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人形机器人深度报告之七:海外人形机器人深度:人形机器人的GhatGPT时刻已至》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美国科技公司具备算力和大模型优势,引领人形机器人发展,进度看特斯拉﹥英伟达﹥Google﹥OpenAI:从进展看,特斯拉居首,且从芯片、数据训练、大模型到本体制造、运控模型均自研自产,25年已制定千台量产目标。其次为英伟达,其具备强大的算力能力+数据训练平台优势,利用微软芯片、数据、大模型、开发平台,为人形机器人公司打造底层开发生态,已与14家人形公司合作。其次为Google,从放弃本体聚焦机器人大模型,到再次牵手机器人公司合作下一代人形机器人,具备大模型能力。OpenAI目前通过投资和自己小规模研发机器人本体,尚未Allin。苹果和Meta目前专注机器人细分感知领域,平台推出机器人感知系统ARMOR可用于机械臂,Meta此前收购Digit触觉传感器团队。
以美国为首的创业型公司与科技公司加强大模型合作,加速商业化场景落地,潜力上看FigureAI>Agility>挪威1X>Apptronik>德国NeuraRobotics>加拿大SanctuaryAI。Figure02已获得宝马、亚马逊等订单,公司预期两大客户未来4年订单需求10万台,25年销量目标几千台,并获得科技巨头投资,股东背景雄厚。Agility专注物流场景,已获得亚马逊、GXO订单,商业化放量进度最快,在建1万台产能。1X专注家庭场景,25年目标1千台产量。Apptronik计划25年底商业化量产,已与google合作下一代机器人。德国NeuraRobotics25年1月在手订单10亿欧。以上公司均加入英伟达Cosmos,大模型加持迭代加速。
25年海外机器人元年,大规模量产后,中国供应链将充分受益。海外公司均重视落地场景,25年是量产元年,绝大部分公司先落地车间和物流场景,部分企业如1X和NeuraRobotics同样重视家庭场景,双足和手部形态多样化。25年各家目标从几百台到几千台不等,我们预计25年海外机器人产量突破1万台,其中特斯拉5k台,27-28年TOC端突破,特斯拉销量达到100万台。随着大规模量产,供应链将切换至中国厂商,绑定特斯拉的tier1最为受益,其次为各环节核心龙头。
投资建议:机器人当前类比2014年电动车,即将量产,开启10年产业大周期,强烈看好板块!1)特斯拉链:首推确定性龙头Tier1【三花智控】【拓普集团】,Tier2【鸣志电器】【绿的谐波】【双环传动】,关注【北特科技】【浙江荣泰】【五洲新春】【震裕科技】【斯菱股份】【大业股份】等;2)华为及国内链:推荐【雷赛智能】【汇川技术】【赛力斯】【富临精工】,关注【兆威机电】【蓝黛科技】【禾川科技】【豪能股份】【科力尔】【埃夫特】【拓斯达】等。3)英伟达链:推荐【伟创电气】【科达利】等。4)宇树科技链:推荐【曼恩斯特】,关注【长盛轴承】【卧龙电驱】【奥比中光】。
风险提示:量产进展不及预期;产业链降本不及预期;行业关键技术突破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fund](//static.stockstar.com/etf/2025020900000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