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财报审计 - 正文

瑞浦兰钧(00666.HK)2024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4-03 14:22:1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瑞浦兰钧(00666.HK)发布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业务回顾:

主要业务
      集团主要从事动力及储能锂离子电池单体到系统应用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并以电动化+智慧化为核心,推动市场应用的集成创新。通过材料及材料体系创新、系统结构创新、绿色极限制造创新及商业模式创新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及智慧电力储能提供优质的解决方案和服务。
      主要产品
      1.动力电池系统
      我们在动力电池方面,主要产品为磷酸铁锂材料及电芯、三元材料及电芯、动力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等。我们与全球众多新能源汽车生态链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产品广泛应用于纯电动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以及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领域。
      2.储能电池系统
      我们在储能电池方面拥有成熟的技术体系、完整的产品矩阵和综合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括储能电芯、标准化电池箱、电池簇、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舱、工商业储能用锂离子电池户外柜、户用储能系统、模组等,满足集中式电力储能、工商业储能和家用储能等各种场景应用需要,并已通过国家强制标准GB、美国UL安全标准、国际IEC等标准认证。我们重点布局发电侧、电网侧、电源侧和用户侧四大储能领域,储能客户已覆盖全球。
      业绩成果
      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集团总资产为人民币38,539.48百万元,较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增长8.3%;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集团净资产为人民币10,322.20百万元,较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减少10.6%。于二零二四年,本集团实现收入人民币17,795.91百万元,同比上一年度增长29.4%;净亏损人民币1,352.61百万元。于二零二四年,本集团共销售43.71GWh锂电池产品,较上一年增长124.4%。截至二零二四年底,我们的设计年产能达到74GWh。
      2024年,我们秉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先进电池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持续推动产品迭代升级,实现了动力、储能电池的加速「问顶」化。我们成功推出覆盖动力、储能全系列的「问顶」家族电池,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前瞻性的市场布局,引领电芯及系统产品的创新与应用新方向。同时,我们完成嘉善及佛山一期生产基地建设并投入商业生产,以领先技术和先进产能,助力全球交通和能源向绿色转型。此外,我们在美国成立子公司,负责美国市场的销售支持与技术服务,成为全球化战略布局的重要支点,进一步贴近美国市场需求,巩固我们在全球储能市场的领先地位。长三角研究院在嘉善基地正式启用,标志著我们在新能源领域研发实力的显著提升,为自身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力赋能,也为长三角地区新能源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4年我们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车量位居行业前六,市占率2.97%,同比提升1.17%,份额增速在装车量排名前十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企业中位居前三。在动力细分市场,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装车量排名第八,新能源商用车装车量排名第五;根据绿色重卡统计数据,2024年行业新能源重卡同比增长139.36%,我们作为配套电池企业,2024年下半年从第五迅速跃升至第三。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2024年我们在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第五,户用储能电芯出货量位居第二,并连续五个季度入选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Tier1全球一级厂商。
