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能源发展政策的调整,海缆市场的需求大幅增长。6月14日,东方电缆(603606)董秘乐君杰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海缆市场或将迎来景气周期,目前公司的海缆产能利用率居高位,产销两旺。
近年来,随着国家能源发展政策的调整,海上风电已经成为我国清洁能源开发的一个重要领域,而我国海洋面积相当于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拥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根据加快发展海上风险产业的相关规划,各地相应调整了海上风电布局。调整后,各省份装机容量大幅增加。到2020年,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上海等区域海上风电开工规模将达到7800多万千瓦。另外,除了商用、民用通信海缆线路之外,军用海底观测网也需要大量海缆来支撑。
“以广东省为例,《广东省海上风电2017—2030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底,广东省开工建设海上装机容量1200万千瓦以上。”乐君杰表示,到2030年底,广东省的这一建设的规划规模为3000万千瓦。
“多重因素推动海底光缆市场进入黄金时代。”长江证券通信团队分析称,首先,流量持续爆发带来的国际数据通信需求与当前的海缆系统容量和线路不足存在矛盾,而亚太地区的矛盾更加突出,给中国海缆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机会;其次,国内政策要求2020年实现20Tbps的互联网出口带宽,而当前仅有7.32Tbps。其中的差距给未来两年海缆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其中中国移动国际传输的赶超动因将带来其中最大的增量。
长江证券研报指出,海底光缆的寿命一般在25年左右,大约20年左右为一个使用周期。根据TeleGeography数据,1998-2002年为历史上第一个海缆建设爆发期,5年共铺设海缆50—60万公里,铺设海缆规模从1997年的8万公里左右提升至高峰时23万公里/年。而这一波铺设高峰预计将在2018-2022年将迎来一波替换高峰。
分析人士认为,如此庞大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规模将带来可观的海底需求。据测算,按照每兆瓦风电约需海底电缆0.5公里来测算,到2020年海上风电场用海底电缆规模将达到15000公里。与此同时,长江证券研报显示,2018年,全球跨洋通信工程有望相继启动有望带来海底光缆发展。根据CRU统计,2018年全球新建海底光缆总长有望达到93400km,恢复至1998-2002年历史上的爆发期水平。(李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