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中航产融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中航产融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中航产融(600705)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2年,中航产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下,统筹发展和安全,奋发作为、顽强拼搏,交出了难中求成、殊为不易的发展答卷,在谱写建设航空强国新篇章中取得了积极成果,为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各主营业务积极谋发展求创新:2022年,中航产融以措施靠前发力有效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以自身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不确定性,整体经营保持平稳。各子公司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努力做强特色业务规模,治理效能提升取得初步成效。中航租赁持续加大对航空产业、新能源、新基建、数字经济等领域的投入;中航信托着力构建另类投资、资产管理、资产服务、财富管理四大业务转型,重点布局服务信托、资产证券化、绿色信托、股权投资等创新业务发展;中航证券坚定践行“立足军工”战略,服务集团企业直接融资额创历史新高,国防军工上市公司股权投行业务规模位于行业前列,军工投行、研究市场影响力持续提升。

  探索服务航空主业新模式:公司统筹发展安全,探索服务航空科技创新自主可控新模式。一方面,聚焦航空产业高科技、硬科技、“卡脖子”等战略性领域,探索与科研院所设立航空科技创新孵化器,推动航空科技创新领域取得新突破。另一方面,持续加大对航空产业链配套企业支持力度,提升供应链企业经营稳定性和研发配套能力,助力企业解决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同时,积极引导金融资源注入前沿技术引进与挖掘,探索设立航空先进技术风险投资基金,促进科研院所的预研项目由技术向产品或由产品向商品研发转化,培育更多具有引领支撑作用的科技型骨干企业。

  业务转型升级加速:公司聚焦服务航空主业,推动业务结构调整,优化业务布局。产业金融方面,全力推进基金业务整合,将航空产业投资公司独立运营并逐步做实,推动金网络、新能源公司与综合金融业务协同发展,不断丰富和提升服务产业功能。综合金融方面,持续发力资产管理、投资银行、服务信托等轻资本化业务,加大对新基建、新能源、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持续优化金融业务布局。

  双碳工作屡获佳绩:公司推动“双碳”工作部署,践行绿色航空发展战略,结合自身发展定位,构建绿色产融综合服务体系。公司主动发布《2021年度ESG报告》,成功入选国资委、责任云发布的“央企ESG-先锋50指数”,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2年度A股上市公司ESG最佳实践案例榜单。中航信托协助建设“航空工业双碳数字化平台”;中航证券成立国内首只ESG主题公募债券基金;中航安盟保险为绿色产业和绿色生活提供风险保障,被评为“四川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先进集体”。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公司稳步提升数字化建设能力。2022年,公司实现云融办公平台二期、数据中台、客户中台等系统上线试运行,统筹所属单位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各单位借助物联网、大数据、卫星定位等技术,持续深入数字化应用并取得进展。中航信托“航数空间”项目,成功入选工信部2022年大数据产业发展工业大数据应用方向试点示范项目。

  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发展:2022年,公司党委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全面夯实党的“三基”建设,党建制度体系更完善,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更充分,切实将全面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服务航空主业、践行国家重大战略、推动中航产融高质量发展的最大能效。全面落实风险管理与内控建设要求:公司全面贯彻落实国资委、集团公司风险合规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完成分类业务指引迭代与执行情况检查,将风险“前置”嵌入重大投资、经营流程,有效发挥事前风险防控作用,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同步推进风险报告优化与风控数据中台搭建,监测预警线上线下(300959)“双轨制”运行顺畅。同时着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进一步健全内部审计领导和管理机制,强化对审计工作的领导;稳步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持续增强审计数字化系统建设实效,提升审计质量和价值实现。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中航产融作为航空工业集团所属产业金融发展平台,服务于航空工业集团、外部实体经济及广大客户,由于公司作为控股型公司的特征,公司所处行业众多,涉及包括融资租赁、信托、证券、财务公司、期货、产业投资及保险经纪等行业。对于其中重点行业的发展情况概述如下:

  1、信托行业:

  2022年,信托行业继续深化转型发展,按照金融监管部门要求,信托业务按照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进行分类,进一步坚定“受托人”定位,回归信托业务本源,锻造信托行业专业化能力。2022年,信托行业体现出“行业监管趋严期”“业绩增速换挡期”“业务转型调整期”“风险多发承压期”四期叠加特征。一方面,信托行业受托管理资产规模压降,行业风险防控与化解压力不断增大,防风险成为行业共同的话题。另一方面,严格监管继续执行,信托行业继续“两压一降”——压降通道类业务、融资类业务和房地产业务,治乱象、促合规成为行业监管主题,信托行业的传统业务发展空间进一步压缩。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官方数据,截至2022年3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21.07万亿元,同比增幅为3.08%,环比略降356.3亿元,总体表现平稳。信托行业规模自2017年末达到最高峰26.25万亿元后,连续5年规模下行,虽然偶有季度回升,但也未能有明显的止跌回升、稳步上行的迹象。行业正处于转型的“阵痛期”,传统的非标创收型业务受到一定限制,创新型业务依然处于培育期,加之国内经济发展下行压力显现,风险事件多发,信托公司风险计提等相对增加,2022年信托行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与人均利润同比均下滑。与此同时,信托行业的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在不断优化,主动管理能力更加突出,信托公司经营更加规范化,行业发展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行业正向着适应于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方向转变,方向确定,步履坚实。

  2、融资租赁行业:

  2022年,融资租赁行业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及监管机构号召,在夯实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坚持以物权为抓手,通过加大直接租赁、经营租赁业务比重,积极回归租赁“融物”本源,持续推进行业高质量转型。在监管政策方面,2021年12月,央行发布《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拟对于融资租赁企业异地经营展业进行限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银保监会强化对于融资租赁及金融租赁企业的合规性要求。在行业发展方面,融资租赁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融资租赁企业总数约为11603家,较上年底的11917家减少314家;同时,由于宏观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融资租赁行业规模有所下滑,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为60330亿元人民币,比2021年底减少约1770亿元。预计未来两年仍是行业的调整期,融资租赁行业将在调整中企稳回升,实现提质增效。在服务实体方面,融资租赁行业积极响应国家双碳发展战略及国务院关于实体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持续向清洁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科技技术、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渗透,深化以租赁物为交易结构核心的定制化融资租赁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扎实推进融资租赁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融资租赁企业积极融入区域发展战略,抓住自贸区、自贸港建设机遇,在投融资自由化便利化等方面持续探索,进一步创新租赁模式、发展特色租赁业务,在飞机租赁、船舶租赁等方面实现多重突破。

  3、证券行业:

  2022年,受美联储加息缩表、俄乌冲突等多重因素影响,资本市场避险情绪升温,A股景气度下降,成交量萎缩。证券行业作为强周期行业,与资本市场及A股联动性强,受市场波动影响,今年券商业绩表现弱于去年同期。根据证券业协会的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140家证券经营机构实现营业收入3042.42亿元,同比下降16.95%;实现净利润1167.63亿元,同比下降18.90%。经纪、投行、资管、信用、自营业务的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但另一方面,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仍在稳步推进,注册制配套基础制度不断完善,科创板做市启动,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启动,互联互通拓展至ETF,给券商带来广阔业务空间。在市场流动性整体偏宽松、宏观经济发展动能转换需求强劲、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推进的大环境下,证券行业整体发展向好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4、产业投资行业:

  2022年,国内经济增速有所放缓,股权投资行业整体发展节奏趋缓,但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逆势上涨,国有资本活跃参与,大额投资案例频发。从投资阶段看,扩张期及成熟期企业仍受青睐,各阶段平均投资金额收缩。退出方面,股权投资市场退出总量波动不大,并购、股转、回购等退出交易数量有所提升,半导体及电子设备、生物技术、医疗健康、机械制造保持较快上市节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我国将继续加大对产业优化升级、专精特新等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继续大力加强对关键领域基础研究的投资与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制造业转型升级等领域将成为发展的重要主线,数字经济已成为重塑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同时,在国家“双碳”目标驱动下,绿色投资有望继续快速增长。产业投资作为重要的直接融资方式,将极大受益于科技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资本市场改革也进一步畅通产业投资的退出渠道,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中航产融经营范围为“实业投资;股权投资;投资咨询”。公司主业范围为综合金融服务、产业投资。公司主要通过下属中航租赁、中航信托、中航证券、中航财务、中航期货、产业投资公司、中航资本国际、鲸禧保险经纪等控股子公司,经营融资租赁业务、信托业务、证券业务、财务公司业务、期货业务、产业投资业务、国际业务及保险经纪业务等。

