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睿能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睿能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睿能科技(603933)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公司聚焦于工业自动化和IC分销两大战略业务。2023年,公司凝聚发展合力,加强业务联动,稳步提升技术、质量和服务等综合水平。报告期内,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有序开展,实现营业收入184,914.95万元,同比下降13.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19.58万元,同比上升10.3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4,931.54万元,同比上升27.67%。

  公司始终坚持技术创新,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为公司长远发展积蓄力量。2023年公司制造业务研发投入10,092.30万元,占制造业务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2.69%。

  (一)针织及缝制设备电控系统业务

  2023年,针织及缝制设备市场开始复苏,逐步回升向好。公司凭借良好的品牌效应、扎实的技术优势、稳固的产品质量及灵敏的市场机制,保持着蓬勃的市场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针织及缝制设备电控系统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239.79万元,同比上升51.40%。

  公司抓住升级换代的机遇,主导产品针织横机电控系统销量显著提升,仍保持超过60%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占据优势地位。公司从技术共通性出发,引入伺服技术和人性化UI界面,推出新一代F660系列和F680系列的电控系统,运行更平稳,操控更高效,安装更便捷;持续推进工艺制版一体化软件,积极推广全成型编织技术的应用,助力针织智慧工厂的建设,推动行业技术更新迭代。

  针织袜机方面,公司推进C410普通机系列和C450一体机系列的电控系统落地,助力客户提升市场竞争力;积极投入双针筒一体机、四路机和双针四路等特种机型电控系统的开发,力求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和高效的解决方案;针织手套机方面,公司贴近客户需求,开发了一体式整打捆扎款手套机电控系统。

  刺绣机方面,公司完善了1+1单头毛巾绣、独立雕孔绣、超多头拼接机、大功率单头机等电控系统,为客户提供多样化可定制的解决方案。公司继续完善产品营销体系建设,合理布局海内外市场,整体提升公司售前、售中、售后的销售推广与技术支持的能力。

  工业缝纫机方面,公司持续深耕多轴缝制电控系统市场,花样机和模板机电控系统实现全系列覆盖。报告期内,公司推出EPS2000系列的电控系统,逐步完善特种机型,开拓鞋帽、箱包、牛仔、服装和宠物等市场;深入挖掘客户需求,发布工缝PC端制版软件、专用工艺花型库,助力客户市场开拓,提高公司品牌影响力。

  公司继续提升纺织云平台在针织及缝制设备行业的应用深度,完善系统功能,重构系统界面,提升用户的应用体验,持续深化云存储、设备联网、生产MES系统、工艺制版软件等增值软件的系统融合,打造智能制造全流程应用解决方案。2023年,公司纺织云平台被认定为福建省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

  (二)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业务

  为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及运营投入,不断丰富产品类别,满足不同行业和应用场景的需求,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营销模式,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行业整体解决方案。2023年,公司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417.51万元。

  公司在第三代伺服产品平台的基础上,根据细分行业发展计划,持续开发完成一系列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产品销量稳步增长。伺服驱动器方面,新推出的RA3N-E系列高性能伺服驱动器,充分适应缝制机械设备对带载能力、同步性能的更高要求;公司新推出的RS2N-F、RS3E-R等系列伺服驱动器,具有功率密度高、控制精度高、性能稳定等优点,为纺织、机器人等行业提供更多高效、精准的解决方案;公司还针对高粉尘等严酷应用环境,开发了高防护型伺服驱动器,为下游机械设备制造商,提供了高可靠性、高安全性保障。伺服电机方面,基于对针织及缝制设备等行业的深刻理解,根据各种机型对转速、转矩和散热等性能的实际需求,推出了ME3-T、MF2-T等系列产品,进一步完善产品规格、丰富产品种类,为扩大产品的应用领域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司有序推进变频器及软起动器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报告期内,新一代永磁同步变频器和低压变频器的DP通信专用控制板已实现批量销售,提升OEM客户的销售份额;对通用型RV31和书本型RV32低压变频器的软件进行升级,提高了低频带载的性能;RVS系列高压软起动器一体机多个功率段产品,已在相关行业装机试用;RV1000高压变频器已推向市场;高性能的低压内旁软起RDS-N和低压在线软起RDS-Z的研发已完成;高性能RV51低压变频器产品专用功能及配套电机驱动软件正在研发中。

