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西部证券:核聚变产业进程加速 多技术路线并行发展)
智通财经APP获悉,西部证券发布研报称,核聚变兼具能量密度高、安全等优势,有望成为人类文明终极能源国内的参与主体主要以国家队主导科研推进,商业化公司负责项目落地,BEST、CFEDR、星火一号等代表性装置均有明确建设节奏,核心部件招标或加速推进。全球主要经济体均战略重视核聚变前景并围绕政策、资金等方面进行支持,呵护产业化进程提速。BEST等代表性装置处于规划/在建状态,规模招标在即。
西部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核聚变有望成为终极能源,政策、资本支持及AI发展推动产业进程提速
核聚变是两个轻原子核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结合成较重原子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兼具能量密度高、安全等优势,有望成为人类文明终极能源。尽管仍存在能量平衡、材料性能、氚自持等技术阻碍,但政策、资本大力支持将推动产业科研进程提速,高温超导磁材、钨等新材料、新技术持续应用。中国CFETR、欧盟EU-DEMO、韩国K-DEMO等示范堆电厂计划于2035年至2040年开始建设,并于2050年开始运营。产业对核聚变落地进程乐观,根据FIA发布的《2025全球聚变行业》,在受访公司中,约84%的公司认为核聚变供电有望于2040年前实现。AI在挖掘等离子体运动规律、预测反应进展、优化反应条件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国内的参与主体主要以国家队主导科研推进,商业化公司负责项目落地,BEST、CFEDR、星火一号等代表性装置均有明确建设节奏,核心部件招标或加速推进。
核聚变技术路线多样化,其中托卡马克最为成熟,Z-箍缩等其他路线同样具备潜力
核聚变可分为引力约束、磁约束及惯性约束,其中磁约束通过强磁场约束等离子体以实现持续反应放能,其又包括磁镜、仿星器、托卡马克等技术路线,其中托卡马克采用中央螺线管、环形磁线圈等对等离子体进行约束,是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技术路径,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研发的EAST于2025年1月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下1000秒“高质量燃烧”。惯性约束通过激光瞬间压缩燃料靶丸并利用其惯性维持聚变条件,包括Z-箍缩及激光惯性约束等路线。
磁体、真空室等部件为托卡马克主要成本构成
以ITER为例,托卡马克包括包层、真空室、磁体系统、偏滤器、真空杜瓦等主要部件及包括低温系统、电源诊断系统等的支持系统,其中磁体、真空室等部件占据主要成本构成,磁体、真空室及真空室内构件分别占28%、8%、17%。产业内主要以可提供更强磁场以提升等离子体约束时间的超导磁体为主要路线,高温超导材料助力提升聚变反应率、降低冷却成本并推动装置小型化,其应用随技术成熟度提升、生产成本的降低而逐步扩容。ITER主要采用低温超导材料,而美国SPARC、中国“星火一号”等新型聚变装置正尝试采用二代高温超导材料REBCO等材料。
投资建议
全球主要经济体均战略重视核聚变前景并围绕政策、资金等方面进行支持,呵护产业化进程提速。BEST等代表性装置处于规划/在建状态,规模招标在即。建议关注低温超导磁体相关的西部超导及高温超导相关的联创光电、永鼎股份、精达股份,真空室相关的合锻智能、海陆重工,真空杜瓦相关的航天晨光、上海电气,偏滤器&包层相关的国光电气、安泰科技、中钨高新、厦门钨业、应流股份,电源相关的英杰电气、爱科赛博、旭光电子、保变电气、百利电气、王子新材、四创电子等。
风险提示:技术路线迭代与替代风险、关键材料与核心部件研发风险、长期资金支持不确定性风险、商业化应用场景落地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