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开源证券《电子行业点评报告:AI+端侧之AIPC:大模型+生产力,本地化部署第一站》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观点:PC凭借高性能硬件和生产力属性有望成为端侧模型落地首站
近期DeepSeek R1模型受到广泛关注,其通过架构与算法创新显著降低开发成本,并达到较为理想的模型效果,同时支持不同级别蒸馏模型(目前支持1.5/7/14/32/70/671B参数)的本地部署,在把大模型“缩小”的过程中尽可能地保留其能力。随着DeepSeek等模型在PC端本地部署的推进,有望带动用户体验到更高效、个性化的AI服务。此背景下,我们强调:模型能力决定产品体验,PC产品体验的质变有望会带动换机浪潮。
为何本地部署第一站是PC:强大的硬件能力与生产力属性
(1)PC:终端最宽裕的硬件性能。PC可扩展性强,能够配置更高性能的GPU、NPU等以高效处理复杂运算,同时也有更大的空间配置更多存储与内存,保证模型顺利运行,手机及智能眼镜等载体则较为受限。(2)PC:AI+生产力直击消费者痛点。PC包含生产力工具和个人管家两大属性,AIPC能够在办公时快速处理文档、分析数据;生活里规划日程、管理事务;创作时提供灵感、高效完成设计,如豆包2024年9月发布文生视频模型,手机等设备在上述场景相对受限。
为何消费者需要AI PC:个性化与复杂生产的需求
AIPC的核心在于通过本地运行大模型,更定制化、更高效、更安全地解决个性化的问题。此前,AIPC已经能够完成文生文、文生图、自动报告生成及AI本地知识库等功能,但由于模型能力限制,通常采用云+端混合模型方案。而目前,从DeepSeek R1蒸馏出的模型性能进一步提升,例如DeepSeek-R1-Distill-Qwen-32B分别在AIME2024和MATH-500上取得了72.6%和94.3%的成绩,并在大多数基准上显著超过了OpenAI-o1-mini。同时,联想、华为等品牌厂商也将Deepseek接入其系统,以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便捷的AI交互体验。
产业链影响猜想:
整机:整机厂在AIPC落地过程中起决定性的整合作用,完成技术收敛和产业缝合,交付完整的AIPC体验。有望受益AIPC渗透带来的换机需求。存储:AIPC渗透有望带动存储需求增长与性能升级。据美光,70B参数4位精度的Llama2模型完成1.4Token/s的输出大约需要42GB内存。少于10B参数的模型也需要大约2GB的增量内存。从联想元启系列AIPC观察,32GB内存+1TB闪存或为标配。散热:AIPC算力与功耗提升带动散热需求,均热板/石墨散热片等高价值方案可期。PCB:低耗损+HDI或为PCB的两大趋势。结构件:轻量化高端化趋势明显,此外AI也促进PC定义,如华为预计3月将推出的折叠屏PC也将带动相关需求。
受益标的
(1)品牌整机及ODM:联想集团、华勤科技、立讯精密、亿道信息等;(2)散热:飞荣达、中石科技、思泉新材、隆扬电子等;PCB:奥士康、胜宏科技等;(3)结构件:春秋电子、领益智造、蓝思科技、光大同创等;(4)零部件:莱宝高科、翰博高新、汇创达等;(5)芯片:海光信息、龙芯中科、芯海科技、东芯股份、聚辰股份、澜起科技。
风险提示:AIPC渗透不及预期、AIPC产品体验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fund](//static.stockstar.com/etf/1596012025020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