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首创证券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首创证券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首创证券(601136)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我国经济整体总体回升向好,但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给我国发展带来诸多影响。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公司坚决贯彻“强基固本、稳中求进”的战略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稳健”与“进取”双轴驱动,坚定推进“以资产管理类业务为核心引领,以零售与财富管理类业务和投资银行类业务为两翼支撑,以投资类业务为平衡驱动”的差异化发展战略,在加强合规管理和注重风险防范的基础上,发挥业务优势,强化业务拓展,加强内部管理,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公司各项事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努力克服市场波动冲击,在投研分析、产品设计、渠道拓展等方面重点发力,业务规模与行业排名稳中有进;固定收益投资交易业务持续提高驾驭大资本的能力,加强债券研究,科学、有效地应对低利率环境下的市场变化,严格控制投资风险,实现较好收益。在核心特色业务优势巩固的同时,公司把握全面注册制改革、北交所建设扩容等市场机遇,以北交所业务为突破口,依托首都国企券商身份,立足北京、深耕北京,面向全国,加大业务创新力度,不断提升投资银行业务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能力;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加快建设大财富管理业务体系,不断提升客户综合服务能力,持续推进传统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2,657.98万元,同比增长21.3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103.91万元,同比增长26.33%。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为432.0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49%;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23.4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8%。

(一)资产管理类业务

公司资产管理类业务包括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全资子公司首正德盛私募投资基金业务及参股公司中邮创业基金公募基金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资产管理类业务实现收入55,894.16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9.01%。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加大对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支持,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主动管理规模显著增长,公司资产管理月均规模(不含专项资产管理规模)行业排名稳步提升。

(1)市场环境

资管新规后,行业全面开启净值化时代,资产管理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主动管理能力成为立身之本,行业内部竞争加剧。同时,产品净值化和资本市场波动加大,对资产管理机构的投资研究能力、产品创设能力、客户开发维护能力等均提出更高的要求。

受资管新规、行业竞争以及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2023年证券行业私募资管计划规模总体呈下降态势。截至本报告期末,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管业务规模为5.93万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3.80%;其中:单一资产管理计划规模下降12.66%,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规模下降18.46%。资产支持专项计划1.92万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24%。

受A股市场表现影响,2023年公募基金市场全年发行份额同比大幅降低22.43%,报告期末公募基金规模27.60万亿元,较上年末小幅增长6.02%。

(2)经营举措及业务发展

1.资产管理业务

2023年,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坚持以“稳健经营、持续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推动产品体系均衡发展,在充分发挥固定收益产品优势的基础上,推动“固收+”业务模式优化,分步骤向权益类资管业务延伸,并取得实质进展;不断夯实投研基础,强化资产配置能力及交易能力,更加注重精细管理,主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继续深化及拓宽与全国股份制银行、地方城市商业银行、优秀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的代销合作,以及央企、国企、上市公司、金融机构等直投类客户合作;高度重视合规风控工作,强化业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运营管理效率,提高业务合规风控管理水平。

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管理费收入和超额业绩报酬收入。2022年底债市出现极端下跌行情,基于有效的风险控制与投资策略体系,公司资产管理产品仍实现了稳健的投资收益,但受此影响,2023年上半年公司资管产品在开放期内计提的超额业绩报酬收入减幅较大,进而导致2023年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比下降。

但得益于良好的投资业绩及丰富多元的客户基础,报告期内公司主动管理规模较上年末实现了显著增长。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处于存续期的资产管理产品只数为630只,产品净值规模为1,303.3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52%。分产品类型来看,公司不含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在内的资产管理产品只数601只,产品净值规模1,080.9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78%,主动管理规模占比达到100%。其中:集合产品只数570只,产品净值规模976.04亿元;单一资产管理产品只数为31只,产品净值规模为104.95亿元。公司专项资产管理产品只数为29只,产品净值规模为222.37亿元。根据基金业协会公布的《证券公司私募资产管理月均规模(20家)》(2023年第四季度)数据,公司私募资产管理月均规模(不含专项资产管理规模)排名行业第15位。

报告期内,公司荣获中国证券报“2023年度金牛券商集合资产管理人”、证券时报“2023年度中国证券业资管固收团队君鼎奖”、中国基金报“2023年度固收类资管示范机构”、财联社“券商资管优秀固收团队金榛子奖”等多个奖项。

2.私募投资基金业务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首正德盛开展私募投资基金业务。首正德盛聚焦重点产业、重点区域,不断提升募集资金能力和管理能力,报告期末管理的私募投资基金数量为13只,较上期末增加3只;私募投资基金管理规模6.46亿元,基金规模减少的原因主要系首正德盛管理的“中联首正德盛-首创钜大奥特莱斯二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完成清算退出所致。

