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华电国际(600027)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情况说明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经初步核算,2025年上半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人民币660,536亿元,比2024年同期增长5.3%。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8,4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6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7%;第二产业用电量31,4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第三产业用电量9,1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7,0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
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6.5亿千瓦,同比增长18.7%。其中火电14.7亿千瓦;水电4.4亿千瓦。2025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4.5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8%。其中,火电同比下降2.4%;水电同比下降2.9%。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1,504小时,同比下降162小时,其中火电1,968小时,同比下降130小时;水电1,377小时,同比下降100小时。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2025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处在5%-6%左右,全国新增电源装机仍然保持快速增长。
2025年上半年,电力市场建设持续推进。2025年4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健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和费用传导机制。2025年4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办体改〔2025〕394号),要求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全面开展连续结算运行,充分发挥现货市场发现价格、调节供需的关键作用,明确了各地区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关键时间节点。
(二)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本公司是中国最大型的综合性能源公司之一,其主要业务为建设、经营发电厂,包括大型高效的燃煤、燃气发电机组及水力发电项目。截至本报告日,本公司在运营的发电资产遍布全国十五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理位置优越,主要处于电力、热力负荷中心或煤炭资源丰富区域。报告期内,本公司已投入运行的控股发电企业共计55家,控股装机容量为7,744.46万千瓦。本公司燃煤发电装机约占本公司控股装机容量的70.24%,燃气发电、水力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装机约占29.76%。
2025年上半年,本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向本公司发电资产所在的区域销售电力产品和热力产品,以满足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其中销售电力产品和热力产品收入约占本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99.23%。
本公司的主要业绩驱动因素包括上网电量、上网电价及燃料价格等因素。报告期内,本公司的累计上网电量为1,132.89亿千瓦时,比追溯调整后的上年同期数据下降约6.46%;上网电价为人民币516.80元/兆瓦时,比追溯调整后的上年同期数据下降约1.44%;入炉标煤单价为人民币850.74元/吨,比追溯调整后的上年同期数据下降约12.98%。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本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人民币599.53亿元,同比减少8.98%;营业成本为人民币535.25亿元,同比减少11.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39.04亿元,同比增长13.15%;基本每股收益为人民币0.33元,同比增长22.22%。
2025年上半年,本公司完成发电量1,206.21亿千瓦时,比追溯调整后的上年同期数据下降约6.41%;完成上网电量1,132.89亿千瓦时,比追溯调整后的上年同期数据下降约6.46%。报告期内,本公司发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为1,595小时,比追溯调整后的上年同期数据下降约115小时;其中燃煤发电机组利用小时为1,815小时,比追溯调整后的上年同期数据下降约182小时;燃气发电机组利用小时为973小时,比追溯调整后的上年同期数据下降约32小时;水力发电机组利用小时为1,593小时,比追溯调整后的上年同期数据增长约237小时。供电煤耗为280.05克/千瓦时,显著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截至本报告日,本公司已投入运行的控股发电企业共计55家,本公司控股装机容量为7,744.46万千瓦,主要包括燃煤发电控股装机5,440万千瓦,燃气发电控股装机2,057.81万千瓦,水力发电控股装机245.90万千瓦。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规模优势
本公司是中国装机容量最大的上市发电公司之一,截至本报告日,在运营的控股发电资产遍布全国十五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抵御系统风险能力较强。发电装机类型除高效燃煤发电机组外,还包括燃气发电、水力发电等多种类型机组。产业链相对完善,上游发展煤炭产业、煤炭物流和贸易业务。同时,本公司通过大比例参股的形式参与风、光电等新能源的发展。实现了煤炭产业和煤电产业的联营以及燃煤火力发电资产和可再生新能源发电资产的联营。适应电力市场改革趋势,在山东、江苏、广东等十三个区域设立售电公司面向下游发展用户开展电力销售、综合能源服务等业务。
2.先进的节能环保电力生产设备
截至本报告日,本公司的火力发电机组中,300兆瓦及以上的大容量、高效率、环境友好型机组约占90%,其中600兆瓦及以上的装机比例约占5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本公司115台燃煤机组已全部达到超低排放要求。所有300兆瓦及以下的机组都经过了供热改造,供热能力明显提升,为参与市场竞争奠定了优势。本公司的火电机组性能优良,单位能耗较低,在节能发电调度中持续保持较高的竞争力,并在行业中始终保持领先水平。
3.丰富的电力生产管理经验
本公司拥有悠久的历史,拥有一批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公司管理者和技术人才,积累了丰富的发电厂建设运营管理经验,保证了本公司电力经营管理和业务拓展的顺利推进。
4.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良好的市场信誉
本公司作为在香港和上海两地上市的公众公司,自上市以来,高度重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形成了一整套相互制衡、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规范化运作和内部控制体系。本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依法规范运作,使全体股东的利益得以保障。本公司在境内外资本市场树立了规范透明的良好形象,积累了良好的市场信誉,融资渠道广、融资能力强。
5.卓越的市场运营管理和客户服务能力
本公司积极参与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适应市场新形势,优化市场营销管理流程、创新运营模式,提升市场交易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构建营销数字化系统,扩大小微市场份额,推动售电量和用户数量提升,完善用户结构和用电质量,持续保持和巩固公司优秀的客户服务水平。把握需求侧响应、虚拟电厂等新业态市场机遇,加强多市场统筹协同,探索电碳绿证多市场业务协同增效。
6.高素质的员工和经验丰富的管理层
本公司积极推进人才强企战略,注重专业人才和青年人才培养,聚焦本公司事业发展,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专业配套、素质优良、符合本公司发展战略需要的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本公司的管理层团队拥有全面的行业知识,紧跟电力行业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市场机遇,制定并实施可行的商业策略,评估及管控风险,高质量的执行生产管理计划,有效提高公司价值。
7.大股东的强有力支持
本公司大股东自公司上市以来持续在项目开发、燃料供应、技术创新共享、人才培养交流等方面,为本公司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不断将符合上市公司注入标准的优质资产注入公司,有效支持本公司持续、稳定、健康、高效的发展。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