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信证券:政策完善绿电直连收费标准 看好优势运营商与电力信息化服务商)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证券发布研报称,具有较高负荷率与较强调节能力的绿电直连项目在当前政策下可通过压降输配电成本来提升经济性,因此依托优质负荷资源打造的绿电直连项目能够同时满足用户降碳&降本需求,对发电侧而言在当前市场化比例提高、消纳压力增加的环境下能够凭借稳定的电价水平、较好的消纳形势与可观的回报率吸引运营商投资。建议关注优质资源获取能力强且运营能力优势突出的龙头新能源&垃圾焚烧发电运营商,以及绿电入市推动电力市场变化后受益的信息化服务商。
中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事件:
近日,为推动新能源实现更高水平的就近消纳,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完善价格机制促进新能源发电就近消纳的通知》,进一步明确绿电直连项目应承担的输配电费、系统运行费等保障费用的征收标准。
绿电直连项目需缴纳输配电费&系统运行费以合理承担供应保障成本。
“通知”提出新能源就近消纳项目若接入公共电网,则视为享受了电网按其接网容量提供的调节和通道保障等稳定供应保障服务,意味着绿电直连项目需要缴纳稳定供应保障费用。稳定供应保障费用主要包含两部分:
1)输配电费:绿电直连项目需缴纳容(需)量电费,计算方式为现行政策缴纳的容(需)量电费 + 所在电压等级现行电量电价标准×省内110kV以上用户平均负荷率×利用小时数×接入公共电网容量,前一部分与用户直接从电网购电所需缴纳的容(需)量电费一致,后一部分则是按照省内用户平均负荷率对应用电量折算电量电费进行缴纳;下网电量不再单独缴纳系统备用费与输配电量电费等;
2)系统运行费:暂按下网电量缴纳包含辅助服务费用、抽水蓄能&煤电&气电容量电费等系统运行费用,后续转为按占用容量等方式缴费过渡;自发自用电量无需缴纳相应费用。
负荷率与发用电曲线匹配程度将影响绿电直连项目经济性。
该行模拟一个绿电直连项目,测算其自发自用与用户直接从电网购电需缴纳&成本输配环节各项费用的差异,项目参数假设与测算结果如附表所示。结果显示,若该绿电直连项目按100%容量接入公共电网且负荷率与省内110kV以上用户平均水平,则需缴纳的输配电价一致;项目可通过减少线损、免缴系统运行费用节省0.012/0.043元/千瓦时,但需要承担专线建设及运维成本0.040元/千瓦时,最终可节省费用为0.015元/千瓦时。
根据绿电直连项目输配电费计算方式,若用户负荷率高于省内平均水平,则可以摊薄度电输配电费实现成本节省;此外,若用户能够通过自身调节能力将负荷曲线与绿电出力曲线形成较好匹配性,则可以通过降低接入公共电网容量来压降输配电费。
该行对此问题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如表所示,模拟项目用户负荷率超出省内平均10ppts,相应节省度电成本0.06元/kWh;用户接入公共电网容量减少5ppts,相应节省度电成本0.10元/kWh,意味着依托高负荷率、强可调节性的优质用户资源开发的绿电直连项目将具有较强经济性。
风险因素:
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不及预期;市场化电价大幅下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展缓慢;电力体制改革推进不及预期;绿电直连等新模式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