3.公募基金业务

中邮创业基金系公司参股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公司持股比例为46.37%。中邮创业基金的产品类型主要分为公募基金产品和特定资产管理业务。中邮创业基金持续加强投研能力建设,截至报告期末,中邮创业基金存续产品只数90只,管理净值规模724.11亿元。其中:公募基金产品只数55只,管理净值规模585.35亿元;专户理财产品只数35只,管理净值规模138.76亿元。

(二)投资类业务

公司投资类业务根据投资品种的不同,分为固定收益投资交易业务、权益类证券投资业务、新三板做市业务和另类投资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投资类业务收入为90,048.63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6.74%,同比增长94.03%。其中:固定收益投资交易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5,527.38万元,同比增长20.76%,权益类证券投资业务和另类投资业务收入实现扭亏为盈。

(1)市场环境

债市方面,报告期内,中债综合财富(总值)指数累计上涨4.78%,债券型基金指数累计上涨2.87%,多数品种都积累了一定涨幅。货币政策相对稳健,以对冲货币缺口的精准操作为主;财政政策相对积极,化解债务风险的政策意图较强。综合而言,利率债与高等级信用债涨幅相对有限,临近年底时点曲线平坦,波动率逐步降低;中低等级信用债整体修复力度较强,信用利差明显压缩,市场展现出了较明显的宽信用特点。对比2022年底债市调整,2023年整体债券市场持续处于相对强势状态。

股市方面,在“北交所深改19条”等政策利好背景下,北证50指数年内上涨14.92%;除北交所行情外,A股市场整体呈现震荡下跌走势,上证综指全年累计下跌3.70%,深证成指累计下跌13.54%,创业板指累计下跌19.41%,科创50指数下跌11.24%;三板成指下跌4.95%,三板做市指数下跌2.01%。报告期内权益市场整体缺乏系统性和结构性投资机会。

(2)经营举措及业务发展

1.固定收益投资交易业务

公司一直专注于固定收益投资交易业务,以“严控风险、稳健经营”为理念,强化优势、突出特色,积极开展自营投资业务和资本中介业务。2023年,公司固定收益投资交易业务积极把握市场机遇,精准把握交易节奏,巩固业绩增长“基本盘”,取得较好的收益。

投资业务方面,公司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更新投资理念和策略,持续优化持仓结构;精准把握市场趋势,通过分散投资降低风险,充分利用对冲工具做好防守,保持投资组合的稳定性;深度挖掘价值投资机会,以全球视野进行资产配置,捕捉全球市场机遇,采取多资产配置策略,形成境内境外联动、配置交易和方向性交易联动的多重联动机制。资本中介业务方面,优化交易策略,丰富交易品种,提升服务水平,深耕客户资源,培育核心客户群体,进一步提升资本中介业务创收盈利能力。

在提升投资交易能力的同时,公司注重加强固定收益投资交易业务合规风控管理,不断提升数字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优化完善数字化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信息系统功能建设,力求走在同业前列。公司将内部交易管理、债券持仓风险限额管理以及信用评估管理与信息技术手段紧密结合,以信息技术系统全流程审批核查为手段,形成覆盖固定收益全业务的内部管控闭环,有效提升合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

2.权益类证券投资业务

2023年A股市场整体延续下跌趋势,不同宽基指数之间分化较大。公司权益类证券投资业务以绝对收益为目标,坚持稳健的投资风格,不断完善投资团队管理机制,加强投研体系建设,重点提升深度研究水平,有效把握市场配置时点和投资机会。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公司审慎配置资金,强化风险管理,综合运用仓位控制、分散投资、多策略配置以及对冲保护等策略,在市场总体下跌的情况下有效控制了投资回撤,投资收益率优于市场主要指数表现,权益类证券投资业务收入实现扭亏为盈。

3.新三板做市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根据监管政策及市场情况,适时调整做市业务策略,不断提升综合交易能力,优选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作为做市标的,完善项目全流程管理体系,持续提升专业化做市服务能力。在2023年一季度及二季度的全国股转公司做市商评价结果中,公司综合排名均位于前10%,获得交易经手费70%的减免。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新三板做市企业数量41家,行业排名第14名;其中,创新层企业36家,占比87.80%。

4.另类投资业务

公司全资子公司首正泽富使用自有资金,从事《证券公司证券自营投资品种清单》所列品种以外的股权投资、新三板投资、私募基金投资等另类投资业务,以及公司保荐项目跟投业务。

报告期内,首正泽富坚持稳健配置及价值投资的理念,稳步推进一级市场股权投资业务,谨慎配置新三板投资增量项目,积极参与北交所战略配售,重点布局符合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具备核心技术优势和竞争力的企业。截至报告期末,首正泽富存续投资项目77个,总投资金额57,067.45万元。报告期内,首正泽富投资的峆一药业、康乐卫士、艾能聚等十余家企业成功实现北交所上市,投资的友车科技、百通能源(001376)分别实现上交所科创板和深交所主板上市。

