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芯股份: 苏州敏芯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的半年度评估报告

来源:证券之星 2025-08-30 00:52:1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苏州敏芯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半年度评估报告
  为了积极响应并贯彻落实《关于开展科创板上市公司“提质增效重回报”专
项行动的倡议》,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发展理念,维护苏州敏芯微电子技术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全体股东的利益,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
的信心及价值认可,公司将持续优化经营、规范治理并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平台作
用,引导公司价值合理回归,与股东共享发展红利,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公司
在对 2024 年“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落实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了 2025 年度
“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并于 2025 年 4 月 26 日发布了《2024 年度“提
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评估报告暨 2025 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
(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在报告期内的实施和效果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聚焦经营主业,丰富产品结构,稳固核心竞争力
  公司作为国内少数掌握多品类 MEMS 芯片设计和制造工艺能力的上市公司,
致力于成为行业领先的 MEMS 芯片平台型企业。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
MEMS 传感器的自主研发与设计,公司在 MEMS 传感器芯片设计、晶圆制造、
封装和测试等各生产环节都拥有了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积累。公司凭借完全
自主设计的 MEMS 芯片与 ASIC 芯片成功打破了 MEMS 核心芯片长期被国外半
导体厂商垄断的格局,为 MEMS 全产业链的国产化探索了一条完整的道路。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30,398.73 万元,同比增加 47.82%;实现归
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2,519.08 万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
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2,152.54 万元。公司产品的综合毛利率为 31.64%,同比增加
司凭借压力产品线等新增长点的持续优异表现,产品出货量呈现持续上扬态势,
   报告期内,公司压力产品线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实现销售收入 13,324.76
万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67.05%。公司在防水气压计产品上,牢牢把握知名
品牌客户合作的口碑与案例,一方面提升在该知名品牌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将
该成功案例向国内外其他品牌推广,报告期内已进入多个品牌的新产品选型中,
公司还将该器件向手机气压计应用推广,进一步实现从智能手表向手机下游应用
领域的拓展,目前已向手机品牌客户送样测试。公司在微差压产品的市场上,继
续夯实现有的领先的市场地位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布局研发新一代产品,主力产
品出货结构向更高毛利率的产品切换,用技术的快速迭代来构建“技术+市场”
的双重竞争壁垒。同时,也在积极接触国外下游品牌客户,将目前国内客户的应
用经验进一步拓展到国外品牌上,从而实现更高的价值量跃升。
   报告期内,公司的惯性传感器产品也实现了跃升,实现销售收入 1,975.6 万
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98.82%。该品类的增长,一方面是公司一直以来持续
投入研发的加速度计产品在解决了困扰已久的生产工艺问题后,产品性能及质量
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公司加速度计产品开始向 ODM 平板及手机产品逐渐出货,
产品出货量出现良好的增长势头;另一方面,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宏微宇的 IMU
产品也实现客户突破,营业收入显著提升,中宏微宇在现有成功产品的基础上也
开始着手研发未来可用于车载、机器人、农机等不同应用领域的 IMU 产品。公
司布局研发的 MEMS 陀螺仪和 ASIC 芯片已开始进入测试迭代中,预计在不久
的将来,公司将实现 MEMS 加速度、陀螺仪、IMU 组成的全链路的惯性产品矩
阵,该产品线也将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
   报告期内,公司产品的收入结构体现出齐头并进的均衡发展态势,公司已从
原先的“单一产品”发展道路成功开辟出第二乃至第三产品增长极,进一步验证
了公司是基于 MEMS 技术的平台型公司的定位,从而向打造全品类传感器矩阵
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公司希望通过 2-3 年的周期,布局完成:高信噪比的声学、压力/压感/微差
