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公司研究 - 正文

中国联通:FDD牌照落地,发展驶入快车道

来源:国信证券 作者:程成,李亚军 2015-03-02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事项:公司于2015年2月27日获得由工信部发放的“LTE/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LTE FDD)”经营许可。工信部同时批准联通集团授权公司间接控股的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经营LTE/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LTE FDD)。

评论:

FDD 牌照发放符合预期,缩短与移动差距,有望畅享FDD-LTE 成熟的产业链红利.

2013 年12 月4 日,工信部向三家运营商发放TD-LTE 牌照,吹响了4G 竞争的号角,移动占有先天优势,在4G 发展上取得了据对领先的地位,截至2014 年底,中国移动共建成70 万个TD-LTE 基站,4G 用户突破8000 万,销售1 亿部4G 终端,反观联通和电信,更多的是采取3G/4G 融合发展的侧脸,4G 增长乏力,3G 用户不断流失。FDD 牌照发放,大规模正式开展4G 商用成被后进者迫切期待。

其实从政策层面,两张牌照发放间隔一年多时间,给予移动充分起跑的机会,但TD-LTE/FDD-LTE 混合组网一直被支持并范围逐步扩大,混合组网是大势所趋,FDD-LTE 和TD-LTE 在核心网、传输网上的基本专利90%是相同的,仅空中的物理接入层有所差别。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此次FDD 牌照正式落地,符合市场预期。

从全球来看,以规模、份额论,FDD-LTE 在全球市场占据主流,据统计,商用网络方面,FDD-LTE 312 个,单TD-LTE48 个;LTE 终端合计2218 款,其中644 款支持TDD,用户规模方面,截止目前全球LTE 用户4.3 亿,FDD 用户超过3 亿,TD-LTE 刚过1 亿,前者是后者的3 倍。联通此次获得FDD 牌照,意味着有望与其他国际主流运营商实现全球一体化的规模聚合、产业链资源共享,随之而来的是终端成本的降低,并且在未来的国际漫游端,畅享产业链红利。

联通电信合并尚处传闻阶段,预期国企改革仍是主旋律.

日前,坊间流传移动和广电、电信和联通合并,并称之为08 年电信重组以来的又一大动作,而工信部和相关运营商第一时间做了澄清与辟谣,我们认为合并需要等待确切的消息,事前任何的揣测将是无任何意义的。

但我们强烈看好联通自身存在的变革行为与预期,既包括与腾讯合作的“微信沃卡”、推出“流量银行”开启流量经营时代,也包括类似于中华电信的股权层面或有的合作。目前,微信电话本、微话等移动互联产品将战火烧到运营商自家大院,国内运营商正面临着传统业务收入占比不断下滑的“内忧”和价值模式被新兴竞争对手抢夺替代的“外患”,“哑管道”的质疑从未停息。反过来看,运营商被“压迫”的变革(或反腐)或许将改变传统国企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的局面,那些主动迎接变革、拥抱互联网的运营商将面临极好的弯道超车机遇。

目前中国电信在机制创新方面走在前列,一方面会继续将旗下各业务基地公司化,另一方面将引入社会资本,加强国资与民资的合作,中国移动也在寻求转型。早在2012 年底,中移动就在筹建移动互联网公司和物联网公司,并计划尽快完成旗下9 大基地的公司化改制。

中国联通方面,从2012 年开始,中国联通网络分公司变身独立运营的网络子公司,中国联通支付有限公司正式挂牌,中国联通云计算公司也已开始运营,主要从事联通云平台产品的营销推广工作。参照中华电信,其活力的激发始于混合所有制的实施,在当前这个时点,运营商的管道能力受到互联网厂商的青睐,双方的结合意义重大,操作性强。

看好公司长期发展战略,维持公司“买入”投资评级.

FDD 牌照正式落地,对于联通而言,有望缩短4G 时代与中国移动的发展差距,利用FDD 成熟的产业链、制式终端、商用网络等迎头赶上,变革层面,公司微信沃卡范围逐步扩大、流量银行打造平台优势提升客户黏性,并且以“营改增”税制改革为契机深化营销模式转型,促进业务和客户质量的持续提升。

在收入端,随着FDD 牌照的发放,4G 用户数提升带来营收的扩张;成本端,网间结算调整和营销费用下降等削减开支,并且公司拥有全球产业链最为成熟的W 网,4G 时代资本开支有望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同时综合考虑三大运营商技术制式、营收体量等因素,公司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积极推进集中化、专业化、扁平化运营管理体系,带来经营效率和活力的提升。预计公司2014/2015/2016 年EPS 分别为0.24/0.30/0.36 元, 维持公司“ 买入” 投资评级。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联通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