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豪鹏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豪鹏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豪鹏科技(001283)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专注于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属于“C制造业”之“C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其中锂离子电池业务属于“C 3841锂离子电池制造”,镍氢电池业务属于“C 3842镍氢电池制造”。

  1、锂离子电池业务

  消费类市场

  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手机等代表性领域的消费类锂离子电池行业逐步趋于成熟。随着人工智能 AI、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等概念的商用化普及,推动千行百业的数字化变革,加速了锂离子电池行业下游市场的发展。总体来看,在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主流领域,锂离子电池市场容量较大;而可穿戴设备、电子烟、机器人、无人机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也将为消费类锂离子电池行业带来更多新机遇。

  在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领域,根据研究机构 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显示,2023年小型电池(SMALL LIB)全球出货量113.2GWh,同比下滑0.9%,预计2024年消费市场将会回暖,全球出货量将达126GWh,同比增长11.2%。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DC与Canalys数据,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为11.7亿部,笔记本电脑出货量约为1.95亿台,同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下滑。2024年,全球多地区经济环境压力有所缓解,根据市场调研机构GFK报告,在经历两年的衰退后,预计2024年全球科技消费品行业有望重回正增长轨道,整体金额规模增幅在3%左右。IDC预测,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将同比增长2.8%至12亿部。此外,PC今年向上增长的前景已是行业共识,根据IDC、Canalys、TrendForce等各大数据咨询机构预测,2024年PC将实现正增长,增长的幅度将在2%至8%左右。

  在可穿戴设备领域,IDC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1.7%,预计2024年开始复苏,出货量同比增长10.5%至5.6亿台。此外,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数据,2023年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含智能手表、基础手表、智能手环)总销量为1.86亿台,同比增长2%,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新兴市场(尤其是印度)的基础手表;展望未来,可穿戴腕带设备即将迈入更持续的增长阶段,2024年可穿戴腕带设备的增长率预计达到10%,其中智能手表出货量将增长 17%。在元宇宙概念的助推下,AR/VR类头戴式设备市场火爆,根据 IDC数据,由于宏观经济压力以及商用支出减少,2023年全球AR/VR类头戴式设备出货量同比减少8.3%至810万台;2024年由于Apple和Meta的新品,预计AR/VR市场会呈现较大力度复苏,出货量同比增长 46.4%,2023-2027年出货量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预计为37.2%。

  在电子烟领域,根据市场研究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报告,2023年全球电子雾化设备市场规模超115亿美元,预计2023-2028年市场规模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11.5%。2023年各国加强了对电子烟的监管,但总体政策比较温和,加税的同时兼顾行业的健康发展增速。

  在机器人领域,近年来物流领域机器人自动化转型,带动了对无人配送、智能消毒杀菌、智能巡检等服务机器人的需求。全球服务机器人仍属于快速增长期,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2022年全球专业服务机器人出货15.8万台,同比增长48%;消费服务机器人出货510万台,其中出货占比最大的为家用机器人(主要为室内地板清洁机器人),2022年出货490万台;除了周期性波动之外,IFR统计部门预测,未来几年消费服务机器人增长潜力将在低两位数范围。

  在无人机领域,根据 Drone Industry Insights,2023年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337亿美元,2030年预计达到 546亿美元,2023-2030年商业领域的复合年均增长率 CAGR为7.1%。2024年全国两会,“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轻动力市场

  受减排政策、电机及电池技术的进步所推动,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电动两轮车销售量迅速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和高工产研(GGII)数据,2022年全球电动两轮车的销量为8,700万辆,预计2027年出货量将增长到1.3亿辆。根据艾瑞咨询《2023年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白皮书》数据,2022年中国电动两轮车销量约5,010万辆,同比提升15.2%,2023年销量估算达5,400万辆,随着出行场景与线下门店客流恢复,电动两轮车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增长。

  根据GGII数据,2022年全球两轮车及平衡车用锂电池出货量为23.6GWh,锂电化渗透率约31.4%,随着锂电池价格回落,全球两轮车用锂电池将继续快速增长,预计 2027年将达到55.2GWh,锂电化渗透率将达到 46.0%。最大的驱动因素主要是中国以及欧洲、南亚等市场锂电两轮车的快速增长。随着电池成本的下降和安全技术的提升,锂电池与铅酸电池全生命周期成本比较已接近持平,两轮车锂电化将保持增长态势。

