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分析师70%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由机器替代,ChatGPT未来已来?)
财联社3月27日讯(编辑 杨一骏)根据平安资管的数据,2022年,我国资产管理业的规模已达到134.1万亿元,相比2021年又增长了6%。不止是规模的增长,数字化、国际化、ESG理念等都在悄然深入中国资管行业,分化的东西方经济也为资管行业2023年的投资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由陆家嘴金融城理事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陆家嘴管理局主办、上海资产管理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陆家嘴全球资产管理高峰论坛上,多位专家就上述议题作出了深度解读。
未来已来,类ChatGPT应用对资管行业影响巨大
上海资产管理协会副会长、平安资管公司总经理罗水权认为,数字化的价值已基本成为资管行业共识,且内涵不断进化丰富。就平安资管的实践来看,已实现全面数字化经营,强化投研能力,控制投资风险,提升业务效率。例如在信用研究上,建立分析师和模型的闭环反馈机制:重点关注主体数从2000家提升至9000家,实现全市场覆盖;信用分析师70%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工作由机器替代;24*7自动监测全市场主体信用风险变化。
罗水权针对近期火热的ChatGPT指出:类ChatGPT应用对资管行业的影响巨大,需要积极拥抱。就自动创作功能举例,类ChatGPT应用可以在调研前辅助生成访前报告,调研后依据音频信息生成调研会议简报,并借助资管大量专业金融语料,对大语言模型进行细调,提升自动生成报告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尽管此类应用还存在训练成本、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挑战,但未来已来。
外资资管机构不断入华,面临新监管环境
根据陆家嘴管理局副局长梁庆的介绍,截至目前,累计来自13个国家的金融机构在陆家嘴金融城设立了122家外资资管公司,其中,全球资管规模排名前十的资管机构已有9家落户。去年12月以来,外资公募在华集中获批。继贝莱德成为中国首家外资独资公募基金后,路博迈基金、富达基金相继获批并开业,施罗德基金也由证监会披露核准设立,成为外资发起设立的第4家公募基金。
通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吕红针对今年两会期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分析外资资管机构在华展业面临的新监管环境。吕红认为,金融监管总局的设立,意味着合资理财公司将由总局监管;另外,投资者保护职能由证监会划归金融监管总局后,外资机构在发行产品时也会面临总局相应的监管。而国家数据局的成立,表明外资机构在数据跨境方面会受到相应约束。
西方不亮东方亮,2023年中国经济迎来明显复苏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预计,美联储加息将止步于今年5月,但货币紧缩政策的效果将滞后显现,今年美国经济增速勉强超过0。虽然经济学意义上这不是衰退,但对企业而言,盈利下滑、下调预算、裁员不可避免。
对中国经济复苏的信心来自于政策的共识始终是“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硬道理“。经历了去年11月以来的疫情防控放松、地产过调纠偏、互联网企业监管常态化后,未来不会再有运动式的监管变化。邢自强预计,2023年中国GDP增速可达5.7%,2024年5.2%,引领全球增长。
长期来看,中国经济面临逆全球化、老龄化等挑战,预计2025年后潜在经济增速为4%。但中国扩大开放的态度不变,务实理性地处理东西方碰撞;同时,中国以都市圈为核心的城市化进程尚未结束,未来还有2亿人口入城。这些都将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保持中国世界增长引擎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