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金杯汽车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金杯汽车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金杯汽车(600609)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公司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公司董事会年初的部署和要求,继续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调整结构争取订单稳存量,开放合作开发新品拓增量。迎难而上,综合施策,以超常举措应对多重困难挑战,全力以赴拼市场、争订单、挖潜能、拓增量,在夯实管理的基础上破解发展难点,在巩固既有优势中提升发展质量,总体保持了平稳有序的发展态势。

  (一)主要经营指标完成情况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40亿元,同比下降8.73%;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2亿元,同比下降18.89%。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40.23亿元,比年初下降8.83%,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0.58亿元,比年初增长13.46%。报告期末,资产负债率66.35%,比年初下降4.88个百分点。

  (二)坚持夯实主要客户业务“稳存量”

  报告期,公司与主要客户就零部件业务进行了深入交流,建立了更加顺畅和稳定的沟通渠道。2023年度获得了较为稳定的宝马订单,稳固了公司发展的“压舱石”。报告期:金杯李尔的G68项目已经做好量产准备;F78项目完成工装样件的交付,并满足客户各项指标及时间节点要求。金杯延锋成功获得宝马G78仪表板业务;G18仪表板项目顺利量产。

  (三)坚持落实瘦身健体“提质量”

  持续聚焦提质增效,因企制宜,退出低效无效资产,及时止损止血,以退为进,进一步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在瘦身健体上取得了突破。参股公司沈阳海辰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清算注销,控股公司长庆专用车股权顺利出售,上述两项股权退出合计收回资金2,426万元,并可减少公司的亏损源,优化主业。

  (四)坚持强化科学管控“挖潜量”

  在战略引导上,为进一步提高公司整体效率与效益,公司以战略规划为牵引,以经营管理为推动,确保发展目标能够在日常经营中得以实现。在精益运营上,重点关注所属企业主要财务指标、新项目开发、降成本、产品质量及客户交付等工作,通过持续强化对企业运营的跟踪管理,推动落实月调度和报告机制,助力企业行稳致远,保证了公司整体经济运行平稳有序。在固本强基上,公司总部职能部门“垂直管控、纵向到底”的作用发挥明显,履职能力得到提升,全年92项重点工作落实落地。通过发挥经济运行、项目管理、内部控制及风险防控四个专项会议驱动作用,有效提升管控能力。在内控风控管理上,推动各企业进一步完善内控管理制度,梳理全业务审核流程;完善了统一管理、上下协同、运转高效、权责明晰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风险管控体系。在技术建设上,根据《企业技术工作评估体系》,从4个方面15个维度实现对企业技术能力建设工作的全面解析,奠定了实施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管理基础。报告期,公司所属各高新技术企业持续推动技术进步,全年新增各类专利33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1项。报告期,铁岭华晨获评省级“数字化车间”;金杯李尔、金杯延锋获评“省级智能工厂”;金杯李尔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与“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金杯延锋通过了“省级工业设计中心”项目公示。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所处行业为汽车整车和零配件行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为“汽车制造业”(C36)中的“汽车零件及配件制造”(C3670)。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证监会公告[2012]31号),公司所处行业为“汽车制造业”(C36)。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是设计、生产和销售汽车零部件,主要产品包括汽车内饰件、座椅、橡胶件等。主要客户包括华晨宝马、长安汽车、江淮汽车(600418)等多家汽车整车生产企业。

  1、汽车内饰业务

  公司汽车内饰业务主要通过控股子公司金杯延锋开展,主要产品包括门内饰板和仪表板两大类,主要配套车型包括华晨宝马5系、X5和3系。

  2、汽车座椅业务

  公司汽车座椅业务主要通过控股子公司金杯李尔开展,主要产品为汽车整椅,主要配套车型包括华晨宝马5系和X5。

  公司子公司、合营企业及参股公司所涉及产品的图谱如下: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完善的组织管理能力

  公司有较好的组织运营体系,严格的生产控制水平。公司零部件企业拥有先进的制造工艺及设备,如宝马内饰引进集成热压和注塑的CHyM工艺、视觉智能系统、照相防错系统、水溶性胶自动喷涂线,实现高智能高集成的生产系统,从而减少操作者数量,提升工艺节拍,保证产品质量和精度。宝马座椅采用机器人自动连接螺栓工作站及装配生产线自动运输车。部分管理衔接了二级供应商自动排序系统,实现了从接收信息、分解订单、信息回传的全面自动化。

  同时,公司核心企业完成了PDM系统的搭建,建立了企业统一的研发数据管理平台,在产品设计管理方面实现了流程化、标准化的数据管理。工业互联网的导入以及数字化车间的应用实现了制造全过程的动态跟踪识别和产品质量监控,也为产品质量追溯数据的后续收集提供了数据载体。

  (二)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

  一是努力提高生产效率,面对整车厂产品生命周期缩短、订单变更频繁的趋势,公司及时同步提升生产线弹性、灵活安排人员、统筹协调资源,从而降低运营成本。二是优化库存管理,降低生产浪费、改进模具设计,实现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

  (三)领先的零部件产品研发能力

  公司一直坚持科学发展观,将技术研发和技术人才培养作为公司的发展目标,公司总部设立了总工程师办公室,拥有经验丰富的技术管理和项目管理人员。截止2023年末,公司总部及控股企业研发人员总数128人,各技术团队成员具有丰富的技术经验和卓越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与整车厂的同步工程开发,在供应商体系中拥有良好的声誉和影响力,在技术领域中始终保持一级优质供应商的优势竞争地位。