  储能市场

  新型储能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装备基础和关键支撑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基础。得益于国内外市场刚需、政策红利、技术进步与成本控制等多方面驱动因素,锂电池储能行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未来仍有广阔成长空间。

  据高工产研储能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统计,2023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 225GWh,同比增长50%,预计2027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约500GWh,相比2023年有1倍以上的成长空间。

  2023年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206GWh,同比增长 58%,其中电力系统储能是最大的应用领域,中国电力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就达到167GWh,同比增长81.5%,占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的74.22%。

  户用储能是第二大应用市场,2023年全球户用储能电池总使用量约为24GWh,占全球储能电池市场的10.7%,而中国户储锂电池总出货量约为20GWh,占全球户储电池市场的83.33%。

  便携式储能领域,据高工产研储能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统计,2023年与上年度持平,维持4GWh的出货量。2024年随着细分场景的创新应用如阳台微储,有望进一步打开便携式储能市场空间。

  2、镍氢电池业务

  镍氢电池具备安全性高、适用温度范围广等特点。镍氢电池发展至今,广泛应用于民用零售、个人护理以及储能等领域;随着车联网的兴起,镍氢电池作为车载T-Box电源的主流方案,发展前景广阔。

  车载T-Box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其配置的备用电源需确保外部电源断电后,车载T-Box的安全通讯、数据传输等功能正常运行。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销量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分别同比增长35.8%和37.9%。在汽车电动化渗透率方面,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31.6%,GGII预计到2025年,电动化渗透率有望接近45%。根据工信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自2017年1月1日起对新生产的全部新能源车安装车载控制单元(车载 T-Box)。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快速发展必将成为驱动车载T-Box行业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的源动力,而镍氢电池以良好的可靠性、循环寿命长、宽温等特性被众多T-Box厂商作为优选的备用电源,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营业务及主要产品

  1、公司的主营业务

  公司致力于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是一家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和国际市场综合竞争力的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灵活可靠的一站式电源解决方案。

  公司现有产品包括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圆柱锂离子电池、储能电芯及镍氢电池。其中:中型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及周边产品、平板、智能手机等领域;小型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电子烟等领域;扣式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于TWS耳机和助听器等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圆柱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于个人护理、蓝牙音箱、医疗设备、轻动力、便携式储能等领域;储能电芯主要应用于源网侧储能、工商侧储能和家庭储能等应用场景;镍氢电池主要应用于民用零售、车载 T-Box、太阳能储能街灯、个人护理等领域。2023年公司及子公司斩获Logitech、LG、迈瑞等客户颁发的优秀供应商奖项,Dell、GoPro基于公司员工的优异表现,为优秀员工颁发了优秀个人奖。

  公司秉承“成就客户、开放共赢、严谨务实、自我批判”的核心价值观,聚焦全球品牌商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公司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产品研发经验,获得全球诸多细分领域知名品牌商的认可。

  2、公司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主要产品为二次清洁电池中的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圆柱锂离子电池、储能电芯及镍氢电池。其中,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可划分为小型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中型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扣式锂离子电池等;圆柱锂离子电池可划分为消费类圆柱锂离子电池、轻动力类锂离子电池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修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锂离子电池被列为鼓励类产业。

  公司主要产品及应用领域如下:

  (1)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

  (2)圆柱锂离子电池

  (3)储能电池

  (4)镍氢电池

  (二)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注重科技创新,深度融合集成产品开发(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IPD)理念,以“规划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应用一代”为研发方针,形成了以前瞻性研究、新材料、新工艺及新装备开发、新平台开发、新产品设计开发为主要内容的四级研发体系,将理论研究、平台开发、设计开发和生产制造紧密结合,实现多部门协同。

  公司研发工作紧密围绕战略规划目标和客户需求,由研究院及各业务单元相关研发部门联合开展。研究院主要负责前瞻性研究、新材料、新工艺及新装备开发、新平台开发。研发部门负责具体产品设计开发。