  (1)租赁公司业务

  中航产融下属子公司中航租赁经营融资租赁业务。中航租赁是经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批准的国内首批内资融资租赁企业,也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中央企业投资、拥有航空工业背景的专业融资租赁公司。

  (2)信托公司业务

  中航产融下属子公司中航信托经营信托业务。中航信托是经中国银保监会批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经中国商务部核准的外商投资机构,主要基于受托人定位,使用多元化的金融工具,通过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慈善信托等方式,对信托资产进行受托管理。

  (3)证券公司业务

  中航产融下属子公司中航证券经营证券业务。中航证券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的证券公司,主要经营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基金代销、融资融券业务等。

  (4)财务公司业务

  中航产融下属子公司中航财务经营财务公司业务。中航财务是经中国银保监会批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通过为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及多元化金融服务,加强航空工业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中航财务主要经营吸收存款、信贷业务、票据业务、金融同业业务以及投资业务。

  (5)期货公司业务

  中航产融下属子公司中航期货经营期货业务。中航期货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的期货公司,拥有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等国内全部期货交易所席位,在上海、武汉、深圳、汕头等地设立营业部,为投资者提供专业的期货服务。

  (6)产业投资公司业务

  中航产融于2012年、2013年先后设立中航新兴投资和中航航空投资,构建新兴产业投资和航空产业投资两大投资平台,投资于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和航空产业领域。2019年以来,公司进行战略优化升级,实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增资、理顺管理关系、提升基础管理水平等方式,持续加强公司产业投资业务的发展,提升产业投资领域的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2019年12月,中航新兴投资更名为中航资本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并于2021年9月更名为中航产业投资有限公司。2022年,中航航空投资进行实体化运营,持续聚焦航空产业投资。

  (7)国际业务

  中航产融下属子公司中航资本国际的前身是中航工业投资(香港)有限公司AVICCapita(HongKong),成立于2011年3月,注册地在香港,中航资本国际主要从事股权投资、投资咨询等业务。

  (8)保险经纪业务

  上海鲸禧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是上海鲸骞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鲸禧保险经纪于2020年6月被鲸骞金融信息收购,现注册资金5000万元人民币,现总部设在上海,持有《经营保险经纪业务许可证》,且已获得互联网保险销售资质,受上海银保监局监管。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2022年以来,公司不断完善优化战略布局、加强核心能力建设,公司在多个业务领域建立持续的竞争优势。从整体上看,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以下五个方面:

  1、深度的产业金融服务能力。

  公司作为具有产业背景的产业金融发展平台,深入产业链供应链场景,研究产业发展规律,了解产业金融需求,逐步建立覆盖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退出期等全生命周期的产业金融服务体系,能够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制定贴身产业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发挥多元金融工具提供适配且精准的多样化金融服务。公司以服务航空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及实体经济为己任,长期以来在服务航空装备发展、科技创新、改革发展等方面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努力改善提升服务水平,形成可复制的模式,逐步拓展到其他军工央企、产业集团,不断扩大产融结合的深度与广度,实现金融与产业协调共进。

  2、专业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公司拥有包括信托、租赁、财务公司、证券、期货、基金等业务在内的多元金融工具,能够为广大客户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积极推进协同发展,由总部牵头梳理产品手册、服务包,组织相关单位开展内外部交流,协同开拓客户,建立完善协同机制,形成良好的内部合作生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通过融融结合以及与第三方金融机构开放合作,构建专业、体系化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3、雄厚的产业背景及领先的产业研究能力。

  公司依托航空工业集团雄厚的产业背景,了解产业发展需求,更容易获得集团资本、资源及政策等支持,在航空产业投资、国企改革发展、投资银行和资本市场服务等领域具有先天优势,分享航空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发展红利。在产业研究方面,公司整合中航证券、中航信托等研究力量,设立了中航产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利用外部领先研究机构研究力量,加强产业研究能力提升尤其注重军工领域的研究能力建设,形成对军工产业等领域的深刻洞察,同时在绿色金融、ESG研究与业务创新开拓方面形成一定品牌优势,以产业研究引导赋能业务,助力产业金融业务快速发展。