  公司加强内部渠道联动,提升协同效能,完善产品布局。报告期内,SMART系列PLC销量稳步增长,主要应用于暖通、供水、水处理、物流等行业;新推出UN1200系列PLC,可满足进口替代的需求,主要应用于物流、新能源等行业;X系列PLC中新增主打性价比的X1S,主要应用于机床、包装、机械手行业;更贴合OEM客户群体的UH407L系列HMI实现批量销售;物联网网关中新增金属网关,从外观效果到产品稳定性都有明显提升。

  (三)IC分销业务

  2023年,受整体宏观经济形势和半导体行业周期波动及去库存的影响,半导体市场格局持续分化,工业应用需求走弱,消费电子市场平稳,汽车电子行业增速放缓。报告期内,公司IC分销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3,587.83万元,同比下降30.25%。

  面对国内外半导体供应链格局加速重构,各类电子元器件供需变动的复杂多变的局面,公司积极应对市场挑战,加大开拓新能源汽车、储能和工业机器人等前沿应用市场,寻求业务增长点。报告期内,公司开发的高效变频汽车空调压缩机和汽车水泵控制方案,已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客户;公司开发的1.8KW、3.3KW和6.6KW双向数字电源方案,已应用于户外储能和家用储能市场。新增了汽车级MCU和功率模块产品线,优化了产品组合策略,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的背景下,公司顺势而为,新能源汽车、储能、光伏等相关领域收入占比持续上升。公司将继续强化供应链管理,抓住新能源高速发展的机遇,顺应国产替代趋势,深化产品线扩充,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促进公司IC分销业务的健康发展。

  (四)其他管理

  公司深化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应用,增强研发效能;持续推动IPD体系建设,打造高效、协同的研发管理体系;完成公司IT系统整合,实现ERP、ITR、OA、EHR、PLM系统在子公司的应用推广,进一步提升数据管理能力,优化业务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针织及缝制设备电控系统业务所处行业

  1、行业基本情况

  针织及缝制设备电控系统是针织及缝制机械设备的核心控制部件,已发展成为提升针织及缝制机械设备竞争力的关键。针织及缝制机械设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离不开电控系统的发展,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纺织机械设备主要包括化纤机械、纺纱机械、针织机械、织造机械、非织造机械、染整机械和附属装置,其中针织机械主要包括针织横机、袜机、手套机、经编机和圆机。公司的针织设备电控系统主要配套于横机、袜机、手套机;横机主要用于生产毛衫、针织鞋面等针织制品;袜机主要用于生产棉袜及丝袜;手套机主要用于生产工业劳保手套及民用手套。

  缝制机械设备主要包括缝前设备、缝中设备和缝后设备。公司的缝制设备电控系统主要配套于刺绣机、花样机、模板机;刺绣机属于缝后设备;花样机、模板机属于缝中设备。缝制机械设备应用领域广泛,除纺织服装行业外,还广泛应用于鞋帽、箱包、皮革、家居用品、户外用品等需要裁剪、缝合和装饰等领域。

  针织及缝制设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其相关制造业联系紧密,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为我国轻工业的重要构成部分,终端产品涵盖大众日常消费品,与人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2、行业经营性信息分析

  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纺织行业经济运行延续恢复回升态势,行业景气保持扩张,生产形势稳步恢复。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调查测算,2023年第三季度我国纺织行业综合景气指数为55.9%,较第二季度略回落1.1%,但较上年同期大幅回升11.6%,为2022年以来的较高水平。

  纺织机械行业收入继续承压,盈利水平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3年1月-9月,规模以上纺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49.21亿元,同比减少1.12%,实现利润总额为49.16亿元,同比减少2.18%。

