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财报审计 - 正文

隆利科技(300752)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22 16:13:1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隆利科技(300752)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隆利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整体背光显示模组解决方案的提供商,经过十余年的积累和沉淀,已成为新型显示产业头部企业。2025年公司继续坚持以盈利能力为基础,以利润为目标的高质量的长期发展战略,积极拓展多元化业务布局,形成了:1)以手机/平板/NB等消费电子作为基本业务,2)快速增长的车载显示业务和LIPO业务为两大核心业务,3)以新型智能硬件终端相关的AR/VR显示、新型精密结构件等N个具有未来增长潜力业务的“1+2+N”多元化布局。

    未来,将继续保持创新理念,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竞争实力,助力显示业务做强做优做大。

    (一)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1、AI有望成为消费电子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AI模型的快速迭代和高效压缩,以及从“云”到“端”的演进趋势下,全球消费电子市场稳步迈入AI时代,手机、PC、Pad等移动终端正朝着更智能、更便捷的方向迅速发展,各大厂商在硬件和软件端积极发力,争抢AI加速应用的新机遇,AI将成为消费电子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2、汽车智能化趋势有望带动车载显示行业高速发展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4年全年汽车销量达3,143.6万辆,同比增长4.5%,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随着智能驾驶和无人驾驶技术日益成熟及应用加速,智能座舱渗透率不断提升,整车的人机交互正向个性化、便捷化和多模态发展。而作为车内人机交互体验核心载体的车载显示,用户对其显示效果、分辨率、尺寸、数量等提出了更高要求,Mini-LED显示技术加速渗透,屏数量也从单一中控屏逐渐延伸至液晶仪表屏、副驾娱乐屏、后排娱乐屏、HUD等多种类型;单屏的主流尺寸也从8-10英寸升级至15-16英寸;市场空间不断扩大,车载显示有望迎来高速发展时期。

    3、AI+新兴智能硬件领域产业化加速带来新机遇

    自2024年以来,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新兴智能硬件产品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以人形机器人和AI眼镜、VR/MR/XR头显、AR显示等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正在迎来一场产业化变革,新型智能硬件终端可以实现视觉AI辅助、语音交互等功能,通过软件生态的协同为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在2024年迅速发展并受到全市场的广泛关注。此外,生成式AI技术在内容创作领域内展现出巨大潜力,为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产品、游戏主机等内容依赖度较高的智能硬件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想象空间。

    (二)公司目前所处LED产业链的环节及业务模式

    公司位于LED产业链的中游环节,目前处于中国大陆生产背光显示模组行业前列。隆利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整体背光显示模组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公司在方案设计、量产和客户基础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具有核心竞争力,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荣获“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市企业技术中心”等称号。

    1、采购模式

    公司的采购模式以“以产定购”为主,部分通用材料会根据需要合理备料,将原材料采购过程和产品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结合,以达到降低库存风险、控制成本和产品质量的效果。在选择供应商时,公司采购部联合其他部门对供应商进行筛选、询价、验证、评估、议价、检测、评审、签约等工作,通过上述流程的供应商进入公司合格供应商名录,并由公司对其进行月度和年度评审。公司同种生产物料均由2家以上供应商供应,且公司一般会与已经确定的供应商维持长期合作关系,以确保原材料品质和供应量的稳定。

    2、生产模式

    由于公司客户对背光显示模组产品的尺寸、性能、参数等要求不同,公司的生产具有“定制化、批量化”的特点,因此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公司市场部在接受客户订单后,通过ERP系统下达订单需求,并由物控部根据产品物料清单计算生产物料需求,同时制定周计划生产表和日生产指令单。公司生产部确认日生产指令单后,领料制作首件,交由品质部进行判定。首件由研发部与PM部确认之后通知工程部调试设备,调试完成后通知生产部投入生产。品质部进行产品巡检和检验以及相关ORT实验测试。

    针对公司的生产和品质管理过程,公司制定了一整套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包括《生产过程管理程序》《产品检验管理程序》等,以确保生产的产品满足客户质量标准及人员安全保证,实现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的产品生产和管理水平。

    3、销售模式

    公司采用直接销售的模式,客户主要为液晶显示模组企业和Tier1厂。公司根据市场行情和自身议价能力与客户确定销售价格,并根据客户的经营实力及信用等级分别确定信用期限。公司设有市场部,分终端销售和模组销售,终端销售主要负责终端客户的相关市场信息收集、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新项目立项和评估等工作;模组销售主要负责落实执行,完成销售、回款、客户关系的管理、销售合同及账目管理等工作。