      在乘用车业务领域,我们持续深化客户关系,通过精准的战略定位与定制化解决方案,积极拓展新的定点客户群,推动业务增长与市场份额扩大。2024年,我们海内外客户结构持续优化,与上汽乘用车(荣威,MG品牌)上汽通用五菱(宝骏,五菱品牌)、一汽奔腾,极氪汽车,Smart、沃尔沃,Stellantis等客户保持稳定交付;新增雷诺易捷特等新战略客户,并先后获得Stellantis和印度头部车企纯电车型新项目定点,以及吉利(银河品牌),东风日产(NISSAN品牌),合资德系,合资美系等多个车企混动车型项目定点,A级及以上市场装车量持续提升。报告期内,新增车型定点20余款。凭借「问顶」技术等创新成果,我们在PHEV电池领域表现突出,相关产品已成功搭载多款车型,市场份额稳步增长。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我们在全球市场影响力与品牌价值显著提升,为全球绿色出行升级做出积极贡献。
      在商用车与工程机械业务领域,我们凭借「大电量」策略与技术优势,实现了市场主流产品的全面覆盖与批量交付。我们与启源芯动力、青拓重工、三一集团、徐工集团、宇通客车、吉利商用车等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报告期内,新增122款车型公告,成功中标多个商用车项目。特别是在新能源重卡领域,本集团推出「BIGBANK」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超过210Wh/kg,支持重卡车型续航里程突破500km,并具备2C快充性能。凭借该技术,我们新能源重卡装机量跻身行业第一阵营。
      在储能业务领域持续发力,通过大电芯技术引领大容量系统、长时储能趋势。我们推出的「问顶」技术赋能全产品矩阵,广泛覆盖从发电侧到电网侧,再到用户侧,包括商用及家用在内的全方位需求。报告期内,我们成功与乐亿通、柳工、红太阳集团、中建六局及远东控股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此外,我们还中标国能信控、中石油等央国企的储能电芯年度采购需求,并与Powin、VenaEnergy等海外客户签署储能订单,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通过这些合作,为研发、生产及供应链优化提供资金支持,增强市场信心,吸引更多合作,巩固我们在行业的领先地位。
      技术研发成果
      由于我们长期致力于研发,我们已开发广泛的关键技术研究,用于我们的产品。凭借这些先进的技术和我们的创新研发能力,加上我们在制造方面的卓越制造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以及经验丰富且全心投入的领导团队,我们能够开发及生产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其中,我们的「问顶」电池实现了规模化量产,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我们将持续增加「问顶」电池的产能。我们致力于不断提升技术研发能力,确保我们产品在各个应用领域的竞争优势。我们的关键技术及研发成果也提高了我们产品的核心性能。
      动力电池方向
      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目前产品分高能量密度,混动和超级快充三个方向,电芯能量密度在2024年提升至190Wh/kg,相关样品已正式下线,并向国内主机厂送样测试,预计2025年实现量产;在混动领域我们完成了快充技术升级,循环寿命超过4500周,已向客户批量供货。同时,进一步提升循环寿命的研发工作已全面展开;我们基本完成了4C快充体系的开发工作,目前多个项目处于开发阶段,并同步启动6C磷铁超级快充体系的预研工作。
      三元动力电池。三元动力电池我们目前聚焦于超级快充和高能量密度两个方向。超级快充我们研发了6C~8C超充体系,能量密度超过240Wh/kg,相关产品已进入客户验证阶段;高能量密度方向能量密度已突破300Wh/kg,正积极探索其在低空飞行器、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应用潜力。
      锰基体系电池。我们完成了磷酸锰铁锂的相关开发工作,电芯能量密度达到210~240Wh/kg,循环寿命常温超过3,000周,已向国内外客户送样测试。
      半固态╱全固态电池。2024年我们第二代半固态电芯的开发完成,能量密度超过310Wh/kg,已经交付到整车进行测试,同年我们启动了全固态电芯方形铝壳制作,并成功入选浙江省尖兵领雁重点项目,目前正积极探索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应用路径。
      商用动力及储能电池方向