  2023年前三季度,针织机械行业的三大类机型中,圆纬机行业运行保持平稳,横机行业回升向好,经编机行业运行整体稳中略增、细分行业表现分化。横机行业在经历去年的沉寂后,市场开始复苏,前三季度运行回升向好。一方面,横机下游市场需求逐步恢复,同时市场部分存量电脑横机设备已处于更新换代的周期,尤其是更高性价比的双系统电脑横机投入市场,促进了横机销量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全成型技术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断加大全成型电脑横机的推广力度,国产全成型电脑横机已经形成批量销售。但是,海外市场由于全球经济不稳定因素影响,出口下降明显,尤其是横机出口的传统重点国家孟加拉,同比下降幅度较大。据纺织机械协会统计,横机2023年前三季度销量约78,000台,同比增长50%。另据海关统计,我国横机2023年前三季度出口金额为1.5亿美元,同比下降27%。

  在缝制行业方面,2023年上半年,受国内外需求不振和清库存影响,缝制机械行业生产整体呈紧缩态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6月我国缝制机械行业规模以上生产企业累计工业增加值增速-1.6%。根据缝制机械协会统计的百家整机企业数据显示,前6个月行业百家企业工业总产值89.58亿元,同比下降12.32%;缝制设备产量296万台,同比下降18.71%,其中工业缝纫机产量202万台,同比下降16.26%。

  3、行业格局和趋势

  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升,针织及缝制设备下游应用行业的产品消费方式已从温饱型消费转向贴近时尚、文化潮流趋势的小康型消费,毛衫、针织服装、鞋袜、家纺、工艺绣品等生产加工企业对生产全过程的精益化管理需求持续提升,设备更新、升级换代将进一步释放,未来针织及缝制设备电控系统,将朝着制造智能化、检测自动化、产能柔性化方向进一步发展,满足客户对生产设备的高精度、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需求。

  国内针织及缝制设备电控系统行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及较高的利润率,吸引了一些新的企业进入该行业,但新进入者面临技术基础、行业经验、品牌效应、生产规模、客户基础及技术人才稀缺等诸多壁垒,难以在短期内有所作为。因此,国内针织设备电控系统市场仍由包括公司在内的少数优质企业占有大部分市场份额,未来在技术实力、产品质量及销售渠道等方面具有优势的企业将获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目前,针织设备电控系统厂家主要包括公司、浙江恒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豪科技(603025)股份有限公司等;缝制设备电控系统中的刺绣机电控系统的厂家主要包括公司、北京大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泰智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山龙科技有限公司。

  (二)工业自动化控制业务所处行业

  1、行业基本情况

  我国工业自动化行业伴随着改革开放起步,整体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在工业自动化行业中,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公司所属的工业自动化控制业务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工业自动化控制,主要利用电子电气、机械、软件组合来实现,运用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电气技术,提高工厂生产和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效率化、精确化水平,并具有可控性及可视性,其技术应用范围较广,涉及国民经济的众多行业。

  2、行业经营性信息分析

  过去二十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快速的增长。从2002年至2022年,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了15%。近三年,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转负,下降了0.22%。根据MIR睿工业预计,2023年将会成为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整体市场将呈“L”曲线发展,预计2024年至2025年增速变缓。随着新能源、半导体及3C电子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将成为工业自动化市场新的增长点。

  MIR睿工业预计,受益于化工、电力、石化项目型市场的带动,预计过程自动化的DCS、SIS产品线,在2023年至2026年期间将呈上涨趋势。2024年传统OEM市场可能提振,其中包括机床、食品饮料设备等行业。

  产业转移已然成为全球化的经济现象,许多产业正在从传统的制造大国逐步向成本较低、政策更优惠的国家和地区转移,3C行业转移至越南和印度,新能源电池产业转移至东欧。随着部分制造业终端厂商,从中国迁移至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国内工业自动化设备的直接需求可能面临下降。面对这样的挑战,国内工业自动化设备制造商需要密切跟踪产业转移,积极调整战略,探索新的市场和业务模式,同时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挖掘产业转移和供应链重塑过程中带来的出口机遇。

