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42万元/只,美国药企已经用不起实验猴了

来源:阿尔法工场 2023-05-19 07:13: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42万元/只,美国药企已经用不起实验猴了)

作者 | 郑敏芳

来源 | 信风

导语:截至4月,美国实验猴价格约为42万元/只,涨到了新冠疫情前的15倍。 “身价暴涨”的实验猴困扰着不少海外药企。 5月17日,环球网援引《日经亚洲评论报道》称美国的实验猴价格暴涨。截至4月,部分地区猴子的平均价格约为42万元,涨到了新冠疫情前的15倍。 有市场人士指出,这可能会打乱不少海外药企的新药研发步伐。 相比之下,中国的实验猴价格有所回落,近期食蟹猴的采购均价约为12.55万元/只,相比2020年下滑超3成。 境内外相差数倍价格的背景下,拥有成本优势的中国CRO企业是否有望承接更多海外制药企业的研发订单,备受瞩目。 信风就此向部分CRO企业求证,个别公司表示有机会受益。 “我理解的是,如果是国外的实验猴的价格很高的话,那可能就更多的订单会转移到就是国内的CRO公司,就从理论上来讲,就是国内的CRO企业是有更多的机会去拿到这个订单的。”睿智医药(300149.SZ)对信风表示。 还有企业则称影响待考。 “我们还不清楚,因为这些事件的延续性具体到我们公司业务占比,还不确定的。”凯莱英(002821.SZ)对信风表示。 CRO企业能否就此抓住更多海外订单机会,仍取决于企业的海外市场布局、实验猴供应等多方面因素,具体影响仍需要时间的观察。 一猴难求

实验猴是临床前研究的重要参与者。 公开数据显示,美国、欧盟和英国每年对实验猴的需求量约为7万只、5000只和2000只,其中美国超6成的实验猴来自中国。 环球网援引《日经亚洲评论报道》称,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正在减少实验猴的出口,这引发部分地区实验猴的短缺危机,并出现了价格上涨态势。 截至4月,美国实验猴价格约为42万元/只,涨到了新冠疫情前的15倍。 早在5月4日,世界权威学术期刊《Science》就曾发文称美国实验猴短缺导致研究人员不得不使用不符合标准的动物作为替代,部分研究更是因此面临终止的风险。 “如果不能买到实验用猴,6月底以后美国各制药公司的新药开发有可能推迟”。美国投资银行Evercore ISI的分析师Elizabeth Anderson指出。 与之对应的是,中国的实验猴在经过2022年高价狂飙后,价格正在回落。 据中国政府采购网显示,5月11日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拟以1380万元采购110只食蟹猴,平均价格为12.55万元/只,较2022年高达19.40万元/只的价格已经回落35.31个百分点。 国内外实验猴价差的背景下,拥有价格优势的A股CRO企业是否有望借此承接国外药企更多订单,受到了市场的关注。 部分CRO企业对信风表示,确实有可能受益。 “我理解的是,如果是国外的实验猴的价格很高的话,那可能就更多的订单会转移到就是国内的CRO公司,就从理论上来讲,就是国内的CRO企业是有更多的机会去拿到这个订单的。”睿智医药对信风表示。 “但是我们还是在观望,也是趁这个机会,然后再去拓展一下这一块的业务,因为本身公司这一块的收入增长会比较快,然后公司比较重视,所以会看这样一个机会吧。”睿智医药进一步向信风解释称。 凯莱英则表示具有不确定性。 “我们还不清楚,因为这些事件的延续性具体到我们公司业务占比,还不确定的。”凯莱英对信风表示。 谁能成为赢家

A股多家CRO企业均具备承接海外订单的能力。 信风据Wind数据统计,A股包括药明康德(603259.SH)、康龙化成(300759.SZ)等不少于8家CRO企业涉足海外业务,2022年这些企业海外市场占收入的比重平均值达到62.16%。 不过也有部分CRO企业由于海外业务发展缓慢,恐错失这一机会。例如博济医药(300404.SZ)2022年海外业务的收入占比仅为0.23%。 “我们主要还是境内,现在境外只是注册申报而已。”博济医药对信风表示。 不过这并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 在境外地区实验猴价格飙升的B面,中国的实验猴价格将如何演绎仍是未知数。 整体来看,目前CRO企业采购实验猴以直接外购、或收购/参股上游供应商两种方式为主。 经信风确认,CRO企业睿智医药选择直接外购。 “我们是对外采购实验猴。”睿智医药向信风解释称。 4家CRO企业凯莱英、药明康德(603259.SH)、康龙化成(300759.SZ)、昭衍新药(603127.SH)均选择切入上游实验猴供应商的赛道。 “我们是有动物实验的,但是(实验猴供应商)不是我们合并公司,是我们投资的一家公司。”凯莱英向信风确认。 2019年11月,药明康德子公司苏州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以8.04亿元对价收购苏州康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100%股权,至此拥有约2万只的实验猴;2021年康龙化成先后收购了肇庆创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科灵瑞(湛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股权,以此获得猕猴、食蟹猴繁育基地等。 2022年上半年,昭衍新药以18.05亿元收购云南英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西玮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控制权,斩获1.96万只实验猴。 对于这两种模式,业内存在不同看法。 一方面,有市场人士认为实验猴的培育存在较大的难度,短期内价格或仍是高位,已收购实验猴供应商的CRO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强。 “我感觉国内做猴子挺难的,而且能做猴子的医学科研单位也很少。浙二、天坛、华山这些顶尖的神经科学研究所才会搞猴子的研究,他们得建个专门养猴子的研究所,还不能同猪狗这些大动物一起,而且审批也很复杂。”上海一位创新药研发人员对信风表示,“短期内大幅下滑的可能性有限。” 数据上的表现确实如此,目前国内实验猴价格仍未回落至2020年前的水平。 据中国政府采购网显示,4月18日恒河猴的采购价为12.30万元/只,是2020年中国药科大学安评中心4.10万元采购价的3倍。 也有市场人士认为,收购的方式变相推高了国内的实验猴价格,未来价格有可能继续下降。 “CRO的收购减少了市场中猴子的流通数量,对于猴价的上涨起到了一定助推作用。近年中外生物医药的投资下降的趋势暂时没有逆转,对于猴子的需求量也会下降,CRO的部分订单承接自海外,在市场因素的作用下,未来猴价仍然会下降。”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主任孙强指出。 不仅如此,孙强还指出实验猴的时间窗口只有3年,“囤猴”并不现实。 如此背景下,国内CRO企业能否搭上国外药企的快车,仍然需要进一步观察。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凯莱英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