(三)投资银行类业务

公司的投资银行类业务主要包括:股票保荐及承销、债券发行承销、资产证券化、财务顾问等。报告期内,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实现收入11,810.46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为6.13%。

(1)市场环境

2023年,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全面注册制的实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完善和北交所高质量扩容,进一步提高了市场效率,强化了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与此同时监管机构继续强化投行业务内控管理和风险控制,督促证券公司持续提升执业质量和专业能力,发挥好资本市场“看门人”作用。2023年8月,中国证监会充分考虑市场形势,完善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机制,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受相关政策及市场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报告期内A股IPO、再融资企业家数分别同比下降26.87%和9.01%,股权融资总额下降32.80%。

2023年9月,中国证监会制定并发布“北交所深改19条”,进一步推进北交所稳定发展和改革创新,加快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系统合力。截至报告期末,北交所累计上市公司达239家,首发募集资金480.38亿元,其中2023年全年新增77家,首发募集资金147.33亿元。北交所高质量建设扩容为战略聚焦北交所业务的中小券商提供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新动能。

债券一级市场方面,整体发行总量上行。2023年,信用债发行规模较上年上升5.09%;城投债发行规模较上年上升25.43%;同时,证监会主管ABS发行规模较上年上升1.49%。

(2)经营举措及业务发展

1.股权融资及财务顾问业务

2023年,公司继续秉承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打造科技型投行,深化北京根据地战略,以北交所业务为发力点,聚焦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强化“投研+投资+投行”的协同策略,推动业务实现革新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作为联席主承销商,助力北汽蓝谷(600733)完成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公司保荐的深交所、北交所拟上市企业IPO项目完成申报并获受理。此外,报告期内公司共完成4家推荐企业新三板挂牌,其中中科仙络为全国范围内首家适用“绿色通道”机制过审的企业。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完成121家推荐挂牌项目,持续督导挂牌公司104家,持续督导企业中有27家挂牌公司为创新层企业,占督导挂牌公司总数的25.96%。公司依托新三板财务顾问业务积累,筛选出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以及具有行业竞争优势的优质企业作为重点项目跟踪推进,项目储备日益丰富。公司持续加强团队建设,不断提高投行业务质量控制及合规管理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揽获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第七届北交所&新三板年度风云榜“优秀服务机构”等奖项。

2.债券承销及资产证券化业务

2023年,公司继续加强拓展重点区域债券承销业务,积极开拓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担任主承销商完成的债券承销数量为63只,主承销金额为187.93亿元,行业排名34名,较上年同期提升4名。其中,公司作为主承销商发行的广西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23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乡村振兴公司债券(第一期),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单公开发行乡村振兴公司债券。公司积极拓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报告期内作为计划管理人共发行25只ABS产品,发行规模157.94亿元;作为计划销售机构,共销售33只ABS产品,销售规模140.68亿元,发行规模和销售规模均进入行业前20名。

报告期内,公司阿克苏地区绿色实业开发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乡村振兴公司债券荣获沪深交易所评选的“2023年交易所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十佳案例”,公司荣获证券时报“2023年度中国证券业债券投行君鼎奖”等奖项。

(四)零售与财富管理类业务

公司的零售与财富管理类业务主要包括:证券经纪业务、信用业务和期货业务。报告期内,公司零售与财富管理类业务实现收入38,287.61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9.87%。

(1)市场环境

2023年,受股市行情波动影响,市场交易活跃度下降。全年沪深北三市股票基金单边交易量240.72万亿元,同比下降2.86%;年末市场融资融券余额1.65万亿元,同比增长7.17%。期货市场方面,交易活跃度呈上升态势。2023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成交额分别同比上升25.61%、6.28%。

(2)经营举措及业务发展

1.证券经纪业务

公司证券经纪业务主要包括代理买卖证券业务、证券投资咨询服务、代销金融产品业务等。

2023年,公司积极践行“金融为民”,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强化金融科技应用,持续推进传统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

公司以聚焦客户核心交易需求、切实提升客户交易体验为方向,加快“番茄财富APP”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迭代升级,2023年番茄财富APP总注册用户数、月活用户数分别较上年末增长28.99%、26.57%。公司坚持打造专业化、特色化投顾队伍,搭建标准化、多元化投顾产品体系,打造专业投顾品牌;根据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不断完善金融产品销售货架,加大优秀公募基金、私募产品的引入,重点引入指数类、固收类公募基金产品,满足客户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

公司加快建设财富管理直销中心,培养专业财富管理师团队,为高净值客户量身定制财富管理一站式解决方案。公司加大机构客户开发及服务力度,持续深化机构经纪服务,极速柜台交易系统及配套算法终端全面上线,为私募机构、高净值客户等提供数智化、高效化、综合化的服务;创新布局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服务,搭建垂直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服务平台,扩宽公司机构业务服务覆盖。