  越南、印度、东欧等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和产业政策优化,吸引了大量的电子和汽车制造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这里,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工业自动化厂商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产业转移通常伴随着目的地国家制造业的技术升级需求,制造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对工业自动化技术的需求,为工业自动化设备和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创造了新的出口机遇;生产基地的转移也将带来供应链重构,不仅需要物流和生产设施的自动化改造,还需要高效、可靠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全球供应链的重构为自动化厂商提供了参与国际市场的机会。

  3、行业格局和趋势

  全球工业自动化自20世纪40年代工业大生产开始逐渐发展至今,市场规模不断增长,竞争激烈,以日本和欧美为代表的企业,主导全球工业自动化市场,主要包括日本的安川电机、松下电器、三菱电机,欧美的西门子、ABB、施耐德,台湾地区的台达电子等。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工业自动化技术,发展迅速。近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之下,国产替代有加速迹象,并在某些细分市场与外资企业形成直接竞争。据MIR睿工业介绍,在通用伺服领域,近三年汇川技术(300124)已赶超外资;中控技术在DCS业务板块已位居领先,还在石化、化工等传统优势行业扩大市场份额。国产品牌的第二梯队也逐渐形成,埃斯顿(002747)、信捷电气(603416)、雷赛智能(002979)、禾川科技,已开始在特定的市场细分领域有所发展,禾川技术的通用伺服和小型PLC产品发展较好,信捷电气的核心业务PLC、HMI和驱动系统具有竞争力。面对国产品牌的市场扩张,某些外资品牌与我国厂商成立合资公司,以开拓市场;还加大研发投入,推出创新产品。

  (三)IC分销业务所处行业

  1、行业基本情况

  IC产业链主要有三个环节,分别是居于产业上游的IC设计制造商、中游的IC分销商以及下游的电子产品制造商。

  IC产业上游的IC设计制造商专注于技术发展、产品研发、高效生产,由于资源和运营成本等原因的限制,其一般集中力量服务于少数战略性大客户,难以直接为行业分布广泛、厂商数量众多且技术服务需求多样化的下游众多电子产品制造商提供技术支持及供应链服务。因此,IC分销商在产业链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公司IC分销业务的主要供应商均为国内外知名IC设计制造商,下游客户主要集中在工业控制、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行业,正积极开拓新能源汽车、光伏逆变、充电桩、储能、高效电机控制和工业互联等新的新兴细分应用领域。

  2、行业经营性信息分析

  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延续放缓趋势,半导体行业仍处于周期性调整阶段。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的统计及预测,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已从2000年的2,044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5,741亿美元;2023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将下降9.4%至5,201亿美元。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已进入5G、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创新技术驱动的新增长阶段。

  汽车电子应用领域,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约3,016万辆和3,0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达949万辆,同比增长37.9%,市场渗透率达到31.6%,高于上年6%,未来提升空间依然巨大。到202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200万辆。随着汽车向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车载电子系统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对功率器件、MCU、模拟芯片、传感器等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汽车电子占整车成本的比重逐步提升。

  工业控制应用领域,据市场调研机构ReportLinker数据,全球工业控制与工厂自动化市场规模将从2018年的1,600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2,69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9.08%。根据Gartner预计,全球工业芯片市场2022年将达到705亿美元,2019年-202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3%。我国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工业自动化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根据中国工控网统计数据,工业自动化控制市场规模已经从2018年的1,657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2,61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9.52%。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4.0的推行与变革,将进一步提升集成电路在工业体系内的应用规模。

  消费电子应用领域,2023年受宏观经济周期变化、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消费电子行业景气度低迷,但下半年以来逐渐呈现回暖趋势。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环比增长14.1%、同比增长0.3%。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统计数据,2023年11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约3,121万部,同比增长34.3%。以扫地机器人、洗地机、冰箱、空调等为代表的家电在2023年线下销售额规模也实现增长,根据ChinaDaiy预测,2023年全球智能家电出货量较2022年上涨2.2%,并且该增长趋势很可能会延续至2027年,预计2027年全球智能家电出货量将会增长至12.3亿台。

