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财报审计 - 正文

农心科技(001231)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9-02 13:42:1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农心科技(001231)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专注于农药制剂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面向终端用户的技术推广服务,此外,公司积极开展向农药原药产业链的探索和拓展工作。公司具有丰富的制剂产品品类和证件资源,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品类有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属于C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细分行业为C2631“化学农药制造”。参照《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与代码》(JR/T0020—2024),本公司属于C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之C263“农药制造”。

    报告期内,公司所处的行业情况如下:

    (一)宏观经济形势

    国家统计局2025年7月15日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上半年,国民经济顶住压力、迎难而上,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生产需求稳定增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继续增加,新动能成长壮大,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同时,我国实行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将为经济稳定运行保驾护航。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605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全国夏粮总产量14974万吨,比上年减少15万吨,下降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458亿元,同比增长5.0%,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市场销售增速回升,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形势较好。

    (二)行业政策环境

    近年来,我国农药行业的政策环境持续趋严,在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导向下,行业监管进一步强化,推动企业向安全、环保、低毒、高效方向转型升级。政策环境对农药制剂企业的技术创新、环保投入和全球化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行业洗牌加速,具备全产业链合规能力和绿色产品矩阵的企业将更具竞争优势。

    (1)法规体系完善,监管持续加码

    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出台的《农药管理条例》《“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持续落实,严控高风险农药生产、鼓励低毒、微毒农药及生物农药研发、强化农药登记评审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措施深入推进。

    (2)绿色农业政策驱动产品结构优化

    国家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通过补贴政策倾斜支持生物农药、纳米农药等新型环保制剂研发。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制度倒逼企业改进包装材料和回收体系,环保成本压力凸显。

    (3)安全生产与数字化转型要求提升

    应急管理部对农药生产企业实施“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专项督查,推动智能化改造;《限制使用农药名录》动态更新,高毒农药产能持续压缩,制剂企业需加速替代产品布局。

    (三)产业发展情况

    我国农药企业数量较多、整体规模不大、市场集中度较低,近年来我国农药产业发展概况如下:

    (1)农药行业的准入门槛持续提升。能耗双控、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监管约束措施使得行业的准入门槛持续提升,行业的进一步规范发展和整合也使得行业资源逐步向优势企业集中。

    (2)农药企业竞争加剧、兼并重组趋势增强。根据《“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的发展目标:农药生产企业数量要由2020年的1705家下降至1600家以下,推进农药生产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到2025年,着力培育10家产值超50亿元企业、50家超10亿元企业、100家超5亿元企业,因此,业内企业将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也同时促使业内优势企业向上下游拓展,并购重组将成为业内企业新的发展方向之一。

    (3)农药行业竞争加剧,终端产品价格有所下降。2023年,农药行业整体低迷,终端市场需求平稳,上游原药价格行情持续低位,终端制剂产品价格也有所下降,制剂渠道去库存压力大,对农药制剂行业营收增长带来一定压力,但随着国际上农药去库存的基本完成,预计2025年农药价格在2024年基础上将逐步趋于平稳。

    (4)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步伐不断推进。国家支持鼓励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创新,促进我国转基因作物研发和产业化发展,我国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和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产业化应用试点加快推进,对相关除草剂产品如草甘膦、草铵膦等将逐步产生影响。

    (5)种植大户将成为未来农业的生力军。随着土地的不断流转,种植大户、职业农民、年轻一代农民不断涌现,对于科学种田、化学农药使用的减量化、高效、低毒、低残留、高品质化使用将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也为年轻人涌入农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新技术如无人机、物联网、大数据等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和智能化。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涌入农业从事农业的年轻人会越来越多,而这对于未来中国农药植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潜在增长空间。

    (四)供应链发展状况

    现阶段,逐渐趋严的监管态势,有力推动行业内规模较小、产品技术落后、安全环保水平较差的企业加速淘汰,同时在产业政策上不断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技术及产品革新等方式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大中型生产企业。2025年上半年,农药行业供应链发展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上下游产业兼并重组。《“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全链条生产布局,推进农药企业集团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逐步改变农药企业多小散的格局;2025年2月11日,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在上述发展规划指导下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药企业兼并重组服务工作的通知(中农协[2025]9号)》,建立中国农药企业兼并重组公共服务平台,该等服务平台将从国家政策、产业规划、行业分析等角度,深入研究、解决企业兼并重组中出现的行业共性问题,整合行业优势资源,做好企业兼并重组需求对接,根据农药企业的实际需求提供支撑和指导,对接金融机构或产业投资基金,提供融资支持。与此同时,各国农药登记证获取难度都在增大,不仅时间漫长,而且登记费用不断上升、严格且繁琐的登记流程将持续考验企业的技术和资金实力,并驱使原药和制剂生产经营进一步集中。

    (2)绿色发展、技术及产品不断革新。目前我国农药基本形成仿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格局,改变了过去进口与仿制为主的局面。根据《“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我国现有的农药品种90%以上实现国产化。在绿色发展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缺乏高质量、环境友好剂型开发能力的企业将逐渐被市场淘汰。注重环保、高效、低毒的农药制剂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绿色农药和生物农药的研发将得到进一步推进,以满足市场对环保农药的需求。

    (3)渠道经销商将不断调整变化。目前我国农药销售以传统渠道为主,尽管农药电商在农药销售中具有一定的潜力,但由于行业特点和消费者习惯等因素的限制,例如农药产品的特殊性和监管要求、农药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物流配送的问题等,这些因素限制了农药电商的发展,因此,目前农药销售仍以传统渠道为主。但随着有关部门不断加强对农药渠道方面(例如连体包装、套餐式销售)的整治力度以及拟出台“一证一品”等有关规定,农资经销商将面临较大调整变化。未来这一政策的实施或将规范农药企业市场化竞争,市场乱象得以改善。