      电力储能和工商业储能电芯。基于原280Ah电芯尺寸,开发了314/320Ah系列电芯产品。通过「问顶」技术提高内部空间利用率4%,减低交流内阻10%以上,同时通过「双高」固液界面设计,实现了180Wh/kg高质量能量密度、95%高能效(0.5P)、长寿命(10,000次以上)、高安全电芯的开发,电芯已批量交付国内外重大客户。同时,针对长时储能市场开发了更高容量的345Ah和565Ah电芯产品,将质量能量密度进一步提高至185Wh/kg,能效96%(0.25P)以上,循环寿命可达10,000次以上,满足20年以上的日历寿命要求。此外,为了响应市场上1P产品的需求,升级开发了314Ah-1P产品,1P能量效率及循环寿命指标都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为满足「光储同寿」等更长寿命使用场景,升级开发了314Ah超长寿命电芯产品,通过预锂技术技术,将循环寿命提升至12,000次,并实现「三年零衰减」,同时具备25年以上超耐久日历寿命。
      商用车动力电芯。228Ah电芯采用低衰减预锂技术,并结合微观固液界面技术,大幅提升循环寿命,赋予产品「千次零衰减,万次长循环」的性能特点,充分适配商用车领域对超长循环的性能需求,产品设计寿命提升至15年以上。324Ah电芯提升了在矿山等恶劣工况下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在双高固液界面技术的加持下,实现了6,000~8,000次长寿命循环、190Wh/kg高能量密度以及长耐久高安全的特性。其中,应对市场换电以及其他商储电动化等各种多元化的应用场景需求,324Ah商储共用电池系统已实现批量交付。
      户用储能电芯。72/100Ah电芯基于电极结构设计和电解液优化创新,能量密度超165Wh/kg,循环寿命6,000次以上,满足10年以上产品使用需求。同时电芯可支持低温零下10℃快速充电,为极严寒地区应用提供更多选择。
      系统方向
      乘用车领域:我们开发的首个出口欧洲整车厂铝合金箱体CTP项目已通过设计测试验证,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量产并出口欧洲。同时,我们推出创新的GREENCTP系统,实现电芯可单独更换,已完成结构仿真和样品测试。4C快充系统实测10%-80%快充时间小于10分钟,满足高安全标准。此外,行业独有的FDC与CMU一体化技术实现量产,成本降低2%以上;低成本CTP系统计划2025年实现铝转钢,降本10%以上;自研BMS系统芯片国产化率达60%,综合成本降低10%,适配48V至800V电池系统。
      商用车领域:我们开发的高集成化F型标准箱,采用独有集成方案,单包能量达100kWh,能量密度≥165Wh/kg,重量成组效率≥85%,峰值充电倍率2C,满足重卡应用场景。高压电连接接口采用三组合方案,物料成本降低15%。同时,突破大容量铁锂电池安全技术瓶颈,实现单体热失控后整包不起火、不爆炸,显著提升产品安全性。
      储能领域:针对当前5MWh和5.5MWh储能系统进一步升级,通过提高电池箱体焊接工艺从而大幅提高流道密封性能,结合氦气检测充分解决了流道微漏的行业痛点;通过提升集装箱舱体结构强度,整舱已完成IEEE693高等级地震的认证;对系统满功率状态下的噪音进一步优化,当前0.5P噪音<75db,0.25P噪音<60db,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另外整舱已通过大规模火烧摸底测试,火烧全过程相邻集装箱表面温度不超过100℃,无蔓延风险;此外,系统还植入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例如:智能全并联热管理系统、模块级消防灭火措施、电芯开阀早期预警检测、多维度舱级泄爆设计、簇级外短路检测功能、免拆卸电池簇维护、运行过程自动热并退功能、多级短路分段保护等,这些技术的导入在大幅度提高系统的性能、安全性表现的同时,也降低了维护成本;当前5MWh储能系统及其电池簇已获得所有GB、UL、IEC国内、海外认证证书,并已实现批量交付。

业务展望:

技术与产品创新
      强大的研发实力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我们在上海、温州和嘉善设有研发中心,针对电池材料与技术研发、电芯及系统设计、新产品开发与迭代等。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我们有1,249名研发人员参与研发工作。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集团已获授2532项专利,包括222项发明专利,2,246项实用新型专利及64项外观设计专利。其中,涉及固态电池的专利,授权4项,涉及半固态电池专利,授权4项,涉及磷酸锰铁锂电池,授权1项。截至2024年12月31日,拥有已注册商标264件。2024年度,本集团已获授741项专利,包括115项发明专利,613项实用新型专利及13项外观设计专利。
      所有该等发明专利均与锂离子电池制造及创新有关,涵盖锂离子电池材料及结构、系统集成、电池管理系统、生产技术及设备以及电池回收等方面。我们在电池材料、电池设计及电池结构、生产工艺及设备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技术优势,帮助我们建立一个能够实现安全性、可靠性、长续航等优越性能的产品组合,同时提高生产效益。我们的研发重点如下:
