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华润微(688396)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及智能控制产品的设计、生产及销售,以及提供开放式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制造服务,属于半导体行业。
(1)半导体行业
半导体位于电子行业的中游,上游是电子材料和设备。半导体和被动元件以及模组器件通过集成电路板连接,构成了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承担信息的载体和传输功能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半导体是电子产品的核心,信息产业的基石。半导体行业具有下游应用广泛、生产技术工序多、产品种类多、技术更新换代快、投资高、风险大等特点,全球半导体行业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景气周期与宏观经济、下游应用需求以及自身产能库存等因素密切相关。
2025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行业在AI与云基础设施等需求的强劲推动下,延续了增长态势,区域市场及细分领域的分化特征进一步凸显。在2024年行业实现强劲复苏的基础上,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仍将维持两位数增长,但受高基数效应影响,增速较2024年有所放缓。具体来看,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预测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7,009亿美元,同比增长11.2%;Gartner预计全球半导体收入将增至7,050亿美元,同比增长12.6%;国际数据公司(IDC)则给出15%的更高增速预期。
按下游应用市场来看,2025年全球半导体行业将呈现“结构性复苏”特征:由AI及高性能计算(HPC)驱动的逻辑芯片、存储芯片等细分领域保持高速增长,而汽车、工业等传统市场受需求疲软及技术替代效应影响,增速趋于放缓。区域市场方面,呈现“美洲领跑、亚太稳健、中国复苏、欧日温和”的分化格局:美洲市场受益于AI芯片需求爆发与数据中心建设加速,预计增长18.0%;亚太地区依托消费电子与汽车电子的稳定需求,增速预计为9.8%。
作为全球集成电路领域关键的产销与出口国,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延续了稳健增长态势,产量与出口规模均实现较快攀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集成电路产量达2,395亿块,同比增长8.7%。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数量为2,819亿块,同比增长8.9%;出口数量为1678亿块,同比增长20.6%。进出口贸易逆差为1,141亿块,同比下降4.7%。从金额来看,进口总额为1,914亿美元,同比增长7.0%;出口总额为905亿美元,同比增长18.9%;贸易逆差为1,009亿美元,同比下降1.8%。这表明中国集成电路行业的对外依赖度仍然较高,而贸易逆差的持续收窄,则释放出国内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稳步增强的积极信号。
(2)功率半导体行业
功率半导体是电子装置中电能转换与电路控制的核心,主要用于改变电子装置中电压和频率、直流交流转换等。功率半导体分为功率IC和功率分立器件两大类,功率分立器件主要包括二极管、晶闸管、晶体管等产品。
功率半导体属于特色工艺产品,非尺寸依赖型,在制程方面不追求极致的线宽,不遵守摩尔定律,而专注于结构和技术改进以及材料迭代。功率半导体的市场规模在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占比在8%-10%之间,结构占比保持稳定。功率半导体是电力电子装置的必备,行业周期性波动较弱。近年来,功率半导体的应用领域已从工业控制和消费电子拓展至新能源、轨道交通、智能电网、变频家电等诸多市场,行业市场规模呈现稳健增长态势。
在功率半导体领域,Omdia最新预测显示,2025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将稳步攀升至755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以291亿美元的规模占据38.6%的份额,持续巩固全球重要市场地位。2024至2029年,中国功率半导体市场将展现出更强的增长韧性,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7.87%,高于全球市场7.16%的平均增速。根据Omdia2025年4月的统计,公司在中国功率半导体企业排名第二、中国MOSFET规模排名第一。
(二)主营业务情况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拥有芯片设计、掩模制造、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能力的半导体企业,产品聚焦于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与智能控制等领域,为客户提供丰富的半导体产品与系统解决方案。公司产品设计自主、制造全程可控,在功率半导体领域已具备较强的产品技术与制造工艺能力,形成了先进的特色工艺和系列化的产品线。
