在牵动着市场的目光。

“控制权之争”摸底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16年初至今,A股市场中一共有接近200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动。

这200家已经发生实际控制人变动的上市公司背后,还有众多目前正在明争暗斗“争夺王位”中的企业。

在正在进行的众多股权争夺战中,最旷日弥久的当选万科A(000002.SZ)。

这场起始于2015年的争夺战日前迎来了新的突破,陪伴万科十余载的华润集团挥手作别,深圳地铁集团将取代华润成为第二大股东。

随着深圳地铁成为重要友好股东,万科争夺战或迎来收官的曙光。

1月13日,中国恒大(3333。HK)公告表示无意进一步收购万科股份。恒大董事会表示,相信投资万科将为公司提供一个良好投资机会,并有助集团为股东创造可持续及可观的回报。同日晚间,宝能也发布公告对深圳地铁投资万科表示欢迎,并表示作为财务投资者,宝能支持万科健康稳定发展。

1月12日晚间,万科公告称,华润集团将退出,其所持万科股份将转让给深圳地铁集团。同日,深圳地铁与华润集团签订了万科股份受让协议。

回溯至2015年初,宝能系旗下前海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钜盛华开始买入万科股份,并在2015年7月持股比例达到5%,随后连续不断举牌进行出击。至2015年末期间,华润和宝能反复争夺第一大股东之位。12月18日,万科开始停牌筹划重大重组事项。

时间进入2016年,险资掀起举牌狂潮,2016年6月万科宣布重组引入“白衣骑士”深圳地铁,却遭华润和宝能分别声明反对,随后宝能提议罢免万科管理层,多方的分歧和矛盾开始激化。

2016年8月,随着恒大系入局成为第三大股东,万科争夺战进入三军对垒的局面。在12月中旬,万科公告宣布重组深圳地铁失败。

兜兜转转之后,深圳地铁还是装入了万科。

目前,宝能、恒大在万科的持股分别为25.4%、14.07%,仍然位列万科第一、第三大股东。

回顾这场旷日持久股权争夺战,带给万科的影响不可谓不小,万科曾在2016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由于股权争夺新的土地项目获取受阻,31个合作项目因股权问题而被要求变更条款、暂缓推进或考虑终止合作。同时合作伙伴和客户信心受损、团队稳定性受到冲击。

控制权的火热争夺追因

“如果将上市公司比作一架客机的话,实际控制人就是机长,他决定了这架载着众多股东的客机将飞往何处。”北京地区一位投行人士1月13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一般来讲,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就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这也直接决定了董事长,CEO的人选。”该投行人士指出,“除了独立董事之外,董事会的成员基本上都是由几大股东的人担任。这样也保证了董事会的决议与股东大会上的投票权重的一致。否则董事会的决议将很难在股东大会上通过。”

控制权的转变往往也伴随着人事的变动,突发高管团队大地震的南玻A(000012.SZ)似乎为上述投行人士的表态做了注脚。

2016年11月15日,南玻A突然公告宣布董事长曾南、董事兼CEO吴国斌等7名高管向董事会提交辞职报告,一时间令市场哗然。

而就在此后的第二天,南玻A再发公告称董秘及两位独立董事也提交了书面辞职报告。短短两天时间,这家玻璃行业优秀上市公司10位高管宣布离职。

就在高管集体辞职后,作为控股股东的宝能系迅速安插人手对于高管空缺岗位进行了填补,由宝能系背景的陈琳出任董事长并代为履行CEO职责,并且由同样宝能系背景的董事程细宝出任董秘。此后,陈琳还兼任代理总裁,负责工作的全面管理。

事实上,这也并非南玻A出现的首次人事大变动。就在2015年宝能系成为控股股东后,公司就曾宣布4名董事集体辞职,并且在之后填补的人选中推选了3位正在宝能系有过任职经历的新董事。

除了南玻A之外,包括因大股东状告管理层而陷入官司的莫高股份(600543.SH),还有*ST新梅(600732.SH)、康达尔(000048.SZ)、新华百货(600785.SH)等等真实的案例都呈现出了更为复杂的逻辑和资本卖点。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万 科A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