  在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世界各国陆续推出支持光伏发电产业相关政策。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2023年,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推进,光伏供应链瓶颈打开,光伏发电经济性提升,大型风光基地项目开工建设叠加整县推进政策有序推进,终端需求持续释放推动国内光伏装机超预期。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年全年国内光伏发电装机216.88GW,同比增长148.12%。随着国内外“零碳”愿景和可再生能源政策目标不断提高,通过自上而下驱动光伏产业下游装机的增长,光伏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3、行业格局

  目前,中国IC分销行业尚处于较为分散的竞争格局状态,面对中国IC分销市场的空前发展机遇,境外分销商和本土分销商均基于各自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定位,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展开差异化分销,有的通过并购获得规模效应,有的通过加强低成本物流和库存备货服务,有的通过大力加强技术支持服务能力,努力提高在产业链中的地位,积极扩大业务规模,以期在中国这个越来越重要的IC市场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境外分销商的业务特点主要表现为分销的IC产品的产品线与产品品种多、多领域覆盖及全球化,侧重于产品的供应链服务,并通过兼并收购持续扩大企业规模。

  本土分销商主要以技术型分销为主,长期深耕行业应用,通过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带动IC产品的销售,是本土电子产品制造商的重要合作伙伴,也是本土IC设计制造商拓展应用、完善产品种类、技术创新的重要合作伙伴。

  随着PC、手机市场逐渐饱和,新能源、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新能源汽车等新业态引发的产业变革兴起,以及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和新生力量的注入,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日新月异。未来,具有较强技术支持服务能力的分销商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在中国从制造大国逐步向制造强国的转型过程中,制造业也由“中国生产”逐步向“中国研发”转变。电子产品制造商技术支持服务需求与日俱增,具有组合创新能力和技术支持能力的IC授权分销商在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IC分销业务。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已从细分行业专用电控系统向通用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延伸,为工业自动化行业提供核心部件及整体解决方案;在IC分销领域,充分发挥供应商资源、客户资源和技术支持的协同效应,为客户提供综合的应用解决方案。

  1、针织及缝制设备电控系统业务

  公司针织及缝制设备电控系统是利用自动控制技术、微电脑技术和嵌入式软件,对针织及缝制机械设备实施智能控制的电子部件,并通过网络将机械设备与管理系统、云平台互联,实现工厂的智能制造。

  目前,公司的电控系统主要配套于针织及缝制机械设备,是针织及缝制机械设备的核心部件,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在产品技术创新、产品品质、生产规模、销售服务及技术支持、人才队伍等方面均拥有深厚的积累,为针织及缝制机械设备整机厂商,提供个性化的控制系统解决方案,实现智能化生产、精细化管理,推动针织及缝制机械行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公司的针织设备电控系统主要有针织横机电控系统、袜机电控系统、手套机电控系统等;缝制设备电控系统主要有刺绣机电控系统、花样机电控系统、模板机电控系统等。公司主导产品针织横机电控系统,持续保持国内市场占有率优势地位,其他针织及缝制设备电控系统目前市场份额相对不大,但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2、工业自动化控制业务

  公司的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已覆盖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控制层、驱动层和执行层”,主要包括变频器、软起动器、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人机界面HMI、物联网网关等,这些产品是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下游行业主要涵盖机器人、3C电子、锂电、纺织机械、机床、印刷包装机械、激光加工设备、冶金、石油、化工等。

  公司伺服系统主要产品包括RA、RS系列脉冲模拟量型及总线型伺服驱动器,MC、MA、ME、MF系列伺服电机;变频器以低压变频器为主,主要包括RV系列通用型、QD系列通用型和工程专用型变频器;软起动器分为高压、低压软起动器;PLC产品主要包括X系列、UN系列;人机界面产品主要包括UH系列标准型触摸屏;物联网产品主要包括物联网网关、物联网触摸屏和物联网一体机。