    公司客户液晶显示模组企业和Tier1厂在选择供应商时均要经过严格、复杂及长期的认证过程,会实地考察供应商的研发、品质、生产等各项体系,并通过打样、试产、检验等程序,最后才以合格供应商的形式与公司开展合作;此外,液晶显示终端应用产品厂商也会对公司进行认证。因此,公司一旦通过液晶显示模组企业的供应商资格认定,则会与客户之间形成较紧密、稳定且长期的合作关系。

    (三)公司市场地位及变化情况

    公司主营产品为背光显示模组,经过十多年的行业深度耕耘,凭借良好的品质和领先的技术,公司获得了国内外大型液晶显示模组企业、Tier1厂、VR企业等的认可,目前处于国内背光显示模组行业前列。

    (四)行业发展阶段

    随着LCD技术的逐步成熟,新型显示技术竞相发展,Mini-LED、Micro-LED等技术在亮度、对比度、效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目前正成为显示技术的重要方向,未来的显示技术预计将进一步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科技,推动显示产品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此外,随着8K超高清显示、裸眼3D等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显示行业的边界将不断拓展,应用场景也会更加广泛。

    (五)行业的周期性

    背光显示模组的终端应用产品目前主要为电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显示、智能穿戴等电子产品,而电子行业与宏观经济形势息息相关。在宏观经济形势较为活跃时,电子产品的市场需求较大,增长率较高,带动背光显示模组行业销量增加;在经济形势低迷时,消费者购买力下降,电子产品的需求减少,从而使背光显示模组需求减少。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无重大变化,未来公司将不断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1、技术优势

    自设立以来,一直以提升技术实力作为培育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自主研发并掌握了超薄超高亮度LGP压缩模技术、超短光程背光模组技术、线光源(COB)背光模组技术、异形背光模组(U槽和开孔项目)技术、LGP光学设计和微结构设计加工技术等,不断升级超薄、高亮、窄边框、高色域及全面屏、异型屏等显示技术,提升产品的性能,满足产品升级的要求;同时,为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公司积极布局新技术研发,包括光学透镜技术、防偷窥背光技术、屏下指纹技术、逆棱镜背光技术、VR技术等,为公司拓宽产品应用领域,提升整体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Mini-LED技术方面,公司早在2016年开始在Mini-LED领域进行技术研发,基于公司在新型显示的光学效果处理方面深厚的积累,目前公司布局了全系列应用领域的技术,已取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并且积累了丰富的客户、人才、技术、专利等方面的储备。现阶段研究的Mini-LED技术可应用于车载显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显示器以及智能穿戴等。目前公司已经向部分车载客户、VR客户、消费类客户等批量出货。公司也布局了行业前沿技术Micro-LED技术,也储备了相关的专利技术。

    公司布局了行业前沿技术LIPO工艺创新技术,该技术提升了OLED模组与整机的结构强度及密封性,进一步提升屏占比,实现一体化,更轻薄化,同时大幅提升产品跌落可靠性,公司也储备了相关的专利技术。

    同时,公司整合了现有的十五年以上的精密模具设计及精密加工能力、五金冲压、胶框注塑、光学注塑能力等的竞争优势,于2024年成立了精密工业事业部,积极布局智能新型硬件终端,如AI端侧产品的精密结构件研发等。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申请专利548项(含发明专利156项),已获授权423项,其中发明专利51项,国际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1项,商标7项,PCT2项;在Mini-LED相关领域有效申请专利共计167项,其中发明专利76项,已获得的专利共116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28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在Micro-LED相关领域,有效申请专利共计26项,其中发明专利24项,已获得的专利共13项。

    同时,公司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参与制定了《Mini-LED背光组件通用技术规范》《MiniLED背光发展白皮书》《MiniLED背光液晶显示器技术规范》《MiniLED分区背光显示器光晕测量方法》等标准,公司的技术等各方面充分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奠定了公司在行业内的地位,增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这为公司抢占市场先机起到了积极作用。

    经过多年积累,公司已培养出一支理论扎实、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在产品创新及升级、产品应用领域拓展等方面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形成持续研发创新能力。

