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鼎和财险拟增资13.57亿元!电力系险企中公司经营质效略胜一筹)
【来源:机构之家】
5月14日,鼎和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和财险”)发布公告,公司近日召开股东大会,会议审议通过《公司资本公积转增公司注册资本实施方案》议案。主要内容:鼎和财险以公司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按持股比例同比例转增注册资本,注册资本从46.43亿元增加至60.00亿元,增资金额合计13.57亿元,各股东持股比例不变。
资本公积系三家股东出资,此次增资全体股东持股同步提升
2021年,鼎和财险收到中国长江电力、中国华电集团、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增资款64.51亿元,但由于股东资格审批滞后,这笔巨款当年只能暂列其他负债科目。
2022年4月,监管批准公司增资16.25亿元。注册资本金从30.18亿元变更为46.43亿元。中国长江电力、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和中国华电集团三家新股东,分别持股15.0%、15.0%和5.0%。剩余的48.26亿元溢价增资款则全部转入资本公积。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第一大股东南方电网,与第二至第七大股东均由南方电网全资持股,在最新的增资方案中,公司从由三家股东贡献的资本公积中提取13.57亿元进一步增资,但却演变为全体股东按原持股比例共同注资的"普惠式"增资方案。
这意味着,彼时未参与注资的南方电网系股东,将凭空获得约8.82亿元的资本增值。不过,考虑到公司股权结构100%国有,利益分配方面倒也无伤大雅。
来源:公司公告
当前,公司资本实力颇为雄厚。截至2024年底,公司实收资本46.43亿元,资本公积48.26亿元,是其背后电力股东巨头的强力支持。而6.60亿元盈余公积与28.37亿元未分配利润的持续沉淀,说明在股东有力背书之外,公司已建立起具有内生性的盈利循环。这种"输血"与"造血"并行的财务结构,在当前保险业资本承压的大环境下显得尤为可贵。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
鼎和财险在电力系险企中经营质效更优
在电力系险企的阵营中,英大泰和财险、永诚财险和鼎和财险构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英大泰和财险背靠国家电网,鼎和财险依托南方电网、长江电力等,而永诚财险身后则站着中国华能等诸多电力企业。然而,与前两者稳定的股权结构相比,永诚财险正遭遇股东集体撤退的困境。多家“电力系”股东纷纷挂牌转让股权,但市场反应颇为冷淡。
三家电力系险企中,鼎和财险表现较为引人注目。从业务发展来看,英大泰和财险仍占据领先位置,2024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27.34亿元;鼎和财险和永诚财险分别实现保险业务收入75.35亿元、69.36亿元。这是鼎和财险首次在保费规模上超越永诚财险。
从增速来看,英大泰和财险近三年的增速分别为9.1%、6.6%、2.5%,呈现逐渐放缓的态势;鼎和财险近三年增速为16.3%、7.7%、9.5%,整体表现较为稳健。相比之下,永诚财险的增速则显得有些“惨淡”,近三年分别为-5.4%、-0.6%、-3.8%,在三者中表现垫底。
三家险企利润表现差距则更为显著。2024年,英大泰和财险与鼎和财险虽净利润规模相近,但若考量保费规模差异(前者体量近乎后者两倍),鼎和的实际盈利能力显然更胜一筹。这种"小身材大能量"的表现,折射出其更优的成本管控和业务结构。反观永诚财险,不仅在盈利竞赛中彻底掉队,更是深陷亏损泥潭,与两家同行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2024年,一场台风“摩羯”席卷而来,给众多险企带来了巨大的赔付压力,鼎和财险也未能幸免,净利润同比下降42.7%,结束了自2014年以来连续10年的净利润增长态势。然而,在行业承压之际,鼎和财险仍能斩获7.02亿元盈利,这份成绩难能可贵。
整体来看,三家险企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英大泰和财险规模较为庞大,但增长动能减弱;鼎和财险后来居上,展现较强发展韧性;永诚财险则面临转型困境,市场份额持续流失。在电力行业深度变革的背景下,三家险企的分化或将进一步加剧。
2024年8月,鼎和财险总经理岗位职业经理人金鹏聘期已满,辞去相关职务。随后,刘东接棒,并以临时负责人身份代行职权。2024年11月,刘东正式获准接任。
刘东,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高级经济师。自2011年2月至2014年4月,他担任国寿财险产品研发部总经理。此后,先后担任贵州省和河北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历时七年,深谙地方市场运作,实战经验丰富。2021年5月至2024年8月,刘东升任国寿财险风险管理部总经理,期间曾兼任法律合规部总经理。
刘东的履历堪称险企高管的"黄金配置":武汉大学博士的学术底蕴,七年省级机构主官的淬炼,叠加产品创新与合规风控的双重专业积淀。在鼎和财险与永诚、英大的"电力三国杀"中,公司虽已跑赢永诚,却仍难撼动英大的龙头地位。当股东资源带来的"小而美"红利渐近天花板,鼎和需要的不仅是一位守成者,更是一位能带领公司突破增长边界的开拓者。刘东能否将个人专业优势转化为企业战略动能,市场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