  公司将持续加大投入,围绕细分行业积极布局,高度关注用户需求,提高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和用户满意度,增强客户粘性。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规模大,具备整体解决方案能力的供应商,将成为市场的主流供应商。目前公司该业务处于投入期,发展潜力较大。

  3、IC分销业务

  公司分销的IC产品为广义的半导体元器件,主要是集成电路芯片和其他电子元件,包括微控制器芯片、功率器件及模组、电源管理及驱动芯片、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等产品。

  IC分销商在上游IC设计制造商和下游电子产品制造商之间起着产品、技术及信息的桥梁作用。公司是半导体芯片技术型增值分销商,主要供应商均为国内外知名IC设计制造商,主要有微芯科技、英飞凌、力特、罗姆和华润微、小华半导体、思瑞浦等。在国产替代的背景下,公司不断引进新的国内产品线,加强相关产品及解决方案的研发和推广。

  公司IC分销业务的下游为电子产品制造商,其行业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工业控制、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行业,并积极开拓新能源汽车、光伏逆变、充电桩、储能、高效电机控制和工业互联等新的细分应用领域。工业控制的细分市场有智能电表、电机控制、电动工具、光伏逆变、储能、节能照明、安防监控、医疗电子和工业自动化等;消费电子的细分市场有变频家电、智能家电、可穿戴产品、消费级无人机和智能家居等;汽车电子的细分市场有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汽车空调、汽车防盗系统、电子助力转向(EPS)和车载影音系统等。

  (二)经营模式

  1、制造业务

  ①研发模式

  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自主研发为基础,形成可持续的研发模式。公司一方面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研发,满足客户个性化要求,另一方面基于行业发展趋势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确保可持续的技术领先优势。公司产品开发流程分为四个阶段:概念阶段、计划阶段、开发阶段、验证阶段,在产品开发流程中,坚持客户价值需求导向。

  ②供应链管理模式

  公司建立了完善、严格的采购管理体系,将供应商纳入整体供应体系,从供应商选择、认定和考核等方面进行管理。按照产品质量、及时交付能力等核心指标,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考评,确保原材料的质量、价格和交期符合公司的要求,打造精益供应链。公司根据原材料的供货周期,采用下单采购和供应商备货两种主要采购模式。

  公司按照以销定产的原则安排生产。根据销售预测和客户订单,结合生产能力制定生产计划,以数据驱动和数据共享为依托,合理调配资源,组织生产制造,确保按期交货。对于公司通用产品实施最低和最高安全库存管理,当库存低于最低安全库存时启动生产装配,补充库存。

  ③销售与服务模式

  公司采用直销和经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通过向客户提供专业、优质的产品,以及专业化的行业解决方案,实现产品销售。公司持续完善销售及服务网点的布局,搭建高素质营销和服务团队,打造全方位的产品推广、销售和技术服务体系。

  2、IC分销业务

  ①采购模式

  公司向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时,根据下订单当时公司各型号IC产品库存量、在途量、前期采购订单供应商计划出货量、客户采购订单量以及市场需求预测量等因素综合确定采购数量和交货日期。同时,为控制库存风险,对同一型号IC产品的采购,公司通常分多批次向供应商下单,以便公司根据客户与市场需求变动情况适时动态调整,从而确保公司可在较低的库存风险下,快速响应下游客户的IC产品采购需求,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及盈利能力。

  ②销售与服务模式

  公司以“技术支持+分销”的业务模式,销售IC产品。公司是IC授权分销商,与IC设计制造商有着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公司也是IC技术型分销商,在客户的产品概念、开发、样机、小批试制、量产等阶段,为客户提供IC应用解决方案和现场技术支持等多层面技术支持服务,从而使IC产品被设计应用到客户产品中,进而实现IC产品的销售,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技术研发优势

  制造业务方面,公司拥有多项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掌握了自动控制、电机控制、伺服驱动、变频控制、数字电源系统、嵌入式系统软件、工业以太网、CAD软件等软件开发、硬件设计技术,以及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电机的设计、生产技术,结合对行业工艺的深入研究,强化了技术领先优势。