报告期内,公司新开户客户10万余户,较上年增长65.77%,期末客户总数超72万户;全年代理买卖股票基金交易额5,088.56亿元。报告期内,公司荣获证券时报·券商中国“2023中国证券业投资顾问团队君鼎奖”、金融界“杰出金融科技创新奖”等奖项。

2.信用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开展的信用业务主要为融资融券业务及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

公司信用业务始终坚持服务客户和风险控制相结合,优化定价机制,提升服务能力。报告期内,融资融券客户数量较上年同期增长6.22%。截至报告期末,融资融券余额(不含息)为20.98亿元,期末维持担保比例为255.82%,维持担保比例较高,业务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公司进一步提升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风险控制能力,报告期末待回购融资余额(不含息)为2.99亿元,期末平均质押率30.98%。

3.期货业务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首创京都期货开展期货经纪业务和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

报告期内,首创京都期货经纪业务代理买卖成交金额为5,686.9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35%;日均客户权益金额11.62亿元。首创京都期货立足优势品种生猪期货,积极打造具有公司特色的“猪贝贝”系列资产管理计划。

(五)研究业务

公司研究业务主要为机构客户提供包括宏观经济、市场策略、金融工程、行业发展、公司经营等领域的研究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对象为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完善研究产品和服务体系,积极拓展市场,通过提供研究报告、路演、电话交流会等研究服务,加快机构客户服务签约,不断提高创收能力,提升品牌知名度。与此同时,公司研究业务积极开展对内协同服务,为公司各项业务发展提供研究支持,赋能公司业务发展。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3年,我国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证券行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基础制度和机制建设逐步完善,机构改革平稳推进。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顺利召开,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

根据证券业协会对证券公司2023年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行业145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11.83万亿元,净资产为2.95万亿元,净资本为2.18万亿元,较上年末分别增长6.92%、5.85%、4.20%;145家证券公司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059.02亿元,同比增长2.77%;实现净利润1,378.33亿元,同比下降3.14%。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本公司的主要业务分为四大业务板块:资产管理类业务、投资类业务、投资银行类业务以及零售与财富管理类业务。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系北京市国资委控股的证券公司,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股东首创集团、京投公司、京能集团均为北京市国资委下属的大型国有企业,合计持股比例达82.38%。

公司积极探索差异化发展道路,持续巩固特色化竞争优势。一是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整体稳中有进,主动管理规模创历史新高,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私募资产管理月均规模(不含专项资产管理规模)排名行业第15位,有效带动公司财富管理等业务发展。二是公司固定收益投资交易业务资产配置能力及综合交易能力不断提升,风险控制能力不断增强,充分发挥了业绩稳定器的作用。三是依托北京区位优势,充分把握北交所建设扩容带来的差异化发展机遇,加强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服务首都经济发展的力度,不断完善“投研+投资+投行”业务协同模式,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取得新进展。四是分支机构网点布局不断优化。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首创京都期货在福建省漳州市、河南省郑州市、广东省广州市、江苏省徐州市增设分支机构,进一步加强公司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战略布局,夯实市场拓展及客户服务基础。五是公司人员结构不断优化,管理层和核心人员稳定,高素质的专业员工队伍为公司业务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同时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厚植“自信,规矩,良知,专业”为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企业文化,既倡导与时俱进、拼搏进取、以创新打开发展局面和空间,又强调底线思维、规矩意识、以稳健应对变化、务实前行,为公司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五、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2024年3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建设中国特色资本市场,中国证监会集中发布相关政策,突出“强本强基”和“严监严管”,从上市发行准入、上市公司持续监管、促进行业机构功能发挥、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等方面系统性提出相关措施,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在加强证券公司监管、鼓励中小机构差异化、特色化经营的方向指引下,中小证券公司结合股东特点、区域优势、人才储备等资源禀赋和专业能力,努力做精做细。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作为北京市国资控股的证券公司,始终以服务首都发展、国家战略为己任,坚持高质量发展经营理念,立足北京,面向全国,以服务客户为中心、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发展为手段,集中优势资源,突破重点业务,形成了以资产管理业务和固定收益业务为特色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形象。

未来,公司将紧紧抓住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证券行业迎来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期,坚持推进“以资产管理类业务为核心引领,以零售与财富管理类业务和投资银行类业务为两翼支撑,以投资类业务为平衡驱动”的差异化发展战略,扩大特色业务竞争优势,加快传统业务转型升级,不断优化经营管理机制,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致力于将公司打造成为一家特色鲜明、受人尊敬的金融服务商。

(三)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体部署,以经营发展为中心,巩固业务优势,加快转型突破,打造差异化、特色化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经营管理迈上新台阶。

