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瑞华技术(920099)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业务概要
商业模式报告期内变化情况:
公司致力于为化工企业提供基于化工工艺包技术的成套技术综合解决方案,经过公司主要人员的不断接力研发,逐渐形成了以乙苯/苯乙烯成套技术、环氧丙烷/苯乙烯联产成套技术、正丁烷制顺酐成套技术、聚苯乙烯成套技术等为核心的工艺包技术。
公司通过向客户提供基于工艺包技术的成套工艺综合解决方案,并对研发的核心专利设备、催化剂进行配套生产与销售。目前,公司主要通过直销的模式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通过与终端用户或者EP总承包商签订工艺包合同、工艺技术许可协议、设备销售、催化剂销售等合同,按照合同内容提供技术服务、发出商品,确认风险和管理权已经转移并确认收入,从而为公司取得收入、利润和现金流。
1、盈利模式
公司致力于为化工企业提供基于化工工艺包技术的成套技术综合解决方案,主要产品为化工工艺包、化工设备和催化剂,公司通过公开信息、自有资源等各种渠道拓展下游化工企业客户,与客户进行商务洽谈获取业务机会,并根据客户需求及最终签订的销售合同内容提供相关专业技术服务、相关专利专有设备以及催化剂产品,在满足合同相应条款后,按照合同相关约定从客户处取得服务或产品的销售收入,收入扣去业务对应的原材料采购、人工工资支出等成本后形成公司利润。
2、研发模式
公司坚持自主创新为主的研发模式,并以合作研发作为公司技术来源的有益补充。公司出于对行业技术发展方向的判断,根据市场需求及行业热点,组织研发力量进行前瞻性研发,形成核心专利技术,满足市场对相关产品的技术需求,同时满足公司持续发展的需求。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形成了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沉淀了技术,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在相关技术领域形成了一系列核心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在加大投入独立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公司与国内知名大学建立密切的联系和多层次的合作关系,进行产、学、研结合研究,对前瞻性技术及其新应用保持高度敏感。
3、采购模式
公司针对产品属于订单式生产的特点,采用“按需定制,以产定购”的采购模式,即按照订单组织采购的方式进行原材料、外协加工或劳务等采购。对于化工设备业务,公司原材料采购主要分为主材及辅材,主材为不锈钢板、碳钢板、特材、换热管和铸件等,辅材主要为焊材、五金、紧固件、垫片等;公司还将部分管板加工、表面处理等非核心工序交由外协厂商负责,公司则主要提供加工所需原材料;此外,公司根据业务需要,将设备制造过程中部分装配环节进行劳务外包。对于催化剂业务,公司采购催化剂原粉;公司掌握催化剂的配方及工艺,催化剂生产则通过委外加工的方式完成。
公司设置商务部、生产部和采购部,首先商务部根据公司销售合同确定设备、催化剂的交货期,然后生产部根据该交货期合理制定生产计划并确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最后采购部根据生产计划、仓库管理人员提供的库存情况,并参考供应商及原材料市场的动态,采用询价、比价、议价的方式,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优先选择性价比最优的产品及服务,与相关供应商签订合同后执行采购程序。后续由技术质量部负责到货材料的检验,仓库管理人员负责入库和库存管理,财务部根据采购合同的约定支付采购款项。
4、生产/服务模式
公司的经营模式为“以销定产”。针对专业技术服务,公司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组建专门的项目团队,为客户提供详细的工艺技术路线设计及工艺包编制,并为客户提供后续的技术手册、工艺手册的编制及人员培训、指导客户开车等服务。针对专利专有设备和催化剂,公司销售部门提供产品技术方案,在获得客户认可后签订销售合同;公司生产部门根据销售合同安排生产计划,根据产品部件的重要性进行自主生产或外协加工,并在公司组合成最终产品;同时生产部门根据公司产品的特点,对常用标准件进行合理备货。
5、销售模式
目前,公司主要基于自主研发的化工工艺包技术,有针对性地对目标客户进行技术推广与产品销售。具体来说,公司的化工工艺包主要针对石油化工行业研发设计,公司对该产品的上下游企业进行筛选,并通过网络、展会、行业高端论坛和行业协会等公开信息渠道,联络对产品有需求的企业,再通过商业合作洽谈等方式获取业务机会。同时,公司在化工技术工艺包领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名度,并有不同客户多个品类的项目成功落地,部分产品的工艺包技术实现了技术跨越,拥有较强的市场影响力,部分客户会根据自身需求主动联系公司进行合作洽谈。此外,公司的高管人员及商务人员大多从事石油化工及化工装备行业多年,积累了广泛的行业人脉资源,并拥有成熟的客户渠道,能够有效地推广公司的产品与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的商业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经营情况回顾
(一)经营计划
报告期内,公司按照年度经营计划,认真践行“帮助客户解决难题”的公司使命,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努力实现“成为所在细分领域的实力品牌,做客户更信赖的伙伴”的公司愿景。公司通过釆用新技术、新工艺和管理改善,为客户提供产品设计技术、工艺技术、测试技术、成本优化、质量提升、交付服务等有效的解决方案。积极拓展市场,扩大企业品牌宣传和市场推广力度,全面提升“智造”水平,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公司主营业务稳定,资产负债结构进一步优化,公司盈利水平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1、强化创新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公司高度重视创新科技研发,多年来坚持在研发项目中高比例投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专利成果。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拥有已获授权专利共计72项,其中发明专利51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报告期内,新增已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含美国专利1项、俄罗斯专利3项);新增发明专利申请4项。