  IC分销方面,公司一直坚持以技术支持服务带动IC产品销售的发展策略,持续保持技术投入,组建了一支富有经验的应用工程师团队,掌握了嵌入式设计、数字电源技术、高效变频电机控制和毫米波雷达感应IC应用技术,开发了更有前瞻性的IC应用解决方案,为满足客户未来的潜在需求打下良好基础。

  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致力于核心技术的攻关,制造业务研发投入比例超过12%。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有效专利证书197项,其中发明专利115项、实用新型专利70项、外观专利12项,另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18项。公司将继续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地提升知识产权管理,发挥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不断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和稳定的发展。

  (二)行业经验优势

  经多年的行业应用实践,公司积累了下游细分行业机械设备的机械特点和性能参数,并总结出不同类型的机械设备对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的技术要求,使得公司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与客户的机械设备具备良好的匹配性。公司高效的研发能力、丰富的行业应用经验和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能力,是保持与客户长期稳定合作的重要基础。

  公司是半导体芯片技术型增值分销商。公司的市场开拓能力、新产品推广能力和技术支持能力,已得到上游IC设计制造商的充分认可,成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同时基于对IC产品性能及其应用技术的深入理解,为客户提供细分领域的IC应用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因此,公司在IC分销领域,有着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已成为国内专业的IC授权分销商,行业地位不断提高。

  (三)品牌和客户资源优势

  凭借多年的市场开拓和沉淀,公司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已经在客户中得到广泛的认可,形成了良好的市场声誉和品牌效应,尤其是针织横机电控系统产品保持着行业领先的地位。通过长期细分市场的积累,依托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品质服务等方面的优势,积累了大量优质客户,与下游机械设备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关系。

  IC分销方面,公司多年深耕工业控制、消费电子、汽车电子三大应用领域,并积极开拓新能源汽车、储能、光伏等新兴领域,拥有广泛的行业覆盖和深厚的客户基础。广泛的客户群有助于降低不同行业波动对公司IC分销业务的经营影响,实现公司的稳健经营。

  (四)供应商资源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与国际领先的IC设计制造商保持合作,同时顺应国家半导体发展策略,也与多家国产芯片供应商深度合作。微芯科技的微控制器芯片长期行业领先;英飞凌的功率器件及模组在全球持续拥有高市场占有率;力特为全球知名的保护元器件供应商。上游优质的IC设计资源,使得公司在产品竞争力、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具有优势,有助于公司为下游客户提供综合的应用解决方案,提升公司在细分市场的竞争力,为公司发展优质客户、保持与客户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人才优势

  公司致力于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按照不同技术领域和市场应用领域分工,为细分市场领域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结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和业务的特点,公司重视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建设,建立了岗位绩效考核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以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不断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实现公司平稳、持续发展。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4,914.95万元,同比下降13.4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19.58万元,同比上升10.30%。截止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224,488.85万元,同比上升6.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28,214.33万元,同比上升3.29%。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聚焦于工业自动化和IC分销两大战略业务。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从针织及缝制设备等专用控制系统业务向伺服系统、变频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人机界面HMI等通用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业务延伸,为工业自动化行业提供核心部件及整体解决方案;在IC分销领域,不断扩充互补性强、相互协同的产品线,为客户提供综合的应用解决方案。

  公司秉承“诚信合作、开放创新、成就客户、共同成长”的经营理念,把握智能制造带来的发展机遇,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企业价值与客户价值共同成长,使公司发展成为领先的工业自动化产品与解决方案供应商和半导体芯片技术型增值分销商。

  (三)经营计划

  1、针织及缝制电控系统业务

  公司持续深耕针织行业,储备前沿技术,保持产品性能处于行业先进水平,积极推进F600系列横机电控系统及C400系列袜机电控系统的批量交付,巩固针织横机电控系统的行业领先地位,提升袜机、手套机等针织设备电控系统市场占有率。