资产管理类业务将进一步巩固既有优势,优化业务模式,加快多元类型产品研发,丰富资产配置策略,深耕渠道与客户资源,提升风险控制能力,促进业务平稳有序增长,引领支持公司财富管理等其他业务发展。为推动资管业务发展,公司将继续稳步推进资管子公司设立申请工作。

投资类固定收益投资交易业务将持续提升资产配置能力,优化组合持仓,做好大类资产平衡,提升组合收益;继续大力发展资本中介业务,做精优势领域与品种,稳步推进银行间债券做市业务,提高债券定价及交易撮合能力。权益类证券投资将加强投研团队建设,积极拓展策略储备,以追求绝对收益为核心目标。新三板做市交易业务将以高质量建设北交所为契机,推进北交所做市业务资格申请工作,提升做市交易服务能力。另类投资业务将坚守稳健配置与价值投资理念,聚焦股权投资主业,加强“投资+投行”业务协同联动,强化投后管理与风险控制。

投资银行类业务将秉承“专业投行、专家服务”的理念,积极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股权融资业务将以打造科技型投行为目标,以北交所业务为发力点,聚焦“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客户,提升全生命周期投行服务能力,继续深化“投研+投资+投行”业务联动。债券融资业务及资产证券化业务将立足北京,深耕北京,继续加大重点区域市场开拓力度,发掘差异化发展机会,积极拓展新兴业务领域,提升业务规模和市场影响力。

零售与财富管理类业务将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加强新客户开拓与存量客户转化,重点推动投顾业务发展,扩大两融业务规模,完善金融产品销售与服务体系,挖掘机构业务潜能,加快构建大财富管理体系。期货业务将继续做大做强基础经纪业务,把握行业发展机遇,提升盈利能力。

公司将加强研究团队建设,做强特色研究领域,积极拓宽研究业务服务边界,打造精品研究力量,以研究赋能公司业务发展。

公司将积极践行ESG治理理念,持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打造高素质、高水平人才队伍,推动业务突破和创新发展;强化合规管理与风险控制,完善大合规风控体系建设;提高集中运营体系保障效率,强化信息技术与业务融合,推进数据治理工作,提升金融科技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包括落实全面风险管理以及合规风控、信息技术投入情况)

1.公司可能面对的风险

公司经营活动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洗钱风险、声誉风险和信息技术风险。

(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因市场价格变动而发生波动的风险,公司面临的市场风险包括权益类证券资产(包括股票及其衍生品等)价格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

①权益类证券资产价格风险。公司主要通过实施多元化投资策略,对权益类证券仓位进行适

当的控制,在收益与风险之间取得平衡,利用股指期货套期保值,对冲系统性风险,适当地控制了市场风险。为了监控市场风险对权益类证券价值的影响,公司定期跟踪权益类证券持仓的风险价值变化情况。

②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因市场利率变动而导致的风险,公司资产中有关利率风险的部分

主要包括货币性存款、债券投资等。公司对利率风险的控制,宏观上紧盯PPI、PMI、CPI和工业增加值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以此对货币政策和利率走势提前预判。在投资策略上,主要采用规模控制和投资组合等方法,合理配置资产,并通过定期测算投资组合久期、凸性、DV01等指标衡量利率风险。

③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是指因外汇汇率变动导致本公司资产出现损失的可能性。本公司外汇

相关业务较少,占公司业务比重较小。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因交易对手、融资方及证券发行人无法履约而带来损失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集中在融资融券业务、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固定收益投资交易业务等。

为控制固定收益投资交易业务的信用风险,公司规定固定收益投资交易业务主要投资对象为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城投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及公司债,并制定了完备的风险限额管理、债券池、交易对手库以及内部信用评级体系。报告期内,公司固定收益投资交易业务投资标的主要为高信用评级产品,发行人多为中央或地方重点国有企业。公司密切跟踪债券发行人的经营情况和信用评级变化,通过分散投资降低集中度风险,控制债券投资组合的信用风险水平。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主要管理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限额管理、交易对手信用评级和授信、质押和保证、净额结算和DVP结算等。

为控制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等业务的信用风险,公司建立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业务规模监控和调整机制,制定了全面的风险防范、监控、应对机制,包括客户适当性管理、资信审核、担保品管理、标的证券管理、风险限额管理、逐日盯市、预警与平仓等,同时健全业务隔离制度,确保融资融券及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与资产管理、证券自营、投资银行等业务在机构、人员、信息、账户等方面相互分离。

(3)流动性风险

公司的流动性风险主要指在经营过程中,因公司资产负债结构不匹配或受宏观政策、市场变化、经营状况、信用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流动性不足的风险。

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重点关注总体财务状况、自有资金余额、长期资金占用和流动性情况。