  4、敏捷的组织适应能力。

  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和战略发展需要设立或调整部门或子公司,推动平台建设工作落地。总部层面推动中航航空投资实体化运营,进一步巩固提升航空产业投资平台功能和价值。推动组建航空工业集团产业基金管理平台,推动产业基金管理公司管理权逐步实现统一。按照不同行业监管政策及要求,推动相关单位内部组织结构适当调整,建立与发展需要适应的配套激励管理机制,推动公司战略落地。

  5、资本渠道优势和融资能力。

  公司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平台及资本市场工具,综合运用债务与权益类融资工具,统筹募集并调配经营所需资金,提高融资能力、优化融资结构,有效降低资金成本。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2年,中航产融坚持贯彻“立足航空,面向金融,服务市场”的发展方针,践行“金融+产业”发展模式,以融促产、以融强产,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航空主业、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实现产融共进。公司2022年受金融市场行情波动影响,业绩出现一定波动,实现营业总收入1,815,491.77万元,实现利润总额371,146.14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8,036.56万元。公司持续推进产业金融业务发展,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本源要求,积极服务航空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绿色产业,以服务实体产业为导向推进业务转型创新。2022年来自实体产业的收入共计1,346,488万元。其中,来自航空产业的收入490,809万元;来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收入110,756万元;来自绿色产业的收入277,579万元。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2年,受美联储加息缩表、俄乌冲突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全年经济增速降至3%,资本市场避险情绪升温,成交量萎缩。金融行业严监管持续,宏观经济增速放缓、A股景气度下降以及房地产行业融资困难债务风险频发给金融机构经营带来较大影响。

  展望2023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预计2023年,美联储加息已进入尾期,俄乌战争影响也逐步淡化,房地产、互联网平台等政策均已出现较大调整,整体来看,宏观经济进入复苏进程,内外部环境的改善也对风险资产有利多影响。同时也面临中美对抗以及地缘冲突冲击,欧美经济衰退影响出口,国内消费、房地产等重要行业的复苏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经济复苏不会一帆风顺,市场波动仍然存在。未来一段时间,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仍是中央经济工作重点,金融监管在总体方向上仍然延续稳慎思路,发展和规范并重,持续推进重点领域风险化解处置,加大对经济支持力度,力求尽快驱动经济增速企稳回升。

  从主要业态看,租赁业仍将维持强监管,租赁公司通过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绿色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等支持力度可实现差异化发展;信托业三大业务分类改革持续推进,差异化监管蓄势待发,业务转型步伐愈发坚实;证券业务全面注册制即将落地,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更具长期投资价值;产业投资业务将继续聚焦高端制造、新能源、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战略新兴产业,产业投资服务实体经济和改革发展的作用和功能更加凸显。

  (二)公司发展战略

  中航产融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十四五”期间,中航产融持续践行“金融+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构建“金融+产业”的产业体系、服务体系、能力体系及研究体系,以产业发展的金融需求为导向提供金融服务,促进金融和产业的充分融合,不断提升以融促产、以融强产的水平,实现产融共进。

  公司“十四五”规划确定了“1235”发展战略,明确一个战略定位,坚持产业金融、综合金融两大业务方向,构建航空产业投资、综合金融、航空相关产业投资三大业务平台,深入推进数字化、轻资本化、体系化服务三大转型,持续优化经营布局和业务结构,并通过建立战略规划、计划财务、人力资源、数据运营、企业文化五大管控机制,加大总部管控力度,在资源配置和战略保障方面推动战略实施,推动公司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在战略定位方面,中航产融明确“立足航空产业,运用科技赋能,致力于成为一流的产业-金融集成服务商”的战略定位,推动中航产融及各所属单位按照战略定位引领各项工作,加强对航空主业的金融服务,提升金融科技的开发与运用水平,产业金融属性更加凸显。一是要立足航空产业,充分发挥航空产业资源与背景优势,加强与航空产业链供应链的充分融合,以航空产业优势带动社会各方资本聚集,有效融合市场、资本和创新三个方面的要素禀赋。二是加速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数据治理水平和数字化管理服务能力,运用金融科技推动业务场景、客户需求、金融工具、协同资源、风控合规等金融要素数据化、信息化、网络化,为数据资源价值实现赋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三是要在市场竞争力、企业价值、经营指标等方面努力实现行业领先水平,为广大客户提供卓越的金融集成服务。