目前公司主营业务可分为产品与方案、制造与服务两大业务板块。公司产品与方案业务板块聚焦于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与智能控制等领域。公司制造与服务业务主要提供半导体开放式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服务。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拥有芯片设计、掩模制造、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能力的半导体企业,产品聚焦于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与智能控制等领域,为客户提供丰富的半导体产品与系统解决方案。公司产品设计自主、制造全程可控,在功率半导体领域已具备较强的产品技术与制造工艺能力,形成了先进的特色工艺和系列化的产品线,公司主营业务可分为产品与方案、制造与服务两大业务板块。公司是中国本土领先的以IDM模式为主经营的半导体企业,同时也是中国本土最大的功率半导体企业之一。
(一)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6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3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85%;报告期末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227.06亿元,较期初增长1.79%;公司总资产为295.40亿元,较期初增长1.49%。
报告期内,半导体行业市场温和复苏,公司积极扩大产出,整体产能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同时公司叠加采取各项降本增效举措,公司整体业绩好于去年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有所增长。
(二)报告期内公司业务发展情况
1、产品与方案业务板块
公司产品聚焦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等领域。
(1)产品与方案板块
按照下游终端应用分析报告期内,公司产品与方案板块下游终端应用主要围绕四大领域,其中泛新能源领域(车类及新能源)占比44%,消费电子领域占比38%,工业设备占比9%,通信设备占比9%。上半年汽车电子、光伏、储能及消费电子等市场平稳向上,公司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优化客户结构,多个新产品成功导入核心客户,在国内市场形成较强品牌影响力。
公司围绕人工智能领域深度布局。端侧AI应用重点聚焦消费电子(如AI手机、AIPC)以及汽车电子的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并积极拓展至工业及人形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等场景。云端AI应用致力于为服务器电源提供高性能功率器件解决方案。此外,公司积极拓展智能驾驶、低空经济、数据中心等新兴领域,为公司带来多元化的增量空间。
(2)重点产品分析
MOSFET产品:报告期内,公司MOSFET产品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AI服务器等领域的销售规模进一步扩展,尤其是最新一代超结MOSG4和SGTMOSG6产品在市场快速上量,推动了MOSFET产品应用全面化、高端化,加强了产品在市场端的品牌影响力并彰显规模优势。其中,中低压SGT产品持续聚焦汽车、工业控制等重点领域,凭借12吋先进工艺平台,其最新代次G6产品已在汽车电子关键应用场景(如域控、油泵、水泵等)实现批量交付;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IDM产业优势,推出TO、TOLT、DFN等新型封装,为产业发展及客户价值提升注入强劲动力,为业绩持续增长提供坚实的保障。在高压MOSFET方面,超结MOS最新一代多层外延G4平台性能比肩国际主流技术水平,上半年快速推进产品系列化,覆盖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和消费电子等多个应用领域。MSOP、TOLL、QDPAK等新型封装产品在汽车OBC、充电桩、服务器电源等领域的多家客户完成测评进入量产。
IGBT产品:报告期内,IGBT产品在工业控制(含光伏)、汽车电子领域销售占比超过70%。基于8吋平台开发的高压G5系列产品,性能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在头部光储客户实现批量供货;推出高压G5RC-IGBT系列产品,性能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在头部家电、电动工具、伺服变频等工业控制领域大批量供货;车规产品批量稳定供应至汽车电子动力总成、热管理、OBC等领域头部客户及Tier1厂家,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基于12吋线成功开发G7产品,性能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已在光伏、储能客户实现批量供货。