  针对缝制电控系统业务,持续深耕行业TOP客户,推进通用伺服系统的应用,加大新产品和新客户的开发力度,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终端用户的品牌影响力。

  2、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业务

  公司继续加大工业自动化业务的战略投入,加大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力度,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全面提升伺服系统、变频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人机界面HMI等系列产品的竞争力,为细分行业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加强营销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行业合作伙伴,聚焦工业机器人、3C电子、纺织机械、机床、包装机械、高速加工设备、冶金、石油等行业,持续推动行业营销与技术营销,加大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提高市场份额。

  3、IC分销业务

  公司坚持“技术支持+分销”的业务模式,紧跟市场发展趋势,前瞻布局重点领域,积极开拓新能源汽车、机器人、高效电机控制和高效数字电源等新的细分应用领域,继续深耕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和消费电子等现有细分应用领域,加强与行业头部客户的紧密合作,加大市场推广力度,以期扩大市场份额。

  继续扩充产品线,丰富产品种类,扩大IC分销业务规模;持续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同时加强风控管理,以应对半导体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保证IC分销业务稳健发展。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风险

  公司针织及缝制电控系统业务及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业务的下游行业主要为纺织机械、缝制机械、机器人、3C电子、机床、印刷包装机械、冶金、石油、化工等行业。下游行业分布广泛,可能受到国家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周期波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变动、信贷调控、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从而将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公司IC分销业务一直深耕于工业控制、消费电子、汽车电子三大细分市场,近年拓展了新能源汽车、储能、光伏等新兴领域,如果宏观经济或市场行情发生不利变化,或公司IC分销业务较为集中的三大细分市场出现较大不利变化,又或新兴市场竞争加剧,从而将影响公司业务的经营质量及盈利水平。

  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趋势加速,工业自动化市场将会快速增长。公司凭借控制技术、驱动技术等共性技术的积累和经验、行业解决方案、本土化服务、政策支持也参与到市场中,但目前高端市场的外资品牌在不断扩大产品系列,内资品牌也在全面拓展中高端产品市场,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如果外资品牌加大在我国的经营力度,以及内资品牌在技术、经营模式方面的全面跟进和模仿,国内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公司将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3、供应商集中度较高风险

  IC分销业务的供应商为IC设计制造商,IC设计制造商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市场份额相对集中的特点。同时,以技术支持服务带动IC产品销售的授权分销商,一般会深度掌握数家IC设计制造商的产品应用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为客户提供IC应用解决方案和现场技术支持等多层面技术支持服务,因此也具有供应商相对集中的特征。这些IC设计制造商的实力及其与公司的合作关系的稳定性,对公司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若公司未来销售规模不理想和技术水平达不到上游IC设计制造商的要求,或上游IC设计制造商经营销售模式及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变化,从而终止与公司的合作,而公司又未能在短期内成为其他IC设计制造商的授权分销商,则公司的经营业绩将会受此影响。

  4、汇率变动风险

  公司外汇收支主要涉及公司IC分销业务以及外币借款,汇率的变动会产生汇兑损益,进而影响公司的利润。由于汇率的变动,受国内外政治经济金融政策等各种因素影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如果未来人民币汇率出现较大幅度波动或单边持续波动,将对公司经营成果造成一定影响。

  5、新业务管理及新产品研发风险

  公司通过推进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收购相结合的业务模式,不断深化工业自动化行业战略布局,目前公司的工业自动化控制业务仍处于投入期、开拓期,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而且收购子公司存在协同风险,公司存在由此导致的新业务经营与管理风险。

  公司所处的制造业务属于多学科交叉的技术密集型行业,若公司不能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更具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将影响公司的市场地位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6、电子元器件行情波动与存货风险

  由于前期电子元器件供应短缺导致备货周期延长,公司为降低电子元器件行情波动风险,备货相应增加,但如果公司的销售备货预测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未能及时把握下游行业需求变化;或由于其他原因导致存货未能顺利实现销售,存货跌价风险可能上升,将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埃斯顿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