  (1)前瞻性研究是指通过分析行业和终端用户需求,围绕公司战略大方向进行面向未来的创新前沿性技术预研,通过建立创新实验室的方式开展包括电化学反应机理、新概念电池材料体系及电池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承担公司科研探索及核心技术突破的重任;

  (2)新材料、新工艺及新装备开发是以前瞻性研究为基础,基于对电化学及材料科学的深度理解,公司以大数据为基础,通过多物理场、多尺度、多参数的工艺建模仿真,提前布局开发面向客户未来平台需求的关键材料、工艺及装备,为平台开发提供基础技术元素,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研发手段提升研发效率,开展材料及材料体系创新、系统结构创新、绿色极限制造创新等;

  (3)新平台开发是通过分析客户未来产品的需求,整合材料、工艺及装备开发等技术元素,为客户提供可批量制造的、稳定的电池平台解决方案;

  (4)新产品设计开发是基于对终端产品应用场景和用户体验的理解,结合研究院平台开发成果,利用各类仿真技术和 DOE(Design of Experiments)设计等,快速将客户需求转化为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2、采购模式

  公司设置了专业的职能部门采购中心,结合业务需求和供应商管理现状,制定了完善的原材料采购与供应策略,通过划分主/辅材,划分供应商等级,完善供应商基础信息数据,与核心供应商建立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建立契合自身供应链发展需求的资源池,强化供应商信息透明度和标准化。采购中心是负责物料采购和供应商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与供应链计划部门协同,根据客户的需求预测和订单,结合市场行情和发展趋势,制定专业的物料供应保障策略,组织实施采购和保障供应,并对关键原材料建立相应的安全库存,确保公司供应安全,实现生产经营所需物料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到货,及时可靠地满足客户需求。

  公司建立了健全的供应商资格认证和管理制度。一方面,公司建立了新项目原材料选型管理制度,对新项目所需的原材料实施严格的认证管理,明确新产品生产所需原材料的具体规格性能等要求,开展小批量试制验证,为公司产品大批量生产做好充分准备;另一方面,公司建立供应商管理制度,由公司品质管理部组织研发、采购 TQC、SQE、审计等职能部门专业人员,对供应商进行资格认证并定期对合格供应商日常交付情况进行管理、考核、监督、审核,对不合格供应商进行降级整改或汰换。供应商资格认证范围涵盖研发能力、产品质量、价格、服务、交付质量、交付周期、环保以及安全等多个方面,通过多维度考评(定性+定量),驱动供应商在交付、品质、价格、服务等维度保障得力。

  此外,公司在确保产品品质的情况下,制定原材料标准化参考目录,力求通过归一化管理,以减少专用型原材料的用量,增加通用型原材料的使用,从而更好地提升供应保障能力和实现集中采购的成本管控。

  3、生产模式

  公司供应链管理部计划部门基于客户需求及交付保障要求,制定内部产品供应策略和生产策略,并基于客户滚动年度/月度需求预测和实际订单、服务目标、客户订单及需求特点、原材料交货期、设备产能等因素,有效组织生产资源准备和制定生产计划,在保障客户订单需求及时交付的情况下,推进内部运营平稳有序。同时,公司建立了可持续改进的生产管理体系,通过内部生产全流程排产、全流程监控的精益生产管理,充分利用并实现人员、技术、装备等各个环节的衔接匹配,实现高效、精准、可靠的产出。

  为满足客户差异化的订单交付需求,公司采用按单生产(MTO)和按库生产(MTS)两种生产模式组织生产,在生产设备及产线设计上也做了灵活的设计和调整,兼具规模化生产和柔性制造的双重优势。针对大批量订单,通过自动化生产设备生产线安排生产,实现快速、可靠、大规模的订单交付,以更好地满足客户大批量、及时性交付的要求;针对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的订单,公司在充分利用通用化、多功能设备的基础上,培养关键技能工,灵活安排人员及生产排产,通过柔性生产线提升客户交付响应速度和保障产品质量,有效缩短生产交付周期,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4、销售模式