      「问顶」技术。面对即将到来的下一个工商业电芯及储能系统时代,通过使用「问顶」技术,我们规划开发高容量500~600Ah+系列的下一代储能电芯,有效提高电芯的集成效率和降低成本。全新升级的6+MWh储能产品,保持20英尺标准预制舱体积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大容量电芯的应用和舱内排布的优化,使整舱电量突破6MWh,进一步为客户提供经济效益、安全性能、循环寿命三大优势兼备的全能型储能系统产品。将全平台导入BMS主动均衡,相比常规被动均衡效率提高20倍,将大幅降低场站运维时间成本,提升系统可用率;在系统环境耐受性上,我们会进一步提升系统在极低温(30℃)、极高温(55℃)、抗风沙、低噪音、耐暴晒、高海拔、短时构网等一系列性能,使其充分适应全球恶劣环境,解决客户痛点问题;此外,我们将研制全新的液冷技术使6+MWh的储能集装箱系统支持0.5P的运行工况。
      半固态方形电池。我们下一步计划提升半固态电芯的快充能力,以满足目前市场上的需求。在上述产品方向的基础上,我们同时也在积极布局下一代高比能电芯,包括多电子反应体系电芯,低空飞行电池等等。
      固态电池。目前,我们正在对全固态电解质材料、固态电解液反应界面性能及固态电池生产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开发全固态电池的目的是在乘用车上实现长续航、安全性及能量密度的平衡。
      三元锂电池系统。在商用车领域,针对未来大电量的干线运输场景,我们开发了采用叠层技术的S型标准箱,单箱电量113kwh,单箱强度满足三倍国标要求,适应重卡与矿卡多种工况场景;系统总电量可达683kwh,帮助传统重卡在不改变底盘条件下实现后背电量提升50%以上;特有的结构设计,使整车成本实现大幅降低,并且降低电池重心提升行车安全性。独有的定向泄压和灭火技术,能够保障电池单体失控后包外不起火,有超高的系统安全性。
      磷酸锰铁锂电池。我们已开始开发及生产磷酸锰铁锂电池由于电压高、锰供应充足、成本低的特点,磷酸锰铁锂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相比可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更低的每瓦时成本及更佳的低温环境效能,且与三元电池相比具有更佳的安全性能。
      回收技术。我们计划继续研发动力电池剩余能量测试及二次使用解决方案及流程等回收技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动力电池的成本效益,并提高回收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循环次数。我们亦致力于通过回收技术降低电池重组应用、认证测试及生产的成本。2024年1月17日,我们获得国家工信部颁发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资质。
      产业链协同优势
      作为青山集团在新能源板块的核心资产,我们与各种原材料供应商建立了友好高效的合作关系。我们亦可利用青山在产业价值链上游的各种战略工作,并有机会对上游原材料供货商作出战略合作,确保重要原材料的供应。
      于截至2024年全年,我们已向青山集团及╱或其联系人采购碳酸锂等原材料,采购金额为339.04百万元。2024年3月26日,我们与控股股东青山集团签署了《产品销售框架协议补充协议》,该等协议已经过我们2023年度股东大会批准。因青山集团及其于国内外的联系人在建及正在运营的工业园进一步向绿色能源供应及绿电交通模式转型过渡,围绕光伏发电、绿电交通等构建综合解决方案,促进矿业生态友好发展,降低运输成本,在向青山集团及╱或其联系人供应储能电池产品以外,于2024至2026年我们进一步向青山集团及╱或其联系人供应电动重卡等工程运输设备使用的动力电池产品。详情请参见我们日期为2024年3月26日通函。
      于截至2024年全年,我们向青山集团及╱或其联系人供应动力及储能电池产品766.15百万元。
      全球化布局
      我们致力于构建全球化的产业布局,以满足全球市场对高性能电池产品的需求。目前,我们已在美国、德国、东南亚等地区设立子公司,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并与全球领先的储能和新能源车企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我们计划在东南亚、欧洲及南美洲等地区建立生产工厂。该等举措将让我们能够增强在全球的品牌影响力,更接近当地的客户资源及原材料,并让我们分散地缘政治风险。我们投资建设印尼电池制造基地,第一期规划产能为年产8GWh动力与储能电池及系统以及电池组件。详情请参见我们日期为2025年1月9日公告。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瑞浦兰钧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较差,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