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0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71亿元,同比增长2.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9亿元,同比增长20.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1亿元,同比增长31.50%。
剔除深圳通信业务影响后,营收和净利润稳健增长:单季度来看,公司2020年Q3实现营业收入10.46亿元,同比增长26.84%。归母净利润1.23亿元,同比增加120.72%,公司业务稳步扩张,Q3表现优异。全年来看,前三季度公司营收30.71亿元,同比增长2.44%;归母净利润3.59亿元,同比增长20.25%。因为公司去年放弃对深圳通信的控股权,2020H1营业收入规模有所缩减。因此公司前三季度合计营收仅较同比增长2.44%。如若剔除深圳通信所在业务板块去年3.28亿营收的影响,公司营收同比增长达到15.02%,业绩实现稳健增长。深圳通信从2019年5月起已移出合并报表范围,后续对公司业务影响有限。分业务看,公司核心业务新型电子元器件板块通过加大市场开拓,营业收入同比增加3.99亿元。公司乘国防信息化和国产化进程东风,未来电子元器件业务增长可期。
聚焦核心主业带来利润率提升:公司剥离低效资产,专注于自身主业高新电子的发展,今年已初见成效。因深圳通信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营业成本同比减少3.09亿元。2020前三季度公司整体毛利率52.24%,同比提高9.02pct。销售净利率达到11.58%,同比提高1.65pct。
各项费用较为稳定:费用方面对公司净利润影响最大的为管理费用,2020前三季度达到4.64亿元,同比增长12.84%。除此之外,公司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和研发投入分别为1.86、0.33、2.34亿元,较去年分别变动10.25%、-34.44%、18.67%。
公司增资振华云科,提升其研产能力,加速成果转化:公司10月27日决议以自有资金6385万元对子公司振华云科增加投资,在振华云科2015年工信部强基工程项目“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用介质材料”基础上,建设超微型MLCC用介质材料生产线,提升电子陶瓷材料的研发生产能力。其中建设内容包括新增设备仪器56台以及厂房改造。项目完成后子公司有望形成年产700吨MLCC用X5R介质材料的生产能力,为其抢占电子功能材料市场奠定基础。项目达产后,公司预计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4亿元,实现利润2423万元,进一步提升子公司盈利能力。
聚焦高新电子,强化核心竞争力:公司聚焦新型电子元器件,在性能、质量以及市场占有率上均处于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在行业中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公司除了在原有优势产品基础上推进产品技术升级之外,也完成了多款IGBT芯片研制、加快LTCC介质材料、MLCC介质材料的研发进程,关键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我们认为,新型电子元器件在国产化“刚性需求”和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牵引下,迎来了持续稳定增长期。当前公司各子公司聚焦新型电子元器件不同板块,着力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在行业内具有领先优势,后续业绩弹性较大,发展值得期待。
投资建议:公司高新电子业务稳步向前,主业聚焦、多元布局助力国防信息化。受益于行业国产配套需求和5G、AI、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应用,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营业收入分别为41.65、48.12和56.1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8、5.15和6.77亿元,EPS分别为0.77、1.00和1.33元,市盈率分别为57X、44X和34X,持续覆盖,维持“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订单交付;应收账款上升风险;国内全要素生产率低迷,长期潜在增长率有放缓趋势;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优质体外资产注入存在不确定性;军品订单不及预期;新能源产业转型发展不及预期;资产减值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