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走不出包邮区对赌压力下的老娘舅)
记者丨宁晓敏 见习生丨 高原
出品丨鳌头财经
继老乡鸡、乡村基之后,扎根于江浙沪的中式快餐老娘舅近期递交了招股书。
不过,老娘舅的市场过分依赖江浙地带,在老乡鸡、乡村基都开始走向全国市场的时候,老娘舅的业绩能否持续增长?
市场过分依赖江浙地区
从老娘舅招股书来看,公司96%以上收入来自直营门店的餐饮,经营收入分布在浙江、上海、江苏、安徽四个省份/直辖市。
2019年到2021年,其浙江区域收入占各期餐饮门店经营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4.08%、56.88%和 57.13%,占比最高。
很明显,老娘舅收入集中于长三角地区,存在销售区域较为集中的风险。当下疫情对餐饮行业的影响依然存在。门店过分集中江浙,抗风险能力就较低。
今年上半年上海、江苏等地都有疫情封控,对于过分依赖单一市场的餐饮门店来说,很可能面临几个月的大面积门店关门。
比如,网红咖啡店Manner,就是因为门店过度集中在上海,所以今年上半年传出缩减员工薪资的品牌危机。
2020年末上市的江浙餐饮奶吧一鸣食品,和老娘舅一样,对江浙地区的依赖度非常高。其招股书显示,2017-2020年上半年,一鸣食品来自浙江地区的收入占比分别为90.84%、89.75%、87.97%和89.26%。
到了2021年,仅仅上市半年后,一鸣食品就受到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地新冠疫情的影响,一鸣食品所在经营地区门店客流下降明显,交通枢纽门店和学校类型门店客流严重下降。
今年7月13日,一鸣食品发布公告称上半年业绩预计亏损,预计归母净利润-6500万元。
同样依赖江浙市场的老娘舅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一鸣食品?
正如老娘舅在招股书中所预测:“若新冠疫情在我国或公司主要销售区域发生持续、大规模爆发,或者因此出现原材料大幅涨价、物流无法正常运转等其他不利衍生状况……极端情况下或将发生发行当年经营业绩下降超过50%或亏损的风险。”
在美团的老娘舅的菜单中, “江南红烧鱼”“绍兴梅干菜烧肉”“鱼肉狮子头”“鱼香茄子”等江浙口味的菜品占据主流。
从公司招股书披露的代表菜来看, “江南红烧鱼” “香稻好米饭”“银鱼水蒸蛋”等都偏向于江浙菜系,适合江浙较为清淡的口味。
老娘舅想要走出江浙地区,不管是从产品还是本身的市场基础,都需要做出较大的调整。这也意味着公司想要扩大营收和市场,会面临区域性瓶颈,增长空间受阻。
面临乡村基、老乡鸡等竞争
即使在江浙沪地区,老娘舅也面临着诸多竞争对手。该区域的快餐品牌众多,除了肯德基、麦当劳等西式快餐,还有老乡鸡、乡村基、真功夫、等中式快餐品牌。
根据招商证券报告显示,2016年至2019年,我国快餐行业的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达到了 10.4%,预计到2025年,快餐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8万亿规模。巨大的市场空间也造成了多家竞争者。
今年2月和5月,乡村基与老乡鸡分别递交了招股书。与这两家相比,老娘舅无论是营收规模还是净利润,都落后不少。
2021年,老乡鸡实现营收43.93亿元,净利润为1.35亿元;乡村基的招股书只更新到2021年前三季度,截至2021年前三季度,乡村基实现营收34.24亿元,净利润为1.63亿元。
但是老娘舅2021年的营收只有15.25亿元,连前两者一半的业绩规模都达不到。
2021年11月和12月,乡村基将业务版图进一步扩张至苏州市、杭州市以及深圳市;前三季度,公司再次加速扩张,期间净增加餐厅约176家。也就是说,乡村基已经开始深入老娘舅深耕的江浙市场。
单一区域限制着老娘舅的门店扩张,相比于其竞争对手,成立于2000年的老娘舅扩张得非常保守。截止2021年底,老娘舅门店量只有388 家。
但是同期,较其晚成立3年的老乡鸡,已经拥有了991家门店。
对于消费企业来说,对外扩张或者上市,投资人往往可以提供一些帮助。比如,良品铺子成功上市,就得到高瓴资本在管理团队、业务优化等各方的帮助。
乡村基目前共有经历5轮融资,早在2020年就拿到红杉资本的3亿投资;和府捞面A-E轮融资,吸引了腾讯、Longfor Capital、华映资本等诸多明星投资机构。
但是老娘舅的投资人还多是江浙本地投资人,并非头部专业资本势力。
此外,由于快餐单价较低,相比于全聚德、同庆楼等上市餐饮企业,老娘舅的毛利率要远低于同行标准。
尽管老乡鸡、老娘舅等快餐企业纷纷申请上市。但是一个残酷的事实是,纵观近十年A股市场,成功上市的餐饮类企业占比较少。早前,俏江南、净雅食品、狗不理等数家餐饮企业都曾计划IPO,最后却不了了之。
火锅巨头海底捞也是选择在港股上市,老乡鸡之前也是在美股上市。
餐饮企业标准化管理不强,在采购环节价格经常是口头商定,传统餐饮索要发票的比例更是不高,这样的特性给上市审查增加了难度。
但老娘舅实控人杨国民、杨峻珲父子已与包括宗馥莉控制的瑾汇投资、物产中大(600704.SH)控制的源钰投资等在内的外部股东们签订了对赌协议。
协议约定,如公司未能在2022年底前提交IPO申报材料或未能于2025年底完成IPO上市,投资方有权要求回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