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网信通的"闪电战":刚花18亿收购就中4亿标)
来源|天府观察使(中访网旗下品牌)
在电力行业的数字化变革浪潮中,国网信通(600131.SH)近期的一系列动态备受瞩目。7月17日晚间,一则中标公告引发业界关注,三家全资子公司在通信集采中合计中标9.66亿元,为公司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而同日披露的2025年半年度业绩快报,却呈现出营业总收入下降、归母净利润下滑的局面,让投资者对其发展前景多了一丝疑虑。这一增一减之间,国网信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向究竟如何?
此次中标的三家全资子公司——安徽继远软件有限公司、北京中电飞华通信有限公司、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5年第四十三批采购中脱颖而出。值得一提的是,亿力科技今年6月才以18.53亿元的价格被国网信通收入囊中。收购时,国网信通就表示亿力科技与公司业务协同性强,能优化产业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此次中标,无疑是对这种协同效应的初步验证。从金额分布来看,亿力科技、中电飞华中标金额都在4亿元左右,继远软件约1.6亿元,这表明三家子公司在各自优势领域都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能够在激烈的招标竞争中分得一杯羹。
回顾2025年,这并非国网信通旗下子公司首次在招标中崭露头角。此前,继远软件与中电飞华在国家电网公司2025年第二十三批采购中合计中标4.77亿元,更早的3月还中标3亿元项目。截至目前,2025年国网信通输变电设备招标采购中标金额合计已达17.43亿元,加上2024年底约32亿元的在手订单,其在能源电力领域的市场地位可见一斑。频繁中标不仅体现了国网信通在技术实力、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上获得了国家电网的认可,也意味着公司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有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为业绩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转向国网信通2025年半年度业绩快报时,却发现数据并不乐观。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5.25亿元,同比下降4.55%;归母净利润2.66亿元,同比下降10.82%,仅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32%。营业总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下滑,无疑给公司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从原因分析来看,所得税费用增加是归母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应收款项收回及支付亿力股权收购款导致总资产减少,本期发生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调整资本公积致使所有者权益减少,亿力科技子公司数量由四家减少至两家也对营业总收入产生了一定影响 。
从业务板块来看,国网信通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业务和电力数字化应用业务是营收的主要来源,2024年这两项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46%和31%。在当前数字化转型加速的大背景下,这两个业务板块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公司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同行企业纷纷加大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力度,试图在这片蓝海中抢占更多份额。国网信通需要不断创新,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优势,才能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未来,国网信通有着诸多机遇。随着国家对能源数字化、智能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政策层面的支持力度将持续加大,为公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技术创新方面,公司可以依托自身在电力通信领域的深厚积累,加大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业务的智能化升级。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化电力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借助人工智能实现电力设备的智能运维,降低运维成本。
在市场拓展上,国网信通可以在巩固国家电网市场份额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南方电网、三峡集团等其他能源企业市场,甚至涉足市政、建筑、工业等重点行业,扩大业务版图。通过整合亿力科技的客户资源和技术优势,公司有望实现更快速的市场渗透和业务增长。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能够为公司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