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双向奔赴:产学研共舞,破解智能转化“最后一公里”

来源:电鳗快报 作者:电鳗号 2025-06-30 10:17: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业内人士指出,传统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中,高校和科研机构往往扮演技术供给方的角色,而企业则被动接受成果。这种“单向输出”导致技术脱离市场需求,转化率低下。而真正的协

(原标题:双向奔赴:产学研共舞,破解智能转化“最后一公里”)

《电鳗财经》电鳗号/文

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产学研的融合始终是推动技术落地的重要引擎。然而,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却常常成为技术转化的“死亡谷”。如何破解这一困局?近日,青科创联副秘书长薛健提出,唯有产学研的“双向奔赴”,才能真正推动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从概念走向应用。

业内人士指出,传统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中,高校和科研机构往往扮演技术供给方的角色,而企业则被动接受成果。这种“单向输出”导致技术脱离市场需求,转化率低下。而真正的协同创新需要双方共同投入资源、共享风险与收益。例如,企业提前介入研发阶段,提出实际应用场景;科研团队则根据需求调整技术路径,形成“需求牵引研发、研发反哺产业”的闭环。

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交叉领域,其落地需要硬件、算法与场景的深度融合。以医疗康复机器人为例,仅靠算法优化无法解决实际痛点,必须结合临床反馈迭代机械结构。这要求高校打破学科壁垒,企业开放真实数据,政府搭建中试平台,形成“技术-产品-市场”的接力赛。

破解转化困局的核心在于构建“共生型”创新生态。一方面,需建立灵活的成果分配机制,如知识产权共享、股权激励等;另一方面,要培育既懂技术又通市场的“跨界人才”。

产学研的“双向奔赴”不仅是资源整合,更是一种思维革命。当科学家关注市场痛点、企业家尊重技术规律时,技术转化便不再是“孤军奋战”。这就像跳探戈,进退之间需默契配合。只有双方步调一致,才能舞出智能时代的创新篇章。”

在这场关乎未来的共舞中,政府、企业、高校缺一不可。唯有如此,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才能跨越“鸿沟”,真正服务于人类社会的进步。

《电鳗快报》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