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安徽建工(600502)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报告期内,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我国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同时,我国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受外部环境变化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影响,报告期内我国建筑业生产经营压力增大。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数据,经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国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82万亿元,同比增长0.7%,增速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4.6个百分点。全国建筑企业签订合同总额52.46万亿元,同比降低1.58%,其中新签合同额13.95万亿元,同比降低6.47%。总体上看,建筑业基本面偏弱,景气度承压,但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达5.78%,对国民经济形成较为有力支撑。今年以来,宏观政策协同发力,有效投资扎实推进,水利、交通、能源、城市更新等领域需求有序释放,西部大开发等区域战略深入实施,打开行业发展空间。面对市场形势的深刻变化,建筑企业主动应变求变,推进增收创效,加快转型升级,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投资牵引支撑发展基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较去年同期放缓1.1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较去年同期扩大1.1个百分点至-11.2%,行业发展继续承压。基建投资仍是扩内需、稳增长重要抓手,相关托举政策相继落地。上半年,财政货币政策力度加大,各地区各部门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聚焦“两重”“两新”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国家推动“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顺利收官,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6%,水利水电、内河航运、重大交通、能源电力等领域维持较高景气。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制造业投资增长7.5%,工业厂房、车间、实验室、研发中心等配套设施新建和改造需求旺盛。
区域战略拓展发展空间。上半年,我国深入实施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筑国内大循环空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8%,中部地区增长3.2%,均高于全部投资增速,彰显区域市场潜力。上半年,我国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城市更新,保障房、老旧小区改造、防洪排涝、地下管网、智慧交通设施建设等激活存量市场。同时,国家积极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成效,为行业开辟广阔空间。
转型升级增添发展动能。面对行业深度调整,建筑企业顺应政策方向和市场趋势,大力发展现代化建筑产业链,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部分企业积极布局新兴产业,挖掘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城市运维、低空经济等增量机会,提升价值创造能力。部分企业把握政策契机,发挥“投建运”一体化优势,投身高速公路、片区开发、矿产资源开发等投资运营类业务,获取稳定现金流。部分企业加大收并购力度,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业务规模和效益。
(二)公司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说明
公司主营业务为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房屋建设等,近年来,公司围绕主责主业形成了“投资业务、建筑施工、智能制造、新型房地产、设计检测、新能源、建材商贸物流、建筑工业化、社会服务业”等涵盖建筑业全产业链的业务格局。
1.投资业务
公司充分发挥投融建运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点产业进行投资布局,在高速公路、经济园区投资等领域持续发力并取得重大突破。截至目前,公司累计自主或参股投资高速公路达23条,徐淮阜高速公路淮北段、宿州段提前10个月通车运营。
2.建筑施工
建筑施工业务是公司的传统优势业务,拥有建筑工程、公路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五类10项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公司先后承接了大批国家、省、市重点工程,所属建工水利、建工三建、建工路桥、建工建投、建工路港、建工交航等子公司在水利、房建、公路、港航等建筑施工领域均具有较强的专业优势和市场竞争力。
3.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业务产品涵盖建筑、桥梁、船舶钢结构、智能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交通安全设施等,芜湖、六安、长丰三大智能化生产基地相继建成投产。所属智能制造集团获“安徽省装配式桥梁建筑与运维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优秀市政产品生产企业”“安徽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等称号。
4.新型房地产
房地产开发业务是公司产业链条重要环节,所属长城置业累计开发80余楼盘,业务涵盖住宅开发、商业运营、代管代建、产业园投资建设运营等领域。长城置业顺应房地产新模式新市场新趋势,聚焦品质住宅、康养产业、科技园区等业务领域,从传统单一住宅开发向新领域、新业态综合运营转变。安徽建工科技园蜀山园区已投入运营,高新园区正加速建设中。
5.设计检测
公司拥有建筑行业、市政行业、公路行业、水利行业等14项设计甲级资质。检测业务覆盖建筑、交通水利、市政、轨道交通、建筑机械设备等检测领域,所属建工检测拥有甲级检测资质5项,具有建设工程质量和公路水运工程质量检测最高等级资质。
6.新能源
公司深耕水力发电领域近20年,投资运营安徽霍山白莲崖电站、金寨流波电站和云南省怒江贡山恒远水电站等7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46MW。公司投资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并网发电,已投入运营光伏电站3个,在建光伏电站1个,同时加快推进储能项目、园区源网荷储一体化综合项目。
7.建材商贸物流
公司所属建工商贸系建筑主材采购供应平台,形成以6个仓储基地为基础的省内市场销售服务网络,并在杭州、西安、广州等重点城市设置销售服务网点,推进“皖建云商”平台系统功能升级,吸引超5万家供应商入驻,从传统贸易商向工贸一体集成供应商转型。公司所属建工建材致力于新型绿色建材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为商品混凝土和沥青混合料、砂浆、水稳料等,在合肥、蚌埠等地共计拥有14个生产基地。