  公司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聚焦服务世界500强和细分行业前十名品牌商,通过市场洞察、数据分析、客户拜访、技术交流、邀请参观、联合开发等方式直接与终端品牌客户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后,接受其对公司技术水平、品质管理、制造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审,审核通过后,公司被认定为合格供应商。

  公司采用直接销售模式,主要包括:

  (1)公司将产品直接销售给品牌客户;

  (2)终端品牌客户指定使用公司产品,并与公司约定主要商务条款,由品牌客户指定的代工厂或PACK厂向公司下单并结算。

  公司建立并实施了《服务控制程序》,通过营销中心、研发体系、供应链管理部、品质部等多部门协同,对客户反馈的满意度进行快速响应、持续改进。目前,公司凭借高标准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已经与多家世界五百强和细分行业知名品牌商形成稳固的合作关系。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现已积累大量的优质客户资源,与多个行业的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目前,公司合作的终端品牌客户包括惠普、戴尔、MSI、宏碁、华硕、微软、索尼、罗技、谷歌、大疆、迈瑞、哈曼、飞利浦、松下、博朗、佳明、GOAL ZERO、GOPRO、中兴、百富、亚马逊、金霸王、劲量、吉利、红旗、广汽埃安、比亚迪(002594)、小米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优质的客户资源为公司持续开拓高端市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品牌客户对电池供应商准入门槛要求高,认证周期长,替代成本高:电池是终端应用产品的核心部件之一,品牌客户对电池的安全性和品质的可靠性要求苛刻。品牌客户通常会对供应商的研发设计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产品质量控制能力、订单快速交付能力、生产工艺的先进性、全球供应能力、综合管理水平以及经营状况等方面进行多轮综合考察评估,经过严格审核后才能被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单,整个开发周期一般需要数年时间。

  (2)联合研发:基于对客户产品的应用场景和用户体验分析,公司通常与下游品牌客户共同进行产品的研发路线规划,开展联合研发。在巩固现有品牌客户合作的同时,不断获得更多优质的客户资源,为公司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品牌客户订单需求相对稳定,计划性较强:公司客户主要为国际知名品牌商,销售渠道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订单准确性高,能提供长周期的需求预测,有利于公司供应链管理和产能规划,支撑公司内部稳健、持续精益运营。

  (4)应收账款回款及时、坏账风险低:国际知名品牌客户或其指定的代工厂或PACK厂通常具备良好的商业信誉,易获得信保公司的授信额度,从而进一步保障公司应收账款的回收。

  2、综合服务优势

  电池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品生产工艺要求高,制程较为复杂,性能优异的电池生产制造通常需要企业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和工程制造能力。公司以高安全、高质量、高效率为生产标准,针对客户定制化需求,通过深入研究终端品牌客户的产品需求及特点,打造了一系列安全性优异、可靠性强的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产品。

  公司拥有涵盖小型和中型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扣式锂离子电池、圆柱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多种类、多型号的二次清洁电池产品系列,并通过参股公司赣州豪鹏提供电池回收和资源再利用服务,可以为客户提供灵活可靠的一站式电源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消费电子行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电子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快,因此快速高效响应客户需求是公司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为了更贴近客户、更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和更好地得到客户反馈,公司在全球设立多个办事处,为客户提供本地化服务。2023年,公司加快越南生产基地的建设,未来将进一步完善全球供应的布局,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3、技术创新及研发人才优势

