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健尔康(603205)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所属行业情况
1、所属行业
公司主要从事医用敷料等一次性医疗器械及消毒卫生用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为“C35专用设备制造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公司医用敷料产品属于“2生物产业”下属的“4.2生物医学工程产业”之“其他生物医用材料及用品制造”,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公司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2、行业发展情况
医疗器械产业,作为关系到人类生命健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庞大而稳定的市场需求下,全球医疗器械行业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尤其国内医疗器械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发展潜力巨大。
根据QYResearch的研究统计,2024年全球医疗器械规模达到了6358亿美元。预测,2031年全球医疗器械规模将达到9098亿美元。2025-2031年的复合增长率为5.1%。
随着创新技术提升、人口老龄化加剧、慢病人群增多、医疗需求不断增加等因素,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继续保持较为平稳的发展速度,未来呈现增长趋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分析,2020-2024年,中国医疗器械总体市场规模已从7298亿元人民币增至9417亿元人民币,复合增长率为6.6%。预计到2035年,中国医疗器械总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8134亿元人民币。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
(1)医用敷料行业概述
全球医用敷料市场因产品刚性需求属性,总体规模基本保持稳步增长状态。根据市场调研机构BMIResearch的数据,2015-2019年,全球医用敷料市场规模由105.31亿美元增长至124.83亿美元,预计2020年全球医用敷料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32.84亿美元。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由此带来的溃疡、褥疮等病症患者的增加,全球医用敷料市场需求仍将持续增长。数据来源:BMIResearch
近年来,我国医疗资源逐渐丰富,医疗保障力度逐渐加大,基础医疗设施建设加快,居民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医用敷料市场亦随之迎来快速发展时期。根据智研咨询数据,2016-2022年,我国医用敷料市场规模由50.46亿元增长至108.86亿元,2023年我国医用敷料市场规模约为123.71亿元,较2022年108.86亿元同比增长13.64%。
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大型医用敷料出口企业纷纷加大了国内市场开拓力度,国外厂商也逐步推行中国市场的本土化策略。
目前,我国大部分医用敷料生产企业仍以OEM生产、出口销售为主,其绝大部分销售收入来自海外市场。2016-2022年,中国医用敷料出口规模快速增长,2022年达到23.1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0.13%。
我国医用敷料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行业内生产企业众多,行业整体集中度不高。同时,国产医用敷料以传统产品为主,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国内企业大多在低端市场进行竞争,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对较低。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医疗器械监管体制以及医用敷料行业标准不断出台和完善,医用敷料行业准入门槛提高,业内领先企业的竞争优势越发突出,医用敷料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2)医用高分子材料制品概述
根据TransparencyMarketResearch的统计,2013年全球医用高分子材料行业的市场规模为98.00亿美元,2019年全球医用高分子材料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171.30亿美元,2013-2019年全球医用高分子材料行业的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9.75%。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2019年全球医用高分子制品市场规模为847.00亿美元。
中国医用高分子材料行业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根据QYResearch,2017-2021年中国医用高分子材料行业市场规模由824.84亿元增长至2469.9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1.55%。尤其是2020年以来,医疗耗材用高分子材料需求快速增长,带动医用高分子材料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对医用高分子材料制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但目前我国医用高分子材料制品主要集中于低端普及型产品,产品同质化、低水平生产情况严重,随着劳动力成本与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产业结构升级的深化,一些无法形成规模效应、生产资质、技术水平较差的生产企业将在市场上丧失竞争优势。未来医用高分子材料制品生产企业既需要通过获得规模经济优势降低生产成本,还需要实现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从而提高企业差异化竞争能力以及在市场上的议价能力。