公司高度重视融资体系建设,不断丰富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加强与各大商业银行的合作;完善负债期限和投资交易集中度管理,有效防范交易对手、融资品种、负债期限或投资持仓过度集中引发的流动性风险。公司建立了以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率指标为核心的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并设置风险限额,实施每日监控,保持充足的流动性资产储备。公司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流动性风险专项压力测试,建立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确保在压力情景下能够及时满足流动性需求。公司重视流动性风险应急管理,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应急预案,确保能够迅速有效处置流动性风险事件,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流动性风险事件给公司造成的危害和损失,确保公司稳健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各项流动性指标均符合监管标准,未发生流动性风险事件。

(4)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引发,令公司遭受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

公司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发生操作风险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玩忽职守、虚报或者隐瞒必要信息、不恰当地使用或者披露保密信息、进行未经授权或者超出权限的交易等。伴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张、变化与创新,风险的关联性导致操作风险事件诱因更加多样化。

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公司依照监管要求,严格遵循全程全员、协同管理、审慎应对、防范预见原则,建立了全面系统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制定了健全的组织架构、涵盖经营管理各个方面的规章制度、明确的职责分工和详细的操作流程,并在日常经营管理中不断地予以修订完善。

公司通过完善经营授权体系、业务系统权限分离、建立部门和岗位制衡机制、制定业务管理流程和细则等手段对公司各业务条线操作风险进行管理。对于新业务和重点业务,公司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流程梳理和关键风险指标设置,开展风险辨识和成因分析工作,主动识别存在于业务、流程及系统内的操作风险,制定风险防范和缓释措施。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重大操作风险。

(5)合规风险合规风险是指因公司或公司工作人员的经营管理或执业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和准则而使公司被

依法追究法律责任、采取监管措施、给予纪律处分、出现财产损失或商业信誉损失的风险。

为有效管控合规风险,公司持续优化权责明晰、运行有效的合规管理机制,明确各机构合规管理责任,将合规管理贯彻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管控,确保合规管理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程贯穿;加快建设专业能力过硬、综合素养全面的合规队伍,将“勇于说不、善于说行”的要求向全体合规管理人员推行,要求合规管理人员加深对监管要求的理解、加强对业务模式的研究,持续提升合规履职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合规人员考核作用,定期优化合规管理人员考核评价体系,引导相关人员做细、做实合规管理工作;持续完善机构合规考核机制,动态优化总部、分支机构、子公司合规考核指标,压实分公司对本辖区营业部的合规管理职责,加大对子公司的管控力度,将合规管控关口不断前移;高效推动内部制度体系升级,将合规管理要求有效制度化、规范化,嵌入到公司业务流程、操作规程之中,持续完善公司内部制度体系;严格落实合规审查、合规咨询、合规宣导与培训、合规监测、合规风险处置、合规检查等各项合规管控要求,提升全链条合规管理实效;加强合规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科技赋能高效合规,打造保障支持业务开展、提升管理效率的合规工作新模式。

(6)洗钱风险

洗钱、恐怖融资和扩散融资风险(统称洗钱风险)是指公司在开展业务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被违法犯罪活动利用而发生洗钱风险事件或案件,可能给公司带来严重的声誉风险和法律风险,并导致公司客户流失、业务损失和财务损失的风险。

为有效管控洗钱风险,公司根据全面、独立、匹配、有效性原则,持续健全洗钱风险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按照风险为本方法制定科学、清晰、可行的洗钱风险管理策略,并根据洗钱风险状况及市场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根据公司经营发展实际不断修正完善;建立科学合理、控制严密、运行高效的洗钱风险管理工作体系,持续完善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报告关系清晰的内部控制治理和组织架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反洗钱工作牵头部门及业务部门、管理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反洗钱工作协调机制,并本着“横向到边、纵向到点”的原则,根据公司经营业务范围、资产规模、地域风险建立总分联动的反洗钱工作机制,筑牢业务部门、内控合规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各司其职、高效协同的三道防线,确保反洗钱工作有效开展;合理配置反洗钱人力资源,配备与实际工作需要相符的洗钱风险管理人员,通过细化岗位职责、提升任职资格、优化考核机制等方式,持续提升洗钱风险管理人员的履职能力;统筹安排资金、系统等反洗钱资源,在组织架构、管理流程等方面确保各机构及洗钱风险管理人员工作履职的独立性,满足履行洗钱风险管理职责的需要;定期评估洗钱风险策略的有效性,持续识别和评估洗钱风险,并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确保反洗钱工作要求覆盖各项业务环节和管理流程。

(7)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指由公司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以及公司工作人员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相关行为,导致公司的股东、员工、客户、第三方合作机构、监管机构、媒体及公众等利益相关方对公司负面评价的风险,从而损害公司品牌价值,不利于公司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声誉风险事件系指引发公司声誉风险的相关行为或事件。

