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2019年实现收入31.10亿元,yoy+22.64%;
归母净利润6.37亿元,yoy+9.49%。
2、公司发布2020Q1财报,2020Q1年实现收入7.16亿元,yoy+26.13%;
归母净利润1.34亿元,yoy+6.27%。
事项点评业绩重回增长通道,在手订单充足公司收入端在2019Q3重回增长通道,在2020Q1疫情影响下,收入端也能保持正增长,在于公司在手订单不断转化为收入。2019年毛利率为35.55%,同比下降,但是净利率依然能够保持20%的高水平。从订单来看,截止2019年末,公司未完成合同总计为35.65亿元(含税),去年同期为26.74亿元(含税),充足的订单保证了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长。
公司2019年存货为13.89亿元,预收账款为10.07亿元;2020Q1存货为14.61亿元,预收账款为8.89亿元,再次验证了公司在手订单的充沛。
光伏设备和半导体设备未来依然值得期待光伏行业,从整体需求来看,疫情影响全球 2020年光伏装机,单晶硅片预计阶段性产能过剩。但是从未来看,随着光伏装机渗透率的提高,单晶硅片的产能依然紧缺。2019年公司全年新签订光伏设备订单超过37亿元,2020年 3月份公司再次中标中环五期第二批的 14.25亿元订单,目前公司光伏设备在手订单充足。从半导体设备来看,在供需矛盾突出的背景下,半导体硅晶圆国产化是长期趋势,随着上海硅产业、上海合晶等硅晶圆企业纷纷登录资本市场,预计未来国产化有望加速,设备企业将长期受益。公司目前的半导体单晶炉、抛光机、研磨机等设备陆续进入国内主流半导体材料厂商,2019年末公司未完成半导体设备订单为 4.4亿元(含税),未来公司的半导体设备依然值得期待。
投资建议预测公司 2020/2021/2022年销售收入为 38.34、48.39、63.76亿元,归母净利润 8.21、9.91、13.30亿元, EPS 为 0.64、0.77、1.04元,对应的 PE 为 36.7、30.4、22.7倍。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行业需求下滑,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替代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