压、惯性/姿态感知(加速度+陀螺、IMU)、磁、光等全物理量传感器的产品布
局,从而更好地应对消费类电子、机器人、汽车、AI 产品等各下游新兴应用场
景的产品需求。
  报告期内,公司始终坚持多头并举的发展策略并取得丰硕成果,压力产品线
已超越声学产品线,成为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最高的传感器产品;同时,惯性传
感器产品的收入比重也在快速提升。此外,公司也致力于提升高毛利产品的比重,
以改善公司的盈利水平并取得显著成果,公司上半年以及第二季度单季度产品综
合毛利率分别达到了 31.64%、36.16%,同比分别增加 10.21 个百分点、15.21 个
百分点,均创近四年同期产品综合毛利率新高,公司的盈利水平显著提升。
  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持续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坚持以创新赋能新质生
产力,报告期内,公司投入研发费用 3,863.03 万元。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公
司共有研发人员 179 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重为 33.52%。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公司共有境内外发明专利 162 项,实用新型专利 336 项,正在申请中的发明
专利 287 项,实用新型专利 419 项 。
  报告期内,公司致力于深化与大客户的合作关系,提升客户黏性,深入挖掘
大客户业务发展而衍生新的需求机会,致力于将单一产品线逐渐拓展到多个产品
品类,助力公司的营收增长。同时,针对 AI 技术的不断革新,AI 手机、AI PC、
AI 眼镜等新型消费电子需求日益增长,而 MEMS 声学传感器作为 AI 语音交互
技术中声音信号的第一输入口,将迎来技术指标的大幅升级,更好的信噪比将是
关键的规格升级要求,这将给声学传感器带来新一轮的市场机会。为此,公司已
开始布局研发高信噪比、低功耗的数字麦克风,产品性能对标世界领先水平,体
现了敏芯业内领先的研发水平和技术积累,目前该产品研发进展顺利,部分型号
的产品已实现小批量出货。
  报告期内,公司牢牢把握大客户对新一代产品的预研需求,集中投入研发力
量,布局了应用于 AI 眼镜的骨传导声学传感器,基于 MEMS 芯片的业内创新的
路线的六维力传感器,下一代磁传感器(TMR),车载/机器人场景 IMU 等新产品
及新技术的研发,目前相关产品的研发进展顺利进行中。
  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作为一家专注于 MEMS 传感器自主研发与设计的企业,公司一直高度重视
技术的持续创新能力。通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组建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队伍,提
高公司自身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项,实用新型专利 336 项,外观设计专利 9 项,软件著作权 25 项。
  与此同时,公司高度重视研发人员的培养,建立了学历高、专业背景深厚、
创新能力强的研发团队。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公司研发人员数量 179 人,占
公司总人数的 33.52%。同时,公司为更好地激发员工动力和潜力,公司继续实
施激励计划,完成 2022 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预留授予部分第一个行权期、首次
授予部分第二个行权期自主行权的实施和 2022 年员工持股计划第二个锁定期解
锁事宜。通过不断优化人才激励和绩效管理,保持团队的稳定性和提高公司的凝
聚力,促进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三、优化财务管理,提升公司经营质量和效率
  公司重视财务管理,力争通过开展降本增效工作,改善公司盈利水平,2025
年上半年,公司通过加强供应商管理,将成本管理前移,形成与供应商共赢的模
式,加强原材料持续降本能力;同时延续积极的市场销售策略,通过提高产品出
货量来保证供应链的良性运转,提高公司存货周转率,逐步降低公司库存;此外,
公司还通过技术革新,降低公司生产能耗,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成本管理等
一系列降本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同比增加金额 6,034.82 万元,公司产品的综合毛利率为 31.64%,同比增加 10.21
个百分点,公司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盈利。
的不确定性风险,在保障公司经营安全的前提下,公司通过使用闲置募集或自有
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在审慎决策和符合有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投资具有一定收
益的银行理财产品的方式,提高资金的收益,实现资金安全与收益的平衡。
  四、稳步夯实公司治理,保障规范运作
  公司已按照有关监管规则建立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组成
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了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管理层之间权责明确、
运作规范的相互协调和相互制衡的机制,并不断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促进“三会
一层”归位尽责,并持续规范管理层的权利义务,防止利用管理层优势地位侵害
公司及中小投资者的权益。
计委员会会议、4 次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会议、2 次战略决策委员会会议、2 次提
名委员会会议,有效发挥了专门委员会及独立董事的作用。
司根据相关规定及时开展独立董事的选举工作,确保独立董事的履职。
