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1月24日收盘,国药一致(000028)报收于25.45元,较上周的26.16元下跌2.71%。本周,国药一致1月21日盘中最高价报25.83元。1月20日盘中最低价报24.89元。国药一致当前最新总市值141.65亿元,在医药商业板块市值排名7/31,在两市A股市值排名1069/5129。
国药集团一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第十届董事会2025年第一次临时会议于2025年1月17日召开,审议通过了《关于选举独立董事的议案》和《关于召开公司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的议案》。会议决定提名陈建南先生为第十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候选人,并定于2025年2月7日召开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关于修订 <公司章程>的议案》和《关于选举独立董事的议案》。
1月20日分析师会议,电话会议问:零售业务未来有哪些降本增效措施及今年具体经营计划?答:零售板块2025年致力于改善业绩,一方面持续聚焦深耕优势区域,实行一店一策以提升单店经营质量;另一方面拓展与上游工业合作,降低采购成本,优化商品结构,提升自有品牌和统采占比;推动数字化转型,优化流程效率,同时在控制人工成本和房屋租赁费用等方面采取降本举措。
问:公司在存量门店增收方面会做哪些工作?在高其他产品占比、升毛利和经营方面有哪些新举措?答:国大药房将围绕产品多元化、店型多元化、服务多元化三方面开展工作。产品多元化,因医保相关政策对药品的利润影响较大,我们需调整产品结构;店型多元化,在传统医药零售社会药房引入增加多元化店型结构;服务多元化,针对减肥人群、防脱发人群、医养健康人群等推出专项服务。
问:药店第四季度客流和客单价环比前三季度能有升吗?药房门诊统筹进展如何,何时能看到门诊统筹门店占比升,政策端是否会放缓?答:2024年第四季度药店从经营层面来看比前三季度有改善提升。国大药房医保统筹占比一直很高。从行业政策角度,监管更趋严厉,预计未来是常态化管理,不会放松监管。
问:2025年商誉和无形资产减值会同比下降吗?答:公司将严格按企业会计准则对2025年商誉开展减值测试,根据测试结果确定是否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现在无法确定是否同比下降。
问:国大药房来自医保统筹支付的情况?2024年预计医保支付比例?答:目前大概占总体销售的40-50%左右,未来该比例可能基本持平。
问:商誉减值主要减值门店有哪些特征,如所在区域、客流情况、医保政策情况?答:商誉减值金额较大的子公司主要在北方区域,这些地区由于当地医保相关政策影响,处方流出不是很顺畅,对药店销售收入、利润等指标产生影响,这是商誉减值的基础因素。
问:WBA对零售这块是否有具体要求或计划想法?答:WB是国药一致合作对象和国大药房的另一方重要股东,关于减值事宜,已有内部沟通并取得对方理解。未来WB会在产品引入、服务模式等方面给予国大药房更多支持。
问:公司对于行业整体门店规模的预期?公司未来1-3年对门店数量如何规划?答:去年全国零售药店规模超70万家,整体零售药店已超出市场饱和度,2024年第二季度开始出现较多门店关闭情况,行业开店速度已经趋缓。未来企业包括国大药房在门店规模数上会有削减,核心是提高单店产出效率。
问:能否分析一下应收账款的回款情况,四季度分销账期是否有改善?未来可采取哪些措施及对今年应收账款的展望?答:2024年公司应收账款有一定程度增加,款存在困难,四季度是款高峰,整体款相较于前三季度有明显改善。公司积极调整业态结构,增加零售直销、零售诊疗业务结构,优化款账期结构;加大与医院和其他客户的催款沟通,整体应收账款保持相对合理稳健态势。
问:公司2024年两广地区分销业务的收入和利润发展态势?2025年发展态势如何?答:2024年保持平稳发展,2024年1-9月,分销板块实现营业收入408.36亿元,同比增长3.20%;实现净利润7.81亿元,同比下降0.91%,主要系应收账款款延迟,相应的资金成本增加,导致利润下降。分销领域行业稳健成熟,增长瞄准扎实在两广地区的分销业务市场份额,加强与医院互动和政府关系,提升市场地位,同时持续加强应收账款相关工作。
问:分销在新业务布局方面能否介绍一下?答:分销业务在十四五规划中有“一体两翼”战略举措,以传统医院渠道为主是一体,创新业务和分销办零售专业药房为两翼。目前创新业务中与器械相关的SPD等发展速度较快,其他业务也在加快转型调整,利用现有医院渠道带动创新业务发展(包括厂家供应商服务、医院端服务、物流技术发展等);专业药房过去几年增长更快,伴随院外市场政策的推动,未来会加强零售端经营能力提升,包括产品结构、服务水平等,提升一体化效率,借助分销与医院的关联度和产品资源优势推动专业药房发展。
问:公司分红政策是否会有变化,2024年目前是否有分红比例的预期,以及未来几年的展望?答:2023年基于当时情况分红比例接近24%,公司三年分红规划中对市场承诺,未来3年分红计划不低于20%。未来要结合市场情况、公司经营业绩再做一个考虑,具体会同年报一起进行披露。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