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重庆首座能源站在力帆汽车产业基地举行奠基仪式。据悉,这是力帆股份继6月8日“力帆之夜”发布“i.Blue 1.0战略”(智蓝战略Intelligent Blue Strategy)后,首个正式落地的项目。力帆股份董事长尹明善表示,首座能源站的开工建设,标志着公司智蓝战略三大核心计划之一的“深蓝能源”计划正式全面启动。
据了解,力帆股份首座能源站位于重庆北部新区,规划面积约3亩,为重庆市首座兼备充、换电模式的电动车能源站。按公司智蓝战略,该能源站的运营模式为换电为主、充电为辅,采用全自动机器人更换电池,平均单台电动车换电时间约3分钟。
记者从奠基现场获悉,该能源站根据功能的需要,建筑分为三层:负一层是电池储备区,主要用于汽车电池的储备与电池的智能化管控的充电;一楼主要为电池更换区,同时也是服务区,主要为新能源汽车电池更换区域;二楼则是能源收集储备区,在二楼楼顶将铺设太阳能采集设备,如符合条件,也将增设风能采集设备,实现太阳能与风能的采集储存。
据介绍,力帆能源站的创新在于利用电力改革成果为新能源汽车提供高性价比的电能,构筑电力交易机制中的用电侧,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利用节能高效环保机组,避免弃水、弃风、弃光现象发生。其巨大的储能机制将把废弃掉的电能传输到消费者就近的新能源站,夜间为电池充电或储能。这些储备能源将首先保证供应于电池充电使用,实现移峰填谷,最大化利用资源。
能源站建成后,将实现4000组电池的充电储备量,这意味着一座能源站每天可以为2000辆新能源汽车进行换电。据了解,力帆首座能源站一期工程将修建一通道、4车位的换电位进行试营运,后期将陆续完成二期工程,全面实现2000辆车的换电工作。
力帆能源站的建设和运营将由重庆移峰能源公司全面推进、管理。移峰能源负责人告诉记者,能源站除了为新能源车提供方便快捷的换电服务外,更重要的是利用能源站内的数据库对新能源电池进行智能化管理,监控车辆储电情况、保障电池稳定工作。其智能化电池充电模式,可根据电池电量的不同,给予恒温平衡充电,最大限度地保证电池的稳定性与使用寿命,降低消费成本,消除车主的电池恐惧。此外,能源站的智能化电池管理系统还具备电池电量监控的功能,提醒用户及时换电,根据用户的距离,还能提供送电上门的服务,彻底改变用户的里程忧虑。
据力帆股份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陈卫博士介绍,过去力帆以造车为主,现在则更侧重新能源和汽车租赁、金融服务领域。他说,力帆首座能源站从8月9日起,100天就将建成竣工。预计在今年内将建设13个能源站,其中重庆有8个。未来五年,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西南、华中等主要城市建成500座能源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