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汇金融:主创分化 大盘股步入差周期
近个时期以来,A股市场量能开始不断减少,大盘股特别是银行、石油等权重股阴跌不止,而创业板、中小板、新股板块不断表现,体现出市场参与体不同的风险亏损与收益增加,分化运行的格局迹象短期明显。
从每日涨停板来看,今年以来上市的百家左右新股总是强势表现,中小盘类部分股票新高不断,给投资者带来了不小的短期收益;相反我们看到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中石油、中石化等大盘股开始阴跌不止,有的跌幅自今年高位区跌在10-30%左右,投资于些的投资者可能是亏损有加。
研究认为,新股交易制度的缺陷及首日的特别待遇使得新股扭曲式表现,加之许多新股利用此制度,而体现的市值管理冲动及拉开未来PE退出空间,使得新股表现较强,但这一制度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而言,有可能形成巨大的风险累积,也是交易制度不公平的鲜明体现。
深沪A股市场所体现的新股无论质地先一个44%的涨停,然后连续几个板停,使得大量资金参与到新股之中,大盘股抽血迹象非常明显。新股的炒作与利益开盘、现行新股首日特待且T+1交易制度密切相关,国际上T+0无涨跌幅的制度,使得新股能够很快定位,且依据未来成长性与回报,体现机会与风险,而目前中国新股的恶炒已达到了一个总体性,这对于大盘股的运行将在中长期形成抽血作用。
我们研究认为,目前大量的资金包括机构投资者进行着新股的炒作,尽管其已创业板突破110倍PE,但资金的炒作仍然热衷于此。回顾近期市场,从市场盘中轨迹来看,研究发现,由于中小板、创业板新股票每天有近百家刚上市的处于涨跌位置,实际上使得市场参与者有一误区,但实际上部分股票的连续上升,使得参与大盘股的投资者开始不断减弱。
从历史经验来看,新股的暴炒或恶炒后,大盘最终将下台阶的概率较大,因此对于目前的新股暴炒现象,在参与收益的同时,还要需要提防风险变化。大盘股短期中期仍将处于弱势,除非市场出现一个交易制度的变化。
就市场中期走势而言,中小盘股的炒作已累积了极大的投资风险,而市场量能如果依然不断减少,大盘股表现将非常艰难,不排除市场极端导致部分大盘股最终崩跌,小盘股泡沫破裂。短期市场热点依旧是中小盘类,大盘股的表现一般而言,在题材或量能变化较大时,才可能出现,目前而言,量能不断减少,市场参与体的风险与收益将继续拉大,而如果大盘量能不断萎缩,则可能导致市场总体重心下移,选股方面中小盘类比价涨幅较小,业绩较好的品种依然是重点,大盘股步入中期差周期的概率为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