  在业务方向方面,以产业金融和综合金融为两大业务方向,打造一体化、集成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一是产业金融:搭建航空产业投资、航空相关产业投资的产业金融平台,强化产融结合,围绕航空产业、实体产业提供高质量的产业金融服务,助力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健壮。二是综合金融:强化融融结合,综合运用包括信托、租赁、财务公司、证券、期货、保险等多元金融工具,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卓越的综合金融服务。

  在业务平台方面,为全面提升产融结合深度和广度,提升体系化服务产业的能力水平,中航产融着力构建航空产业投资、综合金融、航空相关产业投资三大业务平台,完善战略布局,为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在构建三大业务平台基础上,深入推动数字化、轻资本化、体系化服务等三大转型,通过实施业务、公司分类管理,提升融资业务、投资业务、金融服务业务等三大类业务核心竞争力,优化三大类业务结构,转变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全面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和市场价值。

  在管控机制方面,中航产融对所属单位主要实施战略规划、计划财务、人力资源、数据运营、企业文化等五大管控机制。一是战略规划管控:实施PDCA闭环管理,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分析及动态调整,将规划实施和战略目标实现情况纳入考核体系。二是计划财务管控:通过对财务管理职能的合理分配以保障企业资金资产的有效使用有助于确保企业完成经营计划,进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三是人力资源管控:坚持市场化发展道路,积极构建具有航空工业特色和金融行业特点的干部和人才发展体系,建立一批高端金融专业人才队伍。四是数据运营管控:通过数据集中,对风控、合规、财务、审计、纪检等进行智能化管控,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实现企业运营价值的最大化。五是企业文化管控:建立具有航空特色的金融文化,将企业使命与个人使命、企业愿景和个人目标有机融合,努力培育和弘扬新文化。

  在强化管控的同时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各项改革任务、重大项目投资等工程实施,保障规划目标及各项工作全面落地推进。

  2023年是中航产融“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与调整年份,按照相关要求,结合中航产融“十四五”规划执行和落地情况、规划发展相关要素,深入考虑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中航产融“十四五”规划进行适当修订完善,以更好指导中航产融战略转型和改革发展,推动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自身高质量发展。

  (三)经营计划

  2023年,中航产融积极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优化经营布局与业务结构,切实增强服务航空军工、服务科技创新、服务绿色发展、服务社会民生能力水平,坚持在助力制造强国、航空强国建设过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持续深化产融结合,提升产业金融服务水平。中航产融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要求,充分发挥多元金融和产业投资业务优势,发挥资本“放大器”和引领作用,集聚产业链各类要素资源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聚焦航空装备研发制造、航空科技自立自强、民机产业发展壮大、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等集团重点任务要求,加强航空产业、产融结合服务模式研究,挖掘更多服务需求,提升服务精准性和有效性。创新产品与服务,加大金融资源投入,加快推动现有服务举措、重点项目落地,及时总结经验,形成可复制推广的产品和服务模式,更大力度、更广泛服务航空主业,实现“质”和“量”的同步提升。

  二是创新发展路径,加快推进战略转型升级。坚持战略引领,立足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实体产业实际发展,稳步推进战略转型与业务创新,努力实现价值创造与价值提升,开创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发展新局面。加快推进产业基金统一管理平台建设,完善产业投资业务发展规划,推进产业投资业务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加快推进金融业务优化调整,继续推动落实轻资本化转型、数字化转型、体系化服务转型,建立完善与轻资本化业务发展相匹配的组织架构、考核激励等管理体系,积极培育、打造特色金融服务品牌,持续优化金融业务结构。加强绿色金融创新研究,完善绿色产融服务体系,提升“双碳”服务能力。

