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9月5日收盘,瑞晟智能(688215)报收于68.6元,下跌1.8%,换手率5.56%,成交量3.47万手,成交额2.35亿元。
资金流向
9月5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883.09万元,占总成交额8.0%;游资资金净流入656.18万元,占总成交额2.79%;散户资金净流入1226.91万元,占总成交额5.21%。
问:公司在智能化产品上有什么新举措?
答:公司全力发展智能装备业务,持续打造“一个平台两个产业”,以“智能制造系统平台”为根本,不断增加“智能物流系统产业”、“智能消防排烟及通风系统产业”两个产业的下游应用场景,拓宽产品体系,公司重点打造的智能制造协同平台IMS、I数字孪生管理平台、智能排单系统等人工智能软件方面的产品正逐步推向市场,细分行业人工智能相关的应用软件产品是公司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
问:公司的智能排单系统与MES系统是同类系统吗,二者的区别在哪里?
答:MES的核心职能在于对生产现场进行数据的收集、管理、分析与可视化,而公司的智能排单系统则是运用MES所积累的历史与实时数据,训练出的智能化动态排产模型系统,该模型可根据历史订单、员工技能等因素并结合当下的实时生产资源状况,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输出动态排产排单方案,实现比传统人工排产更均衡、高效的生产安排。
问:公司目前部署了多少产线,行业情况是什么样的?除了纺织行业,其他行业是否也能部署该产线?
答:公司智能化产线下游客户涵盖服装、家纺、家居、印染、汽车零部件、洗涤、安全座椅、小家电、电动车、电子代工、智能眼镜、半导体设备等多个行业,具有柔性化水平高、立体化利用空间等优点;目前公司在客户处总共部署了约1.5万条产线,全行业部署达10万条,行业整体产线数量正以每年1万条左右增长,市场容量超过100万条。
问:智能排单系统应用场景和获利模式是怎样的?
答:系统可根据每条产线的订单、物料、员工技能等情况动态调整生产线平衡,减少人工使用量,提升生产效率;公司主要采取每条线按年支付端口授权费,以及为客户提升生产效率后带来的价值增值分成两种模式获利。
问:客户进行产线改造,其人员规模和投入成本大概是怎样的?客户部署排单系统的成本是怎么样的?
答:智能化改造通常以车间为单位进行,以约1000人规模的车间为例,人均投入约为1.3万至1.5万元,总体投资预计在1000多万元;现有存量客户的ERP、MES等软硬件系统由公司提供,可无缝衔接部署排单系统;其他客户采用标准化部署模式,系统需2–3个月进行数据训练与模型调试后即可实现一键自动排产。
问:智能排单系统在多大规模的客户中使用?同行业竞争情况如何?
答:该系统目前主要在大型客户试用,尤其是员工规模万人以上的大型工厂,便于模型迭代;公司为行业内率先开始为客户提供该项产品的企业。
问:智能排单系统如何确保客户数据安全性?
答:采用本地化部署模式,为客户提供服务器和软件模型,所有数据和模型均存储于客户本地,利用客户自身数据进行训练与优化,形成客户专属应用模型,保障数据安全。
问:公司中标的移动ICT项目主要是什么业务?公司开展该业务的背景原因是什么?
答:中选项目产品主要为算力服务器硬件及系统,是公司聚焦I软件研发与信息化硬件系统集成,提供从数据管理、数据应用到智能决策全链条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算力服务器是公司智能制造协同平台IMS、I数字孪生管理平台、智能排单系统等解决方案的一环,发展服务器产品源于内部需求驱动;同时公司已进入广东、江西、湖北、湖南、浙江等地运营商供应商库,持续开展5G智慧工厂业务,具备丰富智能化集成经验与技术人才,顺势拓展算力集成业务。
问:参与运营商招标需满足哪些条件?
答:需成为运营商ICT项目的合格供应商,并具备提供算力服务器软硬件产品的能力,以及项目设计规划、产品交付等集成能力,实现交钥匙工程及持续售后服务能力,两者缺一不可。
问:公司算力服务器业务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答:算力服务器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尤其以国产算力卡为核心的服务器增长迅速,运营商算力网络建设及互联网企业自建智算中心投入加大;公司将依托湖南移动ICT项目落地经验,结合自身技术积累,积极拓展运营业务及总部所在地、上海子公司等地拟建项目,并借助智能化软件客户资源推动算力业务在智慧工厂、智慧物流、智慧消防等场景落地,具备持续快速增长基础。
问:公司是否能按需获取充足算力卡?
答:公司已有相关国产算力卡的授权资质和渠道,可充分满足市场拓展需求。
问:与运营商合作时收款是否困难,如何应对这一情况?
答:运营商付款保障较好,通常支付10%到30%首付,单个项目交付周期多为3至6个月,按项目节点付款,整体效率较高,垫资周期较短;ICT项目常采用分期建设模式,资金投入可控,公司融资工具充足,可确保业务顺利推进。
问:公司近几年来产品毛利率下降的原因是?
答:主要因铝型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且由于客户复购等因素导致成本上涨难以传导至终端客户,致使毛利率下降;若原材料价格回落,毛利率将逐步回升;公司正通过加强内控管理、改进产品设计、发展新产品等方式改善毛利率状况。
问:公司在智能一体化解决方案中,自研自产与外部采购的部分各包含哪些内容?
答:外部采购部分主要包括电机、显示终端、电源、PLC、气缸、电磁阀等标准零部件及电器件;自研自产部分涵盖机械构件、控制板等零部件(自主设计、开模、原材料采购及加工组装)以及整体智能控制软件。
问:垂类模型目前的进展如何?在三个重要应用场景中,是优先专注于智慧工厂领域,还是同时推进三个场景?
答:垂类模型当前优先聚焦智慧工厂领域推进,智能排单系统已进入客户测试阶段,有多家大型企业在试用;今年已接入约300条生产线数据,计划明年扩展至1000条以上,以优化模型性能;后续将以智慧工厂落地经验为基础,逐步向其他应用场景拓展。
问:设立天玑机器人子公司的目的?
答:首要目标是满足公司自动化产品中的驱动系统需求,支撑智能工厂解决方案的个性化设计与性能提升;同时发展协作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拓展业务协同空间,如在智能工厂的检验、质检、清扫、上下料等场景实现无人化作业,在智慧消防领域研发可替代人工值班的消防协作机器人,实现24小时巡检与应急操作。
问:公司未来几年的规划?
答:将以智能制造系统平台为核心,不断拓展智慧工厂、智慧物流、智慧消防三大细分行业的软硬件应用场景,积极发展算力服务器、人工智能应用软件业务并使之成为新的增长引擎,确保公司持续快速发展。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