  公司坚持走自主研发与合作研发相结合的道路,夯实技术及研发能力,通过创新型产品带动销售。聚焦于客户需求、应用场景、用户体验,转化为卓有竞争力的产品设计体系,形成差异化竞争。研发范围涵盖材料研发、平台研发、产品研发、工艺研发、工程设计、测试分析、智能制造、先进装备、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等各个领域,在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发成果。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高能量密度电池技术”“电池电解液技术”“高温电池技术”“电池快速充放电关键技术”“高安全电池关键技术”“电池保护控制 BMS关键技术”等行业关键技术,其中“高电压高能量密度锂电池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得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评定的“科技进步二等奖”;消费类电子产品用氢镍蓄电池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及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评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殊荣;“智能网联车载终端T-BOX系统用宽温长寿命备用电池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和“高密度大容量可并机扩容储能电池模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产业链关键环节提升项目”;“用于高端笔记本的高能量长寿命聚合物锂电池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项目”。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获得授权专利632项,其中境内发明专利127项,境外发明专利2项,境内实用新型专利455项,境内外观设计专利41项,境外外观设计专利7项。其中“一种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片及锂离子电池”获得第八届广东专利奖,“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及含有该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获得第九届广东专利奖,子公司 2023年获得“深圳市龙华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荣誉。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一支1,066人的研发团队,涉及电化学、材料化学、物理化学、机械设计、电子等多个学科领域。公司研发创新由多名来自国内外的博士及专家领衔,引领技术持续创新突破。公司坚持立足于前沿科技的探索和挖掘,与香港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合作研发项目,整合高校的科研和人才资源,将高校的科研理论与公司的产业化能力相结合,开展了固态电池材料开发、高能固态电池开发、全固态锂离子电池、水性低成本高能电池开发、电极界面成膜、过充、DCR仿真分析、锂金属电池等前沿技术的项目研究,为技术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实现研究成果产业化,提升公司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人才团队建设,坚持招聘 985、211等院校优秀应届毕业生作为科技研发的新生力量进行自主培养。同时,公司践行实业反哺教育理念,分别在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设立了“豪鹏奖学(教)金”,以此激励优秀的教师和学生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为行业的整体发展做出贡献。公司制定了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晋升机制,强调以贡献为本,以责任结果为导向,激励研发人才全力为客户创造价值。

  4、生产制造优势

  公司全力推进智能制造建设,以自动化装备、数字化和智能化车间、可持续改善的生产系统完善为重点,持续在工艺优化、装备制造等方面加大投入,不断探索和提升专业制造与先进制造水平、持续打造核心制造能力,并着力推进产品测试集成化、智能化,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降低人工成本,促进节能减排,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公司根据不同产品的工艺特点,通过生产工艺的调整与创新,优化生产布局,实行柔性化和自动化相结合的生产管理,智能制造能力不断夯实,制造效率不断提升。公司目前已掌握了电池智能制造信息化系统、电池自动化成物流系统、电极自动送料智能系统等多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公司通过引入、开发SAP-ERP系统、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WMS仓库管理系统、MES系统、移动巡检系统以及工装夹具管理系统等先进企业管理系统,将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订单、采购、制造、交付等信息数据化、可视化,形成完整的产品数据追溯链,提高了公司的数据管理分析以及快速反应能力,有效保障了公司产品出货质量。

  5、集成供应链优势

  公司积极打造高效敏捷、技术创新、持续降本和绿色低碳的集成供应链体系,致力于打造供应连续性、构建可持续改善的生产系统,确保产品增值(产线流动)、减少浪费,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同时以客户界面进行现场业务的改造、BCM业务连续管理体系的建设等,始终将优质的资源倾向给优质的客户,打造和呈现 SQDC综合价值,构建强劲的供应链,通过拉通客户订单、生产计划、资源采购、生产制造、质量控制、产品交付及售后服务等部门协同工作,形成了“短交期、高品质、低成本”的集成供应链运营模式。通过客户协同、产销协同、供应商协同和生产协同等共同运作的管理机制,实现供应链生态的全链路协同,确保为客户提供优质、稳定产品供应的同时,提升公司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凭借在推动和引领行业发展的突出贡献,荣获了广东省电池行业协会颁发的“2023年度领军企业”“2023年度先进科技创新单位”以及“2023年度先进储能企业”三项重要荣誉;凭借在专业领域的卓越表现,荣获了“中国电池新能源行业2023年度创新奖”;凭借在绿色制造方面的优异表现,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绿色工厂”认证。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4,080.92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 29.53%,本年度整体下游消费类市场需求呈弱复苏态势,公司在深挖原有品牌客户业务潜力的同时,积极拓展更多新的战略大客户;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5,029.78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68.39%,主要系公司为保持核心竞争力、加快市场开拓和产能建设,在研发费用、市场开拓费用及管理费用方面增长比较大。

