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企业标准出台,员工持股加速推进:根据文件精神,员工持股试点企业需满足以下条件。1)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企业;2)非公有资本股东所持股份应达到一定比例,公司董事会中有非公有资本股东推荐的董事;3)建立市场化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和业绩考核评价体系;4)营业收入和利润90%以上来源于所在企业集团外部市场;5)中央企业二级(含)以上企业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一级企业原则上暂不开展员工持股试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可分别选择5-10户企业,国务院国资委可从中央企业所属子企业中选择10户企业,开展首批试点。首批试点原则上在2016年启动实施,成熟一户开展一户,2018年年底进行阶段性总结,视情况适时扩大试点。
零售业国企占比近半,员工持股试点资格大面积具备:受益于90年代A股市场配额上市制度,众多国有零售企业得以进入资本市场,获得宝贵的发展机遇。目前,零售指数66只成份股中,国有企业占比较高,国企或央企背景的公司占到总量的44%。商贸零售板块属于充分竞争领域,其市场化程度较高,公司治理相对完善,且多数国有上市公司股权均较为分散,基本均有外部董事参与,符合文件试点员工持股的精神。经过我们筛选,商贸零售板块总有48家标的符合标准,具体名单附在后表。
国企零售盈利恶化,改革加速业绩释放:近年来,终端消费持续低迷,电商分流愈演愈烈,租金和人工成本的高企使得零售企业的经营环境日趋恶劣。国有零售企业多是依托早年建设的百货大楼运营,其联营经营方式传统粗放,同质化竞争严重,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国企遗留的众多问题如公司股权结构不顺、产权不明晰、管理层缺乏激励也制约了公司的提效和变革动力。在员工持股的影响下,管理层对业绩及市值的诉求将大大增强,有望采取更积极的改进措施,包括引入战投、职业经理人、严控费用率、盘活资产(门店处置、优化配置)、推进股权激励、大股东资源注入或转型等。我们认为此轮国企改革将推动零售业的价值重估、行业整合和个股转型,将给板块带来确定性投资机会。
在宏观经济减速的大背景下,市场化程度低、经营能力差的国有企业纷纷陷入困境,盈利能力大幅萎缩,存在变革的内部诉求和动力。随着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国有零售企业纷纷探索适合自身利益的改革方案,力图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员工持股计划的推广将加速这一进程,通过绑定管理层、员工、股东三者的利益,将有利于清除企业内部障碍,推进国企市场化进程。
1)盈利能力提升预期:百货龙头企业商业运营能力较强,业绩长年保持高于行业增长,而员工持股的实施不仅将完善企业激励机制,还有利于引入外部人才及创新应用,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并加快外延式扩张,推荐鄂武商、欧亚集团、天虹商场、王府井。此外,由于费用率高企或行业发展阶段而使盈利能力处于较低水平的国企有望从制度破冰中获得一定幅度的盈利改善,推荐中百集团、飞亚达、农产品。
2)资产注入预期:众多零售国企上市公司属于“大集团、小市值”的范畴,在员工持股激励下,企业市值/盈利诉求增强,转型的动力将更为强劲,未来随着配套政策的逐步出台,有望通过控股股东资产注入加速业务转型。推荐翠微股份(借助海淀教育资源,布局民办教育)、兰生股份(社会服务类资产注入)、广州浪奇(日化资产注入)、重庆百货(引入战投和资源注入)。
3)“壳资源”预期:随着国企改革的加速推进,商贸零售板块作为充分竞争领域,未来或将出现国资退出的案例。从“壳价值”角度,部分小市值、国资持股比例低的公司具有更大的估值弹性,推荐南宁百货、北京城乡、首商股份、中兴商业、武汉中商、广百股份、新世界、徐家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