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上海物贸(600822)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行业发展趋势与公司主营业务概况
报告期内,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叠加国内需求结构性不足,公司深耕的汽车流通与黑色金属供应链领域面临深度调整。汽车流通行业受消费信心疲软冲击,经销商库存持续高企,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6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达56.6%,连续六个月高于荣枯线,超七成经销商未能达成半年度销售目标,终端市场普遍推行“以价换量”策略导致毛利空间收窄。黑色金属产业链呈现供需双弱格局,上海地区螺纹钢均价同比下跌17.26%至3,239元/吨,华东建材产量同比下降9.01%,上游钢厂减产进一步压制供应链服务需求。
公司坚持“一体四翼”战略架构,形成以汽车业务板块为核心主体、黑色金属供应链为第二支柱,有色金属平台服务与精细化工贸易协同发展的业务矩阵。汽车业务板块涵盖新车销售(含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售后维修、二手车交易全链条业务,通过授权4S店、快闪店及综合服务中心开展零售与批售业务,以上海为核心布局区域;黑色金属供应链业务以物权管控为核心,开展钢材采购、仓储物流及分销服务,服务网络辐射长三角地区;有色金属平台服务依托半马苏河有色金属生产性互联网集聚区,提供交易撮合与配套服务,报告期内新增非沪电解铜客户15家,贡献交易额占比34.07%,推动电解铜交易量达5.96万吨,平台活跃度逐步提升。精细化工贸易主要进口欧洲高端化学品,分销至塑料、印刷、油漆等出口型制造企业,受下游出口订单减少拖累,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2.97%。
(二)业务模式演进与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各业务板块经营模式持续深化:
汽车业务板块,公司以直营4S店面向终端零售为主、向二三级经销商批售为辅,结合自有二手车市场及售后服务体系形成闭环生态,巩固在上海区域的网点密度优势及与上汽集团等主机厂的深度合作壁垒。黑色金属供应链业务,执行与核心钢厂的年度协议采购(基准价和浮动定价),通过智慧仓储与过驳物流强化货权管控,面向大型终端代理商执行框架协议销售、对中小客户采用现货价格销售,差异化竞争力体现于长三角仓储资源及信息化监管能力。有色金属平台服务聚焦轻资产运营,吸引供需方入驻平台并收取撮合服务费,依托半马苏河实体集聚区提升客户转化效能,非沪客户增量显著印证平台拓展成效。精细化工贸易保持知名生产企业直采渠道优势,服务制造业客户,当前受出口需求疲软制约正探索下游应用领域替代。
(三)经营动态与核心驱动要素变化
面对行业压力,公司推动结构性调整以驱动业绩。一是核心业务提质增效。汽车业务板块正计划主动关闭低效4S门店,严控燃油车库存规模,将资源向真大路园区新能源渠道及高毛利售后业务倾斜,推动毛利率提升至11.18%;黑色金属业务扩大过驳规模,业务量同比增长16.05%,对冲高毛利入库量萎缩,深化“南材北运”资源跨区调配策略。二是协同业务韧性强化。有色金属平台通过客户结构优化稳定交易规模,电解铜交易额逆势增长12.83%;精细化工板块加速下游需求替代领域探索,缓解出口订单下滑冲击。三是战略载体效能释放。共和新路3550号二期地块已完成搬迁交地,真大路汽车产业园区建设按节点推进,为新能源业务布局及全链条服务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逆势承压,业绩显韧性
2025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叠加国内需求不足,公司主业深度承压。汽车流通领域受消费信心疲软冲击,行业库存持续高企,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6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达56.6%,连续六个月高于荣枯线,72.5%经销商未完成半年销售目标,“以价换量”策略导致终端毛利普遍收窄;黑色金属产业链则呈现供需双弱格局,上海螺纹钢均价同比暴跌17.26%至3,239元/吨,华东地区建材产量下降9.01%,上游钢厂减产进一步压制供应链服务需求。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9,237.45万元,同比下降63.33%,主要源于汽车业务板块的战略性收缩与黑色金属业务量萎缩;通过业务结构优化与成本管控,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485.36万元,同比下降45.25%。
