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氯碱B股(900908)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2025年上半年,氯碱市场整体呈现供需博弈加剧、价格波动频繁的复杂局面。烧碱市场在较高的开工率下维持着微妙的平衡,价格随库存和下游需求的变动而起伏;PVC市场则在成本下移和需求疲软的双重压力下,价格重心整体下行。
2025年上半年,国内烧碱市场在供给端保持高位运行,而价格则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波动特征。
1、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震荡:上半年,全国烧碱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基本维持在80%以上的高位区间。这种高位运行的态势,一方面保障了市场供应,另一方面也使得市场对需求变化异常敏感。2、库存水平呈波动状态:上半年烧碱企业库存水平随市场行情波动。春节后,受下游需求恢复缓慢影响,全国样本企业库存一度较高。进入二季度,随着检修季的到来和下游需求的季节性变化,库存有所去化,但在5月中旬再次出现环比增长。库存的波动直接反映了供需关系的松紧变化,是价格变动的重要先行指标。3、价格走势先扬后抑,整体宽幅震荡:烧碱价格在上半年经历了过山车式的行情。1月份市场价格达到较高点,但进入2月份,价格迅速回落,此后,价格在供需博弈中反复震荡,但整体未能重回年初高位。
2025年上半年PVC市场成本下移与需求疲软导致价格承压。1、与烧碱市场相比,2025年上半年PVC市场面临的下行压力更为显著,主要源于成本端支撑减弱和终端需求恢复不及预期。产能利用率同比提升,上半年国内PVC企业综合平均产能利用率为79.64%,较去年同期和2024年下半年均有增长。这主要得益于部分企业在年初对行情有较好预期。2、库存实现阶段性去化:上半年PVC行业库存呈现出积极的去化趋势。社会库存在3月份达到年内高点后开始持续下降,至6月中旬社会库存已显著回落。库存的有效去化为市场稳定提供了一定基础,但并未能从根本上扭转价格的弱势。3、价格重心持续下移,受上半年煤炭等能源价格下行影响,PVC成本中枢下移,叠加下游房地产等传统领域需求疲软,导致PVC价格整体呈现下跌趋势。尽管在库存去化和部分装置检修的支撑下,价格在个别时期出现反弹,但整体弱势格局未能改变。
公司主要制造和销售烧碱、氯及氯制品,以及聚氯乙烯塑料树脂与制品。现公司主要产品的年生产能力为烧碱102万吨、液氯60万吨、二氯乙烷72万吨,聚氯乙烯树脂48万吨、氯乙烯20万吨。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公司以“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沪桂跨区域协同融合,提升整体效能,实现稳健发展”为经营方针,以“稳中求进,坚定不移做强优势业务;守正创新,培育新动能,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高质量完成公司‘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指导思想,以“精益生产,安全、持续、可靠运行,提升装置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全面构建高质量供应链体系,增强价值创造;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面建成钦州HPPO项目”作为年度重点工作来抓。公司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以及勇于担当的精神,全面落实各项措施,全力确保公司生产经营安全稳定运行,确保完成上半年任务。
一、始终把安全环保工作放在首位。2025年上半年,HSE总体目标完成,生产安全事故为零、
安全提升持续进行;废水废气达标排放、一般固废和危废合规处置;HSE专项工作有序推进;产品质量稳定提升。1、深入开展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扎实推进隐患动态清零。2025年紧扣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强基固本年”主线,全面推进三年行动任务清单落地。依托“注安师”工作站技术支撑,协同推进风险隐患集中治理与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深度联动消防安全整治、厂房仓库消防治理等专项工作。深化危化品、出租场所、危险作业等重点领域专项检查,发动全员通过“安全小黄卡”等机制参与隐患普查,沪桂两地共享问题清单并互查互纠,实现隐患整改跨区域举一反三。强化隐患溯源治理与长效防控,通过企业互检、技术攻关优化排查机制,构建“动态排查-闭环整治-能力提升”治理体系,全力推动本质安全水平迭代升级。2、加快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公司持续加强对HSE投入,积极争取国家设备更新政策资金,加速推进设备设施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改造,淘汰高故障率、低能效的老旧设备,深化智能工厂与应急联动系统融合,提升本质安全与数字化管理水平。在新建项目中严格落实安全消防设施“三同时”,以最高标准强化工程设计及施工质量管控。运用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推动称量、加料、传输等环节自动化升级,优化设备管道材质以降低泄漏风险,推广机器人巡检、AI视频识别等技术,减少装置波动与人工操作。对标《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技术规范》等行业新标准及淘汰目录,全面评估现有装置安全、环保、消防设施的适用性与先进性,对不符合要求的设备实施改造或退出。通过工艺替代、技术优化和隐患治理,从源头压减固有风险,构建本质安全体系。
二、生产运行稳定高效。公司聚焦精益生产,安全、持续、可靠运行,提升装置精细化管理