公司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公司治理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明确各层级、各部门职责和具体工作要求,定期分析声誉风险和声誉风险事件的发生因素和传导途径;加强日常监测和预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舆情报告和应对工作机制,要求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对经营管理及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声誉风险进行准确识别、审慎评估、动态监控、及时应对和全程管理,最大限度减少对公司声誉造成的损失和负面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声誉风险管理机制运行平稳,未发生重大声誉风险事件。

(8)信息技术风险

信息技术风险是指公司信息系统因内外部原因发生技术故障或数据泄露,导致系统在业务实现、响应速度、处理能力、数据安全等方面不能持续保障交易与业务管理稳定,从而造成损失的风险。公司各项业务及中后台运营管理均高度依赖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对公司的业务经营至关重要。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完善信息技术治理,持续加大信息科技投入,健全信息技术相关管理制度,不断更新完善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通过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保障紧急情况下业务的连续性,评估与增强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的实用性;公司持续完善和优化监控体系,不断提高对重要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检测的有效性,并通过定期开展压力测试和容量评估,对网络带宽、系统容量等进行评估分析,保障系统性能和容量满足业务运行需求;公司完成信息系统等级保护2.0测评工作,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检查,并采购第三方安全服务作为有力补充,整体提升了网络和信息安全水平。

2.公司落实全面风险管理情况

为保证公司持续稳健运行、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公司建立了符合监管要求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全面的、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健全的、执行有力的组织架构,强大的、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科学合理的量化风险指标体系,可靠的信息技术系统和有效的风险应对处理机制。报告期内,公司恪守稳健务实的风险管理理念,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要求,不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1)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公司制定了《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信用风险管理办法》《市场风险管理办法》《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操作风险管理办法》《声誉风险管理办法》《风险控制指标动态监控系统指引》《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压力测试工作办法》《敏感性分析和压力测试管理办法》等29项风险管理制度,在公司层面、业务层面以及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各类风险管理层面均建立了较为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与工作机制。报告期内,公司根据监管政策变化和内部管理需要,对《风险管理委员会工作细则》《压力测试工作办法》等5项公司层级风险管理制度予以修订并下发,对上百项业务层级风险管理制度进行审核,进一步完善了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体系,为公司的各项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2)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公司目前建立了由“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总经理办公会-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各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组成的四级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履行全面风险管理职责,建立了多层次、相互衔接、有效制衡的运行机制。

董事会是公司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对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主要履行公司风险文化建设、审议全面风险管理基本制度等重要职责,董事会可授权其下设的风险控制委员会履行其全面风险管理的部分职责。公司监事会承担全面风险管理的监督责任,负责监督检查董事会和经理层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履职尽责情况并督促整改。

公司管理层对全面风险管理承担主要责任,主要负责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经营管理架构等重要工作,总经理办公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开展多项风险管理工作,包括按照董事会确定的风险管理政策,拟定公司风险偏好、容忍度、主要风险限额及风控标准,拟定风险管理制度和涵盖风险管理有效性的全员绩效考核体系,审核信息技术系统和数据质量控制机制,审核新业务新产品,审批公司风险报告等。

公司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包括风险管理部、合规部、质量控制总部、信用业务部、资金运营管理部、计划财务部、运营管理中心、信息技术部等。

风险管理部在首席风险官的领导下,负责推动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监测、评估、报告公司整体风险水平,并为业务决策提供风险管理建议,协助、指导和检查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

合规部协助合规总监,负责公司合规风险管理工作。

质量控制总部和信用业务部,分别对投资银行类业务和信用业务贯彻和落实公司的风险管理要求。

资金运营管理部主要负责公司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计划财务部主要负责公司的日常财务核算,并负责制作公司定期财务报表及风险管理监管报表;运营管理中心负责公司的交易保障、产品管理,提供综合数据服务;信息技术部负责公司信息技术系统的采购运营和维护并确保公司各类交易、经纪、办公等系统的正常运转。上述四部门均承担风险管理职责,聚焦于减少公司内部操作性、流程性风险,提高公司整体运营效率。

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层面,能够全面了解并在决策中充分考虑与业务相关的各类风险,及时识别、评估、应对、报告相关风险,并承担风险管理的直接责任。报告期内,公司各业务部门及涉及特定风险类型的中后台部室均配备至少1名风控员。风控员负责协助本部门负责人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并配合公司风险管理部推进各项风险管理工作。风控员由所在部门和公司风险管理部共同实施考核。

(3)风险管理人才队伍

公司由风险管理部牵头组织全面风险管理各项具体工作。经过近几年的运作培养,公司已打造了一支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按照《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规范》中“风险管理部门具备3年以上的证券、金融、会计、信息技术等有关领域工作经历的人员占公司总部员工比例不低于2%”的要求,风险管理部具备上述条件的人员符合监管规定。公司风险管理人员素质较高,为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4)风险控制指标体系