  公司非常重视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开发,2023年公司总部及控股企业研发费用支出3.15亿元,较上年增长29.23%。公司在研发领域的加大投入取得了优异的成果,其中下属3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专精特新企业,拥有1个国家CNAS级试验室,2个省级技术中心。

  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内饰、座椅、密封等领域2023年获得授权专利33项,其中发明2项,实用新型31项,且有多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正在申请中。

  (四)一定的品牌知名度

  公司在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方面拥有多年丰富的经验以及较高的品牌知名度。“金杯”牌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经过多年的潜心经营,公司与众多客户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40.23亿元,比年初下降8.83%,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0.58亿元,比年初增长13.46%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40亿元,同比下降8.73%;零部件内饰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86亿元,同比增长2.27%,汽车内饰销售47.94万台套,同比减少5.78%;零部件座椅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39亿元,同比下降13.51%,汽车座椅销售27万台套,同比减少17.81%;零部件机加工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63.31万元,同比下降66.40%。

  报告期,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2亿元,同比下降18.89%;基本每股收益0.09元/股。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2023年汽车整车市场发展概述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汽车行业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下,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指导下,全行业企业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创造出令人瞩目的业绩,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推动汽车行业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开和量的合理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3年我国汽车产量3,016.1万辆,同比增长11.6%,汽车销量3,009.4万辆,同比增长12%;与上年相比,产量增速提升8.2个百分点,销量增速提升9.9个百分点。我国新能源汽车近两年来高速发展,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2023年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高于上年同期5.9个百分点。

  2、2023年汽车零部件市场发展概述及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汽车制造专业化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主要向整车生产企业提供配套零部件。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推广,汽车零部件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根据《美国汽车新闻》的统计数据,2023年全球百强汽车零部件企业中有13家中国企业上榜,随着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格局正在快速发生变化——电池制造商在榜单中的排名不断提升。虽然国内零部件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量仍显薄弱,但得益于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对自主研发和海外市场开拓投入的不断增加以及传统的成本和价格优势,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增长趋势十分迅猛,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近年来,公司持续聚焦零部件主业,深耕宝马市场,生产经营稳中求进。根据中国汽车报2023年发布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金杯汽车再次上榜,位居68位。

  3、2024年汽车市场展望

  2024年,我国经济工作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宏观经济会持续回升向好有助于汽车行业的稳定增长。随着国家促消费、稳增长政策的持续推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实施,包括延续车辆购置税免征政策、深入推进新能源汽车及基础设施建设下乡等措施的持续发力,将会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潜能。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计,2024年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呈现3%以上的增长。

  (二)公司发展战略

  2024年公司整体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牢牢把握“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工作总基调,快速融入新发展格局,毫不动摇坚定“宝马锁定战略”,实施“1+4”投资策略,拓增量、提规模,做到“三个必须”、“九个全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突破接续奋斗。

  (三)经营计划

  2024年是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公司要把握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政策叠加的红利释放期、产业升级的转型关键期和跨越赶超的发展窗口期。公司将牢牢把握“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工作总基调,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全力完成全年工作任务,为此公司2024年主要工作及措施如下:

  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全力发挥党的核心功能,在构建公司党委统揽各方的领导体系上聚力攻坚;全力夯实党的基础建设,在推动基层党组织党建质量提升上聚力攻坚;全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健全完善监督机制上聚力攻坚。二是必须狠抓零部件核心业务:全力争取宝马订单,推动主业发展新跨越;全力推动结构升级,探索企业转型新路径;全力推进开放合作,挖掘产业增长新亮点。三是必须提升精益管控能力:全力落实经济指标,实现运营质效新突破;全力筑牢重要支撑,迈上现代管理新台阶;全力巩固内控保障,树立全面风控新理念。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可能面对的风险

  (1)成本控制的压力

  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整个汽车产业链条中处于中游,汽车零部件企业对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和下游整车厂的议价能力较弱,在原材料价格普涨和整车厂降成本压力向外转移的背景下,零部件企业受到双重挤压,成本控制难度较大。此外,随着汽车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零部件研发成本分摊周期也随之变短,造成零部件企业制造成本的增加。

  (2)质量风险

  随着《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的实施和国家对汽车质量监督力度的加大,汽车生产企业质量的可靠性面临更强的监管约束,零部件生产企业也被纳入到产品召回管理办法规定的内容中,配套零部件企业产品质量对整车生产企业的召回风险影响较大。

  (3)市场份额风险

  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着的市场形势变化较大,如何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如何向市场提供更高附加值产品始终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4)高端人才短缺风险

  公司新产品开发、业务拓展、产品升级换代、技术改造等方面对高端技术人才和专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强烈,如果公司的研发人员、技术工人、重要的销售和管理人员出现大量流失,或公司无法及时招聘到满足公司需要的人才,将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2、应对措施

  (1)做好成本管理

  一是通过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单位产品成本,不断拓展集团内外客户,实现产销量的增长;二是搭建共享平台,实现资源、技术、设备的共享,采用平台化生产模式,实现不同车型项目的工装、模具、检具共享;三是采用精益管理、柔性生产方式提质增效,提高生产线的灵活性和设备的稼动率,满足整车厂对零部件的小批量、多元化需求。

  (2)强化质量控制

  加强公司内控管理,明确零部件配套采购的质量技术标准,严格筛选供应商,在货物进厂质量检验上严格把关。

  (3)提高盈利能力

  通过强化对生产运营的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扩大产销规模,努力降低单位成本。在产品研发、设计、销售等环节加大投入、倾注力量,使公司零部件的技术水平和盈利水平获得提升。

  (4)解决人才短缺

  根据公司发展需要,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强化后备干部的培养和培训,做好后备干部选拔工作,确保公司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到岗。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长安汽车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