排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积极参加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等监
管机构举办的培训活动。通过这些培训,确保公司内部的关键人员能够及时掌握
最新的法律法规,提升其履行职责的能力,进而推动公司整体治理水平的提升。
   五、提升信披质量,加强与投资者交流
   公司始终高度重视信息披露工作,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证券监管机构的有关
规定,真实、准确、完整、规范、及时、公平地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公司亦注重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通过投资者热线电话、IR 邮箱、上证 E
互动、分析师会议、现场调研、路演以及业绩说明会等多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
式加强与投资者的联系与沟通,在将公司价值有效传递给资本市场、让投资者对
公司有更好理解和认可的同时,也将投资者的关注点、观点等及时反馈给公司管
理层,以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响应投资者诉求。同时,公司开通了“敏芯董办”
微信公众号,进一步加强了与投资者、资本市场的沟通联系,并定期推出业绩详
细解读版,进一步向资本市场解读了公司的亮点并传递了公司积极向上的信号。
与投资者进行了超过 20 场线上及线下调研交流活动,累计发布了 9 份《投资者
关系活动记录表》;同时,公司及时回复“上证 E 互动”平台问题共 16 次,回
复率 100%;公司持续通过热线电话和电子邮件,接收投资者的反馈和建议,及
时回应投资者关切。
   六、落实回购方案,注销部分回购股份,维护投资者利益
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已发行的部分人民币普通股股票。回购的股
份将在未来适宜时机全部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回购价格不超过 82.80
元/股(含),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 1,500 万元(含),不超过人民币 2,500
万元(含),回购期限自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本次回购方案之日起 12 个月内。
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 425,399 股,占回购结果暨股份变动
公告披露时公司总股本 55,987,446 股的比例为 0.7598%,回购最高价格 51.03 元/
股,回购最低价格 29.92 元/股,回购均价 37.602 元/股,使用资金总额 15,996,039.36
元(不含交易佣金等交易费用)。
用证券账户中的 62,694 股股份尚未使用完毕,公司综合考虑经营管理情况等因
素,公司将上述股份的用途进行变更,由“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变更
为“用于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并将该部分回购股份进行注销。
  七、强化管理层与股东的利益共担共享约束
  本公司管理团队人员亦是本公司的主要股东,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公司
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刚先生、董事兼副总经理梅嘉欣先生、核心技术人员胡维先生
合计直接持有本公司股份 13,546,779 股,占公司股本总额的 24.19%。
  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刚先生、董事兼副总经理梅
嘉欣先生、核心技术人员胡维先生、公司财务总监钱祺凤女士通过持有员工持股
平台苏州昶恒企业管理咨询企业(有限合伙)、苏州昶众企业管理咨询中心(有
限合伙)的份额而合计间接持有本公司股份 985,038 股,占公司股本总额的 1.76%。
  公司管理层利益与股东利益高度一致。基于激励计划,公司董事、高级管理
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分别获授第二类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和员工持股计划合计
成行权 14,413 股、员工持股计划已完成解锁 30,229 股,进一步强化了管理层与
股东的利益共担共享的激励与约束。
进一步强化管理层与股东的利益共担共享机制,充分激发管理层工作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促进公司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八、持续评估完善行动方案,维护公司市场形象
  截至本评估报告披露日,公司 2025 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各
项内容均在顺利实施中。公司将持续评估“提质增效重回报”的行动方案的执行
情况,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公司将继续专注主业,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通过以良好的经营管理、规范的公司治理和积极的投
资者回报,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切实履行上市公司责任和义务,回报投资者信
任,维护公司良好市场形象,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本报告所涉及的公司规划、发展战略等系非既成事实的前瞻性陈述,不构成
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相关风险。
                   苏州敏芯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敏芯股份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一般,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