    2、客户优势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凭借先进的技术水平、高品质的生产能力、快速的客户需求响应能力,形成了稳定的客户结构群体,吸引了众多高端优质客户。公司下游客户为大陆、佛吉亚、伟世通、摩比斯、德赛西威、海微科技、远峰科技、航盛电子、鸿通科技、蓝思科技、德普特、友达、长信、华阳、瀚宇彩欣、华星光电、信利、京东方精电、京东方、深天马、TCL集团、信利光电、帝晶光电、同兴达等知名企业,终端客户为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上汽、长城、广汽、福特、现代、丰田、本田、吉利、大众、日产、零跑、阿维塔、极氪、合创、现代、Meta、Vajor、三星、华为、小米、vivo、OPPO、传音等知名终端企业。公司的下游客户主要为行业内优质企业,为保证其自身产品质量的可靠性、企业运行的稳定性、经营成本的可控性,对供应商的选择较为严格,获得其认证是公司产品研发、生产、品质控制和服务水平实力的综合体现。公司与其一经建立供应关系,将会维持相对稳定的业务往来关系。公司目前与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稳定及优质的客户资源为公司未来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3、产品质量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以质量制胜,致力于塑造卓越品牌,通过持续推进质量文化和体系建设,不断优化质量管理体系,并加强预防型质量体系的构建。公司实施以组织全员参与为基础的TQC全面质量管理。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公司已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QC080000有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的认证,并经过对APQP、PPAP、FMEA、MSA、SPC五大核心管理工具的实施应用,并通过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合格认证,获得国际汽车厂商车载产品的供应资格。

    在外部产品质量保障方面,公司直接客户和终端客户须对公司进行严苛的双重认定审核及持续的不定期审核,审核的内容涉及产品质量全部的过程管理运行情况和质量管理体系制度等。

    公司在全面精细化质量管理下,不断拓展新的优质客户,公司产品能够满足客户严苛的产品质量要求,获得客户的认可。

    4、智能制造优势

    公司拥有整体背光显示模组解决方案的能力,显示应用场景广阔,产品定制化程度高,在技术创新、工艺、运营、管理、人才和客户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和先发优势,拥有全面的显示解决能力,高效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建立了全产业链的智能制造体系,公司拥有完整的模切、五金、精密模具制造和注塑成型能力,能有效减少部件从外部订购、配送的时间,缩短产品交期。同时,公司充分利用全产业链优势和能力,成立精密工业事业部,布局新兴领域精密结构件、五金冲压件等业务,积极挖掘各个环节的可延展性,利用各个环节独立对外和独立生产的能力,积极向上下游延展,以独立的生产能力对接客户,为公司增加业绩增长点。

    在一体化产业链的基础上,公司非常注重信息化建设,通过SAP系统、MES产品追溯系统、帆软BI系统与WMS仓存管理系统、泛微OA系统、HR系统的无缝对接,通过全产业链智能制造与信息化系统的有效结合,能够实现对生产流程所有环节进行数据化监控,有效提升产品良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公司生产产品在时效、质量、数量等方面的可靠性,在终端产品更新换代加快的市场环境下,可快速定制产品,及时响应客户需求。

    5、凝心聚气的公司文化与价值体系和人才管理优势

    公司以“不断推动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为用户带来高品质的视觉盛宴”为使命,以“努力拼搏、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合作共赢”为核心价值观,以成为全球显示产业的领导者为愿景。公司在十多年的创新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的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激励一代代隆利人砥砺前行,成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同时,公司经营团队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行业经验、领先的管理水平和敏锐的战略眼光,带领公司在消费电子领域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瞄准未来发展机遇,坚定推进公司拓展车载、LIPO业务、智能穿戴等业务,取得了诸多成绩。

    三、主营业务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公司坚持“1+2+N”多元化布局方针,积极把握新兴市场发展机遇,不断创新的研发能力和智能制造一体化的供应能力,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服务。2025年上半年,公司根据业务布局,继续坚持技术驱动,并持续加大产能建设。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29.14万元,同比下降11.57%,主要系公司持续加大产能建设和专业人员配置,短期内成本费用增加,经营压力较大。报告期内重点工作如下:

    (1)公司继续推进Mini-LED技术向车载等业务渗透,推动公司车载业务加速量产;

    (2)受益于公司LIPO技术的提前布局及市场需求的带动,公司LIPO技术产品逐步量产,公司积极推进项目量产;

    (3)针对新型的智能终端硬件发展趋势,公司加大对精密结构件的投入,积极拓展新兴智能硬件及相关精密零组件业务。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隆利科技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一般,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