    (五)公司行业地位

    公司现已成为集农药制剂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农药制剂企业,与此同时,公司顺应行业发展需要及公司战略规划,积极向上游原药市场拓展,构建“原药+制剂”一体化产业链,实现了从关键原料到终端产品的全流程自主可控。近年来,公司/子公司始终位于农药行业制剂销售TOP100前列。

    为确保公司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公司始终坚持围绕主营业务发展,以公司战略实施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好技术研发、营销推广等工作,同时积极探索打通产业链上游、推动海外市场开拓、海外技术储备等工作,促使公司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定健康发展。公司与多家科研院所展开合作,公司研发投入和研发人数近几年持续提升、销售规模稳步增长。公司是国内重点农药制剂生产企业之一,在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等品类上具有独特优势,能够为客户提供整套作物解决方案。未来公司将继续充分围绕自身优势产品及工艺,并通过持续的工艺改进和技术资源积累,提高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通过持续技术积累形成研发优势

    长期以来,公司致力于农药制剂产品的创新研发及生产工艺改进,形成了多项发明专利和专有技术,持续的技术研发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使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具备优势。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156项发明专利,346项农药登记证(不含化肥类),其中原药(含母药)登记证件为10项,同时多个产品获得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等机构颁发的植保产品贡献奖、植物健康产品贡献奖等多个奖项。2009年至今,上格之路被连续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4月,上格之路参与的“重要果蔬作物病原菌抗药性研究及其抗性治理关键技术应用”项目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评为“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21年10月,上格之路参与的“麦蚜精准化控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20—2021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类成果一等奖”。2022年2月,上格之路参与的“蔬菜烟粉虱成灾机制及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评为“2020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2年3月,公司产品“0.06%甾烯醇微乳剂”进入中国农药工业协会评定的“首批绿色高质量农药产品名单”。2023年1月,上格之路获得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颁发的“《中国植保导刊》2023-2024年度绿色植保战略合作企业”证书。2023年11月,上格之路获“陕西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称号。2024年3月,上格之路参与的“小麦黄化矮缩类病害的致病机理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评为“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25年1月,上格之路获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中国植保导刊》2025-2026年度绿色植保战略合作企业。2025年4月,上格之路0.06%甾烯醇微乳剂产品获中国农药工业协会颁发的“绿色高质量农药产品”证书。2025年5月,上格之路杀菌剂产品、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分别获中国农药工业协会颁发“2024年度国内植保市场大单品”证书。

    凭借对农业病虫害防治领域的深刻理解和对市场需求的把握,公司围绕农药产品研发与生产的各个核心环节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技术创新的成果。公司成功将创新化合物甾烯醇率先应用于农药制剂领域,同时探索并创新了多种专利配方农药制剂与原药产品,创新优化多种产品制备工艺,开发出多种高效、环保、绿色高质量的农药产品。

    2、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针对性地设计产品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及种植户安全环保意识的增强及监管要求的不断提高,市场对于高效、低毒、环保新品种农药的需求不断增加,气候因素所带来病虫害种类的变化也会使消费者对防治用药产生新的需求。作为研发活动开展的第一步,公司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户的最新用药需求,并结合当地农作物种植情况预测病虫害的发展趋势,针对性提前研发布局相关产品,产品品类丰富:①在杀虫剂产品方面,公司销售品类70余种,对单一产品的依赖性较低,公司根据历史销售情况、产品战略定位对产品划分不同等级,以实现差异化销售,同时通过产业链一体化降低成本;②在杀菌剂产品方面,公司销售品类70余种,聚焦于作物病害防治需求,通过技术配方升级与登记证壁垒构建竞争优势,部分高端杀菌剂产品毛利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③除草剂产品品类30余种,除草剂产品市场同质化产品较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公司除草剂产品营销策略重点向核心重点产品倾斜,集中资源推广具有专利保护或差异化剂型的产品,同时通过农化服务捆绑销售提升客户黏性。

    3、以完善的品控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农药的产品质量对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具有关键的作用,产品质量可靠性与稳定性直接影响农作物的健康生长,进而影响当年农户的收入。此外,国家对农药制剂产品品质亦采取强监管态势。在不断提升工艺技术水平之余,公司建立了严格而完善的QA/QC检验体系,从原材料、半成品到最终成品的每一个关键环节均实现全程检验控制,同时辅以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一系列先进检测仪器提升检测精度,确保了公司所供应的产品优质可靠,所生产的产品的品质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承担农药制剂产品生产任务的子公司上格之路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以全面细致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品质的稳定性。

    4、以良好的产品品质与成熟稳定的经销网络打造品牌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农药制剂行业的终端客户具有地域分布广阔、需求分散、技术指导要求高等特点,产品主要通过经销商进行销售。

    公司多年来高度重视经销渠道的建设与维护,产品经销网络横向覆盖除港澳台之外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纵向覆盖省、市、区、县乃至乡镇等各级经销商。公司的产品以品质优良、质量稳定等优点在广大农户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并通过与经销商的深度合作为农户提供最新的产品及全面的用药技术指导,进而实现与经销商、农户三方之间的互利共赢。公司成熟稳定的经销网络和良好的品牌优势是公司持续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5、专注打造“上格”品牌高品质形象,为全系列产品带来良好协同效应

    成立十余年来,公司坚持使用“上格”单一品牌进行产品推广销售,通过高质量的产品、深入田间地头的技术服务,在广大农户中打造出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加了“上格”品牌的无形价值。每年公司均会根据市场需求持续研发并推出新的农药制剂产品,借助“上格”的良好品牌效应,公司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多品类的新产品得以快速推向市场。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农心科技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较差,盈利能力良好,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