  营业收入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业务持续增长所致。

  营业成本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业务持续增长所致。

  销售费用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为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相应的市场开拓费用增加所致。

  管理费用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公司产能建设增加管理投入以及股份支付所致。

  研发费用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公司引进优秀研发技术人才,持续加大新材料、新产品及平台的开发投入,以及股份支付所致。

  财务费用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汇率波动导致汇兑损益金额变动大。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增加及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增加所致。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生产基地建设及设备购置款项增加所致。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收到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及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增加所致。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公司以“业务领先(BLM)”模型为理论基础,结合实际经营的特点,从差距分析和市场洞察出发,通过对宏观环境、市场趋势、目标客户、竞争友商、自身定位及核心能力的审慎分析来确定公司未来战略机会方向,每年滚动更新未来的战略发展规划,聚焦、创新、压强,持续为全球品牌商提供优质、清洁、安全、高能的电源解决方案和服务,实现营业收入高速、优质增长。

  1、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重视研发转化效率

  公司2023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7.34%,后续将会持续保持研发的绝对值投入,切实提高研发成果落地转化效率。公司将继续深耕消费类产品领域,保持研发投入、追求研发效率,提升产品安全性、能量密度和倍率等性能,满足下游品牌客户终端产品升级对电源性能的需求。同时,分别以中长期战略发展、客户及细分市场定制化需求为导向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设计与开发,确保在布局前瞻性技术的同时,持续不断地为客户提供多样化、多维度的创新型产品。

  2、持续聚焦战略大客户,业务组合规划紧抓机遇

  公司聚焦有电源解决方案需求的世界五百强、细分行业前十名的品牌客户;并始终践行深耕消费类业务基本盘的发展战略,聚焦有引领行业发展潜力的新客户或新行业,以战略大客户需求为牵引,保证资源投放、确保项目成功率,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并提供优质的解决方案和服务,在深挖原有客户潜力的同时,积极开拓战略性新客户。

  随着消费电子行业的逐步企稳复苏,叠加AI等新技术的赋能催化,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契机。公司将紧跟行业发展趋势,落实资源压强配置,通过业务组合管理,进一步提升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三大主力业务的规模和盈利能力;同时密切跟踪细分领域业务的发展机遇,重点拓展便携式储能、轻动力、电子烟、机器人、无人机等有持续增长机会的业务线,以满足消费类市场多样化的应用拓展需求。

  3、强化智能制造平台,贯彻精益管理

  公司致力于实现生产线硬件自动化、先进性和兼顾生产柔性的一个流布局升级改造;软实力方面逐步构建可持续改善的生产系统,并根据系统实际需求,打造公司专用IT网络,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在秩序下进行生产效率、质量水平、工艺流程等全方位的持续优化,进一步提升公司批量交付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户订单需求。

  公司将持续推进精益管理工作,以客户需求为依据,规划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等全流程的精益经营体系。以精益训战一体化项目为试点,持续建立浪费最小、价值最大的生产方式和工作方式,全员参与持续改善,从点到面的全面覆盖,实现集团降本增效的目标。

  4、保障供应安全稳定,增强供应链韧性

  公司致力于构建提升SQDC能力,从安全Safety、质量Quality、交付Delivery、成本Cost等方面,持续加强专业能力建设,为客户创造价值,构筑产业链领先的竞争优势。

  近年来,公司不断地进行集成供应链ISC变革,目的是助力客户商业成功;建设理念是价值流程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伙伴关系与信息共享。通过ISC业务建设,优化端到端协同,实现与上下游合作伙伴有效分享互动,提高整体供应韧性和供应柔性,快速有效满足客户需求,更高效地为客户服务。

  公司将进一步强化各业务部门与外部供应商及合作伙伴间的高效协同,夯实供应安全、深度合作和效益持续提升的供应链生态体系、做好供应连续性BCM管理。同时,紧密跟踪供需市场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供应链策略,在保障品质、安全供应、成本及效率的同时,以增强供应链韧性为核心目标。

