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山水水泥(00691.HK)发布2025年中期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业务回顾:
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持续致力于细化内部基础管理,以提升现有生产运营质量和可持续盈利能力。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集团水泥产能9,693万吨,熟料产能5,213万吨,商品混凝土产能2,010万立方米。
报告期内,本集团销售水泥、熟料合计19,594,000吨,同比减少20.4%;销售商品混凝土694,000立方米,同比减少39.2%;营业收入人民币5,553,891,000元,同比减少15.4%;本期亏损人民币304,432,000元,同比减亏50.6%。
业务展望:
下半年展望
营运形势分析
上半年,水泥行业总体表现为‘需求弱势、价格波动、效益改善’。尽管2025下半年水泥价格有望上涨,行业开局良好且生产成本下降,促使效益明显改善,但需求仍显疲软: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6%,而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1.2%,导致水泥产量同比下降4.3%,达到8.15亿吨。行业内卷竞争加剧,错峰生产难以落实,超产问题突出。二季度水泥价格显着回落,6月份P-O42.5水泥价格同比首次下降约人民币30元╱吨,行业面临向下拐点,另外,基于国内南北方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客观现实,北方水泥企业的份额之争、价格之争形势更为严峻。
展望下半年,影响行业、企业效益根本原因依然是产能严重过剩和价格体系承压,有利因素则是政策与市场正在形成双向合力,将促使行业回归健康发展轨道。一是‘反内卷’政策加码,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增加关于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规定,整治恶性竞争正逐步纳入法律规制范畴,将从根本上保障市场稳定运行。二是供给出清加速。结合有关政策要求,下半年行业将开始查摆整治产能错配问题,加之环保标准提升、碳减排要求加严等刚性约束,‘去产能’工作将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行业自救持续加力,短期内有助于改善供需关系。四是超级工程激发市场活力。随着万亿规模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水泥行业将直接受益,尽管需求面存在一定的区域限制,但局部市场的显着提升预计将在更大范围传导红利。
公司业务下半年展望
(一)紧盯降本增效练‘内功’。围绕提升效益中心工作,从提升管理的效率与效能入手,切实加强各条线精准对标,积极挖掘降本增效潜力点;深耕区域市场,大力实施营销三项攻坚工程,坚定不移落实错峰生产、持之以恒推动稳价复价、群策群力稳定销量基本盘,开创营销新局面;抓实生产中心,持续优化生产组织和现场管理,在守牢质量、安全底线的同时,保持最佳经济运行状态;提升供应链运营质效,通过同业联合集采、供应商动态筛选、发展多式联运等多重举措,进一步强化降本支撑;紧盯现金流安全,精准把控可控费用管理与资本性支出,并以政府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行动为契机,专项推进应收账款、其他应收账款处置。
(二)优化产业布局做‘加法’。从资源定位、市场定位和产业链匹配不同纬度,在战略布局区域和目标市场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即在做强熟料、水泥主业的基础上,通过骨料、机制砂和高性能混凝土基地建设,大力推动上下游产业链集聚发展;积极拓展产业合作,重点围绕完善销售终端,在优势区域拓展巩固商混业务,扩大终端市场份额。
(三)推进瘦身健体做‘减法’。科学评估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施亏损企业一企一策治理,用市场化手段关停淘汰扭亏无望的企业及推动低效产能稳步出清,在提升产能集中度的同时止住出血点;分类处置长期输血型企业,解决包袱、轻装上阵;持续优化存量,加强闲置资产再利用,通过转产升级、兼并重组、合作经营、资产出租等多种方式盘活闲置资产,更好地集中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
(四)加快创新发展做‘乘法’。坚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深化减碳、降碳、固碳技术以及清洁能源替代研发和使用,稳步推进相关企业超低排放改造项目,适时启动替代燃料加工基地建设,构建并完善碳资产管理体系,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加快数智技术赋能,全面推广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进一步将5G、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入精益生产、管理、运营全过程,打造智慧工厂和智慧矿山;深入实施人才战略,从提高人均效能和促进人岗匹配两个维度,统筹推进人员、组织优化,提高投入产出比和工作效率。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