水平,推进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沪桂两地统筹产能高效运行,2025年上半年组织华胜区域、广西氯碱公司完成年度大检修及环境整治,同步深化工艺安全分析及管理制度落地,实现过程安全信息闭环管理。强化日常节能降碳与碳交易跟踪,完善能源管理体系。智能制造加速推进数字化应用,工艺优化与能效管控初见成效。1、深化能效对标攻坚,驱动绿色低碳发展。公司聚焦综合能耗对标提升,2025年上半年通过行业标杆比对及沪桂两地协同优化,针对性实施降耗工程。电解环节强化电流效率跟踪与电槽升级,保障离子膜性能;动力电优化方面,广西氯碱对阳极液泵、淡盐水泵等实施变频改造。华胜推进浓硝盐水盐耗优化新工艺,实现盐资源回收率提升。公司通过多种有效措施,确保能耗指标逐步向行业先进水平靠拢。2、攻坚设备消除隐患,精修赋能长效运行。公司在上半年对上海和广西基地装置都进行了大修,所有项目均顺利达成目标。此次大修不仅消除了设备运行中的故障与隐患,还改善了设备整体状况,确保了设备的合法合规使用。同时,也提高了设备装备的技术水平,优化了现场管理,增强了设备的本质安全,从而确保装置能够“安、稳、长、满、优”运行,充分满足了上下游产品链的供应需求。在此期间,严格把控安全环保等关键要素,成功实现了“五好”目标。3、双轨协同降碳攻坚,精益技改驱动增效。2025年,公司以“管理优化+项目攻坚”双轨并行,推进节能降碳,实现能耗指标持续改善。上半年,烧碱电耗指标刷新近年最优水平,为实现全年降碳指标奠定坚实基础。在降本增效方面,公司通过动态能耗监测模型联动生产与财务数据,实现电槽换膜周期优化与烧碱负荷精准调控,支撑氯化氢产能效益最大化;华胜区域加速智能水系统升级,广西氯碱公司依托能耗在线平台深化能源数据治理。
三、市场实时动态优化。2025年上半年,化工大宗市场需求持续疲软,烧碱与PVC市场在供
需博弈中各现态势。烧碱市场,产能扩张明显,但整体需求萎缩;PVC市场,供应端产能加快扩张,价格延续低迷。面对疲软行情,公司展现出坚韧姿态,积极应对。紧贴市场脉搏,尤其注重上海与广西两大生产基地的差异化优势,灵活调整销售策略,确保生产与销售的精准匹配,努力实现效益最大化。1、顺应市场变化,动态策略优化,奋力争创效益。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制定有效的经营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效益提升。按照市场需求调整销售策略,实现沪钦联动,综合内外贸考虑利益最大化为主,利用上海液碱长期出口的经验和优势,综合分析国内外市场行情,以及同行动态,做出正确的销售策略。2、剖析政策动态,优化采购策略,竭力降低成本。通过全球供应链战略重塑与结算体系创新,实现多维降本增效。
四、提升管理保障发展。公司顺应新形势,推动机制体制的创新变革,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
的体系,并进一步提高各方面的管理水平,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1、科研引领助力发展。公司研发紧贴发展和生产实际,积极开展各项科研工作。涉氯及氯化氢项目重点是围绕Deacon产业化项目推进,持续做好生产技术优化研究;聚氯乙烯树脂项目重点配合生产装置工艺技术改进,实现产品升级和装置降本降耗;聚醚多元醇项目积极开展高端聚醚产品开发,拓展了新材料领域。2、强化队伍构建,助推高质量发展。公司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统筹人才战略,注重自主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对人力资源需求进行细致规划。通过培养核心骨干、成熟人才引进、提升一线技能工人专业能力等模式构建起“高端创新+实战应用”人才梯队。3、精细资金运作,严控成本预算。公司统筹资金管理,优化贷款结构,多举措降低财务成本。通过合理安排通知存款、协定存款,增加存款利息;严格执行资金预算制度,规范票据管理,同时制定票据白名单与限额,防范风险。此外,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制定季度、月度、周预算控制方案,结合滚动预算强化生产经营管控;多部门协同,提升预算准确率,通过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挖掘经营薄弱环节并整改,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坚定推进数字化战略
公司积极推进数字化赋能策略,投身数字化、信息化转型,紧密围绕安全生产与信息化管理,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系统升级与运维创新,提升运营管理能力。公司是上海市100家智能工厂之一,并获得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荣誉称号,广西氯碱为智能工厂示范企业。
(二)技术创新进一步升级
公司技术创新工作以耗氯及氯化氢新产品新工艺、聚氯乙烯树脂工艺优化、聚醚多元醇产业链三大研发方向为主线,创新项目涵盖了新产品、新工艺、技术营销、节能降耗等公司生产、经营多个领域。
氯化氢催化氧化制氯气产业化稳步推进,持续做好技术优化研究;聚氯乙烯树脂持续改进工艺技术,实现产品升级和装置降本降耗;聚醚多元醇产业链持续开拓,积极开展高端聚醚产品的产学研合作,广西基地千吨级POP中试放大项目启动。公司继续加大科研项目过程管理,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及标准化建设。公司通过引进多位博士和高端成熟人才,优化科研课题组长负责制等措施,强化研发团队建设,形成了一支高学历、高技能、年轻化的研发团队。
(三)拥有强大的营销平台
公司是上海地区唯一的氯碱企业,通过化学工业园区内的上下游一体化供应链构建,实现了烧碱直接在园区内通过管道输送销售,运输成本优势明显,销售黏性较高。广西氯碱生产基地全面投入运行以来,公司烧碱合并产能102万吨,并达到产销平衡,为公司创造了较高的利润额。
同时,沪桂两地聚氯乙烯也实现满产满销,且打开了东南亚PVC出口市场。公司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局势,错综复杂的市场形势,取得了同行业中较好的效益。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