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报告期内,碳化硅和氮化镓功率器件销售收入同比实现高速增长。碳化硅方面,整体产销规模保持高增长,目前SiCJBSG3和SiCMOSG2均已完成产品系列化并量产,产品覆盖主流系列,整体产品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围绕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光储逆变、数据中心电源、工业电源等领域全面推广上量。围绕OBC/DCDC、车载空压机、主驱逆变的多款车规级SiCMOS和模块均已出样并在行业头部客户测试认证和量产导入。公司已开始SiCMOSG3、G4平台同步开发,目前已开始G4平台产品系列化,以应对高效率应用场景的需求。
氮化镓方面,公司D-MODE平台产品有序迭代,产品系列进一步丰富,产品RSP水平持续提升,中高压平台6颗产品开发制版中,高压平台产品有望在今年年底下线;E-MODE平台建设及产品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代表产品可靠性通过1000H考核。
特种器件:报告期内,持续推动成熟平台产品聚焦工艺革新、降本工作,引导产能进一步向获利能力较强的产品倾斜;TMBS产品方面推进光伏模块产品G1向G2迭代,产品综合指标进一步提升,在标杆客户中率先快速推出大功率配套产品,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提升品牌竞争力。模块产品:报告期内,功率产品模块化成效显著,公司在IGBT模块、IPM模块、TMBS模块、MOSFET模块、SiC模块的市场推广上取得显著成效,整体规模同比增长70%,其中IPM模块同比增长达到143%。公司在IGBT模块、SiC、IPM模块方面取得显著突破,其中车规级IGBT模块进入批量生产阶段。与此同时,SiC模块的HPD、DCM、MSOP等多个车规及工规模块产品市场拓展取得显著进展,在汽车电子、光伏逆变、工业电源、充电桩等领域实现销售,SiC模块在算力电源领域也取得实质性进展。IPM模块实现销量和质量显著提升,重点门类DIP24等大功率模块实现工业市场重点突破,工业领域销售额占比近50%,G5-IPM系列上半年实现规模量产,在工业变频器、工业泵等领域头部客户实现大批量供货,同时在伺服控制领域顺利通过标杆客户验证。
功率IC:完成低边、半桥、全桥及隔离型全系列栅极驱动产品布局,依托先进的12吋工艺实现中大功率驱动产品系列化,并成功导入头部客户供应链。
智能传感器:完成PVG系列批量交付;可控硅光耦在家电领域实现规模化量产;工控系列成功切入工控变频器领域,实现小批量出货;栅极驱动光耦已通过客户端试样,并开始小批量试产。智能控制:电机MCU实现8吋单电机方案全系布局;推进12吋多电机方案系列化布局,通过高低性能差异化设计,覆盖家电、工控、汽车等多维场景;抗量子计算安全MCU凭借创新方案驱动销售,实现批量交付。
2025年上半年持续深化与整车厂及Tier1战略合作,加速产品导入进程;CS7209雷达芯片获“中国创新IC潜力新秀奖”,QPT4115斩获“汽车电子金芯奖”;完成座舱/车身/自动驾驶全场景覆盖,20款芯片通过AEC-Q100认证,10款入选国家汽车芯片目录;车载照明/BMS系统研发取得阶段性突破,驱动IC实现车灯领域批量交付。
2、制造与服务业务板块
公司具有对外提供规模化掩模制造、晶圆制造与封装测试的能力,通过加快创新步伐,夯实核心能力,持续进行晶圆工艺和封装能力提升,进一步掌握核心技术并建立差异化核心竞争力。同时通过质量体系完善、推行智能制造等方式提升市场竞争力,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
(1)制造工艺平台
报告期内,公司0.11umULLe-Flash、0.15umDBBCD、0.18umDTIBCD、0.35umHVIC、CMOS-MEMS单芯片集成喷墨打印头等多个技术平台产品进入风险量产。
(2)封测工艺平台
报告期内,封装业务各品类产能利用率较去年同期均实现较大幅度提升,环比增长4%,同比增长27%,此外前期验证通过的国内车规级产品增量明显,带来营收增长,毛利也有一定程度提高。先进封装(PLP)业务营收基本盘维持稳定,SiP模块封装呈逐步增长的态势。同时,车规级晶振模块实现小批量产。
(3)掩模业务
报告期内,掩模业务销售额同比增长超40%。公司持续推进客户结构优化,加快90nm客户验证,同步强化掩模技术能力,已建立55nm研发能力。产出方面,技术节点≤0.18um产品产出数量同比提升22%,在高等级产品占比逐步提升的情况下,掩模新品良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准时交付率近100%,生产运营提质增效。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6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3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85%;报告期末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227.06亿元,较期初增长1.79%;公司总资产为295.40亿元,较期初增长1.49%。
报告期内,半导体行业市场温和复苏,公司积极扩大产出,整体产能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同时公司叠加采取各项降本增效举措,公司整体业绩好于去年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有所增长。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