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绿城水务(601368)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1.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自来水生产供应及生活污水处理业务,在南宁市政府及其下辖宾阳县、马山县、上林县、横州市及武鸣区政府授予的特许经营区域范围内负责供水和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建设(不包括雨水排放设施)、运营管理及维护。其中,公司在南宁市中心城区(包括各城区、南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南宁市相思湖新区及中国-东盟经济园区)及武鸣区提供供水与污水处理一体化服务,即在从事供水业务的同时也开展污水处理业务;在南宁市下辖横州市、宾阳县、马山县、上林县建成区域开展污水处理业务。
(1)供水业务:公司生产的自来水通过供水管网输送并销售予用户,自来水用户包括城市居民用户、工商业用户及其他用户。公司在南宁市中心城区及武鸣区开展供水业务,下属8个自来水生产单位,分别为陈村水厂、三津水厂、河南水厂、中尧水厂、西郊水厂、凌铁水厂、东盟分公司、武鸣供水公司。报告期内,公司设计供水能力为213万立方米/日。
(2)污水处理业务:公司通过污水管网收集污水并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然后将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尾水排放至自然水体。公司在南宁市中心城区及其下辖宾阳县、马山县、上林县、横州市、武鸣区建成区域开展污水处理业务,下属16个污水处理单位,分别为江南水质净化厂、埌东水质净化厂、三塘水质净化厂、五象水质净化厂、物流园水质净化厂、朝阳溪水质净化厂、那平江水质净化厂、茅桥水质净化厂、仙葫水质净化厂、武鸣城南水质净化厂以及武鸣污水处理分公司、宾阳县污水处理分公司、横州市污水处理分公司、上林县污水处理分公司、马山县污水处理分公司、横州绿城天源水务有限公司。报告期内,武鸣城南水质净化厂一期扩建工程竣工投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5万立方米/日,公司设计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187.5万立方米/日。
(3)工程施工业务: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南宁水建的主营业务为水务工程项目的施工。
(4)检测业务:
①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绿城检测的主营业务为水质检验检测服务。
②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流量仪表的主营业务为水表及流量仪表、自动化仪表的维修、检定、校准等。
与供水和污水处理业务相比,工程施工、检测业务对公司的收入和利润贡献占比较低。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2.经营模式
自公司设立以来,即通过特许经营模式投资建设并运营管理供水及污水处理设施,开展供水和污水处理业务。在南宁市城区及下辖武鸣区,公司实行供水与污水处理业务一体化运营,根据政府核定的供水价格和污水处理费价格标准,一并向用水户收取自来水费和代征污水处理费,收取的自来水费和代征的污水处理费以用户端安装的水表所计量的用户使用自来水量(即公司售水量)计算,代征的污水处理费需足额上缴当地财政局。公司在南宁市城区及南宁市下辖横州市、宾阳县、马山县、上林县及武鸣区的污水处理业务收入则通过向当地政府收取污水处理服务费的方式实现,当地政府按结算污水处理量和污水处理服务费价格标准,按月向公司计付污水处理服务费。
3.行业情况
国内供水与污水处理行业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推动下,污水处理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供水能力稳步提升,但仍面临污水收集管网不完善、供水价格机制未理顺等问题,同时智慧化升级和资源化利用成为发展方向。
供水业务方面,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供水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加大对供水设施建设和改造的投入,提升供水能力和供水服务质量及效率。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发布《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第二批)》,要求统筹推进漏损治理工程建设,建立健全漏损管控长效机制,包括推进老旧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建立健全用水分区计量体系、完善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开展供水管网智能化建设,建立健全水价形成与调整机制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提出加快城市供水等地下管线管网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改造,完善建设运维长效管理制度,推动城市供水设施改造提标,并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方式,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支持城市更新项目。财政部、住建部《关于开展2025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通知》,明确中央财政继续支持部分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探索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机制,推动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的短板弱项。
污水处理业务方面,历经“十二五”至“十四五”的快速发展,已从单纯的规模扩张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污水处理市场已形成数千亿级的产业规模,涵盖生活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再生水利用和污泥处置等多个细分领域,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已达95%以上,但污水收集效能、资源化利用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印发《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要求强化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及城乡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加快补齐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加强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大力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到2027年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综合效能显著提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污水管网和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再生利用及污泥处置设施建设改造。