  5、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持续提升组织能力

  公司将通过组织发展、员工激励、干部管理、人才发展和文化氛围建设五大举措,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激发组织活力。根据业务战略进行人才规划,通过引进外部专家、强化内部培养,组建一支高水平的专家和管理人才队伍,并通过运用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等多种激励工具,建立富有竞争力的薪酬激励机制,激发员工潜力,持续提升组织能力。

  6、优化公司治理,合理利用资本市场工具,助力企业快速发展

  (1)优化治理,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以提高公司核心价值为基础,坚守主业,守正创新,提升业绩、夯实能力。以依法治理、合规运营为底线,持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制度规范,保证信息披露合法合规,强化落实企业内控建设,不断夯实责任、扎紧“制度篱笆”。

  积极回报投资者,未来三年在满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的现金分红的条件且在保证公司正常业务运营资源充分的前提下,力争每年将不少于公司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5%进行现金分红;同时根据市场情况,利用回购等手段,增强投资者信心。

  优化投资者关系管理,坚持完善优化投资者交流渠道,通过公司公告、业绩说明会、股东大会、深交所互动易、投资者咨询电话等诸多渠道,传递公司价值,增加与投资者的理解互信,形成与投资者良性互动。

  强化独立董事履职,加强独立董事的事前沟通和专项沟通机制,为独立董事提供全面客观的行业及公司信息,为独立董事切实履行职责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开放SAP-ERP、OA系统等权限,促进独立董事多方位参与公司决策,保障信息知情权,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

  (2)夯实主业,外延拓展,深化产业链布局

  深入分析公司各业务体系的逻辑关系和发展潜力,主动进行“修枝剪叶”,用心做好加减文章,持续不断地调整和优化业务结构。

  同时,结合公司战略发展要求,借助各方专业力量,积极研究探索并购重组等资本市场运作手段,不断完善、强化公司的核心产业链,加快做大做优核心产业的速度与节奏,努力将公司打造成业务结构简单清晰、主业突出、发展战略明确、有一定护城河的高科技创新公司。

  (3)利用融资工具,拓宽融资渠道,控成本、提质效

  公司将充分利用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平台,多渠道筹集项目建设资金,多模式整合优化公司产业结构,突出业务重点、明晰公司定位。同时动态抓好财务管理质效,动态跟踪预算执行进度,持续优化财务指标考核方案,精打细算抓好成本管控,严控各种费用开支。

  (二)可能面临的风险

  1、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生产经营所需主要原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等,上述原材料受锂、镍、钴等大宗商品或化工原料价格影响较大。受相关材料价格变动及市场供需情况的影响,公司原材料的采购价格及规模也会出现一定波动。若未来主要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且公司未能及时采取措施转移成本上涨压力,将对短期盈利情况产生不利影响。

  2、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全球市场的笔记本电脑及周边产品、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蓝牙音箱、智能家居、个人护理、储能等领域,全球宏观经济态势对公司下游行业的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影响。

  3、市场竞争的风险

  在全球新能源市场加速发展,新能源行业热度空前的行业背景下,大量资本和厂商竞相涌入新能源市场,不断发布相关投产或扩产计划。随着新增产能陆续落地投产,行业内相关产品供应快速增加,存在市场竞争加剧和产业链毛利率进一步下降的风险。如果公司在行业竞争中不能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合理布局产能、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技术水平及管理效率,及时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则公司存在竞争力下降、业绩下滑的风险。

  4、国际贸易摩擦风险

  公司产品终端客户主要为国际知名品牌商,外销收入占比较高。2018年以来,中、美国际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美国制定了一系列对中国部分出口产品加征关税的政策。若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公司的美国客户可能会削减订单、要求公司产品降价或者承担相应的关税,将导致公司美国市场出口销售收入和盈利水平下降。

  此外,公司终端品牌客户的产品销往全球,如果未来其他相关国家及地区出现贸易摩擦,可能会导致终端品牌客户对公司产品的需求降低,进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一定影响。

  5、汇率波动的风险

  公司外销收入占比较高,且外销产品主要以美元计价及结算,汇率波动可能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一定的影响。为降低汇率波动风险,公司主要通过购买远期外汇合约合理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能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