8.建筑工业化
公司在安徽省内率先建成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拥有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造省级重点实验室,所属建工工业化集团在已实现合肥、蚌埠、铜陵等5个基地联动发展,业务布局辐射全省,产品类型覆盖建筑装配式PC构件、管桩、管片、桥梁工业化、模具模板等,系具备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能力的装配式建筑企业。
9.社会服务业
公司拥有建工设备租赁公司、建工新时代物业管理公司、建工新时代酒店公司等,坚持高品质服务和平台化运营相结合,打造现代服务业矩阵。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总体情况
报告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公司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协调推进战略布局,坚定转型发展信心,全力以赴拓市场、强管理、防风险、促发展。公司荣登《财富》中国500强榜单第208位,“安徽建工”入选“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名单,企业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上半年生产经营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果:
1.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全方位开拓市场,大力实施全省、全国、全产业链、全球四大战略布局,上半年工程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1.41%,其他业务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112.02%。强化安徽省内区域市场统筹调度,推动地市建投公司深度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加大全国市场开发力度,连续中标S27呼和浩特至鄂尔多斯高速公路特许经营项目、重庆荣昌至四川自贡高速公路(重庆段)特许经营项目、甬金衢上高速公路金华婺城至浙赣界第TJ01标段施工项目、平顶山至宜昌高速襄阳段施工项目等等省外项目。
2.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坚持“投资+施工”双轮驱动,拓展高速公路投资、智能制造等新兴业务,布局“房地产+园区运营+康养”融合业态,推进房地产业务转型发展。截至8月末,公司独立和参股投资的高速公路累计达23条。投资的S20长固霍邱高速公路、S40宁纵铜陵高速公路、G4231安庆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徐淮阜高速公路淮北段、宿州段于7月10日通车运营,有力拉动公司全产业链业务发展。智能制造业务发展良好,全力拓展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智能全屋定制、交通安全设施产品等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新型业务。
3.加强项目过程管控。围绕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着力推进精细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项目全过程管控能力显著增强,项目盈利能力有效提升。强化建章立制,系统重塑工程项目管理流程,强化过程管控,建立重点工作月调度机制、开展“红黄旗”项目综合评比,实施“四不两直”督查检查,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强化闭环管理,健全项目经理分级评定和选拔聘任、交(竣)工项目决算、完工项目审计、重大亏损责任追究等机制,并完善重大项目后评价。
4.加深科技赋能发展。进一步加强建筑全产业链科技研发攻关,深化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科研合作,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之路。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皖建云商”“皖建物联”“皖建云租”等多个数字化平台。大力建设数字工厂、数字车间、智慧工地,实施机器换人计划、设备更新计划,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项目成本降低、绿色建材替代等方面均取得一系列发展成果。
5.加固风险防范堤坝。严控资金风险,制定控降资产负债率工作方案,多措并举降低资产负债率。制定项目逾期债权清收工作方案,加大债权清收力度,目前公司资金风险总体可控。严控安全风险,修订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办法,进一步严格责任追究,层层压实安全生产责任,规范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向好。
2025年下半年,公司将紧紧围绕战略目标,锐意进取,千方百计挖潜力、拓市场、促转型、增效益。一是狠抓转型发展。坚持“投资+施工”双轮驱动,围绕全产业链做强投资业务,寻求相关多元化转型方向,助推企业转型发展。二是狠抓市场开拓。持续推进“四大战略布局”,全面提升市场占有率和发展外向度,进一步提升公司全国品牌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三是狠抓企业管理。高质量编制好“十五五”规划,确保总规划和专项规划顺利完成。进一步优化组织架构,实行扁平化管理,提升管理效能。建立常态化督查、调度工作机制,持续加强财务管理。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全面强化项目成本管控,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实现降本增效。四是狠抓风险防范。严控财务、资金风险,狠抓资金回收。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改,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严控招投标、环保、房地产、境外业务等风险,切实以高水平安全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业务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1.85亿元,同比下降9.79%;实现利润总额10.63亿元,同比下降3.8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3亿元,同比下降9.80%。其中主要业务分部情况如下:
1.工程建设业务(含基建工程及投资和房建工程)
报告期内,公司工程建设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34.77亿元,同比下降5.43%;实现毛利25.65亿元,同比增长2.97%;毛利率10.93%,同比增加0.89个百分点。工程建设业务新签合同总金额733.08亿元,新签合同金额同比增长1.41%。
2.房地产开发业务
报告期,公司房地产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6.11亿元,毛利1.45亿元,毛利率5.57%。实现签约销售面积26.28万平米,完成销售金额22亿元,期末土地储备面积约240亩。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