2、注重协同效应,增强市场竞争力。
公司更加注重产业链整合,加强与上游供应商及下游客户的深度合作。在供应商方面,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签订长期合同、战略协议等确保原材料质量与稳定供应,同时可保障成本优势;在客户方面,深入了解下游行业需求,提前参与客户产品设计研发,提供定制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此外,公司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同时,通过行业协会、展会、研讨等平台,促进企业间技术交流与合作,分享经验和创新成果。
3、提质降本增效,提高盈利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优化结构,完善创新体系,加强质量管理,优化生产系统,盘活库存等工作,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盈利能力提升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公司在质量管理上,完善质量体系,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过程控制,再到成品检验,进行全过程质量监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在成本与费用管控上,公司引进先进设备,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严格控制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各项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人才管理上,公司持续优化人才队伍,建立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培训、轮岗、项目实践等方式,培养了一批具有高技术水平和凝聚力的复合型人才。
2025年公司将继续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紧密围绕市场结构调整、贯彻落实发展战略、推进产品创新优化以及提高组织效率等方面展开经营业务,不断优化现有产品,并推出更高性能、更低成本、更环保的工艺技术产品,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行业情况
公司核心业务涵盖石油化工基础研究试验、工艺路线和催化剂开发、技术许可、技术服务、化工设备设计与制造以及新材料技术开发及制备,属于化工行业的产品与服务,因此行业监管体制与化工行业归口一致,采取政府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管理相结合的方式,相关企业的具体业务和生产经营按照市场化方式运行。
石油化工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重点行业之一,对于稳定经济增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经过70多年的发展,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已建成门类齐全、品种配套、技术先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跻身世界石化大国的行列。
作为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发展等政策的改革前沿,石油化工行业受到了国家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的重点关注。在化工整体发展过程中,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与行业规范推动化工行业健康发展及新旧产能置换。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南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明确了今后5年行业绿色发展的目标,要加快实施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升行业绿色、低碳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未来清洁生产技术及生产设备改造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公司的正丁烷氧化法制顺酐技术采用正丁烷为原料,与空气反应生成顺酐,与传统的苯氧化法制顺酐技术相比,公司的顺酐生产技术能完全消除苯对环境的污染、顺酐收率高、能耗低,符合国家“十四五”发展战略,发展前景良好。
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氯醇法环氧丙烷生产装置属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限制类产业。由于新建装置无法采用氯醇法工艺,未来共氧化法环氧丙烷生产工艺存在较大的替代空间,瑞华技术的共氧化法环氧丙烷/苯乙烯联产成套技术及相应核心专利设备具备竞争优势。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