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备受瞩目的新三板分层首轮测试结束。
“5个工作日的仿真测试,市场反应平稳,也没有极端情况发生。虽然没有造成‘准创新层’个股普涨,但这些企业的关注度在提升。分层正式落地后,新三板的企业可能会加速分化,强者更强。”华泰证券一位投行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新三板在4月18日至4月22日的测试包括分层信息发布、分层信息变更等场景,为5月的市场分层正式实施作准备。自去年11月分层方案征求意见发布以来,分层制度的落地一直备受期待。到目前为止测试结果一切正常、平稳。首轮仿真测试结束后,全国股转公司或根据相关情况组织参与方继续进行第二轮测试。多轮测试完成之后,分层方案就会揭开最后的面纱。多位市场人士估计,最终进入创新层的企业数量将在1000家左右。
而分层落地前夜,新三板监管措施全面加强,有媒体称证监会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部近日召集证券公司座谈,要求证券公司对所有开通新三板合格投资者权限的账户进行自查。目前,证监会与全国股转公司均未就此事发布公告,但受访的多个券商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已有券商在自查。
东吴证券一位负责新三板业务的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新三板的交易主要还是以机构为主,个人投资者只占很小的部分,分层制度有利于普通投资者减少踩雷的风险。但新三板的风险相对而言仍然是比较大的,在这个时间点严查非合格投资者对市场的良性发展是有利的”。
分层落地在即
据股转系统盘后公布的数据显示,仿真测试首日(4月18日)新三板总成交金额达9.80亿元,较15日增长26.94%,其中,做市转让成交5.41亿元,较4月15日增长12.24%。随后几日成交均保持活跃。按要求,仿真测试结束后,各机构于4月25日上午12点前提交测试报告。
而新三板二级交易市场已经进入了预热状态。数据显示,新三板市场近日成交保持活跃,一些“准创新层公司”如联讯证券、思考投资、九恒星、麟龙股份等去年被市场热捧的做市股成交量开始放大,换手率有所提高。
根据此前发布的仿真测试方案,本次测试主要内容为,测试挂牌公司分层信息揭示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各技术系统对挂牌公司分层信息揭示的准确性等。
实际上,自去年11月分层方案征求意见发布以来,分层制度的落地一直备受期待。根据分层方案征求意见稿,新三板将被分为基础层和创新层两层,进入创新层的标准有三条,分别考察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股东人数、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营业收入+股本以及市值+股东权益+做市商家数。
据中银国际统计,目前已有合计507家公司满足所有条件。其中,同时满足了所有三项创新层标准的公司7家,满足了其中两项标准的企业54家,满足了其中一项标准的企业446家。
而最终将有多少新三板企业进入创新层仍需等到月底。此前,浙商证券投行人士曾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三个标准中盈利能力和收入都涉及2015年的业绩,而目前新三板挂牌公司的2015年年报还没有全部披露完毕,同时具体的标准细节也还没有披露,因此正式名单要到4月底年报披露完全才能确定。”
目前,2015年年报披露接近尾声,据同花顺(300033,股吧)统计显示,截至4月21日,新三板已有4800家企业披露2015年年报。其中,4040家企业实现盈利,占比84.17%,760家企业亏损,占比15.83%;营业总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有1738家,占比36.21%。多位市场人士估计,最终进入创新层的企业数量将在1000家左右。
最新消息显示,在这次分层方案和入选企业名单公布之后,全国股转系统或将设置为期一个月的异议期,待异议期结束后正式实施分层。不过,也有机构认为,基础层的企业也并非会就此失去投资价值。国都证券表示,新三板市场不能按政策市去理解,对低估值的高成长企业,无论在进入创新层前还是之后,都应该坚持持有。
南山投资执行董事、新三板知名投资人周运南近日在第三届中国(上海)新三板交易商大会上指出,二级市场正式分层之后,大部分投资者会把目光放在创新层,但是真正的投资者会把目光放在基础层,放在明年有可能进入创新层的企业。在基础层企业里面挖掘金子,因为他们的收益和增长会比在创新层的企业更强。
新三板企业IPO或受阻
值得一提的是,4月13日,市场传言称,部分券商接到证监会通知,拟申报IPO的企业股东中,有契约型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计划和信托计划的必须在申报前清理。如今,传言已经过去近半月,仍然没有官方口径的回应,市场仍处在焦虑之中。但实际上,对于拟IPO企业来说,这是《IPO上市招股书准则以及首发管理办法》中早有规定的内容,但对新三板挂牌企业而言则不同。
数据显示,从2015年7月初第一家新三板企业提交上市辅导申请到今年3月底,已经发布公告称接受上市辅导的新三板公司已达到120家,处于IPO审核排队状态的新三板企业共计11家。据不完全统计,至少30家公司的前十大股东包含资产管理计划、私募基金和信托计划等投资机构,而更多公司的这三类股东可能未列入前十大股东。Wind资讯统计,新三板上私募、资管、集合理财等产品数量已经达到3975种。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机构投资者在新三板投入总资金已经达到1080亿元,成为新三板市场主要资金供应者。
因此,上述传言影响最大的就是新三板市场。此前,为了鼓励机构投资者参与市场,新三板对接受证监会监管的契约型私募和资管计划敞开大门。但IPO审核者素来不欢迎这几类股东,因此新三板的尝试为挂牌企业转板上市埋下了不确定因素。
“A股之所以不允许主要是因为股东人数太多,担心股权太分散。之前新三板曾表示在拟挂牌新三板的企业中,这三类股东可以不进行股份还原或转为直接持股,但需要做好相应的信息披露工作。这也是官方承认了这三类股东的合规性,当时有很多挂牌企业在增发中引入了这些投资者,但这对于新三板的拟IPO企业却构成了阻力。”华东地区一位投行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虽然我国已构建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但板块之间的衔接仍有提升空间,同时,上述人士指出,“如果含有三类股东的新三板企业不需要清理即可IPO,这对于那些直接IPO的非新三板企业也是一种不公平。”
大部分受访的新三板企业则采取观望态度。江苏一家挂牌新三板的企业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我们公司目前还没有启动IPO计划,但这肯定是未来的方向之一,现在也是在观望,毕竟政策还不明朗。”上述人士指出,如果传言属实,只能对三类股东进行清理,但难度颇大,而进入创新层则是更容易做到的结果,“虽然创新层推出后,市场流动性会有多大改观仍然是未知数,但与IPO相比,进入创新层应该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