(二)业务重构与载体赋能双轨推进
面对汽车行业库存压力,公司主动优化经销网络,并计划于下半年关闭低效4S门店,严控新车库存规模,将资源向新能源车及高毛利售后业务倾斜。此举虽致收入缩减,但推动毛利率提升至11.18%,存货周转率加速,库存规模较期初压降41.56%。同期,成都空港二手车分市场运营稳步推进。黑色金属供应链受钢价下行冲击,钢材销售量仅5.83万吨,同比减少1.6万吨;物流仓储业务因客户转向低价过驳模式,过驳量增16.05%但高毛利入库量降39.71%,收益同比减少14.11%。公司通过推行“一船一议”竞价模式,部分缓解业务下滑。在实体布局方面,共和新路3550号二期地块已完成搬迁交地,为资产效能释放奠定基础;真大路570号汽车产业园区建设按工程节点正常推进,品牌引进也在逐步落实。
(三)合规筑基与安环治理深化
响应新《公司法》及配套监管规则生效,公司全面完成《公司章程》修订,同步更新治理制度体系。报告期内,公司合规管理持续深化中,组织开展全域风险排查,将合规要求嵌入业务流程,通过专项培训促进业规融合。安全生产严格贯彻治本攻坚三年行动(2024-2026年)要求:压实主体责任,重点强化物流仓储、园区施工等区域常态化管控;推进安全信息化平台应用,组织专项警示教育活动,以隐患排查为导向筑牢管理基础。
(四)多维攻坚拓增量,提质增效稳基本盘
鉴于汽车消费淡季延续及钢材价格承压,公司将聚焦三向突破:汽车业务联合主机厂深化“以旧换新”政策落地,依托真大路园区加速新能源渠道布局;黑色金属供应链业务延续“南材北运”资源补缺策略,扩大过驳业务规模对冲入库量萎缩,强化客户维系提升资源到港量;全域推行“三费压降”与客户信用动态管理,改善现金流质量。同步完善ESG治理体系,将安全生产、合规风控纳入长效管理机制,夯实可持续发展根基。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保持稳定,并持续在行业深度调整中发挥支撑作用。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构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区域市场枢纽地位优势:公司长期深耕上海,拥有并运营上海市旧机动车交易市场、上海有色金属交易中心、上海危险化学品交易市场等多个专业化、高能级交易平台。这些平台功能完备,在上海相关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奠定了公司作为区域重要流通枢纽和市场组织者的基础地位。该优势是公司有效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构建集物流、信息、金融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的核心依托。
汽车全产业链服务生态优势:公司在汽车流通领域构建了覆盖新车销售、售后服务、二手车交易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并形成了主体店、快闪店、销售中心、售后服务中心及二手车业务协同发展的多业态网络布局。在上海区域的网点布局具备区位优势,与主机厂建立的长期、深度、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是保障业务稳定性和获取品牌资源的关键。公司旗下品牌4S店屡获上汽大众七星/六星级经销商、新能源二手车特殊贡献奖、智己汽车钻石卓越奖等行业权威认可,控股及参股的二手车市场交易量持续位居上海市前列。
大宗商品供应链集成服务能力优势:作为国内生产资料流通领域的知名企业,公司凭借深厚的行业积淀和在业内外积累的卓越资信品牌,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建立了长期互信的稳固关系。特别是在黑色金属领域,仓储物流业务拥有显著的区位优势、完备的场地设施及配套服务能力,并持续提升信息化、智慧化的物流管理水平。
控股股东赋能与资源协同优势:公司控股股东百联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商业集团,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丰富的商业物业资源及广泛的品牌影响力。报告期内及未来,百联集团持续在品牌背书、资金融通、场地资源等方面为公司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形成显著的协同效应,是公司应对市场挑战、把握发展机遇的重要后盾。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