公司不断健全以净资本和流动性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健全动态监控和预警机制,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不低于中国证监会规定的监管标准基础上,对各项风险控制指标设置预警标准,对于规定“不得低于”一定标准的风险控制指标,其预警标准是规定标准的120%;对于规定“不得超过”一定标准的风险控制指标,其预警标准是规定标准的80%。公司持续对各项风险控制指标进行监控、预警和报告,不断提高监控能力和水平,确保了净资本及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在任一时点都符合规定标准。

结合公司本报告期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公司审慎制定了《首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风险偏好政策》并提交董事会审议,明确公司在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中,愿意承担的风险类型及风险总量,划定风险管理底线,作为全年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导。根据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的风险偏好政策,公司进一步细化制定了公司2023年度风险限额70余项,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中设置了280余项监控指标,经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正式下发,多层级的风险指标体系覆盖了各业务条线和子公司,能够全方面、多角度、全流程的透视公司风险水平,及时识别和预警各类风险隐患,并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5)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2023年,公司证券预警系统、债券交易监控系统、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市场风险管理系统等各类风险管理系统运行稳定。风险管理部证券预警系统运行正常,提升了公司舆情风险管理覆盖范围;公司根据最新的业务开展情况,对市场风险管理系统相关功能模块进行进一步完善和升级;信用风险管理系统目前具有内部评级、风险计量、压力测试、限额预警和风险报告等功能,目前运行稳定有效;净资本监控系统方面,本年度启动了净资本5.0的升级项目,实现了系统测试环境向生产环境的正式上线;金证CISP系统方面,全面提升了总部与分支机构数据核对报送的效率;操作风险管理系统方面,报告期内完成了初始运行条件设置和相关指标配置。上述各系统相辅相成,提升了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信息化水平。

(6)风险应对机制

风险管理部参与审核业务部门的项目立项、制度修订与流程设计,协同业务部门制定投资准入标准、投资限额、分级授权、逐级审批、交易黑白名单等风险管控机制,并在必要情况下对重点投资项目开展现场尽职调查,从前端有效把控风险。风险管理部持续强化风险监控和报告工作,每日通过特定模型定量计量公司持仓的风险度和敏感度,对于风险事件及时发送风险提示、问询邮件和报告,要求业务部门及时采取风险防范、缓释或应对措施。此外,公司通过专项压力测试等工具,对公司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对已发生的风险事件,组织相关部门有效开展应对及处置工作。

综上所述,公司在制度体系、组织架构、人才队伍、指标体系、信息系统、应对机制六个领域建立起了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开展了多项工作,在满足外部监管要求的同时,也与公司的业务发展相匹配。

3.公司合规风控投入及信息技术投入情况

公司持续加强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不断完善合规与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合规和风险管理团队建设,优化合规风控培训机制,加大合规风控系统建设和数据治理投入,提升合规经营和风险管理的质效。报告期内,公司围绕监管规定及内部管理要求,在加强合规队伍建设、细化机构合规管控、夯实制度体系建设、深化全面合规管理等方面重点发力,持续提升合规审查、宣导及培训、咨询、监测、提示、问责、检查、考核及风险识别处置等工作实效,强化合规制度的执行力,抓好合规管理关键环节,持续完善紧密联动的全方位合规管理体系,为公司的稳健经营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合规保障支持。公司严格落实全面风险管理要求,强化风险管理人才培养,并积极补充专业人才,建立一支专业、高效、有担当的风控人才队伍;公司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业务特点进行个性化、专业化的系统定制,进一步提升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公司根据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结合自身实际需求,适时增加合规风控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持续完善、升级现有合规管理和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提升合规管理与全面风险管理水平。报告期内,公司在合规风控方面投入金额(包括但不限于合规风控相关的系统费用支出、专业培训支出、人员薪酬、日常运营费用等)为人民币6,971.92万元。

公司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工作,持续加大信息技术投入,引进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不断进行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及技术升级,加强信息技术安全建设,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报告期内,公司支持完成了全面注册制改革、北交所债券平台等重大业务改造,根据业务发展需求开展信息系统建设,持续提高运维管理水平,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确保了公司信息系统和客户金融服务的安全稳定运行;公司“番茄财富APP”全年升级多个重大版本,上线了全新的通达信APP交易系统,为客户行情、交易服务提供了多层次保障;支持资产管理和固定收益等重点业务深入运用数字化技术,提高了投研水平和业务效率;同时持续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积极探索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应用场景,创新性地运用自上而下的数据研发思路,采用数据编织技术,合作研发了公司的数据处理平台和指标中心,降低了数据平台的存储成本,提升了数据开发效率。报告期内,公司信息技术投入(按照中国证券业协会信息系统投入指标口径)总额为13,251.62万元,主要包括硬件电子设备、系统或软件采购、IT日常运维费、机房租赁或折旧、线路租赁及IT人员薪酬等投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百通能源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