3、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及季节性
(1)行业周期性
公司生产的医用敷料等医疗器械产品,无论经济发展状况如何,为保障人们健康生活,行业的需求仍保持旺盛,呈现一定的刚性需求特征,行业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较小。因此,公司所处行业无明显的周期性。
(2)行业季节性
医用敷料主要应用于伤口护理、患者护理、手术及外科等方面,终端消费者一年四季均保持稳定需求,无明显季节性,国内生产企业受中国传统春节影响,通常在每年一季度产量和出货量会有一定减少。
(3)行业区域性
医用敷料行业的需求和发展状况与医疗发达程度、人口密集程度及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人口密集及经济发达地区,如欧美发达国家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需求较为旺盛,与之相关的生产制造产业也较为发达。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数据显示,欧洲是我国医疗卫生纺织品最大出口市场,北美洲是第二大出口市场。美国是第一大出口目的地,英国和德国分别为第二大和第三大出口目的地,行业下游客户方面呈现较强的区域性。在生产方面,湖北、江苏、浙江、上海和广东是前五大出口省市,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呈现一定的区域性。
4、公司所处市场地位
公司主要从事医用敷料等一次性医疗器械及消毒卫生用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产品远销美国、欧盟、中东、拉丁美洲和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取得美国FDA注册、欧盟CE认证等资质。公司主要客户为全球知名医用敷料品牌商,通过多年合作积累,公司与之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统计数据,2017-2023年公司连续七年位居国内医用敷料出口企业第四名,前三名分别为奥美医疗、稳健医疗和振德医疗。
(三)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1)采购内容
公司的采购内容主要为生产用原辅材料和委托加工服务。原材料采购主要包括棉纱、坯布、无纺布、粘胶等;辅料主要包括铝箔和标签等包装材料。公司委托加工采购主要集中在织布、半成品加工和辐照灭菌等非核心生产环节。
(2)采购流程
公司供应部负责采购执行,主要包括供应商的开发、管理和评审,以及采购价格的协商谈判。供应部根据客户订单、销售计划以及安全库存制定采购计划并执行采购作业,采购物料进厂后,由采购部开出“入库通知单”交由仓库和品管部,仓库根据“入库通知单”对其包装、外观、数量、批号进行检查。品管部按相关检验标准,核对批号进行取样测试(如需),取样时同样需要根据“入库通知单”核对物料信息,验收合格后,仓库予以办理入库手续。
(3)主要供应商及供应商管理制度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原材料供应商主要为上游棉纱、坯布、无纺布、粘胶、铝箔等国内加工生产商。公司执行严格的供应商选择、评定和定期评审管理制度,以确保产品质量的可靠性以及产品供应的稳定性。供应部负责初选原材料、辅助材料等物资供应商,并参与供应商的最终评定;品管部负责供应商质量体系和供应物资的质量检验并主导供应商的评定。供应部和品管部每年对正式供应商进行评定,根据评定结果进行分级管理(A、B、C级)。
2、生产模式
公司根据客户订单和销售计划制定生产计划,采取以自制生产为主,委托加工为辅的生产模式。
(1)自制生产模式
在自制生产模式下,公司的生产部主要负责生产过程的组织实施和控制;工艺计划部负责生产计划安排和工单的下达;供应部负责根据生产计划和工单要求采购物料;仓储负责物料与产品的存储管理与交付;品管部主要负责生产过程中产品品质的控制、改善处理及纠正。
(2)委外加工模式
为提高公司生产效率、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以及解决非核心工序产能不足的问题,公司在控制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部分非核心加工生产环节采用委托加工模式。在委托加工模式下,由公司向外协厂商提供产品工艺及质量要求和原辅料,外协厂商根据公司要求提供加工服务,并按时向公司交付产品。
3、销售模式
(1)境外销售
公司境外销售采用OEM直销方式,即主要为境外品牌商进行贴牌生产,以其自有品牌或代理品牌进行销售。公司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客户以境外医用敷料品牌商为主,主要包括Cardinal、Medline、Owens&Minor、Mckesson和Boston等国际知名医疗器械、医药行业企业,客户合作关系稳定。
公司主要通过参加产品展会、直接拜访、客户推荐、邀请参观等方式接触客户,通过推介公司产品,让客户了解公司产品的特点及优势从而建立初步合作关系,进而获取订单。订单下达后,需经审批复核后,交由业务支持人员将订单转化为标准订单或合同条款。标准订单或合同签订后,业务支持人员需要对订单进行全程跟踪,直至订单交付。
(2)境内销售
公司境内销售包括直销和经销两种模式。直销模式下,公司主要通过线下方式直接将产品销售给客户。报告期内,公司通过电商平台,将部分产品直接销售给终端客户,但整体销售金额较小。
