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8月21日收盘,派能科技(688063)报收于46.25元,下跌1.09%,换手率2.13%,成交量5.23万手,成交额2.42亿元。
8月21日,派能科技的资金流向如下:主力资金净流出822.95万元,占总成交额3.4%;游资资金净流入362.26万元,占总成交额1.5%;散户资金净流入460.69万元,占总成交额1.9%。
公司总资产为12,006,148,085.81元,比上年度末增加2.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9,094,955,074.71元,比上年度末减少0.87%。营业收入为1,149,341,740.6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75%;利润总额为2,495,347.68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1.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911,743.04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0.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5,548,046.31元,上年同期为-6,147,694.37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97,506,198.59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5.87%。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15%,比上年同期减少0.06个百分点。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06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5.00%。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3.88%,比上年同期减少8.55个百分点。
监事会审议通过了三项议案:一是《关于<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其摘要的议案》,二是《关于<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的议案》,三是《关于2025年半年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议案》。所有议案均获全票通过。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4,934.17万元,同比增长33.75%,产品销售量为1,328MWh,同比增长132.57%。公司加速海外业务扩张,新兴市场发货量持续攀升,国内市场渗透率深化。技术创新方面,新增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105项,软件著作权10项。公司深化精益化管理,提升产能利用率和供应链协同效率,优化生产流程。人才团队建设方面,实施“引育并举”战略,引入高端人才并搭建多层次培训体系。公司获得多项境内外权威认证与奖项,如中国企业全球户用储能系统出货量TOP10等。公司持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优化公司治理体系,强化内控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公司还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和《舆情管理制度》,提升合规水平。2025年上半年,公司完成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派发现金红利107,712,328.05元,占2024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比例为262.03%。公司通过多种渠道加强投资者沟通,发布定期报告和临时公告94份,召开业绩说明会,积极回应市场关切。
公司2020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净额为201,396.85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155,010.93万元,利息收入净额9,138.30万元,节余资金31,428.56万元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实际结余22,850.67万元。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净额为497,703.41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259,950.43万元,利息收入净额15,205.54万元,实际结余42,958.53万元,另有210,000万元用于现金管理。公司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管理募集资金,设立了多个募集资金专户并签订了三方监管协议。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使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或置换先期投入的情况。公司审议通过了使用部分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额度分别为不超过2.5亿元和27.5亿元。此外,公司使用部分超募资金415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报告期内,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未发生变更,不存在对外转让或置换情况。公司已按规定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了募集资金的存放及实际使用情况,不存在募集资金管理违规情形。
公司及子公司对截至2025年6月30日可能存在减值损失的各项资产进行了评估和分析,本着谨慎性原则,公司对相关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并计提了相应的减值准备。2025年上半年,公司计提各类信用及资产减值损失合计人民币45048366.77元。其中信用减值损失25520904.82元,包括应收票据坏账损失、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和其他应收款坏账损失;资产减值损失19527461.95元,包括存货跌价损失和合同资产减值损失。公司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对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进行减值测试并确认减值损失。对存货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部分,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以预期信用为基础,计提合同资产减值损失。本次计提减值准备对公司合并报表利润总额影响数为人民币45048366.77元。本次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数据未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最终以会计师事务所年度审计确认的金额为准。本次计提减值准备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公司会计政策的相关规定,能够真实客观反映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财务状况和2025年半年度的经营成果,不存在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的情形,不会影响公司正常经营。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