  三是多维攻坚发力,持续提升专业能力水平。做好“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与调整,做好规划目标及重点任务的战略过程管控,提升规划引领能力。进一步完善“金融+产业”研究体系,发挥好中航产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作用,统筹建立中航产融内外部专家库,扩充高水平研究力量,系统提升产业研究水平,持续完善中航产融研究产品谱系,打造“中航产融研究”品牌,全力推动金融与产业有机融合。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数智化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公司数字化治理和数字化服务能力。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积极组织各业务单位拜访客户,加强对重点客户的跟踪服务,创新设计服务方案和产品组合满足企业的不同需求,促进业务协同,提高服务响应速度,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和水平。以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为牵引,继续深化合规管理体系,持续优化以事前风险防控为主的“全过程”风险管控机制,切实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四是持续加强经济运行管理。积极研究国家稳增长政策,提高认识、把握政策机遇,合理有序安排各项工作。坚持战略导向,持续完善经营业绩考核,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功能与激励约束作用,引导推动服务航空主业、防范化解风险、轻资本化转型等战略落地。持续做好存量风险压降,扎实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持续落实国资委和航空工业集团各项投资管理要求,做好投资计划制定及执行、投资项目后评价、投资制度修订完善等工作,进一步提升投资管理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成本管控的深度和广度,促进精益化管理水平提高,做好业务资金布局,优化融资结构,力争全年成本费用率有所降低,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和内源融资能力,加强现金流监测和预警。维持国内国际信用评级,做好年度跟踪评级工作。推进计划财务管控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完成统一财务核算平台运行工作和资金系统开发工作。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业务风险

  公司作为以信托、租赁、证券和财务公司等金融业务和财务性实业股权投资为主要业务的上市公司,各项经营业务均存在一定的业务风险。中航信托业务经营活动面临的风险主要有:政策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合规风险、法律风险等;中航租赁业务经营活动面临的风险主要有:政策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法律风险等;中航证券业务经营活动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合规风险等;中航财务业务经营活动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等。近年,受到国内外宏观经济下行、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等不利因素的持续影响,公司业务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

  2.市场与经营风险

  公司下属中航信托面临信托行业改革与业务转型的经营风险。2022年底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重新划定信托业务类型,并对存量业务整改设置了3年过渡期。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信托业由传统业务逐渐转向新领域,因此中航信托面临较大的行业转型发展的挑战。

  公司下属中航租赁面临租赁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风险和国际化经营的风险。我国租赁行业中的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无论在资本规模还是融资渠道、资金成本方面,都占有绝对的优势,中航租赁面临着较为激烈的行业竞争。随着国际政治局势升温,主要经济体间摩擦加剧,中航租赁所经营的飞机、船舶等海外业务面临的市场、监管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增加。

  公司下属中航证券经营业绩依赖证券市场景气程度并受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由于受经营模式、业务范围和金融产品数量等因素制约,我国证券公司经营状况与证券市场活跃程度及其各类指数走势有着较强的联系,如果证券市场各类指数持续下跌,交投清淡,证券公司的经纪、承销、自营等业务的经营难度将会增大,盈利水平将会下降。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证券公司在资本规模、资金实力等方面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出现了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证券公司,资源出现向头部券商集中的趋势,这种局面对处于中小证券公司行列的中航证券的业务拓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另外,商业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向证券行业不断渗透而形成的挑战,也加剧了行业竞争风险。

  公司下属中航财务属于财务公司,受《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等法规的限制,经营范围较为有限、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可能影响中航财务业务的进一步开拓与发展。

  3.股市风险

  近年来,公司资本实力不断增强,公司基本面的变化将影响公司股票价格,但公司股价不仅取决于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还受到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国家的经济政策、经济周期与行业景气、通货膨胀、股票市场的供求状况、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投资者心理预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未来变化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可能给投资者带来投资损失,本公司提醒投资者注意股市风险,谨慎投资。

  4.财务风险

  在目前的政策制度下,公司的融资渠道较为有限,而在具体的业务经营中,基于诸多因素可能发生投资规模过大、长期投资权重过高等情况。上述事项一旦发生,如果不能及时获得足额融资款项,公司将面临流动性风险。同时,资本市场行情的极端变动和业务经营中突发事件等因素,会影响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的变化。如果公司不能及时调整资产结构,可能会失去一项或多项业务资格,给业务经营及声誉造成不利影响。

  5.管理风险

  财务性股权投资业务是公司的重要业务之一。而在投资管理运作过程中,由于具体操作人的投资策略失误、决策程序不当或管理水平不高等因素的影响,投资收益也将产生波动,从而使公司或者受托人收益面临损失。

  因此,公司为实现投资业务的规范化管理,将不断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和风险控制,健全内部组织架构、完善决策程序、严管运作模式,力求将此类风险降至最低。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线上线下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