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3月1日,工信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印发《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同日,发布第二批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
投资要点
电池行业整合大幕刚拉开:《方案》强调了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
动力电池的性能直接与新能源车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率有关。自2016年11月要求动力电池企业年产能不能小于8GWh开始,行业整合大幕拉开。我们认为,未来电池厂商将会迎来几大变化:1、大厂商继续扩产能,按照工信部的政策指导。2016年达到6GWh的出货量的仅有CATL(6.72)和比亚迪(7.35),2017年预计能够达到8GWh产能的有CATL,比亚迪,国轩高科,沃特玛。
我们认为,未来锂电锂电池行业会迎来产能供大于求,但是在高端的动力锂电市场是供不应求的。大厂商凭借良好的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客户优势在高端电池领域的优势越来越明显。2、小厂商和走低端技术路线的将会面临淘汰的风险和被大厂商收购的可能。
动力电池行业强者恒强:2020年形成产销40GWH的龙头
该方案除了在技术标准上延续了量化的任务目标外,重点提出,2020年实现全国动力电池产能100GWH以上,形成产销40GWH的龙头。这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从国家战略层面确立的扶持龙头策略。2016年起动力电池市场集中度迅速提高,2016年动力电池出货量达28Gwh,比亚迪/CATL/沃特玛/国轩四家占比66%。
我们认为,未来最有可能成为年产能40GWh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就是CATL和比亚迪。CATL2016年底产能约7.5GWh,2017年底有效产能约15GWh,市场担心2020年达到50GWh的产能规划是否过于乐观。根据《方案》,单个企业40GWh的产能是国家支持的。
比亚迪2017年底预计产能16GWh,其规划2020年到34GWh可能过于保守。
锂电设备2016年以前业绩增长主要逻辑在于电池厂商扩产。2017年开始的业绩增长主要在于集中度提升。随着成本降至1元/瓦时以下,很多小厂商会退出,龙头企业现在产能还没达到国家要求,市场担心的设备厂商从2018年开始没有增量需求导致业绩断档的情况就不会出现。
作为锂电设备龙头,进口替代仍有空间
公司目前已绑定CATL和ATL,如未来进入比亚迪、松下、珠海银隆等大厂商的供应体系,公司成长将有望持续超预期。外延切入锂电后端设备,有望成为锂电设备整线提供商。目前泰坦在手订单超11亿元,净利率超30%,盈利能力极强。双方客户有重叠,有助于双方市占率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考虑收购,预计2016/17/18年备考净利润分别为2.9,6.0,8.7亿元;2016/17/18年EPS为0.71,1.34,1.94元,对应PE为48,25,18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低于预期;收购泰坦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