经销模式下,公司采取买断式经销的模式,与经销商签署经销合同,经销商按照合同约定,在规定区域内以约定价格销售产品。公司产品送达指定地点后,由经销商对货物的数量、外观、规格等进行验收核实,并在交货凭证上签字或盖章确认,公司在收到客户签收的回单后确认收入。货物交付后,公司除承担因产品质量问题产生退换货风险外,不承担客户的终端销售风险。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面临诸多严峻挑战。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全球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拖累全球经济增长步伐。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公司紧紧围绕既定的战略发展规划开展各项经营工作,并根据市场需求,及时采取多项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总体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620.6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6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14.72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1.00%;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4569.9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1.89%。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为164317.01万元,负债总额为21426.90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42890.11万元,资产负债率为13.04%。
(二)公司治理与经营管理
1、合规管理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完善治理结构,强化合规管理,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公司董事会依法有效召集和召开股东会、董事会会议。并积极推进董事会各项决议事项的实施;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在公司的经营、决策、重大事项等方面的监督作用,促进公司的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
公司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规范运作》等规定,认真履行信披义务,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2、精益制造
报告期内,公司坚定朝着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在技改创新、智能制造、信息化管理领域继续发力,全面开启降本增效。公司组建专业技术团队,深入分析生产流程,针对高耗能、低效率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引进先进设备,开展技术升级,优化生产工艺,有效降低能耗、减少原辅材料消耗、精简用工数量,提升生产效益。同时,公司继续推进生产制造智能化,将信息化技术融入生产经营全流程。借助信息化系统,严格把控物料采购、产品生产、成品发货各个环节,全面推行精细化生产模式,有效提升了管理、生产、项目开发效率,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和盈利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三)技术开发与研发
1、持续研发投入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注重研发创新,持续进行研发投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新增实用新型专利1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20项发明专利、31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外观设计专利,在优化现有产品的同时不断加强新品的开发,完成成果转化后形成新产品或相关专利,使得公司在技术研发层面更具有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国内Ⅰ类医疗器械备案1项,Ⅱ类医疗器械注册1项,美国药品验证号2项。
2、扩充产品品类
公司始终坚持研发引领。在保持对现有产品工艺技术改进升级的同时,凭借在自身在医疗器械行业中积累的上下游优势,以及大客户的市场优势,积极加强新产品、新项目研发,涵盖先进伤口敷料(AWC)、清洁消毒类产品、护理类产品、高分子耗材等类别。同时,持续优化开发流程,打造高效协同的研发组织,提升研发效能,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系统化的产品定制化解决方案,持续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品质产品。
(四)市场营销
公司始终坚持大客户开发战略,重点加强行业头部大客户的开发与深度合作,并着力开发优质、高潜客户。一方面,公司组建技术与服务团队,参与到大客户的研发端,围绕大客户需求,进行差异化与定制化开发,为大客户提供全流程的产品解决方案,进一步拓展业务合作边界,增加合作产品种类,进一步打开市场合作空间,主要客户均有多个新项目在持续稳定推进;同时,公司业务团队主动出击,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行业展会和市场推广活动,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挖掘市场新潜力,开拓新客户。
(五)投资者权益保护
公司不断完善并严格执行利润分配政策,报告期内,公司实施了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此外,公司以业绩说明会、上海证券交易所e互动平台等为渠道,就投资者关注的问题、公司经营情况及发展前景与投资者深入沟通,维护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增进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了解和认同。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