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又见A拆A!若分拆并表亏损逾10亿的欣动力上市,欣旺达还剩什么?

来源:投资时报 2023-08-01 14:57:5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又见A拆A!若分拆并表亏损逾10亿的欣动力上市,欣旺达还剩什么?)

今年1月—6月,国内动力电池行业市场高度集中,欣旺达装车量占比仅2.46%

《投资时报》研究员  王子西

估值355亿,并表亏损超10亿,拟分拆子公司上市谁将买单?

日前,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欣旺达,300207.SZ)公告称,拟将控股子公司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欣动力)分拆上市,一时引发业内关注。

根据公告,通过本次分拆,欣动力作为欣旺达独立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研发、生产和销售平台将实现独立上市,并通过上市融资增强资金实力,提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业务的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而本次分拆完成后,欣旺达仍保持对其控制权。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近三年,欣动力并表归母净利润持续亏损。2020年至2022年,公司并表口径下的归母净利润为-7.07亿元、-10.53亿元、-10.94亿元,三年累亏逾28亿。且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欣动力已多次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百亿。显然,若分拆上市成功,不仅拓宽子公司融资渠道,有利于业务发展,投资方也有让其独立上市的需求。

但也需看到,今年1月—6月,国内动力电池行业市场已高度集中,前三企业的装车量合计占比超80%,欣旺达装车量占比仅2.46%。即便欣动力上市成功,募资再扩产,未来能否在“排位赛”中胜出,也存不确定性。且将动力电池业务“分拆”出去后,欣旺达剩余的传统业务——消费类电池业务未来的增长空间如何也值得关注。

针对拟分拆上市事宜、公司市值影响、消费类电池等业务规划等,日前,《投资时报》研究员电邮沟通提纲至公司相关部门,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欣动力并表亏损超10亿

欣动力原名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今年6月更名),于2014年设立,是欣旺达动力电池业务的主要经营主体。

动力电池领域,欣旺达涉足较早。早在2008年,欣旺达就借助此前积累的电池模组技术开始从事动力电池模组、PACK、系统的研发,进军动力电池行业。不过,公司直到2017年才对此领域重点投入,投建“动力类锂电池生产线建设项目”。

梳理过往数据,不难发现,欣旺达的动力电池业务盈利较弱、缺乏“造血能力”。自2018年起,该业务的毛利率便低于消费类电池业务,2020年、2021年还为负值。2022年,此业务盈利能力虽有所改善,毛利率由上年的-0.87%增至10.28%,但仍低于13.79%的消费类电池业务毛利率。

根据分拆上市预案,2020年至2022年,欣动力并表口径(未经审计)下的营收为4.32亿元、29.64亿元、129.22亿元,营收规模达增,但并表口径归母净利润则为-7.07亿元、-10.53亿元、-10.94亿元,粗略计算,三年归母净亏逾28亿。

反观亿纬锂能(300014.SZ)、国轩高科(002074.SZ)旗下控股的动力电池公司均已实现盈利。其中,亿纬动力(即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2022年实现净利润12.66亿元,净利率约为4.7%。欣动力亟需解决盈利难题。

且需注意的是,2021年下半年以来,欣动力多次融资。其中,2022年8月,包括深投控、申万宏源、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等22家外部投资者参与A轮融资,22家投资者共计融资49.2亿元,认购欣动力14.37亿元的新增注册资本。今年6月,无锡国寿、中银资产、建信投资等8家企业参与B轮融资,以共计16.5亿元的额度向欣动力增资,认购其4.33亿元新增注册资本,对应本次增资后欣动力合计4.64%的股权。粗略计算,目前欣动力估值约为355.60亿元,已超过母公司欣旺达市值。截至7月28日收盘,欣旺达总市值约304亿元。

另外,《投资时报》研究员不完全统计注意到,该子公司近两年融资金额累计已超百亿。显然,若分拆上市成功,既有利于欣动力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经营资金,有利于公司动力电池业务发展,且对投资方而言,也有让其独立上市的需求。         

近三年欣动力并表口径下的业绩情况(亿元)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排位赛”被前后夹击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与后者发展密切相关。受政策和需求驱动,今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和渗透率仍保持增长状态,渗透率已增至28.3%(中汽协数据)。凭借新能源汽车的景气度,动力电池也保持上升势头。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3年1—6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为152.1GWh,同比增长38.1%。其中,三元材料电池装车量为48.0GWh,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为103.9GWh,同比增速分别为5.2%和61.5%。

值得注意的是,1月—6月,排名前3的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和中创新航的动力电池合计装车量为124GWh,约占总装车量的81.5%,行业市场已高度集中。第四至第十名,则依次为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LG新能源、蜂巢能源、孚能科技、正力新能,装车量均为“个位数级别”,合计占比刚过16%;欣旺达装车量不到4GWh、占比仅2.46%。

在“排位赛”中,欣旺达处于多家二线厂商的前后夹击中,若想争抢更多市场份额,除了以自身研发实力、客户稳定性作为保障外,产能与客户匹配度也需考虑。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下半年以来,欣旺达已宣布投建多个动力电池项目,其中包括“枣庄年产能30GWh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项目”“什邡动力电池和储能项目”“东风宜昌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义乌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仅这四个项目规划产能合计130GW、投资合计超600亿。

但另一方面,其他动力电池厂商也在扩产,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威胁。对此,业内人士看法不一,有人认为,未来几年,动力电池结构性产能过剩将加剧,行业“内卷”程度可能超乎想象;也有人称,动力电池产能虽过剩,但行业存在结构性不合理问题,高端以及良好稳定性的低端电池不足。

而此次欣旺达拟分拆子公司上市,募资进行研发储备以及建设优质产能,未来能否在动力电池“赛道”抢位成功,还存在不确定性。

剩余业务的增长空间

成立于1997年的欣旺达,成立之初主攻消费电池类Pack业务。2011年,该公司在深交所上市,并于同年成为小米供应商。目前,该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消费类电池、电动汽车类电池、储能系统业务等。

作为消费类电池行业龙头,该公司曾借着智能手机、智能硬件(可穿戴设备、无人机等)的东风获得快速发展。不过,受终端需求下滑、智能手机市场几近饱和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欣旺达的消费类电池业务增势疲软。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欣旺达手机数码类、笔记本电脑类、智能硬件类产品分别贡献207.95亿元、54.19亿元、50.07亿元收入,同比增速约为26.8%、30.6%、-21.4%。而手机数码类业务的收入增速,与2013年的约95%、2014年的约136%、2015年的93%相比,已差距颇大。

2022年,欣旺达实现营收521.62亿元,其中,消费类电池(涵盖手机数码和笔记本电脑类)贡献营收320.15亿元,同比增速为18.65%,收入占比由上年的约72%、降至61%;毛利率则减至13.79%。

事实上,7月中旬,公司接受多家机构调研时已被问及“本次分拆后剩余业务的增长空间”,公司给出了七个增长发力点,其中涉及到消费电芯、消费类圆柱锂电池方向发展、SiP系统封装的电源管理系统、锂电池的回收业务以及储能系统业务等。

但相比传统核心业务——消费类电池,公司储能系统业务还是“小个头”,2022年实现营收仅4.55亿元,收入占比不到1%;消费电芯业务也受多类因素影响发展放缓。几个增长发力点,还需时间养成。

2017年—2021年欣旺达手机数码类收入及同比增速(亿元、%)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申万宏源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