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北方铜业:一季度业绩环比大幅回暖,产业链延伸布局打造新增长点

来源:证券时报网 2023-04-21 09:13: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北方铜业:一季度业绩环比大幅回暖,产业链延伸布局打造新增长点)

4月20日晚,北方铜业(000737.SZ)发布一季报,公司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90亿元,同比下降18.23%,环比增长1.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5亿元,同比下降23.36%,环比增长575.34%;每股收益为0.12元/股。

毛利率提升利润环比大幅回暖 全年业绩或受铜价有力支撑

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虽然相较去年同期在铜价创出历史新高背景之下取得的业绩有所下滑,但是净利润环比增长575.34%,显示出明显的业绩回暖趋势。回顾2022年,复杂多变的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和扰动频发的宏观政策推动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铜价呈现出先扬后抑的走势。伦铜于3月7日创出历史高点 10845 美元/吨;于7月14日最低触及 6955 美元/吨,据年内高点下跌近 36%;全年沪铜运行区间为 53090-77120 元/吨,伦铜运行区间为 6955-10845 美元/吨。可以看到去年一季度铜价处于历史高位,在此背景之下,一季度业绩同比有所下降属于情理之中,而净利润环比增长近6倍的表现超出市场预期,一方面说明随着铜价回升公司具备较大的业绩弹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公司坚持精益生产,稳健经营和提质增效的成果。根据一季报披露的财务数据可以测算出,公司一季度整体毛利率达到14.63%,相较去年同期的13.77%提升0.86%,在主产品价格同比下降的情况下,一季度经营业绩值得肯定。

展望全年,铜价的回暖或高位维持将对北方铜业全年业绩形成有力支撑。去年三季度铜价触底之后,四季度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改善市场需求预期,此外美联储加息预期放缓,铜价自低位有所回升,总体震荡回暖。机构专业人士认为, 2023年中国传统行业消费的复苏,将带动国内铜消费止跌回升;同时新能源汽车、储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对铜消费增量的边际拉动也值得关注。而宏观层面,美联储放缓加息节奏的确定性较强,美元指数将由强转弱,铜价重心得到支撑上移。

战略布局铜全产业链,铜基新赛道提升业绩成长预期

近年来,北方铜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延伸产业链价值链,提出“延链补链强链”的全产业链发展战略。上游强链,加快现有矿山重点工程,建设现代化绿色智慧矿山;大力开拓外部资源,并应用新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持公司核心竞争力。中游补链,做大冶炼规模和多金属回收,打造绿色安全、数智高效的现代化冶炼企业。下游延链,加快铜基新材料项目达产达标和技术研发,生产国际一流产品、做国际一流企业供应商,打造铜基新材料产业新高地。公司表示,将锚定产业转型和数字转型主攻方向,聚焦做强铜冶炼,做优铜加工,不断拓展铜基产业链条,推动铜产业高质量发展。

其中值得重点关注的是,公司于2022年11月全资收购山西北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北铜新材),实现对铜加工产业链的全方位布局。北铜新材年产5万吨高性能压延铜带箔和200万平米覆铜板项目,是公司迈进铜基新材料,打通铜产业全链的关键一环。公开资料显示,该项目总投23.48亿元,分两期进行建设,项目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为33.45亿元,年净利润3.68亿元。目前一期项目已打通铜箔生产全流程,铜箔试生产进展顺利,已成功轧制出9微米铜箔,预计在今年上半年正式投产。该项目二期计划于2024年开工建设。

北铜新材的压延铜箔产品定位于替代进口,填补国内高性能压延铜箔及挠性覆铜板市场空白,主要应用于新能源电池、挠性线路板、石墨烯薄膜制备、航空航天、5G通讯等领域,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目前,公司已成立铜箔营销工作机构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无锡格菲电子等下游客户进行深入接洽,为产品迅速进入市场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北方铜业承建的铜基新材料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于去年12月成功获批,实验室目前已与中南大学、郑州大学、太原科技大学等院校建立了研发合作,将在铜合金、高精度铜板带、铜箔压延制造工艺等方面进行合作研发,将为企业生产、产品研发、科技攻关提供有力支撑。随着项目的逐步落地,铜基新赛道有望成为公司未来业绩的新增长点。(CIS)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北方铜业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优秀。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