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牢牢锚定年度经营目标,聚焦主责主业,攻坚克难,着力抓好企业经营发展、项目建设、提质增效等重点工作,保障企业平稳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售水量25,658.46万立方米,完成年度计划的48.14%,同比增长1.86%;完成污水处理量28,941.79万立方米,完成年度计划的47.14%,同比下降4.05%。实现营业收入118,958.67万元,同比下降0.9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89.40万元,同比下降60.35%;总资产2,385,544.53万元,较期初增长1.91%;净资产478,389.54万元,较期初增长0.34%。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受汇率波动影响,公司外币借款汇兑净损失同比增加。二是随着应收账款余额及账龄的增长,坏账准备计提金额同比增加。2025年上半年,公司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拓市场提效能,着力挖掘业务增量
公司紧抓城市发展机遇,推动供水设施向那楼等周边乡镇延伸,积极拓展南宁铁路港的新用户,不断提高供水业务增量。通过增设加压泵房、科学调度等措施,解决城市局部低压区域的用水问题,挖掘和提升存量用户的用水量。同时,加大开展污水管网排查、管网清淤、修复的力度,工程量同比增幅50%以上。抓好“一厂一策”的实施,促进污水的应收尽收,增加污水收集量。
2.强基础扩产能,不断巩固主业发展优势
公司以“未来南宁新城”——南宁国际科技产业城等重点区域发展为契机,加快布局城市新发展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供水项目方面,稳步推进五象、石埠、南部、伶俐等新建水厂和中尧水厂提升改造项目的主体施工,并同步加快实施五象水厂出厂管、陈村水厂南线出厂管等配套给水管工程建设,报告期内累计新建供水管22公里。污水项目方面,武鸣城南水质净化厂一期扩建工程竣工验收,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5万立方米/日。六景工业园区水质净化厂一期工程实现通水试运行。
3.抓管理增效益,持续驱动提质增效
公司从精细化、信息化、效益化着手强化精益管理,推动生产经营管理提质、降本、增效。
一是大力推进漏损控制。修订完善DMA分区建设规范和监测标准,扎实推进DMA分区计量体系的建设。对重点加压站实施错峰调蓄、管网压力调整,对市区主要水厂时段化出厂压力进行调节,降低爆管发生率;加大管网检漏、修漏及违章用水稽查,上半年暗漏检出率同比增加5.3个百分点。多举措促进公司上半年产销差率同比下降。二是多管齐下抓节能降耗。制定节能目标,在基层单位建立能耗、药耗红黑榜的考核机制,调动生产单位的积极性。深入开展“五小创新”活动,加大老旧、高耗能设备的更新改造力度,严格落实新设备采购选型与能效评审,有效促进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三是着力提升服务的响应速度和质量。推行“3分钟响应、45分钟到场、24小时修复”的供水抢修服务标准,最大限度缩短停水时间,提升抢修速度;完善外勤工单系统,利用工作流引擎、北斗定位、GIS等技术,实现对管网巡线、抢修业务流程化与精细化管理;试点推行居民小区“水管家”网格化管理服务,向用户提供点对点服务,进一步促进服务质量提升。
4.强技术谋创新,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
按计划有序推进前期已立项的2项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和6项内部立项的科研课题,其中,臭氧活性炭中试基地投入运行,初步形成了臭氧活性炭中试研究成果;大王滩水库水质课题形成了初步成果报告,为未来新水厂的投入使用做准备。“采用无机调理剂替代生物沥浸营养剂深度脱水在江南水质净化厂应用研究”取得初步研究结果,为江南水质净化厂实现药剂成本的有效降低奠定基础。依托江南污水处理厂AOA工艺升级改造项目开展的“厌氧好氧缺氧复氧低耗高效处理新技术的开发与工程示范”研究课题也取得初步研究成果,该AOA工艺升级改造项目入选国家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改建项目名单,标志着公司在污水处理技术创新与绿色低碳发展领域迈出关键一步。同时,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制定了《智慧水厂标准规范》,为公司智慧水厂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完善GIS数据入库标准和流程,开展管网GIS数据普查;开展电子档案系统建设及合同系统与财务系统的集成;继续推进滨湖路、长湖路等加压站的自控系统改造工作。
5.谋规划精治理,深化改革蓄力发展
为做好“十五五”战略规划编制,强化战略引领作用,公司积极做好前期的筹划和准备工作,启动了对标公司的研究分析,规划编制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为后续工作夯实基础。根据《公司法》、《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及相关法律法规、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加快落实取消监事会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目前已完成《公司章程》《股东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等8项法人治理制度的修订,并同步抓紧开展其他内控制度的修改,为完善公司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奠定了重要基础。持续深化企业改革,进一步优化组织与业务架构,将东盟分公司并入武鸣供水公司,实现武鸣区供水业务的协同发展,提升管理及运营效率。改革管网巡查、水务稽查、水表维护等巡线业务的管理模式,有效提升水务设施巡查、维护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优化绩效考核体系,实行中层管理人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进一步激发管理队伍的活力。
6.用政策促融资,助力企业稳健发展
公司抓住国家政策机遇,结合项目建设及生产经营实际,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筹融资工作,有效保障企业发展建设资金需求。一是继续用好融资服务平台挂牌竞价的方式,在争取更多银行信贷支持的同时,降低信贷成本。二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申请并获批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注册发行额度各20亿元,提高了公司未来资金筹措的灵活性。三是成功发行公司债券8亿元,票面利率2.48%,创2025年3月以来广西地区所有评级同期限利率新低。同时,公司还认真研究中央资金重点扶持领域和政策,抓住政策利好,积极为南宁市各城区老旧供水管网改造项目争取中央资金支持。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